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搜索文档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加大政策工具调节力度,提升金融支持实体质效
证券时报· 2025-03-06 00:14
银行视角:结构性货币工具更受重视 - 报告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确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更加得到重视,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3] - 央行已推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金融支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 预计央行将积极拓展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继续加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操作额度,合计有望超过3000亿元 [4] 券商策略:资本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 报告提出继续保持5%的GDP增长目标符合预期,CPI涨幅目标下调至2%显示政府对价格问题越发重视 [6] -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重视科技支持创新成为券商解读报告时着墨最多的两大主题 [6] - 报告基本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财政赤字加码内需,央行托底楼市股市,增量上推进AI科技叙事下的场景革命 [6] -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被提及,其中具身智能、6G等首次被提到 [6] -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已获得更广泛的认同,科技领域的突破为中国资产带来了重估机遇,成为2月初以来A股行情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6] 保险机遇: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报告提及"保险"字眼7处,其中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任务目标更进一步 [8] - 相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报告更新表述为"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 [8] - 在长护险制度方面,今年报告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8] - 保险业应发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养老金融体系,打造"金融+服务"的生态模式,突出支付端的功能作用,链接各类康养服务 [8] 公募认同: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 报告明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10] - 相关表述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维持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处于高位 [10] - 资本市场需要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巩固蓝筹股的压舱石作用,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回归A股 [10]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能为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改善资本市场生态 [10] 创投期待:耐心资本加持是关键 - 报告指出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12] -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旨在撬动更多长期的、低成本的资金进入创投行业,解决科技创新长周期与中长期资本匮乏的矛盾 [13] - 壮大耐心资本的核心是稳定的退出预期,关键在于实现IPO的常态化,构建完善的退出机制 [13] - "耐心资本"旨在契合硬科技长周期、高风险、大投入的特点,只有退出渠道畅通,创新资本才能完成"募投管退"的良好循环 [13]
提及"金融"20多次!有何深意?专家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3-05 11:38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 工作报告》)。 在取得上一年成绩的基础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 脉,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金融"一词20余次,从宏观调控、体制改 革、风险防范等方面对金融进行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引导,以实现金融支持实体效能提高、社会综合融资 成本降低以及金融市场稳定。 经济和金融一盘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 取向,既是高质量完成预期目标的号角,也是"十五五"开局的基础。 稳预期、激活力 对于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具体 明确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 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更多结构性金融工具或将使用。王运金预计央行将积极拓展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将继续加大证券、基 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操作额度, ...
刚刚,政府工作报告现场传来这些重磅消息!
证监会发布· 2025-03-05 04:07
财政政策与债务发行 - 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2]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 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4]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5]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 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重点用于投资建设 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 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6][7]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9] - 加大对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提振消费以及民营 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9]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0] -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 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 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 [12][13]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推动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3][14] -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16] - 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18]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 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19][20] 房地产与消费市场 -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29] 对外开放与制度改革 -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 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7] 教育与执法规范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集中整治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 乱查封 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24][25]
一图速览丨今年货币政策!
证券时报· 2025-03-05 02:10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2] -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 强化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担等支持措施 [2]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2] 汇率与金融市场稳定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 - 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 创新金融工具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2] 其他行业动态 - 深圳市委书记走访调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 [5] - 比亚迪与大疆有大动作 [5] - 深圳发布"创业大礼包" [5]
信心十足,控股股东增持金额大幅增长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3-04 01:26
申万宏源策略 . 我们强调体系性、实战性 以下文章来源于申万宏源策略 ,作者申万宏源策略 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宣 布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两项工具,将在使用 过程中逐步优化细节、明确流程,后续扩容的潜力巨大,有望重塑A股生态。我们对其使用情况做月度跟踪: 『 1』证 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截止2月底,互换便利共开展两批次操作,分别为500、550亿,合计占首期5000亿额度的比例为21%。 对 比两次操作的细节: (1)参与机构扩围: 在首批20家机构(17家券商+3家基金公司)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 机构, 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根 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20家左右的机构参与。 (2)质押品范围扩大: 在原有债券、股票ETF、沪 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基础上,新增机构持有的限售股、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 (3)中标费率下降: 从20BP降至10BP。仅就2月而言,互换便利没有 新的操作。 『2』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截止2月底,申请贷款金额占总额度3000亿比例约24%,较上个月末占比提升2个 ...
