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助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YU7来了,但雷军还没有松弛下来
华尔街见闻· 2025-05-23 10:59
小米YU7发布会核心内容 - 小米在15周年之际发布战略产品,重点推出玄戒O1芯片和新车小米YU7,虽未公布价格但成为发布会高潮[3] - 公司未直接回应近期造车质疑,但通过安全性能展示间接回应,包括十数次提及"安全"、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等设计[4] - 辅助驾驶系统升级为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相比此前事故车型SU7标准版(无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和异形障碍物识别精度方面提升[4][5] 产品亮点与设计 - 外观设计突出车身比例(4999×1996×1600mm)和3倍轮轴比等参数,强调"非SU7升高版"的差异化定位[5][6] - 智能化配置包括天际屏全景显示、新一代Thor芯片,辅助驾驶硬件含1激光雷达+1 4D毫米波雷达+11高清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5] - 被网友认为与法拉利Purosangue设计相似,但公司未回应,产品命名"YU"取自"御风而行"之意[6][7] 竞品对比与市场策略 - 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三版本(标准/Pro/Max)配置全面超越:标准版电池96.3度(Model Y 62.5度)、续航835km(Model Y 590km)[8] - 标配天际屏、激光雷达等配置,公司称价值比Model Y高6-7万元(后者起价26.35万元),但未对比车重差异(YU7重300kg)[8] - 二手平台出现黄牛倒卖F码现象,价格1800-6000元,最高单条帖子超200人关注,显示市场热度[10] 公司战略与行业挑战 - 公司内部认为已跨过"车圈新手期",需应对行业拷问和用户信心重建[11] - 发布会风格转为谨慎,反映经历逆风期后需平衡爆款效应与质量把控[12][13] - 行业历史显示去年"六大门派围剿特斯拉"未果,Model Y市场表现仍强劲[9]
福瑞泰克招股书更新 49家OEM的共同合作伙伴 量产项目超260个
智通财经· 2025-05-23 06:29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3.28亿元人民币、9.08亿元人民币及12.83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97.9% [1] - 2024年FT Max解决方案收入达5.58亿元人民币,占比43.5%,FT Ultra解决方案收入达6.14亿元人民币,占比47.9% [2] - FT Max及FT Ultra解决方案交付量2022-2024年增长率分别为482%和651% [5] 市场地位 - 以中国2024年L2级驾驶辅助解决方案装车量计,公司为第一大自主供应商,市场份额21.3% [2] - 以中国2024年L2级及L2+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装车量计,在国内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17.7% [2] - 2024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国内OEM均应用了公司解决方案 [4] 业务发展 - 2024年下半年OEM合作伙伴增至49家,定点项目超330个,量产项目超260个 [4] - 2024年下半年平均每周有2个项目定点和量产 [4] - 拥有行业稀缺的软硬一体辅助驾驶平台ODIN3.0,整合控制器、传感器、软件算法和数据闭环平台 [4] 产品与技术 - 推出覆盖FT Pro、FT Max、FT Ultra的三级产品矩阵 [4] - 2025年推出"智享全民版"解决方案,仅需128TOPS算力实现多项智驾功能 [5] - 采取乘用车和商用车"双轮并举"竞争策略 [5] 资本运作 - 2023年11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信、中金等知名机构担任联席保荐人 [5] - 股东包括上汽、北汽、吉利等车企及政府产业基金 [5]
今日新闻丨小鹏一季度财报公布!小米YU7正式发布!深蓝S09上市,售价23.99-30.99万元!
电动车公社· 2025-05-23 01:35
《今日新闻》将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几条当日重磅新闻,并附上社长的简单评论。关注「电动车公社」,新能源圈大事小事 看我们就够啦~ 今日新闻要点: 1、 深蓝S09上市 售价23.99-30.99万元 5月22日,深蓝S09上市。新车定位六座中大型增程SUV,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23.99-30.99万元。具体价格及权益如下: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5205/1996/1800mm,轴距为3105mm。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封闭式前脸设计,上方为一体贯穿式深蓝星环大灯,两侧设有纵向 的LED灯带,整体造型富有科技感。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深蓝S09上市,售价23.99-30.99万元; 小鹏汽车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业绩历史最强; 小米YU7正式发布; 座舱方面,新车整体设计较为简洁,配备双15.6英寸联屏,搭载了HarmonySpace 5鸿蒙座舱, 没有仪表屏。配置方面,新车搭载43英寸AR-HUD抬头显示、 前排座椅按摩/通风/加热、可电动调节的21.4英寸后排娱乐屏、后排零重力座椅、车载冰箱等。 辅助驾驶方面, 新车搭载华为高阶辅助驾驶系统,支持车位到车位辅助驾驶、1-150k ...
