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搜索文档
第二批科创债ETF打响发行“闪电战”,科创债ETF博时(551000)多空胶着,备受市场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10 06:18
产品表现 - 科创债ETF博时最新报价99.47元 流动性方面盘中换手1.16% 成交1.16亿元 近1年日均成交24.75亿元[2] - 产品最新规模达100.22亿元 最新资金净流出19.91万元 近22个交易日合计资金净流入1987.94万元[3] 市场动态 -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定档9月12日发行 其中9只产品仅发行一天 单只募集上限30亿元 预计单日吸金270亿元[2] - 科创债ETF填补债券ETF领域科技投资空白 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债券资产配置工具[2] 产品特性 - 科创债ETF博时紧密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选取上交所科技创新公司债中符合剩余期限与信用评级条件的债券作为样本[3] - 产品引导投资者关注企业长期价值和发展前景 淡化短期市场波动 有效补充公募基金科技金融债基领域空白[3] 行业背景 - 低利率资产荒时代背景下 投资者对稳健类资产配置需求增加 债券ETF发展空间辽阔[2]
中国光大银行以并购贷款业务精准赋能产业升级-银行-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8 02:09
核心观点 - 光大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通过并购贷款业务支持科技金融、高端制造、资本市场等重点领域 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累计提供并购贷款166亿元 为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提供并购融资服务十余次[4][5] 科技金融领域 - 将科技金融作为并购贷款业务战略核心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关键领域并购整合[2] - 利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 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构建技术优势、强化产业链条[2] - 2025年4月为苏州某电子材料企业收购东南亚同业公司提供占交易价款78%的融资支持[2] 高端制造领域 - 并购贷款紧密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 服务高端装备、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并购交易[3] - 助力制造业企业获取关键技术、扩大先进产能 推动产业升级[3] - 2025年1月向山东某新材料企业发放并购贷款6.7亿元 支持收购聚烯烃弹性体装置 加快光伏胶膜核心原材料国产替代[3] 资本市场领域 - 为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提供涵盖股权交易和资产交易的融资解决方案[4] - 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收购、定增等资本市场活动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4]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为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提供并购融资服务十余次[4] 业务创新与协同 - 组建专业高效的并购金融团队 持续拓展并购贷款应用场景[5] - 探索股权激励、公募REITs等创新领域及并购基金业务合作模式[5] - 依托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 协同证券、信托、资产管理等多方资源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支持[5]
锚定重点领域加力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时报· 2025-09-08 02:03
资产规模与贷款增长 - 截至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达9.65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94% [1] - 本外币贷款总额5.63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2434亿元 增长4.51% [1] - 上半年贷款增量超去年全年增量的65% [1] 战略布局与区域发展 - "五大赛道"(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贷款增长规模占新增贷款70% [1][2] - 长三角区域贷款增量占比超50% 贷款总额近2万亿元占全行35% [1][2] - 存款总额超2.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近10% [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05.59亿元 同比增长2.62% [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97.37亿元 同比增长10.19% [3] - 并购贷款/线上供应链融资/银团贷款/绿色信贷增速与余额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2] 战略方向 - 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立足长三角区位优势 [2][3] -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行动纲领 持续优化资产结构与资产负债管理 [3]
深港穗创新军团首次“全球夺冠”
南方都市报· 2025-09-07 23:17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突破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超越东京-横滨集群[3] - 该集群连续第六年上榜 首次登顶[3] - PCT专利申请量占全球9% 出版物占比2.4%[3] 风险资本与创新转化 - 新增风险资本交易指标 集群风险资本交易全球占比2.9% 领先第二名0.7个百分点[3] - 2019-2023年全球百强集群共吸引16.9万笔风险资本交易[3] - 深圳推出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打造万亿产业基金群[6] 区域创新政策体系 - 广东省2024年实施科技创新条例 为首部科技领域综合性法规[5] - 科技体制改革部署60项重点任务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6] - 广东出台科技金融15条政策 新增13家科创企业与创业板上市企业[6] 金融支持体系 - 香港风投与私募基金规模居亚洲前列[6] - 广州设立超2000亿元母基金 稳居全国风投创投第一梯队[6] - 广东构建创业投资+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综合服务体系[6] 产学研协同机制 - 香港侧重基础科研 深圳强于技术转化 广州发挥人才孵化优势[6] - 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创业大赛落户广州南沙[6] - 粤港澳青年创新工场在孵项目近80个 超半数为港澳台及海外团队[6] 科技基础设施与成果 - 深圳建成国家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创新载体超4000家[6] - 广东建设573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124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 - 大湾区内地九市PCT申请总量跻身全球第五[7] 区域创新基础实力 -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八年全国第一[7] - 在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 30所高校24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7] - 研发经费支出 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PCT专利申请量等主要指标全国首位[7] 全球创新格局 - 中国24个集群进入百强 美国22个 德国印度日本等多国集群入围[4] - 体现中国从科研产出到市场运用的系统竞争力[4]
中证协引导行业精准发力金融“五篇大文章”
证券日报· 2025-09-07 16:12
当前,证券行业如何精准发力金融"五篇大文章",成为监管与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促进行业做好金 融"五篇大文章",9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正式发布《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 大文章"专项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通过14项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多维考核 体系,引导券商更好发挥功能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确保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中证协表示,下一步将做好《评价办法》实施工作,根据评价试行情况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监管部 门和会员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优化评价指标和工作机制。 科技金融权重居首 具体来看,《评价办法》共二十五条,分为总则、评价指标与计分方式、评价实施与结果运用、附则四 章,并附专项评价指标。在评价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的规定与中证协现有的其他专项评价总体保持一 致。评价指标方面,主要由定量评价指标(90分)、定性指标(10分)及附加项(5分)构成,通过14 项代表性评价指标,从不同维度综合考核券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质效。 定量指标作为评价核心,直接指向券商在"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的业务贡献与服务能力,其中科技金融 以50分的最高权重成为核心考核方向,绿色金融、普 ...
