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仓式分红

搜索文档
信华信技术港股IPO:递表前夕“清仓式”分红“掏空”利润 账上躺着9亿元现金还要上市融资 关联交易疑云笼罩
新浪证券· 2025-09-22 08:42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近期,信华信技术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华信""公司")第二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及大和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截至递表,信华信的控股股东为华信股份,持有公司86.9%股份,另外两名股东伊藤忠香港、大和总研分别持股8.6%、4.5%。其中,大和证券与大和总研同 属大和证券集团控制,前者为公司保荐人,后者为公司大股东及主要客户;华信股份既是信华信的客户,也是五大供应商之一。 报告期内,信华信大举"清仓式"分红向股东输送利益,仅2024年一年的现金分红就高达2.33亿元,占公司当期净利润的115.35%。 此外,信华信的五大客户均为华信股份的大股东、公司的间接股东,并向华信股份派驻董事及监事。如此复杂且频繁的关联交易背后,信华信是否具备独立 性?是否涉嫌利益输送? 递表前夕"清仓式"分红"掏空"利润 账上躺着9亿元现金还要上市融资 信华信面向系统集成商以及终端客户开展定制化软件开发服务、标准化软件产品及服务以及应用程序托管服务。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4年来自位于日本 并在日本运营的客户的收入计,公司在日本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市场的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四,是中国 ...
【解析】高额银行存款之下的IPO融资需求为哪般
搜狐财经· 2025-08-27 00:35
文章核心观点 - 高额银行存款与大规模IPO融资需求并存的现象可能由资金时间周期错配、大额分红监管及潜在财务风险等因素导致 需结合商业惯例和穿透式核查综合分析 [1][2][4] 资金时间周期错配 - 财务报表静态局限性导致银行存款余额无法反映企业全年自由流动资金状况 [2] - 中高端数控机床企业案例显示:下游客户回款周期达3-12个月且采用商业票据结算 而上游供应商要求款到发货 形成单方垫资压力 [2] - 经营性现金流长期流出状态下 资金时间周期差异使融资需求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2][3] 大额分红监管 - "清仓式分红"指IPO申报前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80% 或超50%且金额超3亿元 同时补流募资占比超20% [4] - 2024年交易所新规将此类分红纳入负面清单 重点关注募资补流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4] 潜在财务风险 - 高额银行存款可能隐含股东资金占用、关联方挪用等风险 资金实际无法用于日常经营 [4] - 财务造假可能导致"存贷双高"异常现象 即虚增账面存款同时对外融资 [4] - 部分存款实为保证金或监管资金 处于冻结状态 [4] - 审计需通过账户清单、银行流水和询证函进行穿透式核查 超越固定程序以识别潜在风险 [4]
卓创资讯筹划港股上市前连续两年“清仓式”分红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财报“打架”
新浪证券· 2025-08-22 09:1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5%至17114.88万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72%至3514.12万元 [1][11] - 公司A股上市不足三年即筹划港股IPO 但IPO募投项目多次延期且存在大额闲置资金理财 港股募资必要性存疑 [1][2][5][10] - 公司在港股IPO前实施清仓式分红 2022-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28238.06万元 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达156.08% [2][4] - 公司财务数据存在矛盾 2024年与2025年半年报中研发支出披露差异达1972万元 会计基础规范性受质疑 [11][12][13][14][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114.88万元 同比增长15.75% [1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514.12万元 同比下降10.72% [1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3206.69万元 同比下降6.48% [11]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18092.08万元 [4] 分红政策 - 2023年现金分红12300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236.24% [2][4] - 2024年现金分红11138.06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157.97% [2][4] - 三年累计分红28238.06万元 超出同期净利润10145.98万元 [4] 募投项目进展 - 大宗商品大数据平台项目投资进度48.55% 延期至2027年6月30日 [6][7][10] - 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标杆系统研发项目投资进度92.05% 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6][7][10] - 原定2023年6月30日达到预定使用状态 已两次延期 [5][6][7] 资金管理 - 2025年4月公告拟使用不超过2.