Workflow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icon
搜索文档
下半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专家解读利率走势
中国经营报· 2025-07-14 11:57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北京报道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7月以来,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与此同时,多家 机构预测,下半年有望再度降准、降息,存款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行。 银行为何下调存款利率? 芦弘涛分析,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存款利率主要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贷款市 场报价利率(LPR)等进行调整。7月,受稳增长等因素推动,降息窗口打开,1年期LPR下调,国债收 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动,银行基于此自主下调存款利率,这是利率市场化的体现。另一方面,稳定银行负 债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也是重要原因。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处于历史低位。 "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延续,而存款利率下调效果需随存款重定价逐步显现,负债成本降幅小于资 产收益降幅,下调存款利率可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存款长期化趋势,稳定负债成本,改善银行盈利能 力,促进金融服务实 ...
央行,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08:51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2.83万亿元,同比多增4.74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存款增加17.94万亿元 [2] - 2020年以来累计降准12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3] - 2025年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同比低45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低60个基点 [4] 债券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净融资8.8万亿元占社融增量比重38.6%,政府债券发行13.3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3万亿元 [9] - 6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平均发行利率2.08%,同比降32个基点 [9] - 5月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后,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超4000亿元 [14] 结构性政策工具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育、教育、养老等领域供给 [11] - 结构性工具聚焦科技创新和提振消费主线,5月底前已全部启动实施 [16] - 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53.5亿元,其中5家民营机构通过风险分担工具将发行利率降至1.85%-2.69% [1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1.2%、38%、9.5% [8] - 5月7日宣布的10项货币政策已全部落地,对提振市场信心和稳定预期产生积极作用 [6][7] 汇率与外部环境 - 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不寻求通过贬值获取竞争优势 [12][13] - 市场预期美联储下半年重启降息,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将改善,利差趋于收窄 [13]
邹澜: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时间,已实施的货币政策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
北京商报· 2025-07-14 07:41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5月出台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 [1]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1] - 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框架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 引导信贷结构优化 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配合 [1] 上半年金融数据表现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 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 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1% [2]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 同比低45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 同比低60个基点 [2] - 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6%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8% 科技贷款增长12% 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2] - 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 显示金融市场韧性增强 [2] 下阶段政策方向 - 货币政策传导需要时间 已实施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 [3] -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密切关注前期政策传导效果 [3] -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动态调整政策力度和节奏 [3] - 政策目标聚焦扩大内需 稳定预期 激发市场活力 支持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3]
银行深度:历次存款整改和利率下调回顾与复盘
