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股不同权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公司赴港IPO,监管问询率最高的12类问题
梧桐树下V· 2025-06-13 09:53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要点 政策背景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吸引科技企业赴港上市[1] 适用对象 - 特专科技公司: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半导体、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领域[5] - 生物科技公司:涵盖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6] - 重点面向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3] 上市条件与资格自测 核心门槛 - 行业属性:需属于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4] - 研发投入: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特专科技),或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生物科技)[6] - 商业化阶段: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7] 自测工具 - 可通过港交所官网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评[8] - 不确定资格的企业可填写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1周内获初步反馈[9] 保密提交申请流程 申请步骤 1 签署保密协议(NDA),确保提交材料仅限审核团队可见[11] 2 提交PDF加密文件形式的"保密版"材料,通过指定系统上传[12][13] 3 审核阶段: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14] 审核重点 - 技术可行性(避免"讲故事") - 合规性(关联交易、股权结构清晰度)[14] - 保密期持续至通过上市聆讯前,聆讯通过后需公开招股书[14] "科企专线"专属服务 一对一辅导 - 免费提供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如定价区间、基石投资者对接)[16] 快速通道特权 - 符合条件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常规流程90天)[17] 灵活股权设计 - 允许同股不同权(WVR),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无需额外证明"创新性"[18] 常见问题与避坑指南 技术描述 - 避免虚夸,需附第三方技术认证(如ISO)或合作方背书(如试用协议)[21] 关联交易 - 需提前切割关联业务或披露交易价格公允性证明(如第三方评估报告)[23] 投资者关系 - 需引入至少2家"资深独立投资者"(管理规模≥10亿港元)并披露投资协议条款[25] 上市后持续合规要求 信息披露 - 必须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和重大合作[27] - 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细节可申请豁免披露[27] 市值维护 - 建议发布季度研发简报(非强制) - 每年至少进行2场分析师路演[28] 再融资便利 - 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29] 与其他市场对比 | 维度 | 港股(科企专线) | A股(科创板) | 美股(纳斯达克) | |------------|---------------------|---------------------|---------------------| | 盈利要求 | 无 | 无(需研发投入达标) | 无 | | 审核周期 | 3-6个月(含快速通道)| 6-12个月 | 4-8个月(需应对SEC)| | 估值水平 | PE 20-30倍 | PE 30-50倍 | PE 50-100倍 | | 信息披露 | 低(可保密至聆讯后) | 高(全程公开) | 极高(需应对做空) | [30][31]
港股IPO大爆发!多家科技公司转道港股
梧桐树下V· 2025-06-03 13:09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要点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 [1] - 政策适用对象包括特专科技公司(如AI、芯片、新能源等硬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尤其处于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 [1][3] 适用条件 - 行业属性需属于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 [3] - 特专科技公司需满足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 [3] - 生物科技公司需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 [3] - 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 [3] 申请流程 1. 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 可登录港交所官网"科企专线"页面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测 [4] - 不确定可填写"科企专线-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1周内获初步反馈 [5] 2. 