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

搜索文档
全球抗生素药物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5-22 08:38
抗生素药物行业概述 - 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发挥作用 作用机制包括破坏细菌细胞壁 抑制蛋白质合成 干扰DNA复制等 [1] - 常见抗生素包括青霉素 头孢菌素 红霉素 氯霉素等 广泛应用于肺炎 尿路感染 咽喉炎等疾病治疗 [1] - 2031年全球抗生素药物市场规模预计达6584亿美元 2025-2031年CAGR为32% [1]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抗生素生产商为辉瑞制药 Bausch Health Merck & Co Sandoz GSK 2024年合计市场份额约190% [5] - 全球前2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数据基于2024年调研 [3] 产品类型细分 - 注射类抗生素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份额达498% [7] 应用场景分布 - 医院是抗生素最主要需求来源 市场份额达546% [9] 区域市场分析 - 全球主要销售地区份额按销售额划分 具体数据未披露 [10] - 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 欧洲 中国 日本 东南亚 印度 [17] 市场驱动因素 - 感染类疾病高发病率 尤其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密集地区存在刚性需求 [14] - 人口老龄化加速 老年群体对抗生素依赖性增强 [14] -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完善 新农合和医保覆盖率扩大提升用药可及性 [14] - 中国"带量采购"政策推动行业集中化 "一带一路"政策助力企业拓展东南亚 非洲 中东市场 [14] 行业挑战 - 全球抗生素滥用监管趋严 儿童和轻症感染使用受限制 [15] - 仿制药同质化严重 价格战压缩企业盈利空间 [15] - 原料药生产环保标准提高 企业治理成本上升 [15] - 欧美市场注册审评周期长 门槛高 限制中国企业出口 [15] 未来趋势 - 产品结构向高端化 差异化演进 窄谱制剂及联合制剂需求提升 [16] - 缓释 控释 肠溶等高端制剂技术推广 推动剂型升级 [16] - 注射剂仍是医院重症感染首选 静脉输注剂型需求稳定 [16] 主要厂商列表 - 包括GSK 辉瑞制药 Merck & Co Sandoz Sumitomo Pharma Fresenius AbbVie 海南海灵化学制药等20家企业 [17]
中航证券:带量采购背景下具优势企业受益 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布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5-21 02:05
行业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4年医药生物行业营业收入24657.41亿元,同比下滑0.97%,归母净利润1405.71亿元,同比下滑12.97%,较2023年增速(-18.90%)有所回升 [1] - 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32.55亿元,同比下滑8.87%,较2023年增速(-24.71%)改善明显 [1] - 2025年Q1行业营业收入6120.55亿元,同比下滑4.25%,但环比增长1.70%,呈现边际改善趋势 [3] - 2025年Q1归母净利润487.66亿元,同比下滑8.88%,医疗服务板块表现亮眼,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23% [3] 子板块结构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前三子板块:医药商业(10179.60亿元)、化学制剂(4472.88亿元)、中药(3539.45亿元)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前三子板块:医疗器械(326.49亿元)、中药(283.14亿元)、化学制剂(279.29亿元) [1] - 化学制药板块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52%,其中化学制剂增速达83.28% [2] - 医疗耗材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19% [2] 盈利能力与费用结构 - 2024年行业毛利率32.58%,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净利率5.99%,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 [4] - 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从2018年17.07%降至2024年13.33% [4] - 研发费用率稳步提升,从2018年2.56%增至2024年5.02%,2024年较2023年提升0.14个百分点 [4][5] 创新药行业趋势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4年政府提出"创新药产业促进工程",2025年明确"建立创新药目录体系" [6] - 