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

搜索文档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75年涨100倍,怎么做到?
新华网· 2025-09-28 08:43
从1949年到2024年 2000年 三头中国奶牛加起来的产奶量 才勉强赶得上一头欧美奶牛 仅仅20多年后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 从0.4公斤上涨到41.5公斤 增长了100倍 中国奶牛年均单产达到近10吨 跨越了和奶业发达国家之间曾经上百年的差距 是一段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励志传奇 制作 太空报道局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 中国奶业逆袭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 从少数人的"奢侈品" 到早餐桌上的标配 这杯牛奶背后 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 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 ...
重温美国制造业的“福特时刻”
36氪· 2025-09-23 03:05
工厂,这一曾被视作"铁与火的熔炉"的场所,不仅塑造了人类文明的工业基础,更孕育了现 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从轧钢车间的蒸汽轰鸣,到无尘车间里算法的低语,工厂始终扮演着连 接技术进步与组织演化的枢纽角色,是管理学的原点、管理思想的策源地。 在引出第42期《管理视野》的专题前,我们将用三篇文章回顾管理思想从工厂启程的历史 ——泰勒的"科学管理"、福特的"流水线"和丰田的"精益生产"。再次回到工厂,我们看见的 不只是"如何提升效率",更能理解组织中的人、技术与制度如何相互塑造;我们追问的不只 是"如何制定规则",更是如何让规则成为人性发挥作用的土壤。 福特正在改造它的工厂。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焦点从燃油车转向电动车,老牌底特律出身的福特发现,这不仅仅是更换发动机的问 题——电动汽车需要一整套全新的零部件,尤其是电池,这意味着需要一套新的专业生产设备,采用新 的生产方法。 同时管理燃油车和电动车两条供应链并不容易。从"底特律三巨头"到"全电动化战略",老福特转型转得 十分艰难。 2025年5月,福特在美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仅为6,723辆,较去年同期下降 25%。其中,F-150 Lightning销量暴跌42%,E-Tr ...
中集集团:在科学管理的坐标轴上攀登制造“珠峰”
证券时报· 2025-08-26 01:0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成立于1980年蛇口工业区 初期为不足60人濒临破产的小型集装箱厂[2] - 1986年因全球航运低迷暂停集装箱生产 转向钢结构加工业务求生 丹麦股东退出经营 仅留60人团队[4] - 1987年中远集团入股形成三方合资(招商局45%/中远45%/宝隆洋行10%) 重新回归集装箱主业[5] -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154位 较2024年跃升25位[2] 公司治理与国际化 - 采用国际化法人治理结构 重要决策需董事会批准 实现产权清晰与权责分明[5] - 海外业务覆盖约20个国家 设立30余个实体企业 海外营收占比达50%[5] - 构建全球研发体系 在北美/欧洲/澳洲设立20个海外研发中心 聘用超300名外籍专家[10] 技术突破与产品体系 - 形成四大底层技术能力:机械钢结构设计/深冷高压容器制造/深海装备开发/智能装备设计[7] - 深冷压力容器实现国产替代 研发9Ni钢与高锰钢材料 攻克-269℃液氦罐箱技术[7] - 海洋工程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FPSO模块取得13项自主知识产权 国产化率达95%[8][9] - 产品矩阵涵盖30余项明星产品 包括LNG/液氧/液氢储运设备及FPSO上部工艺模块[7][8] 业务成果与行业地位 - FPSO/FLNG订单从不足5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新签超30亿美元 打破日韩企业垄断[8] - 通过模块减重700吨与设计优化 实现成本节省近千万元[8] - 成为全球工业装备制造整合商 代表中国制造参与国际高端装备竞争[2][10]
中集集团:在科学管理的坐标轴上攀登制造“珠峰”
证券时报· 2025-08-26 00:5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1980年在蛇口成立 从濒临破产的60人小厂发展为全球化制造业巨头[1] - 1986年因全球航运低迷暂停集装箱生产 转向钢结构加工业务求生[4] - 1987年中远入股形成三方合资(招商局45%/中远45%/宝隆洋行10%) 重构法人治理结构[4][5] -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154位 较2024年跃升25位[1] 科学管理体系 - 引进外资股东丹麦宝隆洋行 早期由外方主导经营管理 奠定国际化基因[4] -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利益共享的法人治理结构 重要决策需董事会批准[5] - 科学治理使海外并购更顺畅 在20个国家布局30多个实体企业[5] - 海外营收占比约50% 形成全球产业链协同的抗周期能力[5] 技术创新突破 - 形成四大底层核心能力:钢结构设计制造/深冷高压容器设计制造/深海装备设计制造/智能装备设计制造[7] - 开发9Ni钢/高锰钢等低温合金材料 攻克-269℃液氦罐箱技术[7] - FPSO上部工艺模块实现全流程自主化 获13项自主知识产权[8] - 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 模块减重700吨/设计成本节省近千万元[8][9] 产业成果与布局 - 拥有超过30项明星产品 包括集装箱/压力容器/海洋工程装备等[1][7] - FPSO/FLNG订单从不足5亿美元突破至2024年新签超30亿美元[8] - 在全球设立20个海外研发中心 聘任300多名外籍专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9] - 构建"统一规划/分布研发/分布制造"的开放创新体系 形成"小兵团作战 大平台支撑"模式[9]
霸权交接:超越日不落帝国的美国逻辑
36氪· 2025-06-23 01:50