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激发耐心资本入市积极性 完善政府基金分类管理机制
证券时报· 2025-03-03 04:27
耐心资本发展 - 耐心资本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科技革命的关键支撑要素,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 - 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领投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出台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长期投资 [4] - 需拓展资金来源,鼓励社保基金、保险、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增加对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配置 [4] - 完善退出机制需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提高上市包容度,畅通并购渠道,推广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4] 政府投资基金优化 - 政府投资基金同质化竞争可能导致资源配置错位,需明确差异化定位,聚焦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 [9] - 应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防止重复投资,通过整合重组同类基金提升效率 [10] - 未来需放宽金融机构参与限制,鼓励"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 [12] - 建议优化考核要求,实行项目"打包"考核,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以提升创新包容度 [13] 中长期资金入市 - 需明确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比例,如对养老金、保险资金设定具体配置要求 [7] - 完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降低短期指标权重以避免投资行为短期化 [7] - 优化资本市场生态需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丰富投资工具,加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 [7] 央行金融工具创新 - 央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和互换便利工具增强了市场流动性,但需优化贷款条件和资金分配机制 [15] - 平准基金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时有设立必要性,其直接干预能力优于互换便利工具的间接支持 [16] - 建议央行扩充宏观审慎职能,开发绿色金融、科技创新专项信贷产品,推出跨境人民币工具 [17]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 宏观调控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财政政策需加大民生领域支出,货币政策需降低融资成本提振消费 [18] - 政策协同需总量匹配与结构平衡,财政支持基建与民生,货币侧重信贷可得性 [19] - 加强财政贴息与货币工具结合,完善部门沟通以提升政策时效性和精准性 [19]
中国人民银行 全国工商联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证监会发布· 2025-03-02 07:18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 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会议,强调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 - 会议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1] - 依文集团、吉利控股、商汤科技、圆通速递、伊利集团等5家民营企业及全联并购公会负责人参会并发言[1] - 工商银行、人保集团、中信证券、国担基金等4家金融机构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负责人作经验交流[1] 会议核心观点 -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2] - 金融部门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金融支持[2] - 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2] - 强调要执行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2] - 提出加快出台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政策文件,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2] 具体政策措施 - 持续发挥"第二支箭"的撬动引领作用[2] - 抓好"科创板八条""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2] - 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2] - 要求金融机构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2] - 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实、做深、做精[2] 协同机制建设 - 各方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3] - 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3] - 各级工商联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3] - 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完善治理结构,重视信用管理[3] - 强调民营企业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3]
央行、证监会等五部门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2 06:37
会 议 要 求 , 要 实 施 好 适 度 宽 松 的 货 币 政 策 , 发 挥 好 结 构 性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作 用 , 强 化 监 管 引 领,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执行 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 5条举措,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加快出台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政 策 文 件 。 强 化 债 券 市 场 制 度 建 设 和 产 品 创 新 , 持 续 发 挥 " 第 二 支 箭 " 的 撬 动 引 领 作 用 。 抓 好"科创板八条" "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 "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企业通 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 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实、做深、做精。 会议强调,各方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各级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 用,深化调查研究,搭建对接平台,会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 和便利性。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完 ...
银行业周报:社融信贷开门红超预期,政策加力支持科技、消费-20250319
银河证券· 2025-02-19 08:33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42] 核心观点 - 财政发力推动社融信贷开门红超预期 [5][42] - 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力度不减、规则完善,科技、消费支持力度加大 [5][42] - 政策利率传导有望进一步畅通,提升银行自主理性定价能力 [5][42]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银行息差仍承压,但负债成本优化成效释放有望加速 [5][42] - 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 [5][42] 一周行情走势 - 银行板块上涨2.41%,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上涨1.19%)[5][20]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上涨3.57%、3.20%、0.20%、下跌0.16% [5][20] - 个股方面,青岛银行(+6.12%)、建设银行(+5.54%)、兴业银行(+5.17%)、招商银行(+4.55%)、工商银行(+4.48%)涨幅居前 [5][20] - H股方面,恒生内地银行指数上涨4.69%,恒生指数上涨7.04% [20] 板块估值情况 - 截至2月14日,银行板块PB为0.66倍,全部A股PB为1.59倍,银行板块相对全部A股折价41.51% [31] - 银行板块股息率为6.45%,在全行业中位列第1 [31] - 2024年1-9月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5%,净利润同比增长1.43% [37] - 当前上市银行市净率均值为0.61倍 [37] 社融信贷数据 - 1月新增社融7.06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03% [5][8] -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22万亿元,单月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3793亿元 [5][9] - 新增政府债6933亿元,同比多增3986亿元,仍为拉动社融增长的主要来源 [5][9] - 居民贷款同比少增5363亿元,企业贷款同比多增9200亿元 [5][10] - 新口径M1增速略微回落至+0.4%,M2同比增长7.0% [5][1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消费力度加大 [5][11] - 截至2024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存续10项,再贷款余额6.3万亿元 [5][11] -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绿色、普惠贷款余额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平均 [5][11] - 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增长6.2%,增速环比上升 [5][11] - 2024年12月新发放贷款利率较上季度下降0.39pct至3.28% [5][14] 银行业绩快报 - 成都银行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8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21%,不良率0.66% [5][15] - 苏州银行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16%,不良率0.84% [5][16] - 青岛银行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8.2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16%,不良率1.14% [5][17] 投资建议个股 - 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常熟银行(601128)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