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20万的BBA,不能再降了
商业洞察· 2025-06-17 09:28
核心观点 - BBA旗下"34C"车型(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终端售价已跌破20万元,但实际落地价仍受附加条件限制 [2][4][5] - 价格战导致BBA高端车型(如"56E"和SUV系列)同步降价,进入原"34C"的价格区间 [9][10][11] - 降价策略带来销量下滑与品牌价值稀释,2025年奔驰C级和奥迪A4L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6%和27% [15] - BBA面临产品创新不足与电动化转型压力,正通过裁员、经销商整合及本土化合作寻求突破 [17][21][22] 裸车价跌破20万元 - 奔驰C200L运动版指导价33.48万元,北京地区裸车价降至16.74万元,降幅达50% [5] - 奥迪A4L入门款裸车价跌破20万元,部分区域下探至18万元,高配车型降幅近40% [7] - 宝马325Li裸车价跌破20万元,但消费者更倾向高配330Li版本 [8] - 实际成交需捆绑金融贷款、保险等附加条件,奔驰C260L落地价约25万元 [5][8] 高端车型价格同步下探 - 奔驰GLC终端售价从42.78万~53.13万元降至23.78万~34.13万元 [11] - 宝马5系从43.99万元降至26.83万元,奥迪A6L从40万元降至不足30万元 [11] - 实际落地价仍较高,如奔驰GLC 300动感型裸车28.93万元,最终提车花费近39万元 [12] 销量与市场影响 - 2025年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L销量分别为4.4万、5万、2.6万辆,奥迪A4L同比降幅最大达27% [15] - 经销商库存压力加剧,5月豪华品牌库存预警指数达53.9%,超荣枯线 [16] - 北京新德宝宝马、郑州中升汇迪奥迪等经销商退网转投问界等新势力品牌 [16] 战略调整与产品革新 - 奔驰裁员15%,计划2025年削减超百家经销商 [17] - 奥迪与上汽合作推出新品牌AUDI,首款纯电车型E5 Sportback搭载宁德时代三电系统 [20][21] - 宝马与阿里、华为合作推进AI大模型及数字化服务,新世代平台iX3将搭载800V高压平台 [22][23] - 奔驰CLA纯电版将搭载Momenta智驾系统,计划2027年前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23] 产品改款与本土化 - 2025款奔驰C级升级高通骁龙8295芯片及L2+智驾系统 [18] - 宝马3系取消低功率版本,全系标配2.0T发动机 [18] - 奥迪A4L增配三区空调、30色氛围灯,但被指革新力度不足 [18][20]
昆明房价波动越来越剧烈,刚需盘刺刀见红彼此“互捅”
搜狐财经· 2025-06-17 05:16
昆明房价波动分析 房价波动特征 - 5月以来昆明新房周成交均价波动幅度达每平米2000元,5月初均价1.3万/平米,一个月后跌至1万/平米 [1] - 高端改善型项目(如第四代住宅)仍能维持2万/平米高价且销售良好,例如丹霞翠屿和璞域ONE [1] - 低价项目集中涌现,如白沙河现房洋房售价低于6000元/平米,官南板块地铁盘世贸璀璨倾城成交价从1.6万/平米(精装)降至1万-1.1万/平米 [1] - 万元以下楼盘数量激增,如首创誉华洲最低售价4000元/平米,新希望锦官城8000元/平米,雅居乐中央雅府等项目持续低价冲量 [1][4] 市场分化格局 - 改善型项目依赖产品力支撑溢价,高价仍具市场接受度 [3] - 刚需盘陷入价格战,主城四区地铁盘均价降至万元左右,呈贡/经开区项目价格更低 [2] - 开发商降价促销效果显著:白沙河5500元/平米洋房单周销售82套,璀璨倾城降价至1万/平米后销量回升 [2] - 配售型保障房因低价受热捧,申购人数达房源数量的4-10倍 [2] 行业竞争态势 - 刚需盘进入"互捅"式价格战,开发商降价策略导致行业整体利润承压 [2] - 传统促销手段(如引入名校)边际效用递减,降价成为最有效销售工具 [2] - 低价跑量项目数量远超改善型楼盘,导致新房均价整体呈下降趋势 [1][2]
“价格战”后,车企驶向“价值战”
大众日报· 2025-06-17 02:5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汽车行业面临价格战与技术升级的双重压力 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 2024年行业利润率仅4 3% 2025年Q1进一步降至3 9% [3] - 2023年全国227款车型降价 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1 8万元 降幅超9% 5月头部车企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后 港股A股汽车股全线下跌 [3] - 4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库存85万辆 均为近年峰值 高库存压力迫使企业降价销货 [4] 价格战成因分析 - 产能溢出与高库存是价格战主因 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及电池新国标实施加剧库存压力 [4] - 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成本下降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60万元/吨降至目前6万元/吨 