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理财产品余额1.87亿元 [10] 财务数据差异 - 2025年半年报披露2024年上半年研发支出1145.81万元 [11][12] - 2024年半年报显示同期研发支出3118.02万元 差异1972.21万元 [12][13] - 差异主要源于资本化研发支出1972.21万元未在2025年报表中披露 [13][14] - 2024年年报研发支出2288万元 较半年报减少830万元 [15] 会计处理问题 - 数据资源会计处理前后不一致 2024年半年报将1972.21万元研发支出资本化 [13][15] - 未遵循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关于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的科目划分要求 [15][16] - 未对财务数据差异作出解释说明 [15]
“清仓式分红”背后的资源配置隐忧 成大生物左手用超募资金补流右手大额分红
新浪证券· 2025-08-15 08:10
上市公司分红政策与市场影响 - 2024年新"国九条"政策强化上市公司分红监管 推动分红规模与频次创新高 沪深两市375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总额达2.4万亿元 较2023年分别增长11.7%和14.7% [1] - 生物医药行业出现"清仓式分红"现象 498家上市公司中43家分红比率超90% 其中32家分红比例超过100% 部分公司业绩下滑但分红力度未减 [1] 成大生物具体案例分析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6.76亿元同比下降4.22% 归母净利润3.43亿元大幅下降26.42% 营收与净利润连续三年同比下降 [2] - 盈利能力持续减弱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87.11%/83.65%/82.94% 连续三年下降 应收账款周转率1.55次显著低于行业均值6.6次 [2] - 仍实施高比例现金分红 2024年分红总额3.29亿元 分红比例高达96.06% 第一大股东辽宁成大持股54.67% 超半数分红进入大股东口袋 [2] 超募资金与分红关联性 - 公司2021年科创板IPO募集资金45.81亿元 超募资金达23.01亿元 截至2024年末已使用13.8亿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 - "左手补流 右手分红"操作扭曲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超募资金本应用于企业发展 却成为大股东套现捷径 背离服务实体经济初衷 [3] 高比例分红潜在问题 - "清仓式分红"将几乎全部或超出净利润进行分配 以未来发展与风险储备为代价换取短期套现 [3] - 实控人高持股比例下 高分红成为大股东快速回笼资金渠道 公司基本面持续走弱时可能损害中小股东与公司长远利益 [3]
“清仓式分红”敲响可持续发展警钟 义翘神州左手补流右手分红成实控人套现捷径?
新浪证券· 2025-08-15 08:10
上市公司分红总体态势 - 2024年沪深两市共有375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较2023年增长11.7% [1] - 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 较2023年增长14.7% [1] - 新"国九条"政策强化分红监管要求与激励力度 推动分红规模与频次创历史新高 [1] 生物医药行业高分红现象 - 生物医药行业498家上市公司中43家2024年分红比率超90% 其中32家分红比例超过100% [2] - 行业出现"清仓式分红"现象 部分公司现金储备不充裕且经营业绩连年下滑 [2] 义翘神州案例具体分析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6.1亿元同比下降5.06% 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3.13% [2] - 销售毛利率连续三年下降:2022-2024年分别为85.03%/82.06%/73.29% 同期行业毛利率由68.57%增至68.94% [2] - 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1.22亿元 分红比例达99.76% [2] - 2021-2023年累计分红11.94亿元 各年分红比例分别为94.44%/85.24%/98.22% [2] - 实控人谢良志持股53% 2021-2024年通过分红获益近7亿元 [2] 资金储备与超募资金使用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2年58.02亿元降至2024年39.49亿元 两年减少约20亿元 [3] - IPO超募资金达38.24亿元 总募集资金净额47.24亿元 [3] - 超募资金中39.28亿元(83.15%)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2021年11.45亿元/2022年22.9亿元/2024年4.93亿元 [3] 清仓式分红潜在问题 - 高分红削弱公司再投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能力 掏空风险储备资金 [1][3] - 超募资金本应用于企业发展 却成为大股东套现捷径 扭曲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4] - 在公司基本面持续走弱情况下 高比例分红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和公司长远利益 [4]
