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

搜索文档
岚图FREE+上市,靳玉志:华为乾崑活跃用户已破70万,ADS 4将于9月推送
新浪科技· 2025-07-12 10:12
岚图FREE+产品发布 - 岚图FREE+定位为"极智驾享大五座SUV",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2] - 华为乾崑智驾ADS 4采用全新WEWA架构,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 [2] - ADS 4安全系统升级为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覆盖五维安全目标 [2] - ADS 4新增车位到车位P2P2.0功能,支持高速公路收费站ETC通行,全国支持该功能的停车场达50万个 [2] - 泊车代驾VPD 2.0实现地下停车场跨层通行和代客充电功能,全国支持停车场达10万个 [2] 鸿蒙座舱技术 - 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提供高效出行空间、沉浸影视空间和个性主题空间等全场景体验 [3] - HSpace-Link功能可接入平板、游戏手柄等外设,打造"移动生活空间" [3] 华为与岚图合作进展 - 岚图FREE+是双方合作的第二款车型,首款车型岚图梦想家乾崑版已成为高端新能源MPV销冠 [3] - 双方计划8月底推出第三款合作车型全新岚图知音,定位25万内纯电SUV,同样搭载ADS 4和鸿蒙座舱5 [3] - 华为乾崑智驾活跃用户突破70万人,累计智能辅助驾驶里程达35亿公里 [3] - 全新升级的ADS 4将于9月正式推出 [3] 公司战略规划 - 岚图汽车CEO表示未来全系产品都将搭载公司最好技术和华为最高阶智驾智舱技术 [3]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强调将持续提升智能和安全出行体验 [3]
超颖电子IPO成功过会:技术与业绩双驱动,迈向全球PCB行业标杆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1:22
公司概况 - 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22次审议会议,符合发行、上市和信息披露要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印制电路板(PCB)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知识产权 [1] - 公司拥有黄石、昆山及泰国三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320万平方米 [4] 技术优势 - 公司在汽车电子与显示领域形成技术护城河,掌握"高频毫米波雷达板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功率转换系统板制造技术"、"超大尺寸液晶显示屏主板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 [1] - 具备二十层任意层互连HDI汽车电子板量产能力,可满足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载娱乐等前沿需求 [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获得14项发明专利与85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储备多项非专利技术 [1] 荣誉资质 - 公司荣获"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湖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单位"、"湖北省级重点项目"等称号 [2] - 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黄石市"生态环保信用绿标单位"等资质 [2]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5.14亿元、36.56亿元、41.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2.66亿元和2.76亿元,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4] 客户资源 - 汽车电子领域客户包括大陆汽车、法雷奥、博世、安波福等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厂商 [5] - 显示领域客户包括京东方、LG集团等全球领先的显示面板制造商 [5] - 储存领域客户包括希捷、西部数据、长鑫存储、海力士等企业 [5] - 消费电子、通信领域客户包括博通、罗技、苹果、浪潮信息等,并与捷普电子、泰金宝、新美亚电子、广达电脑等全球知名EMS公司保持合作 [5] 行业地位 - 根据CPCA公布的2024年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营收榜单,公司在综合PCB企业中排名第23位 [5] - 根据NTI报告,2023年公司跻身全球前十大汽车电子PCB供应商之列,同时为中国前五大汽车电子PCB供应商 [5] 募投项目 - 本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高多层及HDI项目第二阶段"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两大项目 [6] - "高多层及HDI项目第二阶段"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6万平方米印制电路板生产规模,新增HDI年产能9万平方米,产品以服务器领域(含AI服务器)为主,涵盖汽车电子、储存领域 [6] 未来展望 - 公司将以产品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力,通过技术革新、产能储备和多样化柔性生产提升竞争力 [6] - 致力于成为全球电子电路行业的标杆企业,建立客户、供应商、职员的共同幸福圈 [6]
四维智联港股IPO:背靠滴滴腾讯 3年累亏8.47亿元押注自建产能
犀牛财经· 2025-07-10 09:11