电池占整车成本约40% 成本降低为价格战创造条件 [4] - 车企构建专属供应链管理体系 省去中间商费用 进一步摊薄成本 [4] 价格战负面影响 - 价格战导致供应商货价被压低 回款周期延长 利润微薄甚至亏损 [5] - 消费者对低价低质产品存疑 担心续航 智驾等性能不足 影响购买决策 [5] - 新车价格波动导致二手车保值率下降 抑制二手市场活跃度 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 [6] - 现金流压力迫使车企减少研发投入 转向外部供应商合作 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6] 技术升级与服务创新 - 行业共识转向以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的"价值战" 华为尊界S800展示无人代客泊车功能 比亚迪推出1000kW兆瓦闪充技术 [7] - 红旗与小鹏展出飞行汽车(eVTOL)等创新产品 技术突破成为车展焦点 [7] - 比亚迪腾势提供跨省上门试驾 免费接送维修车辆等高端服务体验 [8] 产业链转型与出海策略 - 宁德时代建设全球首个高比例绿电零碳产业园 潍柴集团下线首台刀片磷酸铁锂电池产品 [11] - 魏桥与极石汽车合作研发铝占比50%的车身 预计提升续航10%并减少碳排放 [11] - 车企通过出海寻找新增长点 如五菱宏光MINIEV在东欧农村市场受追捧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12]
被“玩坏”的终身质保能帮车企重拾份额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7 01:15
行业产销数据 - 1~5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累计完成1282.6万辆、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10.9% [2] - 行业面临无底线价格竞争问题,中央及行业组织呼吁反"内卷" [2] 车企终身质保政策 - 广汽丰田推出全系5款车型(凯美瑞、汉兰达等)终身质保,覆盖发动机、变速器、混动电池,权益价值8000元 [2] - 一汽-大众为旗舰SUV揽境、揽巡提供整车终身质保,后续扩展至全系燃油SUV,覆盖十大核心系统 [3] - 上汽大众途昂Pro推出终身质保后,3月订单量达6500辆,70%用户选择顶配车型,4月扩展至全系燃油SUV [3] - 理想汽车针对理想ONE车主推出终身质保"接力计划",零跑汽车将"三电"终身质保覆盖全系用户 [4] - 奇瑞新能源2019年首创"三电"终身质保,2023年扩展至全系整车终身质保 [4] 车企战略与行业观点 - 一汽-大众表示终身质保旨在以"品质升级"取代"价格内耗",提升用户忠诚度 [5] - 罗兰贝格认为终身质保体现车企从产品定价转向全生命周期定价,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 [5]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权益类优惠可缓解车企当前经营压力,成本在未来3~5年逐步释放 [6] - 行业平均用车年限5~7年,终身质保实际覆盖期有限,同时可提升4S店售后产值 [6] - 整车终身质保可降低拥车成本,优化二手车残值2%~3%,但对价格敏感用户吸引力有限 [7] 消费者反馈与问题 - 终身质保常附带苛刻条件(首任车主、非营运、指定4S店保养等),上汽大众明确排除易损件 [8] - 消费者抱怨4S店保养成本高,部分门店无M站资质导致质保失效 [9] - 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问题,如电池衰减不保、核心部件未覆盖等 [9] 车企改进措施 - 一汽-大众配套推出"保养增值计划",延长保养周期并提供7折优惠,单次成本降至470元 [10] - 上汽大众通过终身质保倒逼供应链升级,强化工艺一致性和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 [10]
欧佩克+ 5 月仅增产41.1万桶/日 违规成员补偿减产抵消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6-16 13:42
作为实际领导者的沙特阿拉伯严格履行增产承诺,将日产量提高了17.7万桶,达到平均日产量918.3万 桶,接近其产能上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此前承诺补偿性减产的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虽分别减产4.9万 桶/日和2.1万桶/日,但哈萨克斯坦实际日产量仍达180万桶,超出配额数十万桶,引发沙特方面不满。 俄罗斯则维持产量稳定,完成既定补偿目标。 地缘政治因素为市场增添变数。尽管伊朗能源设施遭以色列袭击,但其原油出口尚未受实质影响,促使 欧佩克秘书长阿尔盖斯暂缓采取应急措施。但沙特推动增产的决心未改,该国计划在7月6日部长级会议 上提议8月进一步扩大增产规模,旨在通过价格战手段惩戒违规成员国,同时收复多年限产政策失去的 市场份额。 欧佩克+组织近期产量调整引发市场波动,其内部执行差异与地缘政治风险交织影响国际油价走向。根 据最新发布的月度报告,该组织核心成员国5月增产幅度未达预期目标,八个主要产油国仅增产15.4万 桶/日。尽管整体产量仅增产41.1万桶/日,但哈萨克斯坦持续超产导致八国总产量仍较配额高出近40万 桶/日,凸显组织内部执行力度分化。 据了解,中东局势紧张推动美国原油期货上周五创三年最大涨幅后,该期货目前处 ...
