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搜索文档
8月7日华光环能(600475)涨停分析: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热电业务及一带一路驱动
搜狐财经· 2025-08-07 07:2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7日涨停收盘价19.26元,单日涨幅9.99%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319.14万元,占总成交额17.81% [1] - 近三个交易日连续涨停,累计涨幅达35.2%(8月5日15.92元至8月7日19.26元) [1] 业务亮点与增长动力 - 新增"数字孪生"及"智慧城市"概念,引发新兴技术应用预期 [1] - 热电联产装机量达1.3GW,年供热量位列A股前三 [1] - 2024年热力销售同比增长18.76%且回款率达100% [1] 国际化与股东背景 - 在印尼、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取得海外EPC项目 [1] - 无锡国资委控股企业,国资背景强化资源整合预期 [1] 概念板块表现 - 属地热概念股(当日板块上涨0.7%)、江苏国企改革概念股(板块上涨0.23%)、垃圾分类概念股(板块上涨0.22%) [3]
这家公司,要颠覆模拟芯片市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07 01:48
公司融资与战略 - 硅谷初创公司Celera Semiconductor获得Maverick Silicon的2000万美元股权投资,用于推动其专利Nestos平台的商业化[1] - 本轮融资将加速公司市场战略,为更多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模拟IC解决方案[2] - 投资方Maverick Silicon认为Celera通过结合软件与芯片的创新方式,解决了模拟设计领域长期存在的结构性挑战[2] 技术平台与创新 - Nestos平台是基于数字孪生的模拟设计库,可实现快速、高精度模拟IC开发,将传统设计周期缩短90%[1] - 平台采用AI驱动的自动化流程,通过数学精确的模型取代手动电路设计,使全定制模拟IC开发时间降至传统方法的10%[1][3] - ChipHub软件平台可将工程效率提高10倍,支持从60V至3.3V的DC-DC降压转换器设计,从设计到量产仅需几天[5][9] 产品应用与优势 - 首款客户产品为面向工业和汽车应用的130纳米BCD工艺高压降压转换器[6] - 技术可快速生成整个系列降压转换器,算法支持数小时内完成设计迭代[6] - 数字形式的IP使公司能生成合成数据训练ML模型,成为唯一将机器学习应用于模拟设计的企业[6] 行业影响与愿景 - 公司致力于实现"实时模拟开发",目标在2030年前改变行业现状[2] - 通过自动化解决模拟IC设计瓶颈,满足OEM厂商对定制化模拟IC日益增长的需求[3] - 与传统半导体公司相比,提供更快速、灵活且低成本的交钥匙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包括先锋国际半导体和日月光集团[2][6]
恒为科技股价上涨3.20% 算力网建设进入落地应用阶段
金融界· 2025-08-06 16:53
公司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为29.0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90元,涨幅3.20% [1] - 开盘价28.15元/股,最高价29.18元/股,最低价27.90元/股 [1] - 成交量278071.0手,成交额8.01亿元 [1] 公司业务与概念 - 主营业务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互联网服务、上海板块、股权激励、预亏预减、云计算等 [1] 资金流向 - 8月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454.77万元,占流通市值比0.37%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772.72万元,占流通市值比0.3% [1] 行业动态 -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9项技术文件全部发布,算力网建设进入落地应用阶段 [1] - 算力需求在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智慧城市与交通等领域增长 [1] - 2025年中国算力市场规模预计达2000亿元 [1]
“材料创新+产业化”双轮驱动 时代新材加速拓展新材料应用边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5 15:41
核心观点 - 公司以材料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轨道交通、风电、汽车零部件、特种装备等多领域技术突破,并积极拓展氢能源、新能源电池、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市场 [1][5][6] - 公司构建了"材料+结构+仿真"的底层技术平台,拥有2000余项专利,实现技术跨场景协同应用 [4][5] - 公司研发成果已实现产业化,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水平,并在多个高增长领域形成规模化供货 [1][6] 业务布局 风电业务 - 风电板块是公司第一大业务,2024年贡献销售收入82亿元,占总收入的40.89% [2] - 2024年7月与各大风电主机厂签署27.11亿元销售合同,涉及风电叶片及相关服务 [2] - 风电叶片年产能达4700套,正向年产值100亿元目标迈进 [2] 轨道交通业务 - 产品覆盖全球九成车辆主机客户,是轨道交通减振全套方案提供者 [3] - 在线路减振、桥梁与建筑减隔震等领域处于行业前列 [3] 汽车业务 - 高端汽车减振降噪与轻量化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3][6] - HP-RTM电池上盖与箱体在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领域完成"换代"级应用 [6] 工业与工程业务 - 桥隧与建筑减隔震产品、工业减振与传动产品在多个实际工程案例中展示综合实力 [3] 技术创新 - 开发高分子复材环氧树脂增强体系,可同时提升风电叶片抗风强度和高铁弹性元件耐疲劳性 [4] - 振动控制技术实现跨领域应用,从风电叶片到高铁转向架减振装置 [4] -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多产品虚拟研发协同,如将风电叶片流体力学模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空气动力学优化 [4] 新兴领域布局 - 正在开发氢能源、新能源电池、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所需的新材料 [5] - 高性能芳纶纸、高端聚氨酯材料、特种有机硅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5] - 与头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开发轻量化减振结构件,并与机器人生产企业洽谈技术合作 [6] 发展历程与战略 - "十一五"至"十四五"期间,风电叶片规模每五年上一个台阶,从自主设计平台建设到全国销售额第二 [2] - 过去40年立足弹性体材料,过去20年攻克复合材料,未来10年将进军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 [7] - 技术创新呈现"同心圆"发展特征,围绕核心技术向多领域自然辐射 [5]
亚信科技:深化与阿里云、英伟达合作 港股通投资者持股已达14%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15:28
业绩表现 - 上半年AI大模型行业应用签订单金额约为7000万元,同比增长78倍 [1] - 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收入约为0.26亿元,同比增长76倍 [1] - 公司股价大涨7.4%,收盘报11.90港元,成交额增2.57亿港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88.29% [1] - 港股通投资者对公司持股已达14%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25.98亿元,同比下降13.2% [1] 业务发展 - 公司精简运营商交付团队以提升效率 [1] - 维持全年大模型交付业务2亿至3亿元的订单目标 [2] - 预期到2027年大模型交付业务订单占比有望升至10% [2] - 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英伟达、亚信安全等公司合作构建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 [2] - 与阿里云累计共同建设近百个项目 [2] - 自研数字孪生平台与英伟达Omniverse集成融合 [2][3] 技术能力 - 数字孪生平台整合大数据、物联网、GIS、3D、新型测绘、BIM、AI等技术 [3] - 覆盖需求分析、咨询规划、产品研发、实施交付、运营运维全链路的大模型应用交付能力 [3] - 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孪生平台与英伟达Omniverse的集成 [3] 行业趋势 - 通信行业持续降本增效导致公司经营规模承压 [1] - 电讯运营商缩减投资的影响预计持续数年 [1] - 6G投资周期启动后将有所舒缓 [1] - ICT领域受运营商成本压降影响 [2]
Jacobs Solutions (J)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5 15: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EPS)增长25%至1.62美元,主要得益于7%的净收入增长和显著的利润率扩张 [4] - 调整后EBITDA增长超过13%至3.14亿美元,EBITDA利润率达到14.1%,同比提升80个基点 [6][14] - 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71亿美元,符合预期 [20] - 公司2025财年调整后EPS指引区间上调至6-6.1美元,预计净收入增长约5.5%,EBITDA利润率约13.9%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PA咨询业务实现两位数收入和营业利润增长,第三季度收入增长15%,营业利润增长15%(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9%),营业利润率达22% [18] - 基础设施和先进设施业务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3% [18] - 水环境业务调整后净收入增长超过5%,预计第四季度保持类似增速 [16] - 生命科学和先进制造业务调整后净收入增长约5%,数据中心成为增长最快的子市场 [16] - 关键基础设施业务调整后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能源和电力仍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水环境市场需求强劲,特别是在水领域,成为最具韧性和高增长的业务板块 [9] - 数据中心市场增长迅速,公司已参与150多个相关项目 [35] - 欧洲关键基础设施市场出现反弹,英国交通预算稳定带动业务增长 [54] - 中东城市和场所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与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相关 [5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拓展AI数据中心市场,与NVIDIA合作开发AI工厂数字孪生框架 [10] - 资产全生命周期战略初见成效,特别是在生命科学、水和数据中心领域 [71] - 全球交付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优化推动毛利率提升 [74] - 公司继续投资AI和自动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 [7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经营环境持乐观态度,生命科学、半导体、数据中心、能源和水等领域存在长期增长动力 [5] - 预计2026财年收入增长将超过2025财年,利润率继续改善 [23] - 积压订单创纪录达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为未来增长提供良好基础 [15] - 美国基础设施法案(OBBA)预计将对2026财年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国防和FAA领域 [40][8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第三季度回购1.01亿美元股票,2025财年至今累计回购6.53亿美元 [20] - 向股东返还资本总额达9.27亿美元,包括回购和股息 [21] - 公司净杠杆率处于1.0-1.5倍目标区间的低端 [21] - 与PA咨询的合作伙伴关系评估进展顺利 [100]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数据中心市场增长 - 数据中心业务范围扩大,从传统设计扩展到电力、冷却系统等全面解决方案,与NVIDIA的合作具有变革性 [28][29][30] 关于积压订单构成 - 积压订单增长主要集中在先进设施和水领域,这些项目周期较长 [32][33] - 生命科学和先进制造业务订单转化较快 [34] 关于基础设施法案影响 - 法案对国防、FAA和制造业回流有积极影响,但对州和地方政府的医疗补助削减影响尚不确定 [40][42] 关于分拆相关成本 - 2025财年一次性重组成本预计7500-9500万美元,较上年大幅下降,2026财年将进一步减少 [45][46] 关于2026财年增长信心 - 增长信心主要来自生命科学、数据中心和水领域的积压订单 [50][51][53] 关于欧洲和中东市场 - 欧洲交通预算稳定带动业务反弹,中东城市和场所业务因大型活动保持强劲增长 [54][55] 关于PA咨询业务 - PA咨询增长主要来自英国政府业务和国防安全领域,预计将保持稳健增长 [64][65] - 利润率受新员工招聘影响,但仍是咨询行业中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88][89] 关于水与环境业务 - 水业务表现优于环境业务,后者受监管环境影响短期放缓但预计将恢复 [96][98] 关于PA咨询投资评估 - 与PA咨询的合作伙伴评估进展顺利,双方正在探讨如何创造更多协同价值 [100][101]
Jacobs Solutions (J)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5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EPS)增长25%至1.62美元 [4] - 净收入增长7% 调整后EBITDA增长13%至3.14亿美元 [6]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到14.1% 同比提升80个基点 [13] - 自由现金流为2.71亿美元 符合下半年预期 [20] - 公司提高2025财年调整后EPS指引至6-6.1美元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PA咨询业务收入增长15% 营业利润增长15% [18] - 水和环境业务调整后净收入增长超5% [15] - 生命科学和先进制造业务收入增长约5% 数据中心成为增长最快的子市场 [15] - 关键基础设施业务收入增长超6% 能源和电力是最快增长领域 [1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欧洲关键基础设施业务改善 特别是英国和爱尔兰的交通项目 [51] - 中东城市和场所业务呈现双位数增长 [52] - 美国市场数据中心需求强劲 已参与150多个项目 [3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聚焦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特别是在水务和先进设施领域 [7] - 与NVIDIA合作开发AI工厂数字孪生技术 成为全球参考框架 [9] - 水务领域全生命周期交付模式和深厚专业知识帮助客户应对基础设施老化挑战 [8] - 数字化转型能力在机场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获得认可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2026财年收入增长超过2025财年持乐观态度 [23] - 预计2026财年利润率将继续改善 [23] - 全球长期增长驱动因素包括生命科学、半导体、数据中心、能源和水务等领域 [5] - 目前经营环境良好 尽管经济背景存在不确定性 [5] 其他重要信息 - 积压订单增长14%至227亿美元创纪录 [14] - 过去三个季度通过回购和股息向股东返还9.27亿美元 [21] - 净杠杆率处于1.0-1.5x目标区间的低端 [21] - 完成CMS和Divergent Solutions分拆后业务潜力开始释放 [25]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数据中心业务 - 数据中心业务范围扩大 从设计扩展到电力和水系统 [28] - 与NVIDIA的合作具有变革性 将成为其客户的参考设计 [30] - 目前参与150多个数据中心项目 管道持续增长 [35] 积压订单 - 积压订单中先进设施和水务项目占比较高 通常需要多个季度完成 [32] - 生命科学和先进制造项目周转较快 [33] - 水务和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周期较长 提供长期可见性 [35] 政策影响 - 认为基础设施法案整体利好 特别是国防、FAA和回流制造领域 [40] - 基础设施法案资金仅支出约三分之一 预计将持续流动 [57] PA咨询业务 - PA咨询增长由英国政府稳定和国防安全支出推动 [61] - 预计将维持高个位数增长 利润率有提升空间 [86] - 与PA合作伙伴的股权投资谈判进展顺利 [98] 利润率展望 - 2025财年EBITDA利润率预计提升110个基点至13.9% [71] - 通过业务组合优化和全球交付模式继续提升毛利率 [72] - 内部效率提升和AI应用将带来运营杠杆 [74] 环境业务 - 环境业务短期受监管环境影响有所放缓 [95] - 预计随着监管环境稳定将恢复增长 [96] - 长期仍维持4-6%的复合增长率目标 [94]
聊城实现重点流域、关键节点涉水数据全覆盖
