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

搜索文档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5年第32期):年内还有哪些政策值得关注
招商证券· 2025-08-25 15:05
经济表现与高频数据 - 上周沥青企业开工率30.7%,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9] - 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44.48%,环比下降7.26个百分点[67] - 30城商品房销售面积148.05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8.46万平方米但同比下降16.6%[173] 价格趋势 - 华东地区水泥均价433元/吨,环比上涨15元/吨[100] - 螺纹钢价格指数3350.8元/吨,环比下跌57.6元/吨[107] - 碳酸锂均价8.4万元/吨,环比上涨0.26万元/吨[131] 政策方向与行业治理 - 反内卷和扩内需是下半年政策两大核心方向,旨在实现价格止跌回稳[1] - 反内卷政策覆盖钢铁、水泥、光伏行业,并可能扩展至新能源其他领域如锂电[4] - 产能治理将通过提高环保排放标准和产品标准淘汰落后产能[4] 扩内需措施 - 政策将聚焦创造新消费场景激发服务消费潜力,如发展体育产业[4] - 城市更新投资额过去两年均达2.5万亿元,规模可能进一步提高[4] - "两重"项目将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对冲反内卷对资本开支的负面影响[4] 风险提示 - 风险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及全球衰退[2]
中国经济微观察 从“破除”到“开放”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人民网· 2025-08-25 06:23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于2022年发布以来,各项改革举措渐次落 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 的"五统一、一开放"与此前提出的"五统一、一破除"在表述上发生了关键变化。 这一开放模式与传统开放有所不同:传统模式更注重关税、配额、贸易便利化等"边境上"措施,而制度 型开放则聚焦产权保护、产业政策、环境标准、政府采购、服务业开放等涉及国内经济运行的"边境 后"制度安排。 胡飞举例称,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这正是实施规则、规制、管 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重大举措。 再比如,有关部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有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 股比例已经达到20%,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占比超过80%。这些数 据,正是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的生动体现。 在胡飞看来,对内开放还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动各种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与完善区 域协调发展机制相结合,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鼓励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鼓励探 索转出地和承接地合作 ...
第33届广州博览会落幕 累计观展人数超16万人次
广州日报· 2025-08-25 01:54
展会规模与成果 - 第33届广博会意向签约总额达400.81亿元,签订经贸合作项目83个 [2] - 展会吸引观展人数超16万人次,展览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50% [2][3] - 超4000家商协会及企业参与观展采购,首次与国际发明展同期举办 [4] 展会主题与内容 - 设立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主题展区、银发经济和医疗与健康主题展区、品质生活主题展区 [2] - 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 [4] - 国际发明展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位嘉宾,展出2000多项中外发明成果 [4] 产业合作与创新 - 签署"百园千企"经济协作框架协议,计划三年内通过技术共享、产能协同、市场互通构建良性循环 [6] - 举办新质生产力新企新品推介会、头部企业"双向赋能"倡议书发布、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会等重要活动 [6] - 集中呈现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4]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加速政府主导型展会向市场化转型,涵盖创新发明、城市更新、汽车后市场等多元领域 [3] - 通过打通产业链堵点、激活创新要素、链接全球市场,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6] - 未来将持续升级展会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全球经贸合作标杆 [6]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四川:蜀道新歌
人民日报· 2025-08-25 01:4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四川综合交通建设自十八大以来完成投资3.5万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3][32] - 成渝中线高铁设计时速达350公里,通行时间从13小时缩短至1小时[4][44] - 川藏铁路搭建海拔高差超3000米的"天堑蜀道",雅西高速首创双螺旋隧道实现10分钟通行10公里[44][47]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从2019年6.3万亿元增至2024年8.7万亿元[22][70] - 川渝高竹新区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80%企业配套重庆,90%产品销往重庆[21][68] - "川渝通办"覆盖355项政务服务事项,超2300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互联互通[22][70] 国际物流与贸易通道 - 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形成西向开放战略基地[3][32][81] - 四川通过中老班列进口榴莲实现72小时直达,成本降低50%且损耗近乎为零[24][88] - 成都空港口岸2024年上半年入境外国人38.54万人次,同比增长58%[120] 产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成兰铁路研发100多项新型实用专利,首创全回转全套管施工工艺实现141.7米桩基[41][43] - 空客成都项目实现飞机拆解回收率91%,远超全球60%平均水平[92][96] - 四川数字文创核心产业总规模达3819亿元,规上企业690家[116][117] 能源与绿色产业 - 西藏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超99%,外送电量超16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86万吨[17] - 西藏九大产业推动2024年上半年GDP达1382.72亿元,同比增长7.2%[13][14] - 西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13]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 成都世运会于2025年8月举办,展现天府文化国际影响力[121][123] - "四川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全球影史票房第五,特效镜头达1900余个[112][116] - 四川线上石窟展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展示广元千佛崖等文化遗产[117]
