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4.0
icon
搜索文档
吴晓波焊工初体验:探访全球首座“人机共舞”多联机灯塔工厂 | 走进标杆工厂
吴晓波频道· 2025-04-22 16:04
点击图片▲立即了解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走出机场,四月的青岛海风扑面而来,裹挟着漫天飞舞的柳絮,轻轻粘上外套衣角,带来北方春天的味道。 就在这个别样的春天,吴老师手持设备,戴着笨重的 VR眼镜,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一件件"穿上"工作服,左手是钎料,右手是焊箱,完成了一 次简单的焊接工作。 背后,井然有序的自动化流水线正在静静生产着一台又一台的多联机空调。 "原来的培训,都必须在生产线上学习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上手,如今,只需借助VR和AR的技术,培训10天就能上岗。" 在海信当完焊工,他 笑着说道 ,"光这个焊工培训,就运用了数字孪生、工业视觉、大模型和深度学习等技术。" 点击视频▲立即观看 4月16日,吴老师带着一群企业家来到位于青岛的海信日立黄岛工厂,去年 10月, 它成 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 "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球首座 多联机"灯塔工厂"。 海信日立一共有 38条生产线,总计25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1000万台,是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多联机生产基地。 而 黄岛工厂三期于 2019年12月建成投产,总面积15万平方米,有13条线体,是目前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为海信日立工厂的" ...
吴晓波焊工初体验:探访全球首座“人机共舞”多联机灯塔工厂 | 走进标杆工厂
吴晓波频道· 2025-04-22 16:04
点击图片▲立即了解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走出机场,四月的青岛海风扑面而来,裹挟着漫天飞舞的柳絮,轻轻粘上外套衣角,带来北方春天的味道。 就在这个别样的春天,吴老师手持设备,戴着笨重的 VR眼镜,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一件件"穿上"工作服,左手是钎料,右手是焊箱,完成了一 次简单的焊接工作。 背后,井然有序的自动化流水线正在静静生产着一台又一台的多联机空调。 "原来的培训,都必须在生产线上学习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上手,如今,只需借助VR和AR的技术,培训10天就能上岗。" 在海信当完焊工,他 笑着说道 ,"光这个焊工培训,就运用了数字孪生、工业视觉、大模型和深度学习等技术。" 点击视频▲立即观看 4月16日,吴老师带着一群企业家来到位于青岛的海信日立黄岛工厂,去年 10月, 它成 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 "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球首座 多联机"灯塔工厂"。 海信日立一共有 38条生产线,总计25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1000万台,是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多联机生产基地。 而 黄岛工厂三期于 2019年12月建成投产,总面积15万平方米,有13条线体,是目前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为海信日立工厂的" ...
全球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4-22 09:42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市场概述 - CBTC系统通过列车与轨道设备间的实时通信提升铁路信号管理效率,实现更精准的列车定位和安全运营,同时缩短列车间隔时间[1] - 2031年全球CBTC市场规模预计达32.1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3%[1]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三大CBTC生产商(Alstom SA、卡斯柯、Hitachi Ltd、Siemens AG)2024年合计市场份额达71.0%[5] - 主要厂商还包括交控科技、三菱、Nippon Signal、众合科技、Wabtec Corporation、东芝等[15] 产品类型细分 - I-CBTC为当前主流产品类型,占据74.4%市场份额[7] - 全自动运行系统(FAO)等自动化技术受工业4.0推动需求增长[10] 应用领域分布 - 客运和货运铁路系统是核心应用场景,占比62.4%[9] - 城铁等城市交通系统为重要应用方向[15] 市场驱动因素 - 城市化进程加速推动高效大容量铁路系统需求,CBTC可应对地铁系统复杂性[10] - 实时通信与自动化功能提升安全性(如自动调整车速、路径管理),降低事故风险[10] - FAO等自动化技术可降低运营成本20-30%,提高服务可靠性[10] 市场阻碍因素 - 初期投资高昂,小型运营商或发展中国家面临资金压力[11] - 旧有铁路设施改造兼容性差,集成需额外30-50%的测试认证成本[11] - 缺乏全球统一标准,跨国项目部署效率降低15-25%[11] 区域市场关注 - 重点区域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及印度[15] 数据来源 - 数据源自QYResearch《全球CBTC市场报告2025-2031》,涵盖2019-2024年历史数据及2025-2031年预测[12][14]
星辰科技(832885):2024年报点评:航空航天及军工业务复苏,高技术壁垒和强客户粘性拉动业绩增长
东吴证券· 2025-04-20 00: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高毛利军品业务复苏与全流程降本增效并举,2024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 业绩同比增长主要系航空航天及军工业务复苏,公司凭借高技术壁垒和强客户粘性拉动盈利增长,并强化应收账款管理闭环,推动经营量质齐升,同时优化全流程成本管控,带动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 [7] - 航天军工伺服持续领航营收,新能源业务撬动增量,工业控制业务需求短期疲软 航空航天、军工等专用伺服系统营收同比增长,新能源伺服系统营收同比增长,工业控制伺服营收同比下降 [7] - 伺服市场星辰大海,军民两用增长可期 公司以伺服系统核心技术为根基,深化战略布局,在航空航天及军工、新能源风电、工业控制领域均有发展机遇 [7] - 产品横跨军民两用领域,伺服系统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业绩成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7] 