中邮证券· 2025-07-08 09:44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核心观点 - 存款利率整改和下调可推动利率市场化与政策传导,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与社会融资成本,历次调整对存款市场和金融产品影响各异,三季度定期存款到期量或较大,部分到期存款可能流向非银机构、权益市场和长久期债券,可关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带来的净息差修复机会和国有银行股息率提升配置价值 [4][7] 各部分总结 存款利率整改和下调的原因 - 推动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避免存款市场与货币市场分割,优化存款利率与存款基准利率的刚性绑定,与债券、信贷等市场利率联动 [14] - 规范存款市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通“政策利率→市场利率→实体利率”链条传导梗阻点 [15] - 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通过重塑银行负债成本结构和打通利率传导链条,将货币政策信号精准渗透至实体经济 [15] 历次存款整改和利率下调回顾 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建立前的整改和调整 - 2019 - 2020年压降活期/定期存款靠档计息等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余额从15.4万亿元压降至零 [5][21] - 2021年6月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将“倍数定价”改为“基点定价”,四大行与中小银行加点上限差异化设定 [5][22] 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建立后的整改和调整 - 2022年4月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参考债券与信贷市场利率定价,随后开启多轮挂牌利率下调,长期存款降幅大于短期 [5][23] - 2024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高息揽储,规范对公存款定价,11月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纳入自律管理,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 [5][31][35] 影响回顾 - 2019 - 2020年创新存款整改,结构性存款余额大幅下降,理财规模和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净增 [37] - 2021年6月存款自律上限调整,活期、定期存款同比少增,理财规模、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增量表现好于上年同期,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少增 [38] - 2022年4月建立市场化调节机制,银行活期、定期存款同比小幅多增,理财规模同比少增,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增量明显 [42] - 2022年9月下调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多增,理财、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均呈现明显少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基本持平 [45] - 2023年5月下调协定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大型银行和中小行活期存款呈现明显净流出,大型银行定期同比多增,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少增,理财增量基本持平上年,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同比多增,纯债基金同比少增,货币基金同比多增 [48] - 2023年6月下调部分品种存款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行活期存款同比大幅少增,定期存款大幅同比多增,理财规模同比少增,纯债基金增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和货币基金增量同比多增 [50] - 2023年9月下调中长期限存款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行活期存款同比少增,定期存款大幅同比多增,理财规模同比多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纯债基金同比多增,货币基金同比少增 [53] - 2023年12月下调协定、通知和全部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存款情况分化,理财规模同比多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较上年同期多增,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份额明显大幅多增 [54] - 2024年手工补息整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活期存款同比多流出,大型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少增,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多增,理财规模同比多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份额均同比多增 [58] - 2024年7月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不同银行类型资金迁移较为明显,存款脱媒现象较弱,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小幅多增,理财、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增量表现均差于上年同期 [61] - 2024年10月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存款规模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理财规模同比小幅多增,纯债基金份额同比少增,货币基金份额同比多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62] - 2024年11月非银同业活期纳入自律管理+新增利率调整兜底条款,主要冲击银行非银存款,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活期存款分别同比多增,大型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少增,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多增,理财规模净流出较上年少,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纯债基金同比多增,货币基金负增 [64] - 2025年5月存款利率下调,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活期存款明显同比多增,定期存款小幅负增或同比少增,理财规模和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纯债基金增量同比少增,货币基金同比多增 [66] 三季度存款到期及影响展望 - 今年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概率较大,下调前集中冲量概率较大 [69] - 银行定期类存款在一季度和三季度到期量较大,最高有近10%的到期存款可能流向非银机构,银行一般存款流向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概率较大,高股息银行股和长久期债券或受青睐 [72] 投资建议 - 关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带来的净息差修复机会,相关标的为交通银行、重庆银行、成都银行 [7] - 关注国有银行调整后股息率提升配置价值,相关标的为交通银行、建设银行 [7]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实施好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快讯· 2025-06-24 09:07
货币政策调控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强调实施好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1] - 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1] - 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新一期LPR“按兵不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6-20 20:31