蜀道新歌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2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四川综合交通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完成投资3.5万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 [4] - 成渝中线高铁设计时速达350公里,较70多年前成渝铁路40公里时速大幅提升 [12] - 川藏铁路桥隧比达55%,雅西高速首创双螺旋隧道实现10分钟通行10公里并攀升数百米 [12] - 铁路和高速公路在建里程全国第一,进出川大通道总数达50条 [12] - 四川省农村公路规模达37.5万公里,规模全国第一,82%的县城实现15分钟上高速 [17]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从2019年6.3万亿元增至2024年8.7万亿元 [24] - 川渝高竹新区实现税费征管统一,一家新材料企业年节省税费200万元 [21] - 全国首张跨省域货车通行证于2024年4月发放,川渝货车享受同等待遇 [21] -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集聚超2000家规上企业,产值占全国1/7 [24] - "川渝通办"覆盖355项政务服务事项,935家医院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24] 国际物流与开放合作 - 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四川通过铁路港构建向西开放枢纽 [4][27] - 泰国榴莲通过中老班列72小时直达成都,物流成本降50%且损耗近乎为零 [31] - 成都空港鲜榴莲实现不到1天从果树到果盘,2024年夏季进口量显著增长 [31][32] - 四川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从2013年1535.3亿元跃升至2024年4616.8亿元 [36] - 空客成都项目一期投资60亿元,14个月完成建设,飞机拆解回收率达91% [34][35] 产业创新与科技应用 - 成兰铁路研发100多项新型实用专利,首创141.7米超长桩基施工工艺 [11] - 成都数字文创产业核心规模达3819亿元,集聚690家规上企业 [46] - 空客成都项目补全航空产业链空白,带动飞机改装、航材贸易等衍生市场 [34] - 宜宾港与上港集团合作推动"川-渝-沪"外贸班轮快线,2023年开启后港口吞吐量增长28.5% [25] - 四川建成18个机场总量全国第三,空中走廊通达全球 [4]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成兰铁路为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取消黄胜关至哈达铺段,体现生态优先理念 [14][15] - 翠云廊实施古柏保护离任交接制度,覆盖九级责任人并纳入审计考核 [42] - 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宜宾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物流提速30%和降本40% [25] - 西电东送特高压工程(如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直流)平稳投运 [25] - 川渝共建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产能基地,支撑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 [25]
市场监管总局答每经记者问:坚决纠治各种封闭“小市场”等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14:27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措施 - 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 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 [1] - 推动反垄断法实现颁布15年后首次大修 第三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将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上升为法律规定 [2] - 制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等12部配套规章 建立灵活完善的合规和执法指南指引体系 [2] 反垄断执法成效 - 持续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 查处医药领域垄断案件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3] - 查处供水燃气建材机动车检测等领域垄断案件 有效降低公众生活成本和经营主体生产负担 [3] - 加强平台经济自然垄断等重点领域经营者集中审查 共审结案件3400件 查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145件 [3] 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对各级政府拟出台文件严格把关 共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 对1.14万件提出审查修改意见 [3] - 加大对企业间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力度 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 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296件 [3] 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 探索推动长三角等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在政务服务企业信用监管执法标准认证等方面实现"异地同标" [4] - 沪苏浙皖联合发布《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 三省一市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跨省"一网通办" [4] - 建设大湾区信用数据共享专区和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 发布"湾区标准"244项 发放"湾区认证"证书155张 [4] 平台经济监管体系 - 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交易执法协查暂行办法》《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等规则 [6] - 推动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 明确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规则 [6] - 成立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加快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强化标准引领 [6] 网络市场监管行动 - 持续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 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 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 [7] - 查办涉网类案件10.5万件 突出强化直播电商乱象治理 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重大案件 [7] - 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 解除"自动跟价""强制运费险"等不合理限制 提升收费合理性和透明度 [5][7] 平台经济服务措施 - 出台《关于推动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 引导平台完善合规管理机制 [7] - 围绕重大活动及"6·18""双11"等重要时段发布合规提示 试点向平台提供政务数据比对服务 [7] - 常态化开展与平台商户外卖骑手主播等各方主体沟通交流 帮助平台有效拦截及时清退违规主体 [7]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效激发企业活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近2000万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4 01:42
营商环境优化 - 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1] - 开办餐饮店时间由37天减少至15天 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 [1]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度128.6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1 [2] 市场规范运行 - 查办计量/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违法案件483.2万件 [2] - 推动修订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行政法规 [2] - 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等信用监管制度 [2] 市场竞争秩序 - 废除阻碍要素流动政策措施4218件 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3]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规制招商引资恶性竞争 [3] - 强化对企业间过度低价竞争的规范引导 [3] 质量体系建设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至85.86 生活性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1.33 [3] - 实施重点质量攻关项目4271个 解决质量堵点问题1.8万个 [3]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 [3] 安全监管强化 - 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 [4] - 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4] - 发现并处置22万批次不合格工业产品 [4]
