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IPO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IPO磁吸效应显现:融资激增198.33%,“科企专线”重塑上市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11:11
港股IPO市场概况 - 宁德时代港股公开发售获机构下单超500亿美元(折合3902亿港元),剔除基石认购部分超额认购30倍,有望成为全球年度最大IPO [1] - 2024年港股完成70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超870亿港元 2025年至今21家企业完成首发,募集资金234亿港元,同比增长198.33% [1] - 截至5月14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1463.77亿港元,同比大增321.52% 其中IPO融资额234.72亿港元,同比增长198.33% [7] 港股IPO结构特征 - 形成"新经济企业首发"与"A股企业回流"双轮驱动格局 行业分布以消费者服务、有色金属、医药生物、高科技等为主,新消费+科技类公司占主流 [11][13] - 2025年21家IPO企业中:11家融资超7亿港元,9家超10亿港元,4家超20亿港元 前三名为蜜雪集团(39.73亿港元)、赤峰黄金(32.45亿港元)、南山铝业国际(23.79亿港元) [8] - 蜜雪集团以5258倍认购倍数、1.84万亿港元认购金额刷新港股新股认购纪录 [9] 新股表现数据 - 21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11.83% 7只涨幅超20%,4只超40% 涨幅前三:映恩生物(116.70%)、蜜雪集团(43.21%)、布鲁可(40.03%) [9] - 上市首日破发率23.81%,显著低于2024年全年平均破发率34.29% [10] 港交所制度创新 - 推出"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 允许18A/18C章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减轻技术泄露风险 [5][6] - 同步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符合18A/18C章公司自动满足同股不同权架构要求,降低科技企业股权设计难度 [7] - 新增18A/18C章节后,为"A+H"上市开辟快速通道 目前"处理中"拟上市企业逾150家 [1][13] A股企业回流趋势 - 宁德时代、江波龙、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A股大市值企业计划赴港上市 2025年4月单月披露港股上市计划公司数量及市值总和已超一季度 [13] - 中信证券预计A股公司港股发行潮将集中在2025年下半年 香港交易所表示市场结构正从金融地产转向互联网新经济主导 [13]
破发连亏股迈威生物董事长被立案 回应称无碍港股IPO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03:02
公司治理事件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 - 该调查针对个人行为 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1] 资本市场活动 - 公司正处于冲刺港股上市的关键期 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 - 公司回应称该立案事件对港股上市计划不会有任何影响[2] - 目前公司处于破发状态[2]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1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数量9990万股 发行价格34.80元/股[2] - 募集资金总额34.77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33.03亿元 比原计划多3.23亿元[2] - 发行费用合计1.85亿元 保荐机构海通证券获得保荐承销费1.55亿元[2] - 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战略配售287.3563万股 获配金额9999.9992万元 限售期24个月[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0.45亿元 同比下降33.70%[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2亿元 上年同期为-2.01亿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2.93亿元 上年同期为-2.18亿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7亿元 上年同期为-3.31亿元[3][4] - 2024年营业收入2.00亿元 同比增长56.28%[5][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44亿元 上年同期为-10.53亿元[5][6]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0.70亿元 上年同期为-10.60亿元[5][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56亿元 上年同期为-7.83亿元[5][6] 历史亏损情况 - 公司已连续8年1期亏损[3] - 2017年至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2.25亿元、-9.28亿元、-6.43亿元、-7.70亿元、-9.55亿元、-10.53亿元[7][9] - 公司表示由于研发投入大、时间长 难以预计扭亏时间[9] 业务发展 - 原计划募集资金29.80亿元用于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抗体药物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2]