公司概况 - 四维智联为四维图新(002405 SZ)旗下智能座舱企业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计划募资用于建立自主产能及强化研发能力 [2]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由四维图新智能网联业务分拆独立 主营智能座舱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 涵盖AI助手 Welink3交互系统 地图导航等软件及舱泊一体 驾舱一体等域控制器硬件 [2] - 控股股东四维图新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控制公司45 32%表决权 战略投资者包括滴滴 联发科 腾讯 参股方有蔚来资本 博世创投等 [2] 市场地位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2024年四维智联在国内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十 市占率0 1% 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服务量位居全国第二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 39亿元 4 77亿元 4 79亿元 3年累计亏损达8 47亿元 其中2024年净亏损扩大至3 78亿元 [2] - 亏损主因系研发投入占比从21%升至43 8% 叠加硬件外包成本高企 [2] - 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92 2% 其中控股股东四维图新贡献47 8% 滴滴贡献37 2% [2] 行业挑战 - 公司面临经营持续亏损 上游芯片垄断 下游大客户依赖性过高的三重压力 [3] - 需平衡高研发投入与盈利路径探索 此或为IPO能否破局的关键 [3]
四维智联IPO:盈利难、份额低,智能座舱故事难讲
新浪财经· 2025-07-10 02:24
公司概况 - 四维智联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成立七年,累计交付1590万套软件方案和155万套软硬件产品,位列国内行业前十 [5] - 2024年在中国1300亿元智能座舱市场中仅占0.1%份额,行业前三市占率分别为5.7%、4.5%、1.4%,体量是其十几至近60倍 [6][7] - 客户覆盖中国前十大车企,2024年12款最畅销车型采用其产品,包括小鹏MONA M03等热门车型 [5] 财务表现 - 营收连续三年停滞:2022年5.39亿元、2023年4.77亿元、2024年4.79亿元,与同行博泰车联网同期营收翻倍(12.18亿→25.57亿)形成反差 [8] - 经调整净亏损三年扩大超十倍:2022年1359万元→2024年1.33亿元,2024年单年亏损达3.78亿元 [14] - 研发费用率高达43.8%(2024年2.09亿元),是对手博泰(8.1%)的五倍以上 [16] 业务结构 - 收入构成:软件解决方案占比从2022年30.3%提升至2024年50.8%(2.43亿元),但毛利率从63%降至46%;软硬一体化业务收入从3.74亿元萎缩至2.35亿元(-37%),毛利率压缩至11.6% [10][11][12] - 车企"重软轻硬"策略导致利润挤压:软件因数据入口价值受青睐但授权费下降,硬件受价格战冲击更严重 [12][13] 产业链挑战 - **下游压价**:车企将自动泊车等功能下放至15万级车型,域控制器等硬件成为压价"重灾区" [13] - **上游制约**:2024年芯片等原材料采购成本1.82亿元,车规级芯片占域控制器成本20%-35%,高端方案依赖高通/联发科,低端方案依赖股东杰发科技 [19][20] - **中游竞争**:行业高度碎片化(无企业市占率超6%),德赛西威等巨头降价打击(舱驾一体方案下沉至5万级车型),技术同质化导致差异化难度加大 [4][23][24] 客户与股东依赖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90%(2024年92.2%),其中控股股东四维图新独占47.8%(2.3亿元) [26] - 股东资源(四维图新地图技术、滴滴出行数据)提供初始订单但削弱独立拓展能力,利润空间受股东谈判压制 [27][28] 战略方向 - IPO首要目标为募资建厂,试图摆脱外包生产模式以控制成本,但当前现金不足9000万元且负债3.79亿元 [18][22][29] - 押注软件业务增长与舱泊一体方案(15万以下车型不涨价),以价格换市场 [24]
佑驾创新完成680万股配售 将加大中高阶辅助驾驶与L4级自动驾驶投入
智通财经· 2025-07-09 13:59
配售事项 - 公司完成680万新H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55亿港元,配售价每股23.26港元 [1] - 配售股份占经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数目的约1.67%,承配人均为独立第三方机构及企业投资者 [1] - 每股配售股份的净价格约为22.81港元,所得款项总额合共约为1.58亿港元 [1] 资金用途 - 约40%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功能表现,满足中高阶辅助驾驶项目需求 [2] - 约30%用于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技术升级,支持载人载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2] - 约20%用于探索潜在策略伙伴、联盟及收购机会,10%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2] 业务进展 - 公司最新中高阶辅助驾驶域控制器iPilot4plus支持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等功能,覆盖城区、高速、停车场场景,将搭载于30万元级别高端车型并年内量产 [2] - 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iRobo以载人小巴形态在全国多场景商业化落地,未来拓展至无人载货等新业务 [2] 客户与市场 - 公司累计为35家整车厂量产,客户包括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奇瑞、一汽及全球知名车企旗下品牌 [3] - 出口车型销往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区,与国际Tier1巨头合作并切入国际车厂供应链 [3]
6月问界M8交付突破2.1万,40万级市场销冠!