努力营造公平、活力、放心市场环境 “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
经济日报· 2025-08-22 22:11
市场监管制度完善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度的128.6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61.61 [1]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及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达85.86、81.33、81.62 [1] - 《反垄断法》2022年完成首次大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次修订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2]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现四级政府审查全覆盖,制定12部配套规章完善合规执法体系 [2] - 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平台竞争规则 [3] 反垄断与公平竞争执法 - 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对1.14万件提出修改意见以防范市场分割政策 [3] - 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破除地方保护 [3] - 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296件 [3] 营商环境优化 - 新修订《公司法》增设5年出资期限限制,规范注册资本认缴行为 [4] - 推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登记事项规范化,设置"红绿灯"机制 [4] -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餐饮店开办周期由37天缩短至15天,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减至6份 [4] - 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达3.7亿次,累计使用超6亿次 [4] - 企业简易退出程序最短仅需21天,修订《企业注销指引》优化跨部门协同机制 [5][6] 经营主体增长 - "十四五"期间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6] 食品安全监管 - 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吊销许可证3072件,实施从业限制23.8万人 [7] - 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等大宗食品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 [7] - 强化平台经济监管,针对网络外卖、直播带货等新场景制定专项制度 [7]
“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近2000万户
人民日报· 2025-08-22 20:17
营商环境优化 - 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1] - 开办餐饮店时间由37天减少至15天 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 [1] - 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1] 市场运行规范 - 查办计量 合同 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违法案件483.2万件 [2]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度128.6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1 [2] - 推动修订公司法 反垄断法 广告法等多项法律法规 [2] 市场循环畅通 - 废除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措施4218件 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3]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规制招商引资"恶性竞争"问题 [3] - 强化对企业间过度低价竞争的规范引导 [3] 质量水平提升 - 实施重点质量攻关项目4271个 解决质量堵点问题1.8万个 [3]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 [3]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至85.86 生活性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1.33 [3] 安全监管强化 - 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 [4] - 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4] - 发现并处置22万批次不合格产品 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4]
李强: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搜狐财经· 2025-08-22 14:44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 - 坚持全面辩证把握经济形势 既看到发展成绩和强大韧性 也看到风险挑战和外部环境严峻复杂[2]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1][2][4] 宏观政策实施 - 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 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 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稳定市场预期[4] - 抓住关键着力点做强国内大循环 以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4]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4] 消费与投资促进 -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4] -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和服务于民生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4] 房地产与民生保障 -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4] - 更大力度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聚焦群众关切提升民生服务[4] -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监管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4] 改革开放与创新驱动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4] -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4] 政府效能建设 - 持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优化政府监管和服务 为群众办事和企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5] - 创新思路提升本领 增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水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