支付端改善,医保局探索"医保+商保"协同支付模式,商业保险有望成为创新药支付重要补充 [6] - 国内创新药企业竞争力强化,研发管线数量全球领先,部分产品显示同类最佳(BIC)潜力 [6] - 国际化进程加速,通过License-out等方式出海,规避关税影响并拓展国际市场 [7] 投资机会与布局方向 - 长期看好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的企业,重点关注创新药及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等 [1] - 建议布局方向:具备进口替代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连锁药店龙头、综合医疗服务行业等 [1] - 化学制剂板块表现突出,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4.47% [2] - 医疗研发外包2025年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70%,医院板块同比增长19.18% [3]
医健IPO解码丨上市首日涨超56%:供应链依赖、以价换量、合规成本,威高血净待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1:55
公司上市及募资情况 - 威高血净于5月19日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价26.5元/股,发行4113.94万股,募资10.9亿元,首日收盘价41.41元/股,涨幅56.26%,总市值达170.36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投向血液净化智能化生产建设、透析器生产建设、高性能耗材研发中心建设等五大项目 [1] - 上市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优化产品结构并拓宽融资渠道 [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费森尤斯、百特等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占据市场高地,国内客户品牌依赖短期内难扭转 [1] - 2023年威高血净在国内血液透析器市场份额32.5%(第一),血液透析管路市场份额31.8%(第一) [5] - 血液透析设备市场长期由费森尤斯、百特、贝朗等外资主导,国产厂商在耗材领域逐步实现替代 [4] - 腹膜透析液市场仍以百特医疗为主,国产厂商华仁药业、青山利康等份额较小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威高血净营收36.04亿元(同比+2.04%),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1.58%) [3] - 2024年国内血净企业中仅威高血净、健帆生物(净利润8.2亿元)、三鑫医疗(净利润2.27亿元)实现盈利 [1] - 2022-2024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2.91%、43.74%、42.29%,主营业务毛利率44.02%、44.25%、42.73% [8] 产品结构及价格变动 - 核心产品血液透析器2024年营收18.38亿元(占比52.01%),单价从2022年55.62元/支降至47.3元/支 [5][8] - 血液透析机2024年营收6.19亿元(占比17.54%),单价从9.77万元/台涨至10.13万元/台 [5][8] - 血液透析管路2024年营收4.95亿元(占比14.02%),单价从13.79元/套降至12.69元/套 [5][8] - 腹膜透析液2024年营收2.39亿元(占比6.77%),单价从22.2元/袋涨至23.37元/袋 [8] 集采影响 - 集采导致2024年血液透析器/管路平均出厂价同比下降16%/11%,销量增长23%/21% [7] - 模拟测算显示集采全面实施将导致2023年综合毛利率下降4.0%,净利润下滑24.9% [7] - 悲观情形下血液透析器收入将下降5.34%,毛利下降14.82%;血液透析管路收入上升1.12%,毛利下降38.01% [8] 研发与销售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1.83亿、1.55亿、1.65亿元,占营收比5.34%、4.38%、4.57% [9] - 同期销售费用6.87亿、6.88亿、6.3亿元,占营收比20.04%、19.48%、17.49% [9] - 业务招待费从2022年6107.39万元增至2024年7977.63万元 [9] - 销售费用率高于部分同行,公司解释为业务模式差异导致 [10] 供应链风险 - 血液透析机和腹膜透析液采购高度依赖威高日机装、威高泰尔茂两家合资企业 [7] - 若合作关系恶化或合营终止,相关产品采购将受不利影响 [7] 行业监管环境 - 2023年起行业合规风暴使销售费用"灰色地带"成为监管焦点 [10] - 公司制定《反商业贿赂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商业行为 [10] - 行业存在商业贿赂案例,如某血液净化企业为回款支付5万元"感谢费" [11]
降薪求职的医药代表,不愿离场
投中网· 2025-05-17 05:42