券商“五篇大文章”考核定调:科技金融占比最高,多项指标涉及债券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9-07 14:20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办法(试行)》,自9月5日起实施,旨在压实券商主体责任并引导其精准服务国家战略 [1] - 政策推动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发展,通过考核评价机制引导行业资源投入国家战略重点领域 [1] - 监管层以制度设计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模式转向"功能深化"新阶段,强化券商服务实体经济核心职能 [1] 评价指标体系 - 科技金融指标赋分50分,为最高权重领域,涵盖科技创新债券承销、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并购重组及直接投资等量化指标 [1][2] - 绿色金融指标赋分10分,考核绿色债券及低碳转型债券承销金额与数量 [2] - 普惠金融指标赋分10分,考核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民营企业债券承销金额与数量 [2] - 养老金融指标赋分10分,以代销个人养老金产品规模为核心考核指标 [2] - 数字金融指标赋分10分,考核证券公司数字化能力成熟度与证券科技类奖项 [3] - 定性指标包括机制建设(赋分5分)和业务资源持续投入(赋分5分),考核战略纳入、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及资源投入增长率 [3] - 附加项指标为特殊贡献和创新实践提供加分渠道 [4] 计分规则与设计特点 - 计分方式突出科技金融重要性(50分),其他领域各10分,体现政策倾斜 [4] - 对大部分指标排名前50名的公司分档加分,各档分差1-2分,50名后赋基础分,避免过度分化 [4] - 同时设置金额及数量计分标准(如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避免绝对规模主导评价结果 [4] - 差异化指标设计为不同类型券商提供多元发展路径,避免同质化竞争 [1][8]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主导核心领域:中信证券在科技创新债券承销(1281.91亿元)、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270.44亿元)和科技并购(320.74亿元)均排名第一 [5][6] - 中小券商细分赛道突围:国金证券以109.9亿元跻身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金额第六,五矿证券以51.95亿元位列科技并购第六 [5][6] - 绿色债券承销由头部券商主导,中信证券(165.44亿元)、中信建投(122.92亿元)和国泰君安(111.4亿元)均超100亿元 [7] - 养老金融代销规模中金公司以2482.76万元领先,中国银河、广发证券等5家超1000万元 [7] - 普惠金融领域招商证券(381.5亿元)和广发证券(318.86亿元)民营企业债券承销额突破300亿元 [7] 政策影响与行业趋势 - 量化指标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券商业务端"具体任务",避免以往"空喊口号"现象 [7] - 考核机制引导行业摒弃短期逐利思维,长期深耕科技、绿色、普惠等关键领域 [1][3] - 差异化指标预示行业进入"分层竞技"时代,头部券商聚焦高难度指标,中小券商发展特色赛道 [8]
国泰海通,排名突破!上半年公募席位佣金收入2.51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10:00
业务表现 - 上半年公募席位佣金收入2.51亿元 行业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占比6.41% [1] - 总佣金模式中公募总分仓佣金收入2.8亿元 行业排名第二 较去年年末上升五名 [1] - 租用交易单元模式佣金占比接近90% 该模式运营稳定且为传统主流交易方式 [1] 业务策略 - 深化销售与研究协同 大幅增加路演数量 充分发挥"一所一院"品牌优势 [1] - 在市场佣金总规模下降背景下实现业务突破 总佣金市场份额超过6% [1] - 坚持专业化、综合化、平台化发展方向 提升资金与资产要素流动效率 [2] 发展目标 - 增强对公募、保险、银行、同业、私募及海外机构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 [2] - 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领域持续发力 [2] - 打造更具行业引领力和竞争力的机构客户服务生态 扩大客群覆盖广度与深度 [2]
直击业绩发布会|净息差承压下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北京银行锚定数字化转型
华夏时报· 2025-09-06 06:56
核心观点 - 北京银行正式进入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2.0阶段 全面推动数字化经营 [2] - 公司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小幅增长 但净息差承压 并通过负债成本管控稳定盈利能力 [2][4] -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不良贷款率微降 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强化 [5] - 公司以"All in AI"为核心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风控、资管及私人银行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7] - 科技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规模显著扩大 [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62.18亿元 同比增长1.02% [2] - 归母净利润150.53亿元 同比增长1.12% [2] - 基本每股收益0.69元 同比增长1.47% [2] - 资产总额4.75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2.53% [4] - 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2.39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18% [4] - 净利差1.3% 同比下降18个基点 净息差1.31% 同比下降16个基点 [4] 负债与成本管理 - 存款成本率降至1.59% 较年初下降26个基点 [4] - 负债成本率降至1.72% 同比下降37个基点 [4] - 通过客户分层经营和扩大基础客群 合作金融机构数量同比增长12.1% [4] - 通过对接金融基础设施及非银活期结算客户 沉淀低成本同业结算存款 [4]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不良贷款率1.3% 较年初微降0.01个百分点 [5]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59% 一级资本充足率12.08% 资本充足率13.06% [5] - 逾期贷款率、关注贷款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均较年初下降 [5] - 推进AI驱动投贷后管理升级 强化风险数据驱动与智能分析能力 [5] 数字化转型进展 - 建成"1213"AI体系 包括1个算力底座、2大模型平台、百余项AI能力和三百余项应用场景 [7] - 对公信贷业务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7] - 资管业务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925万客户 触客超1亿人次 经营客群资产较年初提升718亿元 [7] - 私人银行代销产品规模同比增长16.89% 带动中收提升17.77% 联动产品销量同比增幅181% [7] 科技金融与专精特新业务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4346亿元 较年初增长703亿元 增速19% [8] -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超过2.6万家 较年初增加近6000户 [8] - 计划升级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拓展"科创雷达"全流程应用场景 [9] - 探索通过增信、科创债、并购贷款等工具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9]
北京银行霍学文:坚持数据驱动 向VC、PE学习看企业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06:55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北京银行将科技金融作为第一战略 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作为一号工程 致力于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2] - 公司采取投行驱动的商业银行模式 向VC和PE学习前瞻性企业评估方法 重点关注企业未来潜力而非传统财务指标[2] 业务发展数据 - 截至6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4346亿元 较年初增长703亿元 增速达19%[2] - 专精特新企业服务数量超2.6万家 较年初增加近6000户 客群覆盖率持续提升[2] 业务模式创新 - 通过将科技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 改变传统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评审体系[2] - 采用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和贷款的模式 结合数据驱动策略优化客户服务体验[2] 技术应用方向 - 计划深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用于企业风险评价和科技能力评估[2] - 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性和精准度[2]
券商“五篇大文章”评价办法出炉!科技金融占50分
搜狐财经· 2025-09-05 23:0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办法(试行)》,旨在引导行业发挥功能,提升证券公司服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的能力,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8] 评价指标体系 - 评价指标体系由定量评价指标、定性评价指标及附加项指标组成,合计14项评价指标 [10] - 定量指标反映公司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的贡献度及相关能力,定性指标包括机制建设和业务资源持续投入两部分,附加项主要反映公司发挥功能作用、落实政策及创新示范等情况 [1][5][10] 定量评价指标详情 - 科技金融指标包括科技创新债券承销金额及数量、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金额及数量、科技型企业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及数量、证券公司另类子公司直接投资于非上市非挂牌的科技型企业金额、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管理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科技型企业的金额 [1][10][13] - 绿色金融指标包括绿色债券及低碳转型债券承销金额及数量 [2][13] - 普惠金融指标包括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及中小微企业债券承销金额及数量、民营企业债券承销金额及数量 [2][13] - 养老金融指标包括代销个人养老金产品规模 [3][13] - 数字金融指标包括证券公司数字化能力成熟度与证券科技类奖项情况 [4][13] 定性评价指标详情 - 机制建设指标反映公司是否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纳入经营发展战略,是否规范建设相关领域专业化组织架构体系,是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 [5][13] - 业务资源持续投入指标反映证券公司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持续投入综合增长率 [5][11] 计分方式特点 - 计分突出重点,科技金融领域赋分最高,共50分(科技领域债券融资10分、股权融资16分、并购重组12分、股权投资12分),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各赋10分 [6] - 加分范围较广,对大部分指标排名前50名的公司予以分档加分,各档位分差1-2分,50名后赋予基础分,支持各类公司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参与 [6] - 统筹考虑金额与数量,对大部分指标同时设置金额及家数(数量)的计分标准,避免绝对规模对评价结果影响过大 [6] - 设定基础分,对未达到加分标准的公司区分不同指标权重设定基础分,鼓励行业机构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化经营 [6] 评价实施安排 - 专项评价原则上每年上半年开展,评价期为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12] - 评价组织实施主要依托相关数据统计报送系统,按照可实施、可回溯、可检验原则,实现数据全程留痕管理 [12] - 证券公司需通过相关数据统计报送系统填报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数据信息,并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