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11个“硬科技”项目同台竞技角逐大奖,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收官
长江日报· 2025-08-23 02:30
大赛概况 - 2025年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8月22日在武昌洪山礼堂举行 共有11个硬科技项目参赛 [1] - 大赛主题为"博聚楚天 共建支点" 由中共湖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 [2] - 赛事覆盖机器人与高端装备制造 预设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新材料与石油化工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七大前沿领域 [2] 参赛规模与质量 - 大赛自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1751名博士博士后参与 10位院士亲自带队参赛 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响应 [2] - 从全省412个高水平项目中选拔出11支团队晋级总决赛 [2] - 总决赛采用"路演+答辩"形式进行 院士专家评审团及创投机构代表参与严格评审 [4] 获奖项目与技术创新 -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的大型复杂构件吸附式移动加工装备项目获得特等奖 已开发出吸附式机器人 实现在超大型复杂构件曲面上钻孔打磨 核心指标超越国际同类产品 [2][4] - 华中农业大学团队的无肌间刺淡水鱼项目获得金奖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武昌鱼 草鱼 鲫鱼等无刺新品系 蛋白质 微量元素及鲜味氨基酸含量与普通多刺淡水鱼基本一致 [2][4] - 武汉工程大学团队的高端立体曲面电子器件共形微纳装联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项目获得金奖 [4] - 另有8个项目获得银奖 包括新型腺病毒载体HPV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及临床转化应用等项目 [4] 产业合作与影响 - 华中农业大学团队已与广东海大集团达成亿元技术合作 预计带动产业增值超百亿 [2] - 获奖项目将代表湖北省参加2025年10月在福建晋江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1][4] - 大赛评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表示项目质量高 产学研融合深 将对湖北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支点建设科创引领战略产生长远深刻影响 [4] 人才支持政策 - 湖北省人社厅将从政策出台 项目对接 创业扶持等方面持续完善博士后支持服务保障体系 强化"博聚楚天"人才品牌建设 [4]
华宝基金换帅!黄孔威三年打造“硬科技”ETF矩阵,非货规模增长超百亿,宝武系老将夏雪松接棒
新浪基金· 2025-08-23 01:46
公司高层变动 - 华宝基金董事长黄孔威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 离任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 [1][4] - 夏雪松接任董事长职务 任职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 其现任华宝基金党委书记 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1][3] - 这是华宝基金三年来第二次董事长更迭 黄孔威于2022年7月接替朱永红出任董事长 任期三年 [1] 管理层背景 - 新任董事长夏雪松出生于1970年12月 今年55岁 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9] - 夏雪松曾长期任职于宝钢体系 包括宝钢集团 宝钢股份和宝信软件 在宝信软件历任财务总监 董事会秘书 总经理 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等职务 [3][9] - 离任董事长黄孔威曾任职于宝钢集团计财部和资产经营部 宝武集团下属公司 并曾兼任中国太保非执行董事 兴业银行监事和董事等职务 [8] 任期业绩表现 - 黄孔威任期内华宝基金管理公募资产规模从2022年7月的3577.19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的3647.26亿元 增长70.07亿元 [5][6] - 非货币资产规模从1345.78亿元增至1875.54亿元 增长529.76亿元 行业排名从30位提升至28位 [5][6] - 产品数量从126只增至155只 产品布局更加完善 [5] - 股票型基金规模从624.46亿元增至1207.98亿元 增长583.52亿元 指数型基金从751.94亿元增至1270.68亿元 增长518.74亿元 [6] - 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从2231.41亿元降至1771.73亿元 减少459.68亿元 [6] 战略发展与业务特色 - 黄孔威任内强化"平台式 一体化 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构建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6] - 公司已形成15只精品ETF组成的"硬科技"多元化ETF矩阵 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429亿元(截至2025年5月12日) [6] - 2024年12月以来重点布局全市场首只"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和"科创人工智能ETF" 成为少数同时拥有创业板和科创板人工智能ETF产品的公募基金公司 [6] - 金融科技ETF在此轮"科技牛"行情中涨幅领先 最大规模已超50亿元 [6] - 截至2025年二季度 华宝基金管理公募资产规模达3482亿元 货币型基金占比52.36% 权益类产品占三成 [9][10] 公司发展展望 - 华宝基金正致力于成为"受投资者信赖 在业内具有独特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特色化精品资管公司" [10] - 三年前提出的"万亿华宝"战略目标仍是公司的长期追求 [9] - 夏雪松深厚的财务背景和科技行业经验可能帮助公司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9][10]
投资人们都在看!「甲子引力X2025科技产业投资大会」都透露了哪些新机会? | 甲子引力X
搜狐财经· 2025-08-22 12:21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股权投资市场募投退指标四年来首次正增长 2025年上半年募集资金7283亿元同比增长12% 新募基金2172只 投资金额3389亿元 案例数5612个 退出935笔其中IPO 583起同比增长近40% [6] - 市场存在三大堵点 LP回款压力导致GP趋向保守牺牲长期价值换取流动性 非市场化诉求造成资金低效配置 赛道高度同质化90%以上地方政府集中在AI半导体新能源领域 [6] - 科技投资逻辑从机会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要求更强产业认知与更长期耐心 港股市场回暖 AI Agent与具身智能等新赛道持续火热 产业资本与政府引导基金成为市场中坚力量 [2][6] 投资赛道分析框架 - 甲子星空坐标系以资本耐心度与技术壁垒划分四大投资象限 包括战略攻坚区(高技术壁垒+高资本耐心度) 赛道卡位区(高技术壁垒+低资本耐心度) 效率红海区(低技术壁垒+低资本耐心度) 长坡厚雪区(低技术壁垒+高资本耐心度) [14][15][16][17][18] - 战略攻坚区代表国家战略和硬科技方向 研发周期5-10年需长期资本支持 成功后可重塑产业格局 赛道卡位区技术壁垒高但要求快速证明里程碑事件 [15][16] - 效率红海区属内卷化阶段性热点 机会窗口期短易被模仿 长坡厚雪区依赖场景深耕与数据积累 多为运营驱动型企业复利效应强 [17][18] 人工智能领域投资 - 2025年被多位投资人认定为AI Agent元年 基座模型能力提升推动千行百业应用普及 AI应用成为新流量入口 任何应用都可能成长为超级入口 [24][28] - 具身智能因中国供应链和成本优势具备全球竞争力 在制造业与物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物理AI将成为AI发展下一阶段 [22][35] - 投资逻辑从投科学家Demo转向投应用 垂直领域Agent 行业模型与AI硬件加速落地 软硬件结合是形成护城河关键 [28][35][43] 新能源与新材料投资 - 2025年全球新能源装机量首次超过化石能源 氢能与锂电材料仍是投资重点 AI发展推高能源需求带动具身智能等应用 [37][39] - 投资需关注材料与零部件在大工业的通用价值 避免陷入单一周期 供给侧装备化 消费侧电气化 电力系统智能化构成三化战略 [39] - 行业处于周期波动但长期价值明确 需坚持耐心资本 并购与产业协同提供多元退出渠道 [39][40] 芯片半导体投资 - AI是半导体领域最耗算力赛道 全球半导体市值增长重要推动力 国内公司优势在于贴近客户快速迭代 需以技术为核心驱动辅以商业创新 [41][43] - GPU存储和光芯片存在可投资机会 国产替代是主要机会 但设计端需与制造装备端同步发展 封装与异构集成提供新路径 [41][43] - 软硬件耦合度高迭代速度快 产业链经历价值重构 汽车和云端算力市场是增量最大领域 高速互联和系统架构优化带来新机会 [43][44] 智能制造投资 - 不同场景需定制化解决方案 核心在零部件与算法 降本增效和数据驱动是核心需求 需区分创新型产品企业与传统制造数字化提效 [45][47] - 低空经济 AI与机器人领域有突破潜力 尤其在执行器传感器环节 出海需注重本地化合作 工业软件和核心零部件仍存在卡脖子问题 [47] - 团队能力要求包括目标感边界感迭代能力 产业经验和跨界学习 创始人需具备专业愿景与精细化管理能力 [47] 医疗健康投资 - AI在药物研发和病理诊断中显著提升效率 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加速创新药商业化 类器官+AI组合在心血管疾病管理有应用 [48][50] - 投资需关注团队对行业的理解与关键数据掌握 触达效率支付三大方向重构医疗 软硬结合在影像放疗和脑机接口具探索意义 [50] - 技术坚持与商业模式需平衡 自然化智能是终极目标 应用畅想包括智能导诊机器人 去动物实验临床试验 数字化齿科及全自动诊疗舱 [50] 全球化与退出策略 - 中国企业全球化从出海升级为全球做全球卖 产品正撕掉低价标签以品质创新赢得溢价 需在国内竞争中锤炼实力再走向国际 [23] - IPO渠道收窄促使回归长期主义 退出结构将趋近美国以并购和S基金为主 早期投资依赖多元退出 用时间换倍数需找到耐心资本 [23] 创业与投资建议 - 创业者应聚焦垂直细分领域快速实现产品落地 善用大模型能力避免重复造轮子 用AI提升效率决策避免陷入大厂竞争 [24][26] - 颠覆式创新需重大技术改变 往往是长期缓慢变量积累 中国企业可通过效率提升与本土优势要素结合形成全球竞争力 [22] - 数据资产未来十年可能占社会总资产70% 超过地产和其他实体资产 没有数据结构化能力的大模型公司将毫无价值 [28]
