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运营

搜索文档
海外巨头增长受阻,凭什么中国潮玩公司能出海?
创业邦· 2025-04-02 03:09
行业概况 - 2024年泡泡玛特、名创优品、布鲁可分别实现营收130 38亿元、169 94亿元、22 41亿元,同比增长106 9%、22 76%、155 53%,显示兴趣消费市场潜力巨大[3] - 行业面临增长压力,需持续保持高增长以维持资本市场吸引力,品牌需不断推出爆款避免被遗忘[4] - 2025年趋势预测:1)国内外市场持续争夺用户心智 2)品牌运营转向精细化 3)行业分化加剧,部分品牌将被出清或转型[4] IP运营策略 - 泡泡玛特2024年四个自主IP(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营收均超10亿元,自有IP孵化能力为核心竞争力[9][12] - 名创优品建立90+IP矩阵,重点合作包括《黑神话:悟空》、迪士尼等,2025年计划新增小熊维尼等联动[11] - 布鲁可奥特曼IP依赖度降至48 9%,自有IP英雄无限占比提升至13 8%,转型拼搭类角色玩具[13][14] - 行业普遍面临IP授权成本压力,泡泡玛特2024年设计授权成本增长超100%,但预计2025年授权IP收入占比维持10%[14] 门店扩张与运营 - 泡泡玛特2024年国内门店平均收入增长30 22%至955万元,海外门店平均收入激增194%至2448万元,2025年计划新增10+国内门店及100家海外门店[22][23][30] - 名创优品2024年国内门店平均收入仅增长0 89%至193万元,TOP TOY门店平均收入下降22 41%至356万元,反映扩张瓶颈[25][26] - 两家公司均转向精细化运营:泡泡玛特控制SKU数量,名创优品计划关闭低效小店、扩大IP Land至10个[24][27] 出海布局 - 泡泡玛特2024年东南亚/北美收入分别增长619%/557%,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8 85%,2025年目标海外增速100%[30][31] - 名创优品海外收入达66 8亿元(+42%),欧美市场可复刻,TOP TOY主攻东南亚[31][34] - 布鲁可海外收入占比仅2 87%,但东南亚/北美市场增速达891%/254%,面临万代、孩之宝等国际品牌竞争[33][35] - 海外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低基数效应,欧美头部厂商如孩之宝北美增长仅2%、欧洲下跌10%[36][38] 竞争格局 - 全球头部厂商中,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增速106 9%显著高于乐高(14 47%)、万代(11 91%),营业利润率31 86%超过美泰(12 91%)[38] - 北美本土潮玩品牌Funko连续两年负增长,显示海外市场同样存在增长瓶颈[39] - 行业需快速抢占海外用户心智,避免流量退潮后陷入增长困境[39]
营收狂飙155%,仍亏损4亿,揭秘"中国乐高"布鲁可的冰火两重天
36氪· 2025-03-24 10:0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暴涨155.6%至22.41亿元[1][2] - 毛利率突破52.6%[1] - 母公司股东应占亏损扩至4.01亿元,同比扩大94.59%[1][4] - 剔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营性因素后实际亏损达3.98亿元[4] - 销售及行政开支合计7.48亿元,占营收33.4%[2][4][5] 收入构成与驱动因素 - 拼搭角色类玩具销售收入达22.01亿元,奥特曼IP贡献超半壁江山[2] - 积木玩具销售收入下降62.9%[3] - 线下销售额20.85亿元,占总收入92.1%[2] - 海外销售收入0.64亿元,同比增长518.2%[3] - 经销商数量从2021年初40家增至2024年3月末433家,覆盖超14万个线下网点[2] IP战略与产品布局 - 授权IP从2023年27个增至50个,覆盖DC、哈利波特等全球顶流IP[3] - 拥有682个SKU,其中132个面向6岁以下儿童、519个面向6-16岁消费者、31个面向16岁以上消费者[5] - 自主研发《百变布鲁可》与《英雄无限》填补市场空白[3] - 推出定价9.9元的《变形金刚星辰版》实现价格带下沉[5] 研发与专利实力 - 研发支出1.93亿元,占总收入8.6%[3][5] - 拥有472名员工组成的研发团队[5] - 累计拥有514项国内授权专利、75项国内发明专利和24项海外授权专利[5] - 总专利数达613项国内外专利[7]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全球拼搭角色类玩具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404亿元,2023-2028年CAGR达29%[1] - 2023年国内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场份额达30.3%[2] - 注册用户数达2亿[1] - 面临美泰、孩之宝等国际巨头竞争压力[7] 战略规划与展望 - 采用"双线并行"IP策略:加强自有IP孵化和深化全球IP合作[8] - 重点布局美国、欧洲及东南亚市场[7] - 通过内容驱动品牌推广和本土化运营团队拓展海外市场[8] - 市场预测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有望达10.0亿元、15.0亿元和19.9亿元[8]
阅文集团现四年首亏,新丽传媒成“拖油瓶”,版权运营过度依赖爆款