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 企业业态持续丰富
证券日报· 2025-05-12 17:37
港股IPO市场动态 - 截至5月12日状态为"聆讯通过"的拟上市公司有5家状态为"处理中"的拟上市公司逾150家"A+H"趋势愈发明显企业业态持续丰富 [1] - 宁德时代成为年内第三家赴港上市成行的A股公司按发行价格上限263港元/股计算本次港股IPO发行规模预计达40亿美元至50亿美元 [1] - 截至5月12日18时宁德时代的市场融资申购额已超4688亿港元认购倍数约2015倍 [1] 新股认购情况 - 5月8日上市的沪上阿姨申购倍数达到3616申购额超过940亿港元 [2] - 3月3日蜜雪集团以超5258倍的认购倍数184万亿港元的认购金额刷新港股史上新股认购纪录 [2] - 1月9日布鲁可获得近6000倍的超额认购 [2] 港股IPO政策变化 - 香港证监会提出投资者参与IPO融资时需预付至少认购金额的10%杠杆上限被锁定为10倍 [2] - 持牌机构若想提供10倍杠杆需在客户贷款前评估其财政能力并在有需要时收取最低金额10%的预付认购资金 [2] - 港股IPO打新融资最高杠杆限额10倍像布鲁可蜜雪集团动辄50006000倍的网上超额认购或许难以再现 [2]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截至5月12日年内21只港股新股中上市首日破发的共5只破发率为2381%低于2024年全年的上市首日平均破发率3429% [3] - 部分A股公司拟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例如中鼎智能分拆自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3] - 餐饮品牌企业绿茶集团有限公司5月8日至5月13日在港股招股老乡鸡在今年1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3]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香港市场的新消费新科技等领域企业增多反映出中国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 [3] - 新消费公司受到资金追捧尤其是蜜雪集团沪上阿姨等茶饮企业接连在港股上市备受国际长线资金青睐 [3] - 目前内地企业在港股市场的市值已经接近80%愈发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力量 [3] 科技企业上市便利政策 - 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4] - 港股市场的企业结构正从以金融地产为主的旧经济结构转向以互联网新经济企业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 [4] - 随着更多新科技新消费龙头企业的上市港股市场的活力和机遇将不断显现 [4]
港股IPO持续火爆!一日4家公司递表,130家企业排队中
证券时报· 2025-05-12 14:28
港股IPO市场概况 - 截至4月30日,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处理中130家,已上市19家,待上市18家,其他状态14家,总计181家 [1][2] - 5月以来有8家公司递表港交所,仅5月9日单日就有4家集中递表 [2] - 2025年一季度港股IPO集资额达187亿港元,为2024年同期的近四倍,17家公司上市使香港位列全球五大新股市场 [7] 拟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 当前赴港上市企业以"硬科技+新消费"为主流方向 [3] - 4月受理的42宗申请中,主板32家、GEM板3家、第二十章规则申请7家 [2] 典型企业案例 铜师傅(新消费) - 中国铜质文创工艺品市场占有率35%排名第一,在线客单价超750元 [3] - 通过传统文化设计重构形成全国领军品牌,产品定位博物馆级工艺与收藏级艺术品 [3] 泽景电子(硬科技) - 中国智能座舱HUD解决方案先行者,覆盖20+主机厂客户 [3][4] - 2022-2024财年收入复合增长率64.3%,解决方案交付量增长3倍 [4] - 率先实现DLP技术AR-HUD量产,推动交互系统从2D向3D/AR升级 [4] 中鼎智能(智能物流) - 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收入排名第四,工业领域第二,新能源锂电领域第一 [4] - 核心产品集成智能管理软件与堆垛机、机器人等设备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4] 富友支付(金融科技) - 中国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市场第八名,份额0.8%(2024年TPV 268.6万亿元) [5] - 首批获跨境外汇支付许可,收单服务与跨境支付产品为行业首创 [5] 重点IPO项目 - 宁德时代拟募资307亿港元(超额配售可达406亿港元),规模接近快手2021年IPO的412.76亿港元 [7] - 该项目将超越美的集团2024年306.68亿港元的募资纪录 [7] 市场驱动因素 - AI技术突破修复市场情绪,2025年新股首日破发率28%显著低于2024年的50% [8]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南向资金与外资共同流入改善流动性 [8] - 预计全年IPO募资规模或达170-200亿美元,恢复至疫情前40%-50%水平 [8]
港美股看台|港股IPO持续火爆!一日4家公司递表,130家企业排队中!