相关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35.07|147.16|165.45|190.45|219.45| |同比(%)|8.77|8.95|12.43|15.11|15.2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2.73|16.07|21.76|29.91|37.68| |同比(%)|(45.47)|26.24|35.35|37.48|25.9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07|0.09|0.13|0.18|0.22| |P/E(现价&最新摊薄)|234.36|185.64|137.16|99.77|79.20|[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7.49元 一年最低/最高价4.66/21.30元 市净率7.84倍 流通A股市值1539.53百万元 总市值2984.06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2.23元 资产负债率28.69% 总股本170.62百万股 流通A股88.02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365|407|466|530| |非流动资产|167|177|179|181| |资产总计|532|584|646|710| |流动负债|141|170|201|227| |非流动负债|12|14|16|18| |负债合计|153|184|217|245|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381|402|432|470| |少数股东权益|(1)|(2)|(3)|(4)| |所有者权益合计|380|401|429|466| |负债和股东权益|532|584|646|710|[8]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147|165|190|219|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85|94|105|119| |税金及附加|1|2|2|3| |销售费用|9|11|11|13| |管理费用|16|21|23|25| |研发费用|21|25|27|29| |财务费用|(3)|(1)|(1)|(1)| |加:其他收益|8|8|8|8| |投资净收益|1|0|0|0| |公允价值变动|0|0|0|0| |减值损失|(11)|0|0|0| |资产处置收益|0|0|0|0| |营业利润|14|22|31|39| |营业外净收支|0|0|0|0| |利润总额|14|22|31|39| |减:所得税|(1)|1|2|3| |净利润|15|21|29|36| |减:少数股东损益|(1)|(1)|(1)|(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6|22|30|38|[8]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0|8|10|11| |投资活动现金流|(45)|(17)|(9)|(7)| |筹资活动现金流|51|21|21|15| |现金净增加额|7|13|22|19| |折旧和摊销|6|7|6|6| |资本开支|(45)|(16)|(8)|(7)| |营运资本变动|(28)|(21)|(26)|(33)|[8]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2.23|2.36|2.53|2.75|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71|171|171|171| |ROIC(%)|2.62|4.09|5.22|6.02| |ROE - 摊薄(%)|4.22|5.41|6.92|8.02| |资产负债率(%)|28.69|31.44|33.52|34.46|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185.64|137.16|99.77|79.20| |P/B(现价)|7.84|7.42|6.90|6.35|[8]
江苏神通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4-18 05:27
业绩说明会概况 - 江苏神通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4月17日举行 高管团队包括董事兼总裁吴建新、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章其强等[1] - 投资者提问34个 公司答复率100% 实现高效互动[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1.43亿元 同比增长0.48% 营业利润3.27亿元 同比增长10.21%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同比增长9.68%[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98亿元 同比增长114.70%[18]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1.75元现金 分红总额8881.91万元 占净利润30.12%[7] 业务发展 - 2024年新增订单25.21亿元 其中核电业务11.02亿元占比最高 冶金4.09亿元 能源装备1.93亿元[6] - 研发投入1.01亿元 同比增长6.81% 累计拥有专利550件 含发明专利76件[5] - 海工阀门业务依托南通产业基地 参与FPSO、FLNG等海洋工程项目[8][24] - 半导体阀门通过子公司神通半导体实现小批量生产 专注特种阀门研发[25][26] 战略规划 - 坚持"巩固冶金、发展核电、拓展石化、服务能源"市场定位 重点布局核电、氢能、半导体等新兴领域[12][14] - 核电阀门覆盖AP1000、华龙一号等主力堆型 在新建项目中份额稳步提升[15] - 推动智能制造升级 通过高端阀门项目实现绿色工厂建设[2] - 出口业务聚焦中东、东南亚地区石油炼化市场 已成立国际贸易部[19] 行业展望 - 能源结构调整带来清洁能源发展机遇 公司将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竞争力[2] - 冶金行业推出"阀门管家"服务 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15] - 核电技术进步推动第三代、第四代阀门需求 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地位[12][15]
全球机器视觉相机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4-11 09:06