广电运通:公司投资方式主要以控股为主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11:47
投资策略 - 投资方式以控股为主 偏好成长期企业[1] - 重点关注营收达到一定规模且净利润较好的优质标的 要求具备较好成长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1] 投资方向 - 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X两大主题[1] - 瞄准硬科技 新质生产力 国产替代 新商业模式等领域[1] - 全力挖掘并推动优质标的并购[1]
广州推动国有资本赋能“硬科技”新赛道
中国经济网· 2025-08-22 08:40
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 - 广州金融资源全面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推动金融资本精准赋能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1] - 截至去年底广州市国企资产总额突破7.3万亿元[1] - 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91家 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280家[1] 硬科技产业投资布局 - 重点布局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等硬科技新赛道[1] - 产投 创投母基金发挥以投促引 以投促产 以投促创作用[1] - 招引苇渡微电子 银诺医药 微光医疗等硬科技项目落户广州[1] - 孚能电池 因湃电池 锐湃动力等硬科技投资项目建成投产[1] 耐心资本发展机制 - 探索国有耐心资本特殊政策和中长周期考核机制[2] - 强化国有耐心资本与广州优势 高新产业的融合发展[2] - 建立国有耐心资本中长期激励机制 实现保值增值[2] 风投创投平台建设 - 黄埔区形成国企投资+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系[3] - 拓宽风投机构空间载体 优化中国风险投资科学城大厦 设立中国风险投资知识城大厦[3] - 优化创业投资市场准入环境 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一体化链条[3] - 截至去年4月黄埔区集聚风投机构超800家 资金规模超2400亿元[3] - 通过轮动投资 接力培育等方式促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3] 金融服务平台与绿色金融 - 广州市资本市场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暨广州风投创投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3] - 截至去年8月近1000家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在平台注册[3] - 截至去年底广州全市绿色贷款规模突破1.32万亿元 同比增速达24%[3] - 绿色贷款占全市贷款总量16.2% 占全省绿色贷款总量35.4%[3]
帮主郑重收评:沪指放量冲高,半导体掀涨停潮!这波热度藏着三个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22 07:57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上涨1.45% [1] - 深成指及创业板指表现强势 其中创业板指上涨3.36% [1] - 市场成交额突破2.5万亿元 较昨日放量超过800亿元 [3] - 超过2800家个股上涨 [4] 半导体行业 - 行业掀起涨停潮 龙头公司盛美上海及海光信息涨停20% [4] - 寒武纪等公司跟随强势上涨 [4] - 行业受硬科技主线和国产替代趋势推动 资金集中流入 [4][7] 券商行业 - 光大证券及信达证券涨停 [4] - 高成交额2.5万亿元推动佣金及两融业务增长 [4] 光模块(CPO)行业 - 方正科技及旭光电子强势涨停 [4] - 作为硬科技主线延伸 与半导体形成产业链协同 [4] 乳业行业 - 科拓生物下跌近4% [4] - 需求端恢复仍需时间 短期存在波动 [4] 燃气行业 - 洪通燃气下跌超过2% [5] - 板块受季节及国际价格因素影响 出现短期震荡 [5] 资金动向 - 资金向硬科技主线集中 体现政策支持及行业高景气度 [7] - 成交量连续放大显示市场情绪回暖 [7] - 板块轮动中出现分化 资金更关注基本面及逻辑支撑 [7]
硬科技主线逐渐清晰!科创板ETF(588090)标的指数创两年新高,20CM高弹性品种聚焦科创龙头配置机遇