证券时报· 2025-05-12 14:24
港股IPO市场概况 - 赴港上市的公司数量显著增加,仅5月9日就有4家公司同时递表港交所 [1][4] - 截至4月30日,港交所处理中的上市申请达130家,已上市19家,待上市18家,主板申请占主导地位 [2][3] - 4月港交所受理的上市申请包括32家主板、3家GEM和7家根据《主板上市规则》第二十章递交的申请 [3] - 5月以来已有8家公司递表,显示市场持续活跃 [4] 拟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与特点 - 当前赴港上市公司以"硬科技+新消费"为主流方向 [6] - **铜师傅**:新消费领域龙头,中国铜质文创工艺市场份额35%,客单价超750元,定位高端文化艺术品市场 [6][8] - **泽景电子**:硬科技代表,智能座舱HUD解决方案提供商,客户覆盖20+主机厂,2022-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64.3%,AR-HUD技术领先 [8] - **中鼎智能**: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商,中国新能源锂电领域物流解决方案市占率第一,工业领域排名第二 [10][11] - **富友支付**:数字支付平台,中国综合支付市场排名第八(份额0.8%),TPV达268.6万亿元,曾于2024年递表 [12] 港股IPO市场动态与趋势 - 一季度港股IPO募资额达187亿港元,为2024年同期的近四倍,17家公司上市 [14] - 宁德时代即将上市,拟募资307亿港元(超额配售可达406亿港元),规模接近快手2021年IPO水平 [15][16] - 市场复苏驱动因素:AI技术突破提振市场信心、美联储降息改善流动性、新股首日破发率降至28%(2024年为50%) [17] - 预测2025年港股IPO募资额或达170-200亿美元,恢复至疫情前40%-50%水平,超大型A股公司或推动规模提升 [17]
一周港股IPO:中企云链、英矽智能等8家递表,宁德时代等3家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5-12 10:08
港股IPO市场动态 递表公司 - **中企云链**:国内头部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2024年营收9.91亿元,利润1.57亿元,确权应收账款累计金额达2万亿元 [3] - **觅瑞集团**:新加坡miRNA技术公司,核心产品GASTROClearTM获新加坡监管批准,2024年收益2028.27万美元,毛利888.7万美元 [4][5] - **英矽智能**:AI制药公司,生成式AI平台Pharma.AI产生超20项临床资产,E轮融资后估值13.3亿美元 [6] - **希迪智驾**:中国最大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2024年收入4.1亿元,市场份额16.8%,但年内亏损5.81亿元 [7] - **铜师傅**:中国铜质文创市场龙头,2024年收入5.71亿元,市场份额35% [8] - **泽景电子**: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收入5.78亿元,年内亏损1.3亿元 [9] - **中鼎集成**: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商,新能源锂电领域市占率第一,2024年收入17.98亿元,利润8862.6万元 [11] - **富友支付**:中国独立数字支付服务商第四,2024年收入16.34亿元,利润8432.5万元 [12] 通过聆讯公司 - **恒瑞医药**:创新型制药企业,2024年营收279.85亿元,净利润63.37亿元,管线含90+候选新药 [13][14]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7.9%,2024年收入3620亿元,利润553亿元,拟募资40-50亿美元 [15][16] - **吉宏股份**:跨境社交电商为主业,2024年收入55.29亿元,利润1.84亿元 [17] 招股公司 - **绿茶集团**:拟发售1.68亿股,定价7.19港元/股,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认购8733万美元 [18] 上市新股 - **博雷顿**:上市首日收盘涨38%,市值94.53亿港元 [19] - **沪上阿姨**:上市首日涨40.03%,市值166亿港元 [19] - **钧达股份**:上市首日涨20.09% [20] 行业政策 - **科企专线**:港交所推出保密上市申请通道,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IPO [21]
宁德时代今起招股:募资净额约40亿美元,将成4年多以来最大港股IPO
IPO早知道· 2025-05-12 05:24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 宁德时代 ")今起招股、至 15日结束,并计划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以"357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宁德时代 本次计划发行 117,894,500股H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 8,842,100股H股 ,国际发售 109,052,400股H股 。以每股 263港元的发行价计算, 宁德时代 将通过本次发行募集 307.18亿 港元(约39.41亿美元)。 这意味着, 宁德时代 将成为继 2021年的快手后,4年多以来最大的港股IPO 。 在本次发行中, 宁德时代 引入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瓴、高毅投资、兰馨亚洲、博裕资本、景 林投资、 保银资本 、 WT Funds 、 CPE 源峰、 Oaktree 、元生资本、 Mirae Asset 、 加皇环 球资产管理 、太平洋保险、 LMR Partners 、 洛阳科创集团 、 中 邮 、 泰 康 人 寿 、 Lingotto Investment Management 等数十位投资者累 ...