齐鲁晚报· 2025-07-06 11:59
销量表现 - 问界系列6月全系交付超4.4万台,市场表现强劲 [1] - 问界M8 6月交付超2.1万台,称霸40万元级市场 [1] 产品竞争力 - 问界M8全系搭载华为AD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30个高精度传感器,包含192线激光雷达 [3] - 问界M8搭载一体寰宇屏,标配HarmonyOS 4智能座舱,支持三指四向五屏多人多设备交互 [3] - 问界M8车长近5.2米,轴距3.1米,得房率67.6%,提供三排六座和双排五座两种布局 [5] - 问界M8六座版配备零重力座椅,五座版右后搭载准零重力座椅,拥有41处储物空间 [5] 品牌影响力 - 问界品牌市场保有量超过70万辆,树立了高端智慧出行标杆地位 [6] - 问界在2024《品牌引力榜》中位列全品类总榜第八名,荣登国产新能源豪华品牌榜首 [6] - 问界M8首批车主购车决策因素中,"品牌"占比66%,位列第三 [8] - 问界"品牌参考度"为1.6,显著高于行业均值的1.1 [8]
周观点 | 全球百强出炉 中国零部件空间可期【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7-06 11:05
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第4周乘用车销量57.9万辆,同比+8.0%,环比+3.7%;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9.8万辆,同比+26.7%,环比+4.4%;新能源渗透率51.6%,环比+0.3pct [1] - 汽车板块本周表现弱于市场,A股汽车板块上涨0.65%,排名第22位,表现弱于沪深300(+1.80%)[2] - 本月建议关注核心组合包括吉利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小米集团等[3] -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整车产业地位不对等,2024年进入全球百强的中国企业17家,合计营收1,104亿元,占全球比重11.7%[4] - 乘用车基本面向上,6月销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渗透率维持在51%以上,新车密集上市将推动车市向好[5] - 智能驾驶行业呈现"两极穿透"特征,15万元市场加速普及,高端车型向多模态融合演进[5] 行业数据 - 2025年6月第4周乘用车销量57.9万辆,同比+8.0%,环比+3.7%[1] -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9.8万辆,同比+26.7%,环比+4.4%[1] - 6月第1/2/3/4周乘用车销量分别为36.2/45.9/55.8/57.9万辆,同比+12.4%/+26.4%/+28.0%/+8.0%[5] - 6月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55.7%/54.8%/51.2%/51.6%[5] - 2025年5月250cc以上摩托车销量10.1万辆,同比+31.1%,环比+8.9%[23] - 5月重卡销量8.3万辆,环比-5.0%,同比+6.0%[24] 全球零部件市场 - 2024年全球零部件百强中,德国企业前10名占3家,营收占比33%[4] - 日本企业前30名占8家,收入规模占比25%[4] - 中国企业仅4家进入全球前50强,规模占比排名低于数量占比[4] - 前十大零部件供应商主要涉足动力总成、汽车电子、辅助驾驶系统、底盘系统、座椅等赛道[4] - 博世集团以543.7亿元收入位居全球龙头,同比小幅下降[7] 投资建议 - 乘用车推荐智能化、全球化优质自主车企:吉利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小米集团、小鹏汽车、赛力斯[6] - 零部件智能化推荐:伯特利、地平线机器人、科博达(智能驾驶);继峰股份(智能座舱)[6] - 新势力产业链推荐:星宇股份、瑞鹄模具、沪光股份(H链);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双环传动(T链)[6] - 机器人推荐:拓普集团、伯特利、爱柯迪、双环传动、银轮股份[6] - 摩托车推荐:春风动力(中大排量龙头)[6] - 轮胎推荐:赛轮轮胎(龙头)、森麒麟(高成长)[6] 市场动态 - 小鹏G7上市售价19.58-22.58万元,9分钟订单突破1万台[5] - 零跑B01开启预售,售价10.58-13.58万元,7月上市交付[5] -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升级,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8秒,售价上调至28.55万元[67] - 