新浪基金· 2025-08-22 06:35
科技板块表现 - 科创50指数创2023年5月以来新高 部分20CM高弹性品种获资金布局[1] - 科创板ETF(588090)日均成交额达2.19亿元 规模增长至53.78亿元[1] - 半导体和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硬科技投资主线日益清晰[1] 科创板ETF产品特征 - 科创板ETF(588090)半导体权重占比60.64% 前五大权重股为中芯国际、寒武纪-U、海光信息、澜起科技、中微公司[2] - 联接基金华泰柏瑞科创板50ETF联接Y(022950)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 份额达0.61亿份较2024年底增长0.56亿份[2] - 华泰柏瑞基金拥有超18年ETF运营经验 集齐科创板四大宽基ETF产品包括科创100ETF、科创200ETF与科创综指ETF[3] 行业催化因素 - DeepSeek发布V3.1模型 Agent能力实现重大突破[1] - 国产算力芯片龙头现有及下一代产品预研进度快于市场预期[1] - 技术革新与国产替代需求增长双重催化半导体及人工智能产业[1]
沪指突破3800点,科创50指数涨超7%,科创50ETF(588000)大涨7.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6:20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3800点,科创50指数涨超7% [1] - 科创50ETF(588000)大涨7.2%,成交额超100亿元,位居同类首位 [1] - 寒武纪股价大涨17%站上1200元,市值升破5000亿元,年内累计涨幅达84% [1] 行业影响 - 英伟达暂停H20芯片生产,为中国本土AI芯片厂商创造更大市场空间 [1] - 华为等本土企业的昇腾生态系统有望加速成熟和扩张,推动中国AI芯片产业自主创新和发展 [1] 指数与ETF分析 - 科创50ETF(588000)追踪科创50指数,指数持仓电子行业63.74%,医药生物行业11.78%,合计75.52% [1] - 指数涉及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等多个硬科技细分领域 [1] - 科创50指数仍在基点附近,参照创业板历史走势,未来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1]
续创十年新高!沪指突破3800点,深市最大证券ETF(159841)涨超3%,连续3日净流入,规模创近3月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8-22 06:19
市场表现 - 证券ETF(159841)上涨3.50%,盘中换手率6.62%,成交额4.18亿元 [3] - 跟踪指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上涨3.49% [3] - 成分股光大证券上涨10.01%,信达证券上涨9.98%,广发证券上涨6.32%,华鑫股份和中国银河等个股跟涨 [3] 行业驱动因素 - 科技成长板块(AI、半导体)强势带动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关口 [3] - 券商行业作为"牛市旗手"直接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和交易量放大 [4] - 当前市场资金面保持健康,投资者可保持信心 [3] 估值与配置价值 - 券商板块市净率(PB)处于近十年50分位水平 [4] - 在高弹性板块中具备较高性价比,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4] - 未及时布局科技板块的投资者可关注券商板块配置机会 [4]
刚刚,沪指站上3800点!“硬科技”全面爆发!
天天基金网· 2025-08-22 06:01
市场表现 - 沪指站上3800点 刷新2015年8月20日以来新高[2] - AI芯片 小金属 教育 算力 稀土永磁等概念涨幅居前[2] - 科创50指数上涨5.25%[6] 半导体行业 - 半导体产业链全面走强 板块指数10870.23点 涨幅2.66%[7] - 盛美上海股价139.00元 涨幅17.29% 流通市值606.17亿[7] - 海光信息股价181.70元 涨幅17.19% 流通市值4223亿[7] - 寒武纪-U股价1164.45元 涨幅12.40% 流通市值4872亿[7] - 中芯国际股价98.59元 涨幅8.28% 流通市值1960亿[7] - 北方华创股价380.96元 涨幅5.53% 流通市值2747亿[7] 行业驱动因素 - AI硬件持续走强 北美算力链龙头股迭创新高[8] - 寒武纪示范效应显著 8月12日20CM涨停 8月20日收盘站上1000元[8] - DeepSeek发布V3.1模型 使用UE8M0 FP8精度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8] - 中昊芯英专注AI芯片研发 主打TPU架构芯片"刹那"与千卡级集群"泰则"[9] 稀土永磁板块 - 板块指数3263.03点 涨幅1.31%[11] - 三川智慧股价8.44元 涨幅20.06% 流通市值84.91亿[11] - 北方稀土股价47.84元 涨幅7.26% 流通市值1729亿[11] - 主要品种价格上涨 关注资源属性强产量成长性好的龙头公司[12] - 稀土磁材领域关注人形机器人 新能源车 节能电机布局企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