台风中的第3天,33人谈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15 16:43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汽车行业面临价格战困境,需通过政府引导、行业自律、市场调节和消费者决策综合施策[33][34] - 行业竞争从"卷"升级到"战",需将精力转向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而非单纯价格战[43] - 合资车企在新能源市场面临挑战,但正通过本土化研发实现触底反弹[68][70] - 行业已不分合资、自主、新势力,未来竞争核心在于研发能力和产品力[70] 智能化与AI应用 - 端侧AI算力将迎来指数级跃升,未来可实现大模型本地化部署[15] - 智能汽车面临四大矛盾:算力需求与成本、软硬件迭代不匹配、系统复杂性与确定性、安全性问题[17] - AI赋能汽车将重塑人车关系,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39][66] - AI大模型上车可定制场景化服务,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66] - L4自动驾驶落地需政策法规完善、数据安全解决和技术成熟[54] 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 - 车路网云一体化需结合低轨卫星实现全球无死角覆盖[10] - Robotaxi商业化进展卡点在政策层面而非技术层面[25] - 飞行汽车技术已存在百年,预计10年内载人飞行汽车将达100万辆[21] - 人形机器人批量落地仍面临挑战,多数公司不做"大脑"开发[13] - Robotaxi需避免"油改电"思维,应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专用车型[27] 商业模式与差异化竞争 - 可持续商业模式需找到核心价值和差异化定位[48] - AI能力不会完全同质化,实现AGI仍需巨大投入[50] - AI-Native产品可实现产业链深度合作与价值共享[52] - 车企应建立与用户的直连机制,实现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37] - 长期合作需确保产业链合理利润,丰田模式值得借鉴[58] 三剑客(Robotaxi/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 - 三者在技术同源、供应链重合和场景融合方面具有共通性[19] - 竞争核心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场景契合度与真实需求驱动[23] - 三者构成智能出行和智能生活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31] - Robotaxi正处于商业化前端的产业洗牌阶段[25]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 - 智能座舱将改变人车关系,从功能用车转向移动节点[72] - 情感智能、主动式智能体和跨设备打通是AI+汽车的演进方向[39] - 豪华品牌通过严苛标准确保用户体验,如凯迪拉克雨淋实验[64] - 内容平台通过AI工具缩短用户决策时间,提升购买效率[41]
国金高频图鉴 | 地产销售再降温&车企价格战延续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6-15 11:40
政策效应逐步减弱,地产销售正在降温 - 6月第一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总成交面积2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2%,一线、二线城市下滑显著 [2] - 6月第一周11个样本城市二手房日均销售面积19.0万平方米,前值25.6万平方米,但二手房成交占比回升 [2] 国内物价压力持续 - 5月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1%,能源价格环比下降1.7%(汽油价格降3.8%) [3] - 5月PPI同比下降2.7%,生产资料PPI降幅扩大至3.1%,生活资料PPI降1.6% [3] - 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收窄至3.1%(前值5.0%),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降幅扩大至12.9% [3] - 关税及供给端压力或继续拖累油价,进而影响CPI [4] - 去年6月猪肉快速上行或对今年6月CPI食品项形成基数压力 [5] 汽车销售呈"量价分化" - 5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13%环比增10%,厂商批发同比增14%环比增6% [9] - 新能源车零售同比增30%环比增14%,零售渗透率达53.5% [10] - 5月车市折扣率24.8%(4月23.7%),价格战导致终端价格承压 [10] 建筑项目资金链有所好转 - 6月3日样本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59.13%,周环比升0.26个百分点 [13] - 非房建项目资金到位率升0.53个百分点,房建项目降0.95个百分点 [14] - 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31.3%较前值明显上升,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61.0%略降 [14]
20万的BBA,不能再降了
新浪财经· 2025-06-15 06:20
核心观点 - BBA旗下走量车型"34C"(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终端售价跌破20万元,但实际成交门槛较高,需附加金融贷款、保险等条件 [1][3][7] - 价格战导致BBA品牌溢价下滑,销量同比下降,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 [11][12] - BBA通过产品改款、停产低端车型、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等方式应对市场挑战 [14][15][18] 裸车价跌破20万元 - 奔驰C200L运动版指导价33.48万元,北京地区裸车价降至16.74万元,降幅近50% [3] - 奥迪A4L入门款裸车价跌破20万元,部分区域下探至18万元,高配车型45 TFSI quattro臻选动感型维持在23万元以上 [5] - 宝马325Li裸车价跌破20万元,但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动力更强的330Li版本 [7] 实际成交门槛 - 奔驰C260L落地价约25万元,需包含金融贷款、保险等附加条件 [3] - 奥迪A4L豪华版裸车价18.8万元,落地价约24万元 [5] - 宝马5系525Li优惠后裸车价26.83万元,实际成交价超31万元 [9] 销量与库存压力 - 2025年奔驰C级、奥迪A4L销量同比下滑16%、27%,宝马3系微增 [12] - 5月豪华品牌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53.9%,高于荣枯线 [12] - 奔驰计划2025年削减百家以上经销商 [13] 产品与战略调整 - 奔驰C级2025款升级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L2+智驾系统 [14] - 宝马3系取消低功率版本,全系标配2.0T发动机 [14] - 奥迪与上汽合作推出新品牌AUDI,首款量产车E5 Sportback搭载宁德时代三电系统 [16][17] 中国本土化合作 - 宝马与阿里、华为合作推出AI大模型和数字化服务 [18] - 奔驰与Momenta合作开发CLA纯电车型,计划2027年发布7款中国专属车型 [18] - 奥迪A5L将搭载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16]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04:0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均面临价格战、产能扩张和创新保护不足的困局,光伏行业的历史经验值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借鉴 [1][2] - 价格战导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滑近30%,尽管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28.3%至277.57GW,但行业整体产值下滑,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协鑫系、通威股份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紧张,反映出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 价格战与产能过剩 - 价格战是市场化竞争工具,有助于淘汰低效产能,但无底线的成本突破会损害全产业链利润 [1][2]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2023年隆基绿能创始人已警示,产能扩张受地方补贴等非市场化因素推动,导致资源浪费 [3] - 汽车行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吉利控股宣布停止新建工厂,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3]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 光伏行业创新成果如TOPCon技术迅速被同行模仿,导致技术红利短期耗尽,先发企业难以获得足够回报 [5] -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是行业普遍问题,光伏企业呼吁为科技创新赋予权利属性,延长红利周期 [5]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创新能力,同时保护创新成果,避免重蹈光伏覆辙 [5] 行业出路与政策支持 - 光伏行业出路在于持续创新,但创新保护需政策支持,建立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6] - 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推动兼并重组,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行业整合,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 [3][4] - 中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均为万亿产业,加强创新保护将提升全球竞争力 [6]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03:21
行业现状与价格战影响 -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均面临价格战困境,高管们通过极限降本和价格战抢夺市场,导致产业链利润受损 [1] - 光伏行业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28.3%),但产业链价格下滑近30%,整体产值下降 [2] - 光伏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收入825亿元,同比-36%,亏损86亿元)、协鑫系、通威股份(收入919亿元,同比-33%,亏损70亿元)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恶化,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3] 产能扩张与同质化竞争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2023年已警示行业严重过剩,地方补贴和代建厂房等非市场化行为加剧扩张 [4] - 汽车行业可能重蹈光伏覆辙,吉利宣布停止新建工厂,转而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4] - 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兼并重组,汽车行业也认为兼并重组是必然结果,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作为经济转型工具 [4][5] 创新保护与行业出路 - 光伏行业创新缺乏保护,新技术(如TOPCon)迅速扩散为行业公共知识,先发企业难以享受创新红利 [6] - 朱共山强调知识产权是光伏的生命之本,需拉长技术红利周期,避免TOPCon案例重演 [6]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技术创新和保护,软件和AI定义汽车时代对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6][7] - 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万亿产业,需政策支持创新保护,以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