三年亏损30亿元 迈威生物董事长因短线交易被立案调查|一周市场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5-12 00:13
公司高管调查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调查事项针对个人 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1] - 刘大涛直接持有公司1510万股 持股比例3.78% 均为限售股 [1] 公司基本情况 - 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业务涵盖抗体 ADC药物 重组蛋白 小分子化学药 [3] - 全产业链布局 截至2024年末尚未盈利 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3] - 2022年1月科创板上市 近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5亿元 -10.53亿元 -10.44亿元 [5] - 2024年营业收入约2亿元 同比增长56.28% [5] - 亏损主因包括高研发投入和商业化拓展带来的成本增加 [5] 资金状况 - 营运资金依赖外部融资 现金流存在紧张风险 [5] - 2022年科创板上市募资净额33.03亿元 [7] - 正在推进港股IPO 2025年1月已递交申请 [7] 市场表现 - 截至5月9日收盘价19.99元/股 总市值79.88亿元 [7]
港股IPO“狂飙”:新政落地,上市提速
FOFWEEKLY· 2025-05-09 09:50
A股与港股IPO市场对比 - A股IPO节奏放缓,企业上市通道显著收窄 [3][10] - 港股逆势开启新窗口,迎来IPO热潮 [3][4][10] 港股"科企专线"新政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5][6] - 允许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降低敏感信息泄露风险 [6][8] - 新政针对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企业,优化上市流程并增强自主性 [7][8] - 类似美国SEC保密申报机制,为研发关键期企业提供灵活空间 [8] - 行业反馈积极,杉域资本认为新政加速一级市场资金循环 [8]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Q1港股17家公司上市,总集资额187亿港元,同比2024年Q1增长近4倍 [11] - 头部企业集中涌现,如沪上阿姨(首日股价涨68%)、博雷顿科技、吉宏股份等 [11] - A股大市值公司如恒瑞医药、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积极赴港 [11] - 投行、律所等中介机构因项目激增进入高负荷运转 [11]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一级市场退出困境因A股收紧加剧,港股新政提供新契机 [12][14] - 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企业成为新政主要受益群体 [13][14] - 市场预期新政将重塑资本市场格局,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赴港 [14]
冷链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07 10:34
公司概况 - 红星冷链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最大的冷冻仓储服务提供商 [1] - 公司前身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9年12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1] - 公司两个冷冻仓储基地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建成 [3] 上市计划与募资用途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建银国际、农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拟将IPO募资净额用于建造新加工厂及新冷冻仓储仓库,升级设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软件,寻求战略收购及合作伙伴关系 [3] - 计划新建加工厂及配套冷冻仓储设施,总设计库容约10万立方米或超过2万吨可用库容 [3] 行业背景 - 中国食品冷链交易规模巨大,随着平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新鲜、安全、高质量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3] 运营数据 南部冷冻仓储基地 - 总可用库容从2022年的130,352吨增至2024年的206,594吨 [4] - 库容利用率从2022年的98.9%降至2024年的90.5% [4] - 每位客户的年均冷冻仓储费从2022年的208千元降至2024年的202千元 [4] - 每吨的月均冷冻仓储费从2022年的79.4元降至2024年的66.9元 [4] - 冷冻仓储客户数量从2022年的580家增至2024年的741家 [4] - 客户购买的平均库容从2022年的219吨增至2024年的252吨 [4] - 续租率从2022年的97.9%降至2024年的92.9% [4] 北部冷冻仓储基地 - 总可用库容保持在24,000吨 [4] - 库容利用率从2022年的85.0%降至2024年的67.8% [4] - 每位客户的年均冷冻仓储费从2022年的52千元增至2024年的150千元 [4] - 每吨的月均冷冻仓储费从2022年的59.5元降至2024年的51.5元 [4] - 冷冻仓储客户数量从2022年的279家降至2024年的67家 [4] - 客户购买的平均库容从2022年的73吨增至2024年的243吨 [4] - 续租率从2022年的56.5%降至2023年的21.9%,2024年回升至58.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