车圈圆桌派|辅助驾驶监管收紧,技术创新与安全底线如何平衡?
贝壳财经· 2025-05-21 04:10
监管政策与行业响应 - 工信部自2024年4月起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宣传监管 要求企业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并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 [1]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 推动车企将"自动驾驶"等表述统一改为"辅助驾驶" [1] 辅助驾驶安全性与普及平衡 - 辅助驾驶技术需遵循渐进式发展路径 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冗余和硬件备份设计提升安全性 并依赖海量虚拟仿真及真实道路测试优化算法 [8] - 企业需以安全优先为原则 在宣传中明确技术能力边界 避免用户误用风险 终极目标是提高出行安全性而非营销噱头 [9][10][11] - 行业需建立国家级智能驾驶公共测试数据库 共享脱敏事故数据 加速智驾安全标准迭代 [10] - 安全是综合性系统工程 需从系统设计、算法、安全机制、用户培训、法规及新技术多维度协同推进 [11][12][15] 公众认知与信任重建 - 绝对安全的系统不存在 行业应追求公众对辅助驾驶的相对信任 即带有边界和条件的信任 [16] - 早期车企宣传策略导致消费者高估系统能力 当前需通过技术透明化、实时数据可查及安全科普重建信任 [17][18][19] - 用户教育需普及系统局限性 强调驾驶员需保持清醒状态并在异常场景下及时接管 [18][15] 事故数据库与标准建设 - 跨车企辅助驾驶事故数据库需政府主导 制定强制数据上传标准 统一数据采集规范以避免数据孤岛 [20][21] - 数据库需配套隐私保护机制 对敏感信息脱敏处理 并建立第三方权威机构解析数据的"黑匣子"制度 [21][22] - 责任认定需兼顾安全底线与行业发展 立法机构应制定专项法律 明确技术缺陷认定标准及人机责任动态划分比例 [21][22] 电池安全与辅助驾驶系统关系 - 电池安全属于车辆基础安全层 涉及电化学稳定性及热管理系统 辅助驾驶属于功能安全层 两者风险机制不同需独立评级 [23] - 电池安全应作为独立评级标准 因其直接关系驾乘人员生命安全 且在事故中起火多为多重因素耦合结果 [23][24] 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L3/L4级自动驾驶发展仍面临极端场景处理、法律滞后及基础设施协同不足三大核心挑战 [25][27] - 辅助驾驶将向平权方向发展 核心部件成本快速下降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 [7][27] - 行业从规则驱动转向端到端大模型驱动 需突破技术置信度(99%到99.99%场景覆盖需3代迭代)、法规成熟度及用户认知度三重壁垒 [28][29] - 高精度地图仍是辅助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 "无图"方案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及数据采集不合规问题 [27] 产业链协同与商业模式 -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全产业链分工协作 形成竞合关系 而非单一企业独立实现 [30][31] - 车路协同(V2X)下的高精度定位与感知服务将成为行业竞争新高点 推动辅助驾驶从功能炫技转向场景刚需 [32] - AI大模型技术将赋能辅助驾驶发展 但需经历公众教育及驾驶习惯培养的渐进过程 [33]
“躺平摆烂”还是“压轴出场”?魏牌智能化,现在怎么样了?