行业现状 - 医药行业呈现两极分化,2024年上市药企业绩表现一半上涨一半下跌 [8] - 医药代表群体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部分代表收入锐减30%仍找不到工作,部分代表连续12年涨薪 [4][6] - 行业经历集采和反腐双重打击,药品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4][17] 政策影响 - 集采政策导致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心脏支架从1.2-1.5万元降至800-900元,利润从千元降至百元 [22] - 药品集采平均降幅达48-93%,覆盖范围从普药到高价医疗器械、中成药 [24] - 医疗反腐导致医院明令禁止医药代表入内,学术会议讲课费被清退 [17][18] - 药企销售费用占比普遍下降20-76个百分点,翰宇药业从96.48%降至20.17% [20] 企业经营 - 药企大规模缩减销售团队:恒瑞医药缩减42.7%,石药集团缩减54%,赛诺菲缩减60% [26] - 进入集采的药品基本被公司半放弃,导致医药代表大规模优化 [25] - 企业加强过程管理,实行打卡制度,将夜访次数等纳入考核指标 [28] 市场变化 - 医院严格执行"药占比"政策,要求药品费用占比不超过规定比例 [28] - 消费者转向线上购药平台,美团买药、阿里健康等渠道兴起 [36][38] - 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小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治疗 [34] 从业者转型 - 部分代表转向肿瘤靶向药等专业领域,收入不降反升 [34] - 代表工作方式从关系营销转向专业营销,以临床案例和研究论文为主要沟通内容 [32] - 部分从业者尝试药品网络销售或原料垄断等新业务模式 [38][39] 历史对比 - 2017年前行业暴利,医药代表提成约占药价10%,部分省份药价虚高水分不低于30% [27] - 2019年前医药代表普遍高收入,人均多套房产,座驾从大众升级至路虎 [16] - 反腐后行业回归理性,代表年薪从20万降至15万的情况普遍 [34]
从200元到25元!肺炎疫苗价格“腰斩”背后的行业生死局
新浪证券· 2025-05-16 06:16
疫苗价格暴跌 -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采购价从约200元/支暴跌至25元/支 降幅近90% 创政府采购历史新低 [1] - 科兴生物和沃森生物分别以25元/支中标江苏采购项目 采购量分别为6万支和2.94万支 [1] - 智飞生物此前将自研23价肺炎疫苗从298元降至209元 但2023年批签发量仅45万支 [1] 带量采购政策影响 - 多地政府将二类疫苗纳入免费接种计划 如上海、广州、深圳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接种服务 [2] - 广州、深圳项目中标价分别为45元、55元/支 江苏25元/支进一步拉低行业预期 [2] - 国内23价肺炎疫苗成人接种率低迷 如广州市老年人接种率仅14.13% [2] 行业经营困境 - 2024年2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量同比下降34% 默沙东、康泰生物子公司民海生物销量大幅下滑 [3] - 沃森生物2024年整体产品销量减少20.21% 智飞生物2025年一季度陷入亏损 [3] - 多家疫苗厂商净利润同比下滑超30% 低价策略挤压利润空间 [3] 行业转型与洗牌 - 国家卫健委拟动态调整免疫策略 可能将肺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4] - 智飞生物代理疫苗市场份额缩水 自研产品未打开局面 [4] - 科兴、沃森依赖低价策略抢占订单 但长期恐难维系竞争力 [4] 行业发展趋势 - 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创新管线布局的企业将更具生存优势 [4] - 行业需通过技术升级与价值重构 走出"以价换量"困局 [5]
正海生物(300653)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00:56
口腔行业与产品策略 - 口腔行业在公立市场格局稳定,民营市场因种植牙集采后需求短暂爆发后增速放缓,竞争加剧 [4] - 种植修复材料虽未纳入集采,但受需求波动和终端降本控费影响较大 [4] - 公司将持续巩固口腔产品在种植领域优势,执行精准化营销策略,加强与头部终端合作 [4] - 第二款口腔修复膜将重点探索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及牙龈黏膜组织修复等领域的应用 [4] - 二代口腔修复膜已于2025年1月获批,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预计年内获批 [5] 脑膜产品销售与集采影响 - 脑膜市场需求平稳,已有24个省(自治区、兵团)开展脑膜产品带量采购 [5] - 公司在历次集采项目中保持全部中标记录,集采导致售价下降但促进销量增长 [5] - 天津市2024年6月发布硬脑(脊)膜补片类耗材维护通知,招标规则尚未出台 [5] 未来增长驱动力 - 已上市产品将践行"营销精准化"战略,巩固优势渠道与核心品牌,推动活性生物骨销售提升 [5] - 在研产品宫腔修复膜和乳房补片将拓展公司应用科室至妇产科、乳腺外科等 [5] 销售费用与财务展望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加大活性生物骨推广力度,销售费用增长,部分集中在四季度 [5] - 2025年随着活性生物骨等产品收入增长,销售费用率预计回归合理水平,可能受税率调整影响 [5] 活性生物骨产品优势 - 活性生物骨是国内首款按"以医疗器械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获批的骨类重建物 [6] - 产品含与胶原特异结合的rhBMP-2,可募集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加速骨生长 [6] - rhBMP-2与骨填充产品的特异结合构建低剂量、局部高效能的骨再生定向修复系统 [6] - 产品技术优势明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和增长潜力 [6]