“清仓式分红”敲响可持续发展警钟 合富中国大股东三年套现7500万
新浪证券· 2025-08-15 08:10
上市公司分红总体态势 - 2024年沪深两市共有375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 分红公司数量和金额较2023年分别增长11.7%和14.7% [1] - 新"国九条"及系列政策强化对优质公司分红的监管要求与激励力度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分红规模与频次 [1] 生物医药行业高分红现象 - A股498家上市生物医药公司中 2024年年度分红比率超90%的公司达43家 其中32家分红比例超过100% [2] - 部分高分红公司现金储备不充裕且经营业绩连年下滑 [2] 合富中国案例具体分析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9.39亿元同比下降14.05% 归母净利润2756.6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1.58% [2] - 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 2022年上市次年即开始下降 至今净利润整体降幅达66.7% [2]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7.38亿元 占总资产49.4% 占流动资产57.1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3年244.88天提升至283.29天 [2] - 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0.52亿元 分红比例高达187.72% 2022-2023年合计分红0.84亿元 分红比例分别为72.18%和50.61% [2] - 第一大股东合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5% 2022-2024年三年间通过分红获益约7500万元 [3] - 2024年大额分红后 2025年3月将募投项目结项剩余募集资金5358.1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 清仓式分红潜在风险 - 高分红策略削弱公司用于再投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补充营运资金以及抵御风险的自有资金储备 [1] - 当分红资金主要来源于IPO时形成"左手补流 右手分红"操作 扭曲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3] - 在实控人持股比例高情况下 高比例分红成为大股东快速回笼资金的主要渠道 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和公司长远利益 [3]
奥克斯电气赴港IPO:线上口碑一般?份额下滑 上市前有无压货冲业绩
新浪证券· 2025-07-25 11:27
核心观点 - 奥克斯电气赴港IPO看似业绩高增长,但现金流恶化,增长质量存疑 [1] - 销售返利激增可能反映渠道压货冲业绩,2024年返利金额较2022年增长88.3% [12] - 高负债背景下上市前清仓式现金分红37.94亿元,募资必要性受质疑 [1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9.10亿元,净利润率7.4%、10.0%、9.8% [2] - 2022-2024年经营现金流分别为40.04亿元、46.31亿元、25.18亿元,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5.8亿元 [15] - 2024年资产负债率84.1%,显著高于同行(美的62.33%、格力59.19%、海尔61.6%) [16] 市场份额与销售结构 - 2024年全球空调市场份额7.1%,但线上份额持续下滑:2024年线上经销占比18.9%(2023年为20.2%),线上直销占比3.5%(2023年为3.9%) [5][6] - 2025年1-6月线上空调市场份额跌至第7名(6.39%),均价同比下降5.94%至2080元 [5] - 家用空调销量从2022年1020万台增至2024年1710万台,但均价从1698元降至1517元 [13] 运营风险 - 应收账款大幅增长:2022年14.28亿元→2024年30.03亿元→2025年一季度47.65亿元 [10]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62.1天增至2025年一季度67.8天,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5.2天增至37.4天 [17] - 线上投诉集中反映质量问题(如新机不制冷)、售后服务差、虚假宣传(能效等级造假) [7][9] 公司治理 - 实控人郑坚江家族通过控股公司持有96.36%投票权,2024年37.94亿元分红主要流向家族企业 [18] - 上市募资用途包括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拓展,但高额分红与募资需求形成矛盾 [1][17]