美国工业崛起的历史进程 - 1925年美元超越英镑成为全球外汇储备主导货币 标志着美国金融地位正式超越英国[1] - 191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值已超越伦敦 成为全球金融中心[1] -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 1906年GDP超越包含殖民地的大英帝国[3] 内战前的工业基础 - 1789年塞缪尔·斯莱特成功将英国纺织技术引入美国 被称为"制造业之父"[4] - 1790年汉密尔顿推动首部《专利法》 鼓励技术引进和本土创新[7] - 1791年《制造业报告》通过 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 主张技术引进[7] - 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超过法国 仅次于英国 但钢产量仅为英国1/40[9] 内战后的经济追赶 - 1862年林肯签署《宅地法》和《太平洋铁路法案》 促进劳动力解放和基础设施建设[12] - 1870年修订《专利法》允许外国技术在美国落地后立即申请专利[13] - 1880年美国钢铁产量达250万吨 首次超越英国的200万吨[13] - 1900年美国铁轨总长突破30万公里 是英国的3倍[13] 20世纪的创新爆发 - 1908年福特推出T型车 采用流水线生产使装配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90分钟[19] - 1914年福特汽车年产量突破30万辆 占全美汽车产量近50%[19] - 1920年美国工业产值约160亿美元 占全球工业增加值66.4%[21] - 1913年美联储成立 推动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值达到伦敦1.5倍[21][23] 行业领军企业 - 卡耐基钢铁公司1890年占据美国钢产量30% 采用垂直整合模式降低成本40%[14][15] - 标准石油公司垄断90%美国石油市场 运输成本比英国同行低30%[15] - 杜邦公司从火药业务转型为综合化工企业 生产尼龙/塑胶等多种产品[21] - 西尔斯百货1910年通过目录销售实现年销售额6100万美元[21] 金融与科技结合 - 1914-1918年一战期间美国通过发行战时债券筹集215亿美元[23] - 1919年通用汽车成立GMAC 引入分期付款信贷模式[23] - 1924-1925年期间68%-75%新车通过分期付款购入[23] - 1925年美国拥有收音机的家庭超500万户 推动信息传播方式变革[23]
【直击】红旗连锁股东大会: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将向川南等区域渗透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2:25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1 23亿元 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2] - 扣非后净利润4 77亿元 同比减少0 13亿元 [2] - 主营业务收入93 71亿元 较上年度增长0 23% 继2020年17 48%增速后保持稳步提升 [2] - 投资收益下降导致业绩下滑 新网银行投资收益1 22亿元 较上年度减少近0 3亿元 [2]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调整 - 2024年11月控股权变更 控股股东变更为四川商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实控人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2] - 管理层融合进展顺利 企业文化得到新同事认同 规章制度持续完善 [3] 行业竞争与战略应对 - 零售便利店行业竞争加剧 大型商超频现关店潮 [4] - 公司持续优化"红旗云平台" 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4] - 深化线上线下融合 2024年抖音直播实现超10亿元销售额 [4] - 通过线下核销引流至门店 沉淀私域流量提升复购率 [4] - 成为支付宝"碰一碰"会员数字化合作伙伴 简化付款流程 [4] 产品与渠道拓展 - 门店引入咖啡、餐食、生鲜等品类 满足多元化即时需求 [5] - 开发"红旗优选"系列产品 增强消费者黏性 注册会员超600万 [5] - 门店数量超3000家 主要集中于成都区域 [5] - 计划向四川二三线城市拓展 推广川字号商品 渗透川南等核心区域 [5]
不想再做“狗屁工作”了
虎嗅APP· 2025-03-19 00:12
文章核心观点 - 现代社会工作存在去技能化现象,源于科学管理,虽提高效率但使劳动者失去讨价还价能力,降低技能水平,当下多数企业仍采用去技能化管理方式,后福特主义因与资本家利益相悖未成主流 [7][14][46] 科学管理:去技能化的基本原理 - 去技能化是剥夺劳动者生产相关技能和知识,让其失去与老板讨价还价本钱,当下流水线打工人是典型去技能化劳动者 [5][6][7] - 泰勒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目的是操控工人,让其遵守标准化流程完成极端细化任务,虽短期提高效率但把人变成机器,造成构想和执行分离 [7][8][9] - 去技能化对资本有驯化打工人和压缩劳动力价值、降低人力成本的好处,导致全社会打工人技能含金量下降 [11][13][15] - 泰勒制基本学说成为一切工作设计的基石,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其科学原理原则 [16] 蓝领的去技能化 - 中考普职分流受关注,有人认为需要有一技之长的蓝领,但中国职业教育令人不满意 [18] - 职业学校重规训管控学生,忽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到的技能粗浅,企业需要低技能、低成本、“高觉悟”的打工人,这是企业和职校的双赢,家长和学生的双输 [22][27][29] 白领的去技能化 - 中国白领需本科学历,但实际工作不需要多少技能,办公室实行构想和执行分离原则,白领从事无需思考规划的脑力劳动 [31][32][33] - 随着大学扩招,白领人数增多、“含金量”下降,与蓝领区别不大,无法从工作中获得自我实现感和使命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消费主义的崛起 [36][37] 再技能化的可能 - 福特制在泰勒制基础上发展而来,引入流水线,虽涨工资、降工时改善了打工人消费和休闲情况,但去技能化境况未改善 [39][42] - 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试图增强打工人技能,让其参与构想和协作,但与资本家利益相悖,未成为主流,当下多数企业仍采用泰勒制 [44][46] 尾声 - 现代社会强调效率和生产力,忽视生产关系改造,泰勒制使打工人去技能化,失去讨价还价能力,难以获得体面工资和工作使命感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