机器视觉相机行业概述 - 机器视觉相机是用于工业和自动化应用的专用相机,具备高精度、高速图像采集能力,广泛应用于质量检测、目标识别、测量及制造业引导操作 [1] 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31年全球机器视觉相机市场规模预计达49.2亿美元,2020-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5% [2] - 2024年全球前10强生产商市场份额合计约63.0%,主要厂商包括Keyence、Teledyne、Cognex Corporation、Basler AG等 [7] 产品类型细分 - 区域扫描相机是主导产品类型,占市场份额约65.2% [9] 应用领域细分 - 电子与半导体是最大下游市场,占应用份额约37% [12] 行业驱动因素 - 工业自动化需求增长:制造业、电子、汽车等行业对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需求推动机器视觉相机应用 [13] -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结合:提升机器视觉的识别、检测和分类能力 [13] - 5G技术: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增强机器视觉系统的实时处理能力 [14] - 半导体与电子产业升级:精密制造对高分辨率、高清高速相机的需求增加 [15] - 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机器视觉在自动驾驶、车牌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扩展 [16] - 医疗与生命科学:医疗成像、制药检测等领域对高精度相机的需求增长 [17] - 政府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4.0政策为行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18] 行业阻碍因素 - 高成本与ROI问题:高端机器视觉相机初期投资成本较高 [19] - 技术复杂度与集成难度:系统定制化和生产线集成门槛高 [20] - 数据处理与存储挑战:高分辨率相机产生大量数据,增加处理与存储成本 [21] - 市场竞争激烈:低端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 [22] - 人才短缺: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领域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23] 行业发展机遇 - 智能制造与工业4.0推动产业升级:机器视觉在生产线上的广泛应用 [24] - AI赋能机器视觉:缺陷检测、产品分类等领域的更高精度应用 [24] -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亚太地区(如中国、印度)制造业快速发展 [25] - 无人工厂和智能物流:电子商务、智能仓储等场景需求增加 [26] -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结合: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并减少延迟 [27] - 医疗与生命科学新应用:显微成像、基因检测等领域前景广阔 [28] - 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增长:机器视觉在ADAS、电池检测等领域的机遇 [28] 报告相关数据 - 主要厂商包括Basler AG、Teledyne FLIR、Sony、Cognex Corporation等 [30] - 产品类型细分包括面阵相机和线阵相机 [30] - 应用领域包括制造业、医药及生命科学、安保监视、智慧交通等 [30] - 重点关注地区为北美、欧洲、中国、日本 [30]
全球制造业模具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4-11 09:06
制造业模具行业概述 - 制造业模具是用于批量生产工业零部件的工具,由高强度金属制成,应用于注塑、冲压、压铸等工艺,广泛服务于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 [1] 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31年全球制造业模具市场规模预计达34.7亿美元,2020-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9% [2] - 2022年全球前十强厂商市场份额合计约34.0%,主要企业包括Tianjin Motor Dies、Rayhoo、Yesun (Shanghai) Mould等 [6] 产品类型与应用分布 - 直线模具是主导细分产品,占市场份额约35.6% [9] - 汽车行业是最大需求来源,占市场份额约46.5% [11] 主要驱动因素 - 制造业升级与自动化:智能制造、工业4.0推动高精度模具需求 [13] - 汽车行业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应用带动高端模具需求 [13] - 电子产品小型化趋势:5G、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对精密模具需求旺盛 [13] - 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钛合金、复合材料应用提升模具技术要求 [13] 技术发展与新兴需求 - 3D打印与增材制造技术优化模具生产流程 [14] - 新能源行业扩张:锂电池、光伏组件等产业带动相关模具需求 [14] - 供应链本土化:地缘政治推动中国、东南亚本地模具供应链建设 [14] 行业发展机遇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动车电池壳体、轻量化零部件需求增长 [16] - 半导体封装模具:先进封装技术如Chiplet推动市场增长 [16] -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印度中高端模具本土化率提升 [16] - 智能模具与数字化:AI、CNC技术提升制造效率 [16] - 可持续材料:环保模具钢与再制造技术发展 [16] - "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制造业升级需求 [16] 行业挑战 - 原材料价格波动:高质量钢材(如H13、P20)成本影响 [15] - 制造成本上升:能源、人工及环保要求增加压力 [15] - 高端技术壁垒:精密模具研发周期长、门槛高 [15] - 国际竞争加剧:欧美日韩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 [15] - 周期性波动:下游汽车、电子行业需求不稳定 [15]
特朗普的终极野心
虎嗅APP· 2025-04-09 14:11
以下文章来源于格隆 ,作者万连山 格隆 . 一个游走于资本市场与佛祖之间的浪子。我可以生,可以死,我大笑,由天决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格隆 ,作者:万连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凌晨2点,美国官方宣布,对中国关税提高至104%,即时生效。 104%,基本是硬脱钩了,短期面临的压力极其巨大。 可以参考下疫情时的情况。 美国那边的物价暴涨,政府被逼得动用直升机直接给民众撒钱…… 所以消息传出,原本大涨的美股立刻转大跌,美债也紧跟着剧烈波动,三十年期国债利率上涨10个BP。 谁在减持?不言而喻。 但带入更久远的时间尺度中,自由贸易其实是很稀罕的事。 而接下来的形势,似乎也不容乐观。 如果是十年前的国际环境,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但最近几年,全球各国明显右转,新上台的政府一个比一个强硬…… 比如我们这边,大家很明显能感受到:官方的谴责越来越少,实际对抗越来越多。 不出意外,很快我们就将看到,除了少数妥协,多数大国争先恐后施行报复性关税,增强贸易壁垒。 没办法,别人都加,你不加就吃亏。 而这也意味着,至今还不到40年的全球化进程,可能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 全球化的自由贸易维持了这几十年 ...