理想汽车6月交付36,279辆,同比下降24%[66] - 小鹏汽车6月交付34,611辆,同比增长224%[66] - 蔚来6月交付24,925辆,同比增长17.5%[66] 政策影响 - 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补贴范围[40] - 报废并更新购置货车补贴8万元/辆,无报废更新补贴3.5万元/辆[39] - 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2万元,2.0升及以下燃油车补贴1.5万元[40] - 地方补贴政策陆续出台,济南、扬州、拉萨等地推出不同档位购车补贴[44] 细分领域 - 摩托车市场:250cc以上5月销量10.1万辆,同比+31.1%,出口5.0万辆,同比+52.1%[23] - 重卡市场:天然气重卡渗透率提升+政策驱动内需向上,推荐中国重汽[24] - 轮胎行业:半钢胎开工率78.11%,全钢胎62.46%,海外需求旺盛[54] - 机器人领域:特斯拉Optimus预计年底前数千台在工厂工作,5年内达百万台量级[21]
重磅产品G7终上市,小鹏迎来关键之战|车圈脉动 Vol.2
虎嗅APP· 2025-07-06 03:31
核心观点 - 小鹏G7作为公司"智能驾驶2.0"战略下的关键新车,承担提振品牌与销量的双重使命,是翻转局势的关键产品 [1] - 该车型定位19-25万元中型纯电SUV市场,采用错位竞争策略,主打智能化配置与性价比优势 [3][13] - 产品核心亮点包括:702km超长续航、800V高压快充平台、L3级智驾硬件基础、AI底盘系统及领先的空间利用率 [5][7][9][10][12] - 面临特斯拉Model Y等强劲对手的多维度竞争,需平衡技术投入与成本控制 [16][17][18] - 公司财务状况显示毛利率持续改善,从1Q23的0.7%提升至1Q25的24.6%,供应链降本成效显著 [20][22][23] 产品竞争力 硬件配置 - 推出3款车型,售价19.58-22.58万元,全系标配太极AI底盘和DCC智能减振器 [5][10] - Ultra版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支持L3级智驾 [7] - 采用800V高压平台+5C电池,10%-80%充电仅12分钟,CLTC续航702km [12] - 智能座舱配备8295P芯片+专用AI芯片,支持跨语言交互和AR-HUD导航 [9] 空间表现 - 轴距2890mm,空间得房率88%领先Model Y的80.5% [10] - 整车容积4.47m³较竞品提升11.2%,后排头部空间125mm增幅达73.6% [10] - 配备39处储物设计,后备箱容积819L,最大可扩展至2277L [10] - 扶手箱容积10.1L(+94.2%),手套箱5.9L(+136%) [10] 市场策略 定价体系 - 起售价较同级竞品低1-3万元,长续航Max版杀入20万元以内 [18] - 通过配置梯度区分走量款(Max)与技术标杆款(Ultra) [18] - 复用G6平台技术控制成本,底盘调校进行针对性优化 [18] 竞争分析 - 主要对手包括特斯拉Model Y、乐道L60(5月销量6281辆)、极氪7X(4651辆) [18] - 在相近价位提供更长续航、更高配置,在相近配置下保持价格优势 [18] - 智驾功能需OTA分批推送,VLA系统9月上线,VLM功能11月更新 [18] 财务表现 经营改善 - 1Q25毛利率达24.6%,卖车毛利率提升至10.5% [20][22] - 单车收入从1Q23的19.3万降至1Q25的15.3万,但实现毛利率翻倍 [20] - 供应链降本使15万元价位车型也能维持双位数毛利率 [23] 产品规划 - 2025年下半年将推出G7、新P7及多款增程车型 [23] - 需通过G7在20万元市场建立口碑,为高端产品铺路 [23] 后续关注 - 中型SUV市场销量排名及用户口碑建立 [25] - 图灵芯片实际表现及VLA/VLM系统用户体验验证 [25] - 应对竞品动态调整的能力与产品迭代节奏 [25]
小鹏汽车-W(09868):G7上市点评:起售价19.58万元超预期,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引领行业