威高血净IPO:日均19万元招待费引质疑 关联方“兄弟”既是大客户又是供应商
新浪证券· 2025-05-12 08:52
公司上市进展 - 威高血净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公告》,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1] 公司业务概况 - 威高血净是威高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专注于血液净化医疗器械领域 [1] - 主要产品包括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血液透析机和腹膜透析液等 [1] - 被称为"国产透析之王"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26亿、35.32亿、36.04亿元 [1] - 营收同比增速从17.69%降至2.04% [1] -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1.22%下滑至1.65% [1] 行业影响 - 带量采购政策对价格体系的冲击已从药品蔓延至高值耗材领域 [1] - 这一趋势折射出行业共性 [1] 销售费用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分别为68661.14万元、68800.15万元和63039.07万元 [1] - 三年累计销售费用约20亿元 [1] - 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0.04%、19.48%和17.49% [1] - 远超同行可比公司13%左右的均值 [1] 业务招待费 - 2022-2024年业务招待费分别为6107.39万元、6886.1万元、7977.63万元 [2] - 三年累计费用高达2.1亿元 [2] - 日均支出约19万元 [2]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率仅5%左右 [2] - 大幅低于同行可比公司7%的平均水平 [2] - 被质疑"重营销轻研发" [2] 关联交易 - 威高集团直接持有公司46.39%的股份 [2] - 威高集团旗下子公司是威高血净的大客户和供应商 [2] - 2022-2024年向关联方采购金额分别为64960.86万元、80253.09万元和72501.37万元 [2] - 占各期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33.21%、40.39%和34.86% [2] - 向关联方销售金额合计分别为24330.31万元、21817.11万元和17181.01万元 [2] - 采购端30%以上依赖关联方,销售端占比5%以上 [2] - 被质疑形成"自产自销"闭环,削弱业务独立性 [2]
“威高系”将迎来第四家上市公司,威高血净今日开启申购
贝壳财经· 2025-05-08 12:52
公司上市概况 - 威高血净开启申购,发行价26.5元/股,发行总量4113.940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 [1] - 采用战略配售、网下发行与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 [1] - 发行市盈率24.82倍,低于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28.04倍及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3] - 预计募资总额约10.9亿元,拟投向智能化生产建设、透析器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 [3] 行业地位与业务布局 - 国内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市场份额分别为32.5%和32.8%,均居行业第一 [2] - 独家销售的威高日机装及日机装品牌血液透析机市场份额23.7%,行业第二 [2] - 业务覆盖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血液透析机及腹膜透析液 [2] 财务表现与上市历程 - 最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亿元、4.42亿元和4.49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34.26亿元、35.32亿元和36.04亿元 [2] - 2022年6月曾递交港交所招股书未果,2023年12月转战A股获受理,2024年2月过会,3月注册生效 [2] 集采影响与应对 - 血液透析器和管路毛利率因集采下降,腹膜透析液在广东、山西、河南等省份未中标 [6] - 公司认为"以价换量"模式可持续,预计业绩不会大幅下滑,腹膜透析液亏损可通过中性产品增长和规模效应弥补 [6] 销售费用与关联交易 - 2021-2024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累计23.54亿元,占营收比约20%,高于部分同行但解释为业务结构差异 [7] - 关联采购占营业成本比例逐年上升(2021年8.49%至2024年上半年12.26%),主要涉及威高肾科透析粉/液采购 [8] - 承诺自2024年起限制关联采购及销售金额上限,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同步做出规范承诺 [9][10] 集团背景与战略规划 - 控股股东威高集团旗下已有威高股份、威高国际(港股)及威高骨科(科创板)三家上市公司 [8] - 未来将拓展新兴市场如印度尼西亚,强化研发转化与产品矩阵,提升全球布局 [10] 机构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公司受益于透析治疗市场扩容,募投项目将提升自动化生产与研发能力,创造新增长点 [4]
