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

搜索文档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教育发展成效明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3 12:35
郭婷婷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教育重点领域得到巩固完善。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1万亿元,带动地方持续加大义务 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有力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支持大 幅提高教学条件和质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财政在支持教育发展方面成效明显。 财政部副部长 郭婷婷:"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持续加大投入,支撑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截至2024年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连续十多年保持在4%以上。"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超过2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8%左右。我国各级教育 普及程度都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财政部副部长 郭婷婷:投入质效显著增强,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财政投入兼顾"硬件"和"软件",统筹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和教育质量提升。党的二十大报 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国家财政将持续强化教育投入,进一步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更 ...
曹德旺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13 00:13
办学理念与定位 - 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核心 交叉融合为路径 产业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1] - 教育理念强调面向产业 服务应用 面向未来 注重动手能力和批判思维培养[1] - 办学目标为扎根中国大地 服务产业需要的新型大学[1] 校园建设与规模 - 校园总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1086亩[1] - 现代化校园建设周期不足两年[1] 人才培养导向 - 教育模式强调产业应用导向 注重实验室与生产一线结合[1] - 人才培养目标为修德明理 心怀天下 脚踏实地 追求卓越[2] - 要求学生既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 既要会思考更要能动手 既要立足中国更要面向世界[2] 精神文化体系 - 校训确立为"敬天爱人 止于至善" 其中敬天指敬畏自然 遵守法规 坚守正道 爱人指心怀家国 关爱社会 奉献人民 止于至善指追求卓越永不满足[2] - 精神根基源自捐资人几十年企业运营和慈善实践的经验总结[2]
完善资助政策 “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教育发展成效明显
央视新闻· 2025-09-13 00:0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 绍,"十四五"期间财政在支持教育发展方面成效明显。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在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平性、可及性方面,"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300亿元左右,向各阶段学 生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惠及学生约1.5亿人次。连续四年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 期偿还政策。去年,对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大幅提高标准、增加名额,对国家助学贷款提高额度、降 低利率,惠及学生3400万人次。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投入质效显著增强,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财政投入兼顾"硬件"和"软件",统筹 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和教育质量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国家财政将持续强 化教育投入,进一步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 好期待。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持续加大投入,支撑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 体系。截至2024年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连续十多年保持在4%以上。"十 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超过25万 ...
曹德旺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12 23:39
办学理念与定位 - 福耀科技大学以理工科为核心 交叉融合为路径 产业应用为导向 致力于成为研究型大学[1] - 大学必须面向产业 服务应用 面向未来 教育不能脱离实际[1] - 校训为"敬天爱人 止于至善" 强调敬畏自然 遵守法规 心怀家国 追求卓越的精神根基[2] 创办背景与初衷 - 曹德旺基于实业立国 教育强国的理念创办大学 认为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 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1] - 2009年达沃斯论坛上外国专家指出中国学生擅长考试但缺乏动手能力和批判思维 促使曹德旺反思教育模式[1] - 2014年在美国戴顿大学观察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课堂与实验室结合 生产一线实践 深刻影响办学思路[1] 建设进展与规模 - 校园建设用时不到两年 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 占地1086亩[1] - 曹德旺几乎每天清早到工地监督进度和质量 确保现代化校园快速建成[1] - 强调好大学不在大楼而在大师 大爱和大格局的形成[1] 人才培养目标 - 对学生提出珍惜时光 勤修苦练 修德明理 心怀天下 脚踏实地 追求卓越的期望[2] - 要求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 不仅要会思考更要能动手 不仅要立足中国更要面向世界[2] - 通过理工科与产业应用结合 培养具备动手能力和批判思维的人才[1][2]
好评中国|手绘长图:夯实育人之基,培养时代新人
环球网· 2025-09-11 06:44
金秋九月 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 7 4 5 6 n 7 1 (io) 11 12 12 16 9 8 17 18 18 20 2 16 IC 23 24 25 26 27 28 22 30 2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广大教师用爱心 知 识 、智 慧 点 亮 学 生 心 灵 让 每 个 孩 子 健 康 成 长 "燃灯 校 长" 张 桂 梅 扎 根 边 疆 山 区 教育四十余载 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教育的温度 藏 在 看 得 见 的 坚 守 与看不见的牵挂里 广西上林县的大龙湖畔 石 兰 松 划 着 小 船 接 送 孩 子 上 学 数十年如一日 以长筒撑起了孩子们的求学路 湖 南 省 衡 阳 市 特 殊 教 育 学 校 教 师 刘 玲 琍 30多年如一日潜心特教事业 为80多名听障孩子推开寂静的门 被 孩 子 们 亲 切 地 称 为 " 老 师 妈 妈 " 97岁的叶连平 是 安 徽 马 鞍 山 和 县 的 一 位 乡 村 教 师 退休后的他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25年来免费为2000多名孩子补习 他的善举带动学生毕业后从 ...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书写教育强国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央广网· 2025-09-11 03:06
央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第四十一个教 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他们展现了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 深切勉励他们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 祝贺和诚挚问候。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教育 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为教育强国建 设贡献更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特岗计划"实施20年来,广大特岗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扎根三 尺讲台,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展现了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 读了总书记的回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乔贤镇第一初级中学特岗教师李瑞倍感振奋。 特岗教师刘欢2020年来到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任教。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 定了她继续扎根基层的信念。 刘欢:作为扎根深山的特岗教师,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今后我会更用心教孩子们知识,帮他们 看到更大的世界,不辜负这份嘱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 ...
插画短视频|桃李天下 春晖四方
新华社· 2025-09-10 13:46
今天,我们迎来第41个教师节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新时代,教师躬耕教坛、培根铸魂 展现着"大先生"的教育情怀与精神力量 一代代师者 提灯引路,育梦传薪 桃李天下,春晖四方 金梦溪/绘 元六六/绘 曹一/绘 罗紫月/绘 刘敏/绘 张柯/绘 王斌/绘 视频:钟睿 策划:刘欣 曲振东 秦迎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0:00 责编:秦雅楠、陈亚楠 ...
新华微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新华社· 2025-09-10 07:05
【新华微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 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殷殷话语,彰显习近 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关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山村小学到大学课堂,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用热爱筑梦,以奉献育才,诠释着 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三尺讲台,连着千家万户,更孕育着民族的希望。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让 师者之光照亮追梦之路,教育强国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 ...
奋力推动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北京晚报· 2025-09-10 06:12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 北京育才学校新址投入使用 可容纳114个教学班及4300名学生[2] -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于秋季学期正式投用 配备教师工作室、智慧教室、食堂及宿舍等设施[3] - 海淀区红英阳光幼儿园形成托幼一体化办园模式 配备儿童户外活动区、保健室及托育班[1] 教育体系创新发展 - 北京中关村学院与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产学研创投"一体化创新生态体系[2] - 开展"AI+"课程创新 丰富科技赋能教育应用场景[4] - 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优化调整学科设置[4] 教育质量提升措施 - 要求提高科学保教水平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 - 强化食堂安全管理 打造可追溯管控体系确保校园餐安全优质[2] -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 打造首都特色"大思政课"品牌[3]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健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4] -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合力营造良好成长环境[1] - 要求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优化公共配套服务[3]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瞄准人工智能发展前沿 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2] -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成果[4] -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