鸿星科技IPO:4.8亿分红与2亿补流背后的业绩迷途
搜狐财经· 2025-07-25 05:15
业绩表现 - 2022年营收6.51亿元同比下滑22.00% 2023年营收5.42亿元继续下降16.87% [2] - 2023年净利润1.33亿元同比暴跌31.60% [2] - 2024年一季度每股收益0.90元与2023年全年持平 在季节性明显的电子元器件行业极不寻常 [4] - 全球石英晶振市场2022年萎缩13.55%至238.96亿元 公司衰退幅度远超行业均值 [5] 供应链风险 - 60%以上基座依赖日本三环集团供应 第二大供应商京瓷集团全资子公司为直接竞争对手 [6] - 芯片进口依赖度高达76% [6] - 固定资产成新率仅16.63% 老旧设备维修成本高企 [7] 财务异常 - 2024年预付账款较期初增长10.79%超过营业成本10.55%的增速 [8] - 在建工程暴增655.17%至5000万元 变动剧烈缺乏合理解释 [9] - 流动比率大幅下降23.84% 从2023年5.73骤降至2024年4.36 [9] - 2024年毛利率42.01%远超行业均值20.64% 但应收账款周转率3.50次低于行业均值3.82次 [10] 关联交易 - 台湾鸿星作为第二大客户贡献6%-8%营收 同时是历史上前五大供应商 [12] - 2020-2022年通过台湾鸿星特殊模式销售累计达3.33亿元 [12] - 2021年向台湾鸿星销售毛利率36.56%显著低于非关联第三方经销商的44.89% [14] 研发能力 - 2022年研发费用率5.17%低于可比公司均值7.26% [15] - 1993年成立后2011年获得首项发明专利 2021年9月至12月突击获得8项发明专利 [16] - 2023年技术人员增加15人但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下降5.3% [17] 募资与分红 - 2020-2022年累计现金分红4.81亿元占同期净利润85.62%远超监管80%红线 [18] - 林洪河家族通过57.89%持股比例约2.78亿元分红落入实控人家族 [19] - 2023年资产负债率17.54% 2024年微升至18.08%远低于健康企业30%-50%常规水平 [19]
又现“清仓式”分红 华富洋IPO前分红超5亿元流入实控人家族
犀牛财经· 2025-07-15 12:05
公司概况 - 华富洋成立于2001年,拥有20多年跨境供应链服务经验,专注于电子产品尤其是集成电路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覆盖物联网通信、半导体、智能机器人和新能源等40多个垂直行业 [2]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进口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53亿元、2.21亿元、2.35亿元,年度利润分别为8698.9万元、8360.9万元、8552.8万元,业绩呈现波动 [2] - 2022-2024年合计现金分红5.24亿元(2023年2.1亿元、2024年3.14亿元),超过同期合计净利润2.56亿元,额外动用历史留存利润2.68亿元 [2] - IPO前两年分红额占公司成立23年来累计利润的41.1% [2]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冯苏军及杨春葵夫妇通过春晖家庭信托持股76%,其女儿冯扬通过玉承家庭信托持股24% [3] - 5.24亿元分红主要流入冯苏军家族 [3] IPO募资用途 - 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4]
75亿美元分红难平资本角力:科兴生物董事会现“双版本”结果,十年内斗僵局难破
搜狐财经· 2025-07-14 08:10
公司控制权争夺 - 科兴生物特别股东大会出现双会议并行 现任董事长李嘉强召集后休会 股东代表在董事卢毓琳主持下完成投票表决[2] - 控制权争夺持续近十年 涉及创始人尹卫东与潘爱华阵营 双方自2016年私有化分歧开始各自拉拢资本[7] - 2018年争夺白热化 出现抢夺公章/拉闸断电/举报行贿等行为 潘爱华联合强新资本试图推翻董事会 尹卫东启动毒丸计划增发新股反制[8] 特别股息计划 - 公司宣布三阶段特别股息派发 总额最高约75亿美元 包括每股55美元/19美元/20-50美元三次现金股息[3] - 按最高方案每股累计分红124美元 总分红额达74.48亿美元(约538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公司七成现金储备[3] - 第一阶段55美元分红在股东大会前支付 按停牌价6.47美元计算股息率达850% 被市场视为争取股东支持的手段[3] 财务业绩表现 - 2019-2021年营业收入从2.46亿美元增至193.75亿美元 2021年净利润达144.6亿美元 同比暴涨7708%[5] - 2022-2023年业绩大幅下滑 营业收入从14.93亿美元降至4.48亿美元 净利润从8813万美元转为亏损2.58亿美元[5] - 停牌前股价定格6.47美元/股 市值3.89亿美元 市盈率为-3.12[4] 公司治理状况 - 因治理失效被纳斯达克强制停牌 自2019年起已停牌6年[8] - 潘爱华2022年所持未名医药股份被拍卖 2024年因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8] - 现任董事会称股东投票结果无效 认为赛富基金宣布的罢免结果属虚构欺诈 强调现任董事会仍管理公司[10] 董事会改组动态 - 股东投票通过罢免现任董事会 选举赛富基金提名的十人新董事会 包括尹卫东/阎焱/李嘉强等成员[9] - 新董事会组成显示尹卫东阵营席位占优 包含原董事西蒙·安德森/付山/卢毓琳等人[9] - 双方对会议合法性存在争议 但75亿美元分红计划仍在推进中[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