电动车公社· 2025-05-20 15:12
产品发布与定价 - 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上市,售价29 98-32 68万元,共推出Max、Ultra、Ultra黑武士三个版本 [1] - 车型定位为全场景NOA智慧旗舰SUV,全系标配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和Coffee OS 3 2智能系统 [12] 智能化技术表现 - 辅助驾驶系统特点为"稳中求快,安全第一",在复杂路况(山路、乡道、城市道路)测试中表现稳定,能处理连续避让、标线缺失U型弯等极端场景 [13][14][17][19][20][22] - 提供生手模式,针对新手用户调整辅助驾驶行为保守度,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提升安全冗余 [25][27] - 搭载超8项主动安全功能,注重实际用车场景而非配置表堆砌,体现"克制"理念 [28][36][37][38] 智能座舱创新 - 语音助手"小魏同学"支持手机端交互,可通过截图或图片触发远程车控及AI分析 [39][41][42][44] - OTA升级策略强调"常用常新",功能将同步推送给老车主 [46][47] 企业战略与研发 - 长城集团智能化布局超前,2009年启动辅助驾驶研究,2015年展示L3技术,累计5年研发投入超500亿元,团队规模5000人(70%为软件开发人员) [52][54][55] - 魏牌坚持"安全优先"原则,以5 1亿碰撞实验室、单假人成本1000万的高标准验证产品 [56][58][62] - 采用长期主义策略,自建上百家数字化交付中心,强调"慢就是快"的产品迭代逻辑 [59][62][63] 行业趋势洞察 - 智能化成为90后家庭购车核心需求,汽车属性从代步工具向"四轮机器人"及AI伴侣演进 [8][9][10] - 2025年辅助驾驶技术普及度与安全性成为行业焦点,但车企应避免盲目追求速度而牺牲产品可靠性 [6][61]
【联合发布】2025年4月OTA监测月报
乘联分会· 2025-05-20 08:29
OTA数据概览 行业整体 - 2025年4月行业共计更新391项功能,较上月265项显著增长,但功能数量仍低于2024年下半年平均水平 [5] - 21个品牌推送OTA升级,品牌数量恢复常规水平,但辅助驾驶模块仅升级13项功能,受新规影响明显低于政策调整前量级 [5] 新势力品牌 - 4月新势力品牌更新126项功能,较上月6项大幅上升,升级集中在语音助手和车设车控模块 [7] - 头部新势力如华为、小鹏、蔚来持续布局辅助驾驶战略,但迭代节奏受监管收紧影响 [7] 自主品牌 - 4月自主品牌更新256项功能(上月259项),11个品牌推送升级,领克、东风奕派、仰望品牌推送大版本升级 [9] - 比亚迪系品牌和极氪为近一年OTA升级版本数前三甲,但4月腾势、极氪缺席升级 [14] 合资&豪华品牌 - 4月合资&豪华品牌仅更新9项功能,福特、日产、大众等推送小版本升级 [13] - 豪华品牌通过整合中国技术资源(如奥迪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提升智能化竞争力,但本月无OTA推送 [13][16]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工信部4月闭门会议强化辅助驾驶测试标准与营销边界,落实2月OTA新规要求 [19] - 多家车企将"智能驾驶"更名为"辅助驾驶",问界5月中旬完成命名调整 [21][22] OTA升级预告 - 鸿蒙智行计划2025年三季度推送HUAWEI ADS 4.0,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 [24] - 蔚来5月推送NWM世界模型,小鹏5月发布XOS 5.7.0,比亚迪年底推出城市记忆领航功能 [24] - 领克三季度优化系统性能并接入DeepSeek AI大模型,四季度升级HUD显示和车控功能 [25] 用户反馈 理想汽车 - 用户认可实体钥匙感应开关优化,解决手机钥匙冲突问题,但对儿童锁管理页面升级无感 [32][35] - 语音视频跨屏点播功能使用率低,车主更依赖智控平板满足儿童需求 [36] 小鹏汽车 - 单踏板刹停功能显著改善驾驶体验,满意度从3分提升至4分,但高速NGP表现落后竞品 [38][39] - 小P语音识别能力优化,误唤醒减少,用户期待结合习惯的智能路线推荐 [40][42] 智界汽车 - 用户认为OTA升级频次高但实质性改进少,尾门锁问题更倾向硬件维修而非软件修复 [45][47] - 语音导航新增停车场推荐功能获认可,但全车语音控制权限被认为存在误识别风险 [48][49] 品牌运营活动 - 北京越野4月推送哨兵模式,领克发布Flyme Auto 1.8.0图文说明 [51] - 理想汽车4月两次OTA推送假日主题升级,小鹏通过视频讲解AI天玑系统5.6.0 [51] - 东风奕派全系升级eπOS 2.0,仰望U8优化越野模式,阿维塔推送AVATR.OS 4.3.0 [53]
智能公路未普及前,还是叫“辅助驾驶”吧
36氪· 2025-05-20 02:54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地位显著提升,公务用车优先选用国产新能源汽车[2] - 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长安汽车联合多家车企及科技公司共启全民智驾元年[2] - 行业从卷价格、卷技术转向卷宣传,存在普遍夸大辅助驾驶功能的现象[8] 智能驾驶技术现状 - 当前国内辅助驾驶主要处于L2级别,未达到L3水平[5] - L2级辅助驾驶的实际操作人始终为第一负责人,L3级责任可能转向车企[6] - 华为智驾系统表现突出,2025年春节出行报告显示智驾总里程达1.43亿公里,占比41.8%[16] 政策监管动态 - 工信部明确禁止使用"智驾""自动"等误导性词汇,建议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9] - 虚假宣传可能面临广告法处罚,严重者触犯刑法[12] - 车企积极响应政策,小米、华为、理想等已调整宣传用语[14] 消费者行为与认知 - 部分消费者对智驾存在过度依赖,忽视监督和接管责任[21][23] - 车企宣传侧重技术优势,对局限性提示不足,导致消费者误解[22] - 交通环境改善使部分人麻痹,低估智驾系统处理特殊场景的能力[18] 技术挑战与配套 - 智能公路建设全国覆盖预计需10-15年,目前仅部分城市试点[29] - 车路协同系统缺乏统一标准,通信和数据交互接口尚不完善[28] - 自动驾驶面临法规不完善、网络安全、责任划分等多重挑战[30][31] 事故与责任划分 - 3月底一起交通事故引发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关注,事故车辆处于NOA辅助驾驶状态[3] - 责任划分需明确车辆质量问题和虚假宣传问题[5] - 行业需平衡技术发展与安全底线,避免过度宣传导致安全隐患[25]