赛诺医疗(688108):业绩实现扭亏,冠脉业务快速增长
华源证券· 2025-05-06 06: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赛诺医疗2024年及25年Q1业绩实现营收增长与扭亏为盈,集采驱动支架业务增长,棘突球囊有望成冠脉增长新引擎,产能利用提升毛利率,持续投入打造产品矩阵,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基于业务稳定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9.70元,一年内最高/最低13.08/7.27元,总市值40.1052亿元,流通市值40.1052亿元,总股本4.1346亿股,资产负债率29.84%,每股净资产2.11元/股 [3]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4.59亿元(yoy + 33.64%),归母净利润149.8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752万元,亏损减少;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yoy + 10.75%),归母净利润296.9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55.25万元 [7] 业务分析 - 按产品类型,2024年支架收入2.61亿(yoy + 37.61%),球囊收入1.81亿(yoy + 24.15%);按临床用途,冠脉介入业务收入2.53亿(yoy + 59.19%),两款冠脉支架销量平均增长45.44%,棘突球囊在京津冀“3 + N”联盟集采中获小组第一;神经介入业务收入2.05亿(yoy + 13.08%),颅内球囊单价降幅大,神经支架销量同比增长55.56% [7] 财务指标 - 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62.01%(yoy + 3.46pct),支架业务毛利率63.66%(yoy + 11.32pct),球囊业务毛利率65.15%(yoy - 2.13pct);同期销售费用0.79亿(yoy + 24.93%),研发费用1.41亿(yoy + 23.19%)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6.15/8.32/10.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02%/35.38%/23.19%;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0.16/0.24亿元,增速分别为552.90%/66.96%/44.09%;当前股价对应的PS分别为7x、5x、4x [7] 附录: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如2025E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6.15/8.32/10.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0.16/0.24亿元等,还给出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估值倍数等指标预测 [8]
境内外市场并行拓展 三鑫医疗2025年一季度营收稳步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4:0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 61亿元 同比增长8 8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72 57万元 同比略增0 20% [1] - 扣非净利润5050 37万元 同比增长7 93% [1]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5667 06万元 同比增长60 02% [1] - 净利润现金比率105 48% 显示较高盈利质量 [1] - 研发费用投入1625 01万元 同比增长33 96% [1] 国内市场进展 - 血液透析器 血液透析管路 动静脉瘘穿刺针等产品中选"二十三省"及"京津冀3+N"联盟集采 [2] - 具备参与待分配采购量资格 部分产品报价优势明显 [2] - 在集采前占有率较低区域实现新突破 重点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2] - 带量采购执行期至少1年 可延长 保障销售通道稳定 [2] 国际市场拓展 - 海外市场聚焦东南亚 南美洲 非洲等新兴市场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仅0 43% [2] - 已完成印尼 秘鲁 墨西哥等国家注册 [2] - 加速推进俄罗斯 土耳其市场认证进程 [2] - 搭建全球自主持证体系 强化血液净化业务国际布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