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新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8月打新策略环境与收益回顾
中信期货· 2025-09-03 07: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港交所8月4日启动大规模IPO机制改革以平衡机构与散户新股分配比例 [2] - 8月新股数量少收益稀薄,9月打新机会仍有限 [2] - 8月打新收益亏损,基差拖累组合收益,9月或继续拖累,建议等IF贴水收敛、打新机会增多后布局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打新规则 - 要求发行人至少安排40%新股配售给机构投资者,机构可深度参与新股定价 [2] - 散户获配比率下降,如超额认购100倍新股,散户获配比例降至35% [2] - 根据市值分档设定初始公众持股比例,H股初始公众持股比例从15%降至10% [2] - 发行人上市至少25%为自由流通股,防止筹码过度集中 [2] 市场环境 - 8月三支新股在主板和双创板上市,总计市值不到100亿元 [2] - 8月打新中签率和网下机构申报数量比上半年减少,创业板询价机构约270家,沪市主板达680余家 [2] - 9月预计3支新股在双创板上市,打新机会有限 [2] 打新收益 - 以1.5亿股票底仓为例,8月网下打新组合收益率约为 -0.33% [3] - 8月打新收益率亏损主因行情影响基差,月初贴水深,投机资金涌入致IF、IH贴水加速收敛,月度底仓对冲损益约为 -0.42% [3] - 9月IF贴水深,基差对组合策略影响不可小觑 [3]
量化策略|港股IPO市场解析及打新策略研究
金融界· 2025-08-20 02:29
港股IPO市场回暖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IPO募资规模达1292亿港元 为2024年全年的147% 平均募资规模24亿港元为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 [2] - 首日破发率28%为2018年以来最低 首日收益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5.1%和3.4% 赚钱效应显著增强 [2] - 市场回暖由四因素推动:港交所制度优化 内地鼓励赴港上市 A股融资收紧 美国对中概股监管加码 [2] IPO流程机制 - 港股IPO包含8个核心环节:聘请保荐人 筹备上市 提交申请 上市部审核 上市委聆听 推广路演 发行定价 挂牌上市 [3] - 发行定价高度市场化 机构投资者意向对价格范围缩小和锁定起重要作用 公众认购热情影响回拨机制与股份分配 [3] - 承销方在上市后30日内通过超额配售选择权和稳定价格经纪人组合维护股价稳定 [3] 上市后收益表现差异 - 整体上市后收益持续走弱 首日/首周/首月/一年绝对收益中位数分别为0.8%/0.0%/-1.6%/-23.5% [3] - 小微盘股(市值<10亿港元)首日表现优异但后续持续大幅走弱 [3] - 中大盘股(市值≥10亿港元)上市后前6个月收益在0附近波动 第6个月起因解禁出现大幅回调 [3] 打新策略建议 - 小微盘股应尽早兑现收益 重点观察公众情绪较强且未触发回拨机制的项目 [4] - 中大盘股需进行项目筛选 公众情绪高涨及新经济行业项目收益更佳 基石投资者影响较弱 [4] 基石投资策略 - 非新经济行业在上市7个月后超额收益优于新经济行业 但多数项目超额收益仍为负值 [5] - 公众投资者热情对6个月后超额收益无显著规律 中长期收益呈现低胜率、高盈亏比特征 [5] - 基石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上市后第6个月起超额收益加速走弱的解禁负面影响 [5]
“打新定期跟踪”系列之二百二十五:近期北交所待上市新股较多
华安证券· 2025-08-11 14:35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网下打新收益测算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假设所有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的股票都打中,并在上市首日以市场均价卖出,忽略锁定期的卖出限制,来测算不同规模账户的打新收益率[2]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满中数量: $$可申购上限额度 \times 网下类平均中签率$$ - 计算满中收益: $$(首次开板价 - 首发价格) \times 满中数量$$ **模型评价**:该模型简单直观,能够快速估算不同规模账户的打新收益,但忽略了锁定期和市场波动的影响[2] 2. **模型名称**:逐月打新收益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将每个月网下打新可获得的收益相加,测算理想情况下逐月打新收益和打新收益率[47]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假设所有股票报价均入围 - 在90%的资金使用效率下,计算不同规模账户的逐月打新收益 - 以新股卖出日为统计时间,计算累计打新收益率[47] **模型评价**:该模型能够反映不同时间段内的打新收益变化,但依赖于假设条件,实际效果可能有所偏差[47]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网下打新收益测算模型**: - A类2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1.99%[2] - B类2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1.79%[2] - A类10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0.63%[2] - B类10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0.57%[2] 2. **逐月打新收益模型**: - A类2亿规模账户2024年至今打新收益率:5.72%[47] - B类2亿规模账户2024年至今打新收益率:4.71%[52] - A类2亿规模账户2025年至今打新收益率:1.99%[47] - B类2亿规模账户2025年至今打新收益率:1.79%[52]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有效报价账户数量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统计近期新股的有效报价账户中位数,反映市场参与打新的热度[2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统计科创板、创业板、主板新股A类和B类有效报价账户数量的中位数[23] **因子评价**:该因子能够反映市场对打新的参与程度,但受市场情绪影响较大[23] 2. **因子名称**: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反映打新收益的短期表现[2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统计近期20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20] **因子评价**:该因子能够反映打新的短期收益,但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20]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有效报价账户数量因子**: - 科创板A类有效报价账户数量中位数:3062[23] - 科创板B类有效报价账户数量中位数:1602[23] - 创业板A类有效报价账户数量中位数:3664[23] - 创业板B类有效报价账户数量中位数:2086[23] - 主板A类有效报价账户数量中位数:3866[23] - 主板B类有效报价账户数量中位数:2290[23] 2. **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因子**: - 科创板个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18.45%[20] - 创业板个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21.02%[20]
2025年6月打新策略环境与收益回顾
中信期货· 2025-07-02 11: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科创板打新制度放宽,打新机会或增多,机构参与询价数量边际回升,活跃度高于上半年平均水平,打新收益环比提振 [2][3] 各部分总结 打新规则 - 6月18日证监会发布意见,扩大科创板上市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准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范围扩容至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或激励更多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增加机构网下打新机会 [2] 市场环境 - 6月机构参与询价数量边际回升,6支新股中3支属TMT板块、2支属新能源和汽车板块,科技与电新概念使相关新股获机构关注度较高 [2] - 6月20日光大理财通过混合类产品入围信通电子网下配售,标志理财资金正式进入打新市场,伴随IPO政策持续转松,预计网下打新市场将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但可能使中签率保持在偏低状态 [2] 打新收益 - 6月对冲端与打新端收益同时回暖,策略整体收益环比提振,以2亿股票底仓为例,主板及双创板月度打新收益率约为1.02%,当月仅打新部分收益约为0.9% [3] - 5月策略回撤受IF贴水收敛影响,6月分红除息扰动下IF基差整体呈下行态势,对冲端获少量额外收益,且本月主板上市的新股中有三支首日涨幅都在2.5倍以上,单支个股贡献较可观的绝对回报,使策略收益环比上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