LPR利率情况 - 6月20日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与上期持平 [1] - 5月两个期限LPR下降10个基点后本月持稳符合市场预期 [1] - 6月政策利率保持不变且LPR报价加点因素无重大变化是持稳主因 [1] 利率传导与融资成本 - 5月LPR下调后正在向贷款利率传导 [1] - 5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同比低50个基点 [1] - 5月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同比低55个基点 [1] 政策导向调整 - 后续政策或从"推动企业居民信贷成本下降"转向"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 - 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将成为重点 [2] - 金融管理部门可能单独引导5年期LPR下行以推动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降 [2] 宏观经济环境 - 二季度经济增长仍有支撑,短期内货币政策加码必要性不强 [1] - 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使政策更多转向前期落实而非新刺激 [1]
招联首席研究员:降低LPR并非当务之急
快讯· 2025-06-20 04:06
降低LPR的必要性 - 降低LPR并非当务之急,降息的边际效应正在下降 [1] - 美联储放缓降息步伐,过快降低LPR可能扩大中美利差并增加人民币汇率压力 [1]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替代途径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可通过降低非利息成本实现,如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 [1]
增量政策出台或晚于8月
搜狐财经· 2025-06-20 03:56
LPR报价保持稳定 - 2025年6月20日1年期LPR为3.00%,5年期以上LPR为3.50%,均与上月持平 [2] - 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因5月政策性降息后传导仍在进行,且7天期逆回购利率稳定在1.40% [4][12] - 银行净息差压力显著,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的历史低点,较上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 [7][10] 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33%、1.56%、1.37%、1.58%,较上年分别下降11、5、1、15个基点 [10] - 货币政策新增"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的平衡目标,稳息差成为多元目标之一 [9] - 银行通过强化负债成本管控和优化资产结构应对息差压力 [10] 融资成本与政策展望 - 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贷款利率已处于低位,"融资贵"非当前主要问题,仅7.7%企业认为贷款利率高 [12] -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可能转向减少非利息成本(如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而非LPR [12] - 增量政策或晚于8月推出,可能包括设立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撬动1-5万亿元投资 [16] 经济与外部环境影响 - 下半年LPR仍有下降空间,可能通过单独下调5年期LPR推动房贷利率下行以稳定楼市 [18]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中美经贸谈判和出口需求变化可能影响政策节奏 [15][16] - 央行可能在下半年继续降息以应对内需提振和外部冲击 [18]
6月LPR“按兵不动”,专家预计下半年或降息带动LPR下调
搜狐财经· 2025-06-20 03:37
LPR报价维持不变 - 6月1年期LPR报3.0%,5年期以上LPR报3.5%,与上月持平,5月曾双双下调10BP [1]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6月LPR报价不动符合市场预期,短期内货币政策加码必要性不强 [1] 银行息差压力分析 -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的历史最低点,较上年四季度收窄9个基点 [2]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下降11、5、1、15个基点至1.33%、1.56%、1.37%、1.58% [2] - 银行针对优质客户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与LPR偏离较大,若LPR下调可能导致定价倒挂 [3] 货币政策目标调整 - 两会提出"四个平衡",新增"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关系",稳息差重要性提升 [3] - 政策利率下调带动5月LPR跟随下调,但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使加码必要性降低 [2] 未来LPR调整空间 - 华泰证券认为出口韧性或降低降息概率,央行宽松必要性下降 [4] - 东方金诚预计下半年外部不确定性仍存,央行可能继续降息并带动LPR下调以提振内需 [4] - 5年期LPR可能单独下调以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降,缓解楼市压力 [5] 利率传导机制优化 - 7天期逆回购利率成为LPR新"定价锚",强化短端向长端利率传导 [2] - 后续政策或转向"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更多关注非息成本压降 [4]
企业、居民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5-22 18:53
LPR及存款利率下调 - 5年期以上LPR降至3.5%,1年期LPR降至3%,均较前期下降10个基点,为今年以来首次下降 [1] - 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 [1] - 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3个月至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25个基点,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 [4] - 长期限存款利率降幅大于短期限,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降至0.95%-1.05% [4] 政策背景与市场影响 - LPR下降符合市场预期,7天期逆回购利率此前已下调10个基点至1.4%,成为LPR定价新锚 [2] - 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同比低50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同比低55个基点,均处历史低位 [2] - 存款利率降幅大于LPR降幅,体现对银行息差的呵护,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健康性 [5] 对企业和居民的影响 - 以100万元30年期房贷为例,LPR下调后月还款减少54元,累计节省约1.9万元 [4] - LPR下降将减轻居民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利息支出,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回稳 [2] - 存款利率走低或增强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吸引力,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2] 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 贷款实际利率由LPR与加点组成,加点由银行根据资产负债、资金成本等因素综合制定 [3] - 金融管理部门引导个人类贷款保持合理定价水平,年利率一般不低于3%,以维护市场秩序和银行息差稳定 [3] 未来政策方向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不仅依赖LPR下调,还需降低抵押费、担保费等非利息成本 [7] - 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中非利息成本涉及多收费主体,名目不透明,对中小企业影响显著 [7] - 下一步将研究扩大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强化利率政策执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