传禾赛科技秘密申请香港上市,此前多次被美列黑名单还遭做空
观察者网· 2025-05-19 08:20
(文/万肇生 编辑/张广凯) 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全球最大的辅助驾驶激光雷达制造商、中国禾赛科技(Hesai Technology)将以保密形式申请香港上市。 而按照彭博社援引上述知情人士的说法称,目前,禾赛正与银行研究潜在香港上市交易,可能会在今年 内进行,但具体详情包括上市规模及时间表仍未落实。 禾赛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激光雷达技术闻名的公司,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和先进的 无人驾驶技术,用作探测车辆前方及附近障碍物,属自驾系统关键部件。禾赛是理想、小米、零跑、长 城等国内头部车企的激光雷达供应商。而除了汽车外,该传感器技术也应用于机器人之上。 2023年2月9日,禾赛已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禾赛科技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今年5月初,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成立"科企专线",允许部分敏感技术的创新科技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 提交上市申请。 港交所当时指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一般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或产品尚未商业化的阶段,与其 他行业相比,过早或长期披露公司的营运策略、专有技术或上市计划,可能会为这些公司带来过高的风 险。为帮助这些公司减少有关风险,联交所将允许以18C章及18A章 ...
华阳集团(002906) - 002906华阳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4
2025-05-15 09:58
调研基本信息 - 调研时间为2025年5月14日,地点在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上霞北路1号华阳工业园A区集团办公大楼,形式为现场调研 [1] - 参与单位包括国信证券、博时基金、宝盈基金等多家机构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李翠翠和证券事务代表陈静霞 [1] 汽车电子业务市场进展 - 今年以来在合资及国际车企客户开拓上取得诸多定点项目,涉及Stellantis集团、福特、大众安徽等车企,还持续获得奇瑞、吉利等国内客户新项目 [1][2] VPD产品情况 - 融合屏显示及HUD产品技术推出VPD产品,显示区域横跨挡风玻璃,可实现A柱到A柱显示,显示内容涵盖地图、通讯等,基于客户要求定制开发 [2] - 定点项目近期将量产,有多个竞标项目在进行中 [2] 数字声学产品进展 - 具备硬件、软件、算法、调音等系统开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优化音效算法,建立定向声场管理技术 [2] - 已配套小鹏、长安等客户,实现规模化量产,近期新获长安、上汽通用等客户定点项目 [2] 汽车电子业务未来展望 - 从早期单一影音娱乐系统发展到拥有丰富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产品线,单车价值量快速提升 [2] - 推出多类多功能融合产品,推动单车价值量进一步提升 [2] - 客户群体扩大,覆盖国内自主、新势力、合资及国际知名车企,国内配套车型增加,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加大,新项目定点增多 [2][3]
博世徐大全:盈利是本,积极参与智能汽车淘汰赛
第一财经· 2025-05-13 11:51
"博世希望在未来的淘汰赛当中能够生存下来,能够有盈利,并且可以一直走下去。" "现在汽车行业竞争激励,汽车不断降价,供应商也受到影响,我们不得不直面这样的现实。"近日,在 博世集团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博世的应对之策 是不断努力控制成本,通过技术创新、性价比获得更多的订单。 作为传统跨国零部件大厂,博世在中国也面临汽车智能化升级的挑战。徐大全表示,过去,博世在L1 和L2辅助驾驶上非常领先,而在L2或更高级的辅助驾驶方面,博世仍处于追赶阶段,但是博世在发 力,希望在城区辅助驾驶上占有一席之地。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博世中国的销售额达到1427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智能出行业务 占比整体销售额82%,销售额达到1166亿元,同比增长4%。中国市场是除德国外博世集团最大的市 场,中国市场销售额约占博世集团总销售额的比重约为20%。 去年11月底,一封比亚迪乘用车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该邮件内容显示,随着2025 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比亚迪对供应商所供货产品提出要求: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 而这个年降幅度对很多头部供应商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