长江证券· 2025-07-03 23: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鹏 G7 起售价 19.58 万元超预期,销量有望持续提升,公司财务有望持续改善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 年 7 月 3 日,小鹏 G7 正式上市,推出 602 长续航 Max、702 超长续航 MAX 和 702 Ultra 共 3 个版本,售价分别为 19.58/20.58/22.58 万元,7 月 31 日前支付 5000 元定金,可享价值 8000 元 Nappa 真皮座椅/价值 4000 元静音电吸门等权益 [2][4] 事件评论 - 小鹏 G7 首发搭载三颗自研图灵 AI 芯片,车端算力超 2200Tops,有效算力达行业其他旗舰车型 3 - 28 倍,实现行业首个 L3 级算力车型;算法层面首发智驾 VLA - OL 模型,软硬件一体优势协同,智驾能力上限相较行业 MAX 车型提升超 10 倍;计划今年下半年世界基座大模型上车实现百公里接管 1 次使用体验;智能座舱增加全新 AI 操作系统,座舱算力大幅领先,未来有望实现本地聊天等功能;Ultra 版本 VLA + VLM 上车有明确节奏 [8] - 小鹏 G7 定位 AI 智能家庭 SUV,配置升级产品凸显竞争力,定位中型 SUV,长宽高分别为 4892/1925/1655mm,轴距 2890mm,外观采用家族式设计风格,后备厢 819 升且有干湿分离前备箱,内饰采用极简风格,取消仪表盘,搭载“追光全景 AR - HUD”,标配 9 英寸流媒体内后视镜,竞品有特斯拉 Model Y 等车型,与竞品对比在智能化等方面有优势,有望成 25 万元级纯电 SUV 爆款车型 [8] - 新款小鹏 G6、G9 上市即热销,后续 Q3 将发布全新一代 P7、交付两款全新重磅车型,Q4 小鹏鲲鹏超级电动车型逐步量产,预期公司 Q4 单季度扭亏,实现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 [8] - 智能驾驶持续领先,随着渠道变革和营销体系加强,叠加强势新车周期,公司销量快速提升;规模提升、平台和技术降本效果将进一步体现,叠加软件盈利商业模式拓展以及出海持续增长,公司未来盈利具备较大弹性;预计公司 2025 年收入为 991 亿元,对应 PS 1.3X,大众软件收入体现大幅改善财务表现,给予“买入”评级 [8]
四维智联赴港:营收超四成来自四维图新系,滴滴腾讯等参股
北京商报· 2025-07-03 12:21
公司概况 - 四维智联与四维图新存在紧密联系,控股股东四维图新北京持股27.02%,滴滴持股16.46%,腾讯、MTK等也是股东 [1][3] - 公司前身为2015年四维图新投资的智能网络业务,2020年成立南京四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获得四维图新1亿元注资及滴滴6.7亿元投资 [3] - 2022-2024年公司最大客户为控股股东四维图新北京,营收占比分别为62.6%、46.5%、47.8% [3][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5.39亿元、4.77亿元、4.79亿元,未实现增长 [1] - 2024年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营收占比50.8%,首次超过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359.3万元、5980.8万元、1.33亿元,亏损持续扩大 [1][6] 业务结构 - 营收主要来自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和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2022-2024年前者从1.63亿元增至2.43亿元,后者从3.74亿元降至2.35亿元 [6] - 2024年在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十,市场份额0.1% [6][9] - 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极高,2022-2024年分别为85.9%、96.2%、92.2% [4] 成本与研发 - 2022-2024年销售成本占营收比例稳定在69.8%-70.8% [7] - 研发开支中雇员薪酬占比最大(2024年15.7%),技术外包费从1261.8万元增至4300.5万元,涨幅240.8% [8] 行业背景 - 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573亿元增至2024年1322亿元,复合增长率23.3%,预计2029年达3130亿元 [9] - 行业前三名市场份额分别为5.7%、4.5%、1.4%,公司市场份额0.1% [9] 法律与竞争 - 附属公司四维智联北京与四维图新北京涉及百度发起的诉讼,被指控不正当竞争并索赔9000万元 [4][5] - 控股股东四维图新北京与公司签订不竞争承诺,但客户可能质疑公司独立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