工业4.0概念9日主力净流入5.24亿元,美的集团、汇川技术居前
金融界· 2025-04-09 07:40
行业表现 - 4月9日工业4.0概念上涨3.0%,主力资金流入5.24亿元,91只概念股上涨,8只下跌 [1]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公司 - 美的集团(000333)主力净流入1.49亿元 [1][2] - 汇川技术(300124)主力净流入1.27亿元 [1][2] - 恒立液压(601100)主力净流入1.06亿元 [1][2] - 三一重工(600031)主力净流入9788.12万元 [1][2] - 海尔智家(600690)主力净流入8205.72万元 [1][2] 部分公司股价及资金情况 - 美的集团最新价69.67,涨跌幅 -0.8%,主力净占比3.71% [2] - 汇川技术最新价62.55,涨跌幅0.24%,主力净占比5.56% [2] - 恒立液压最新价71.36,涨跌幅0.68%,主力净占比7.7% [2] - 三一重工最新价19.12,涨跌幅3.07%,主力净占比4.8% [2] - 海尔智家最新价25.04,涨跌幅1.17%,主力净占比5.37% [2] - 巨轮智能(002031)最新价8.21,涨跌幅6.21%,主力净流入7968.96万元,主力净占比3.43% [2] - 拓斯达(300607)最新价25.71,涨跌幅7.48%,主力净流入5916.43万元,主力净占比6.72% [2] - 徐工机械(000425)最新价8.47,涨跌幅4.57%,主力净流入5194.73万元,主力净占比4.42% [2] - 中信重工(601608)最新价4.37,涨跌幅5.56%,主力净流入4366.08万元,主力净占比4.36% [2] - 宝钢股份(600019)最新价6.83,涨跌幅0.59%,主力净流入3382.64万元,主力净占比4.89% [2]
美的楼宇科技骆名文:公司磁悬浮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与美的集团形成三大领域协同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4-02 07:43
文章核心观点 美的集团旗下楼宇科技举办全球首座全流程AI赋能水机“灯塔工厂”发布会,彰显其在智能制造领域领先地位及对全球工业4.0进程的推动作用,水机产品公司发展成果显著且与美的集团有协同效应 [2][3][4] 分组1:工厂相关 - 美的楼宇科技在重庆举办全球首座全流程AI赋能水机“灯塔工厂”发布会,该工厂是美的集团首个ToB“灯塔工厂” [2] - 美的水机工厂对AI技术的运用贯穿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售后的全流程 [2] 分组2:公司发展历程与产品 - 美的楼宇科技水机产品公司自2004年建厂后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突破行业技术壁垒 [2] - 2006年美的楼宇科技率先推出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开创中国国产变频离心机技术先河 [2] - 美的楼宇科技水机产品公司历经20年发展,产品在国内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二,近几年磁悬浮离心机销量增长数倍 [3] 分组3:产品应用与市场 - 磁悬浮离心机市场空间广阔,是节能、高效的中央空调产品,主要应用于飞机场、高铁站等大型建筑 [2] - AI浪潮下数据中心建设给磁悬浮离心机带来很大增长空间 [2] 分组4:与美的集团协同效应 - 与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实现下一代产品与技术协同合作,更好洞察市场变化、抢占先机 [3] - 美的集团制造线赋能,因水机产品80%为定制化,协同提升了生产效率 [3] - 美的集团强有力的企业业务线销售资源为水机产品销售提供很大支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