大众日报· 2025-08-05 01:35
作为全省最大灌区,春灌工作开展之初,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便充分发挥数字孪生平 台"智慧大脑"优势,提前对灌域内冬小麦生长需水进行科学预测。 "我们依托20多年积累的气象、水碳通量、作物产量等高质量长序列观测数据,结合未来气象数据 获取及处理技术、MODIS卫星遥感数据实时同化技术,建成需水预测模型,可监测分析土壤墒情,预 测作物需水量、最优灌溉日期和作物产量,并基于此形成供水方案。"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 息化科高级工程师蒋新光介绍,位山灌区利用卫星遥感、2000余处监测站点、1100余处高清视频监控等 组成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网,为灌区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聊城实现重点流域、关键节点涉水数据全覆盖 "智"水有方 乘"数"而上 7月31日,在聊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该市重点水利项目服务中心信息化科科员李浩正通过"智水聊 城"数字平台查看全市河湖及城区地下管网水位情况。"正值防汛关键期,实时了解各点位水位情况,可 以及时做出调整,防患于未然。"李浩点击鼠标,城区地下管网的脉络图当即在大屏上展现出来。 "我们用红黄蓝三色可以一眼识别出地下管网各点位的蓄水情况。蓄水量低于标准线的为蓝色,高 ...
聊城|聊城实现重点流域、关键节点涉水数据全覆盖
大众日报· 2025-08-05 01:14
水利数字化平台建设 - 聊城市上线"智水聊城"数字平台 实现水利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转型 [2] - 平台整合城管 水文 气象 资规等多部门涉水数据 实现全市水利全要素"一屏统揽" [3] - 平台覆盖1400余条河流视频监控 525处雨水情监测点 72处地下水位站 673座水闸 155处泵站等3200余万条实时数据 [3] 技术应用与数据整合 - 采用数字孪生 智能预警 AI分析等前沿技术 叠加60个图层 形成198个数据共享表 [3] - 位山灌区利用20年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技术 建成需水预测模型 监测土壤墒情并预测作物需水量 [4] - 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网 包含2000余处监测站点和1100余处高清视频监控 [4] 防汛抗旱功能 - 平台可依据气象预报和水文数据 自动报警超警戒水位并向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 [4] - 暴雨天气下可向120个低洼易涝村庄发送预警信息 实时查询周边防汛物资和人员 [4] - 开发徒骇河数字孪生 洪水预报预警等防汛专题 实现防洪调度从被动应对向智慧防御转变 [4] 平台架构与扩展功能 - 构建六大业务应用:水灾害防御 水资源保障 水生态保护 水工程监管 水政务协同 水公共服务 [4] - 引入DeepSeek大模型提升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能力 优化防洪调度和水资源调配 [4] - 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水利业务从人工操作向云管控的智能化转型 [3][4]
以创新驱动我国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29
安全应急产业的国家战略定位 - 应急管理被定位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防范重大风险 处置灾害事故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核心职能 [1] - 安全应急装备与集成电路 网络安全等并列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 [1] - 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基础支撑和民生保障 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键产业 [2]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全球风险加剧背景下 市场对风险监测精准度 预警及时性 处置有效性需求显著提升 推动高技术含量产品需求 [2] -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行业 提升风险防范效率并降低人员伤亡率 [2] - 行业存在研发投入不足 技术积累薄弱 国际竞争力有限等瓶颈 高端救援装备及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 [2]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需构建"政产学研企"协同创新体系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 鼓励企业加大资金 人才 设备投入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如科创中心 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3] - 重点推进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应急场景的应用 促进技术需求衔接 [3] 产业要素投入方向 - 人才培养需突破传统教育模式 强化跨学科教育 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4] - 建立立体投融资体系 引导银行 产业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和资金支持 [4] 市场发展动力机制 - 数字社会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应急装备融合 催生新产品服务模式 [3] - 需求增长驱动生产效率提升 形成供需良性循环 市场边界持续扩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