证券之星· 2025-03-24 07:11
核心观点 - 阅文集团2024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出现近四年首次亏损 主要由于新丽传媒商誉减值及版权运营业务过度依赖爆款导致业绩不稳定 同时在线业务面临用户流失和收入萎缩问题 [1][2][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1.21亿元 同比增长15.82%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09亿元 同比下滑125.99% 为近四年首次亏损 [1][2] - 新丽传媒计提商誉减值11.05亿元 是导致亏损的核心原因 [2][3] 新丽传媒收购影响 - 2018年以155亿元收购新丽传媒 截至2017年底新丽传媒总资产41.1亿元 净资产12.99亿元 [2] - 收购后连续三年未完成原业绩对赌目标(2018-2020年净利润要求不低于5亿/7亿/9亿元) [2] - 2020年延长对赌期至五年并下调业绩要求(2020-2024年净利润最低2亿/3亿/3亿/3亿/3亿元) [3] - 新丽传媒盈利能力持续下滑: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4亿元/4.9亿元/3.4亿元 [3] - 2020年因新丽传媒业绩不佳计提商誉减值40.16亿元及商标权减值3.9亿元 [3] 版权运营业务 - 2024年版权运营业务营收占比首次超过在线业务达50.4% [5] - 毛利润波动较大:2021-2024年分别为19.81亿元/18.83亿元/14.07亿元/18.66亿元 [5] - 业务高度依赖爆款项目:2024年上半年因《热辣滚烫》《庆余年2》等爆款新丽传媒净利润达3亿元 下半年仅0.4亿元 [5] - 爆款改编成功率仅13% 显著低于正午阳光28%和慈文传媒35% [5]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31.5%至22.61亿元 主要因影视项目推广费用增加 [6] - 版权运营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1年59%降至2024年45.6% [6]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53.1%降至2024年48.3% [6] 在线业务 - 2024年在线业务营收40.3亿元 较2021年53.08亿元大幅萎缩 [7][8] - 营收占比从2021年61.2%下降至2024年49.6% [8] - 平均月活跃用户从2023年2.06亿人降至2024年1.67亿人 同比减少19% 一年流失近4000万用户 [7] - 腾讯渠道月活用户降幅达37.7% [7] - 付费用户数从870万人增至910万人 同比增长4.6% [7] - 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32.5元降至32元 同比下降1.5% [7] - 2021-2024年月活用户累计降幅33% 付费用户月均收入累计降幅19.4% [8]
卡游深度参与《哪吒2》IP运营产业链,助力中国IP实现全球生态占位
IPO早知道· 2025-03-05 01:39
电影票房与市场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突破144亿元,AI预测最终全球票房或超178亿元 [4] - 电影成为中国动漫全球化进程的标志性案例,带动全产业链系统性突破 [4] - 联名品牌数量超过20个,覆盖食品饮料、美妆、汽车、潮玩、数码等多个品类 [4][16] 衍生品销售与市场反应 - 首批衍生品与电影同步上线后迅速售罄,第二批线上销售量突破万件 [3][8] - 卡游哪吒卡牌市场需求火爆,线上线下呈现"一卡难求"现象 [8] - 哪吒卡牌产量达年前三四倍,销售量占整体销量一半左右,工厂24小时不停工 [17] 卡游的IP运营与市场地位 - 卡游在国内集换式卡牌领域市占率高达70%左右 [5] - 公司与《哪吒2》在上映前达成授权协议,同步开发衍生品 [7] - 卡游已合作超70个国际国内知名IP,包括奥特曼、小马宝莉等 [8][23] 产品设计与工艺创新 - 哪吒卡牌融入国风元素与创新工艺,包括光刻、3D光栅、烫金等技术 [7] - 设计团队对云纹、水波纹等细节反复修改十几次才定稿 [19] - 产品通过天猫、京东旗舰店、卡游抽卡机小程序等多渠道销售 [8] 行业趋势与产业链发展 - 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规模预计每年以超10%的速度持续扩大 [7] - 国产动漫衍生品开发从单一商品营销转向文化价值与消费体验的生态开发 [23] - 《哪吒2》周边产品涵盖卡牌、手办、图书、文创等多元品类 [23] 文化输出与国际影响力 - 《哪吒2》票房成功被视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缩影 [21] - 《卡游三国》与《黑神话:悟空》《繁花》等作品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名片 [23] - 卡游哪吒卡牌海外上映加速衍生品出海,推动中国印刷工艺和设计走向全球 [17] 央视报道与行业认可 - 央视多次报道卡游的IP运营模式,聚焦其生产、设计、销售等环节 [11][16][19] - 央视肯定卡游"电影上映前购买IP版权,衍生品开发前置"的模式 [19] - 央视评价中国动漫产业迎来黄金时代,技术进步与国际化拓展推动国产动漫崛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