保密提交申请 - 与港交所签订NDA(保密协议) [6] - 提交"保密版"材料包括公司简介、财务数据、法律文件等 [7] - 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 [8] 专属服务 - 可预约港交所专家团队获得一对一辅导,包括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 [9] - 符合条件的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可走快速通道,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常规流程90天) [10] - 允许同股不同权(WVR)设计,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 [11]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技术描述需具体,附上第三方技术认证或合作方背书 [13][15] - 关联交易需透明,提前切割关联业务或披露交易价格公允性证明 [14][15] - 投资者关系需引入至少2家"资深独立投资者"(管理规模≥10亿港元) [16][18] 上市后持续合规 - 需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重大合作等信息 [18] - 可发布季度研发简报,与分析师定期沟通(每年至少2场路演) [19] - 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 [20] 与其他市场对比 | 维度 | 港股(科企专线) | A股(科创板) | 美股(纳斯达克) | | --- | --- | --- | --- | | 盈利要求 | 无 | 无,但需研发投入达标 | 无 | | 审核周期 | 3-6个月 | 6-12个月 | 4-8个月 | | 估值水平 | PE 20-30倍 | PE 30-50倍 | PE 50-100倍 | | 信息披露压力 | 低(可保密至聆讯后) | 高(全程公开) | 极高(需应对做空机构) | [21][23]
时报观察丨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应时应势
证券时报· 2025-05-06 23:42
港交所科企专线推出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服务,帮助解答关键问题并满足上市规定[1] - 科企专线允许企业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避免过早披露营运策略和专有技术带来的风险[1] - 该政策使科创企业上市更便利、不确定性减少,降低上市进程对业务的影响[1] 港交所近年制度改革 - 2018年以来港交所加速改革,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推出SPAC机制等[2] - 改革显著改变了港股市场生态,从传统产业为主转变为新经济公司主导[2] - 2024年香港新股集资额达880亿港元,位列全球第四,其中科技企业贡献超八成融资额[2] 香港资本市场新格局 - 港股市场已聚集腾讯、阿里、京东、美团等科技巨头,同时不断吸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企业[2] - 通过精准解决科创企业上市痛点和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香港正巩固其作为新兴及创新公司首选上市平台的地位[2] - 这一系列举措有望帮助香港在全球科技资本博弈中占据更主动地位,吸引更多内地及全球科创企业赴港上市[2]
左晖离开后的贝壳:利润越差,高管越赚?
创业邦· 2025-04-20 10:33
核心观点 - 贝壳创始人左晖离世后,公司高管彭永东和单一刚年薪激增,两年合计拿走超20亿元,引发市场质疑 [8][11] - 贝壳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0.8%至40.78亿元,但高管薪酬占比过高(2023年占净利润29.6%),远超国际同行3%-5%的水平 [9][11][12] - 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彭永东和单一刚通过股权激励获得巨额收益,但缺乏业绩对赌条件,被质疑变相利益输送 [13][16] - 左晖时代的ACN合作模式逐渐转向高抽佣模式(12%-18%平台费),引发加盟商和消费者投诉,黑猫平台相关投诉超2800条 [20][21][23] - 公司战略从"一体两翼"扩展为"一体三翼",新业务(家装/租赁/住宅开发)2024年收入占比33.8%,但尚未形成支柱 [26][27][29] 高管薪酬与治理结构 - 彭永东2022-2023年薪从4.75亿元增至7.13亿元,单一刚从3.55亿元增至5.29亿元,两年合计20.72亿元 [11] - 2023年两人薪酬占净利润22.78%,其中彭永东7.01亿元来自股权结算,薪资仅1200万元 [12] - 同股不同权架构下,彭永东和单一刚合计控制49.7%投票权,但持股比例仅7.5% [13] - 2022年港股上市前获股权激励,彭永东7182万股、单一刚5387万股,行权价较市价低62%,总价值37.75亿港元 [16]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年净收入935亿元(+20.2%),净利润40.78亿元(-30.8%),经调整净利润72.11亿元(-26.4%) [9] - 家装业务收入148亿元(+36.1%),利润率提升1.75个百分点至30.7% [27] - 租赁业务收入143亿元(+135%),省心租在管房源超42万套 [29] - 贝好家住宅开发业务首个项目开盘2.5小时售罄,已斥资25亿元拿下4地块 [29] 战略转型与行业影响 - ACN模式从6经纪人协作变为高抽佣,加盟商需按月缴纳系统使用费,南沙区新房佣金比例达23% [20][21] - 2021年起三次大规模裁员,部门平均裁员比例达50%,经纪人提成下降且存在倒扣钱机制 [21] - 15.5亿元收购爱空间计划终止,消费者投诉个人信息被转售家装公司 [31] - 美股市值从峰值900亿美元跌至230亿美元,跌幅超70% [7] 高管动向与社会责任 - 彭永东拟捐赠900万股(价值4.68亿港元),50%用于行业服务者医疗福利,50%用于毕业生租房帮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