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充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电动重卡补能趋势:换电、超充双轨并行走向融和?
高工锂电· 2025-07-01 12:08
电动重卡补能技术发展 - 补能方式主要集中在换电及充电两种,超充技术进步缩短了充电与换电的时间差 [1] - 宁德时代推出"75号重卡标准换电块"并签约重卡换电站,同时整合超充版天行商用车电池,提供多元补能方案 [1] - 启源芯动力布局1.6MW大功率超充产品,15分钟充电260度电,续航200公里 [2] - 星星充电推出充换一体站"天河"系列,实现3分钟静态换电,已在漳州、九江、海南等地落地 [2] 充电与换电阵营的竞争与融合 - 特来电坚持充电业务,认为400kW充电桩已满足大部分重卡需求,不计划入局换电 [3] - 特来电为宇通纯电重卡提供400kW双枪充电方案,30分钟补能200km,满足高频短途场景 [5] - 充电重卡销量2025年1-5月超4万辆,是换电重卡的2倍以上,纯电动重卡占比超80% [7] - 充电与换电阵营从并行逐渐走向交叉融合,巨头如启源芯动力和星星充电布局充换电一体站 [1][2] 兆瓦级超充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 - 华为推出1.5MW兆瓦级超充方案,盛弘股份推出1.6MW解决方案,星星充电布局2.88MW超充方案 [8] - 华为超充方案建设成本约450万(五年TCO),可向下兼容乘用车与重卡充电 [8] - 华为联合11家车企开发30余款4C超充重卡,覆盖港口、矿山等场景,与顺丰、京东合作部署5000辆适配车型 [8] - 宁德时代推出超充电池,比亚迪推出1000V及以上高压平台,适配兆瓦级超充 [9] 重卡换电与超充网络建设 - 启源芯动力已建成超1400座新能源重卡充换电场站,覆盖港口、矿区等场景,累计支撑23亿公里运输里程 [11] -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合作,2025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扩展至1万座 [12] - 华为计划2025年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比亚迪计划建设超4000座"闪充站" [12] - 充换一体站、光储充/换一体站成为补能方式交叉点,启源芯动力在长三角建设30座充换电站 [12] 技术验证与未来趋势 - 超充与换电尚未形成压倒性竞争格局,布局充换融合旨在技术验证和圈地跑马 [12] - 工商业储能系统向261kWh升级,探索500kWh以上大容量系统以解决超充负荷冲击 [9] - 超充站在干线物流的渗透是推广电动重卡的关键,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重点布局 [12]
总投资3亿元锂电池PACK产线项目落地河南
起点锂电· 2025-06-19 10:18
活动信息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0-11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2] 朋生科技项目动态 - 朋生科技与灵宝市政府签约年产30万组锂电池PACK产线项目 总投资3亿元 将建成全球首条12C超充电池专用产线 投产后可为30万至50万辆电动自行车提供能源解决方案 [2][3] - 产线集成高精度焊接路径自动寻位系统和全域热管理检测模块 支持3-5分钟极速充电并通过600℃耐火测试 良品率达99.3% [3] - 项目将与灵宝市"中国铜箔谷"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导入"电池-充电-回收"全链条技术 并带动当地铜箔企业订单增长 [3]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朋生科技成立于2025年1月 专注12C超充技术研发与集中式超充体系建设 由深圳中世华创科技(持股70%)和郑州展跃电子科技(持股30%)共同持股 [4] - 12C超充技术可实现外卖电动车电池3-5分钟充满 配套BMS系统实时预警 解决充电火灾隐患 单座四通道超充桩日服务600车次 土地利用率提升83% [5] - 技术已在灵宝、杭州等12城复制 联合爱玛、雅迪等十大电动自行车品牌 与美团、顺丰等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达成合作 [5] 行业影响 - 超充技术优化补能效率 缓解续航焦虑 推动两轮车电动化转型 [5] - 技术普及将促进行业标准制定 推动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化迭代 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5]
【热点评述】关注宁德时代换电2.0
乘联分会· 2025-06-13 08:58
宁德时代换电业务布局 - 公司联合五大车企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覆盖多元场景,并与广汽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3] - 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首发将搭载在巧克力换电车型上[3] - 2020年开始试水换电业务,主要涉及物流和网约车等B端市场[6] - 2024年底发布标准化巧克力电池,推动换电网络生态建设与行业技术标准统一[6] - 2025年重心转向C端市场,与五大车企合作发布10款面向个人用户的巧克力换电车型[7] 换电行业发展背景 - 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换电模式发展的支持政策[5] - 政策和市场共同助力下,换电领域迎来发展"风口",换电设施建设步伐有望提速[5] - 车市形成宁德时代和蔚来两大换电阵营,行业标准正走向统一[8] - 公司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采用"双网并行"模式[8] 公司换电业务战略优势 - 换电模式通过车电分离、灵活电池租赁等方式重构购车模式,打破技术迭代与用户资产强绑定的传统逻辑[9] - 依托标准化接口实现多品牌兼容,通过能源网络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9] -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具备更丰富的上下游沟通经历和跨品牌兼容能力[10] - 资金和规模成本优势支持大范围铺开换电站,配合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生态闭环[10] 公司全场景能源解决方案 - 同时押注超充与换电,构建覆盖全场景、全温域、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解决方案[11] - 发布钠新电池首搭巧克力换电车型,升级骁遥和神行电池应对竞争[11] - 规划年内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12] -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和骁遥双核电池进一步创新,但兆瓦级超充建设成本高、周期长[12]
“超充+固态”同步牵引 叠片工艺将加速渗透
高工锂电· 2025-05-23 10:24
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行业动态 - 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93.8万辆,同比增长29%,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206.9GWh,同比增长36% [2] - 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达106.6GWh,占全球51.5%市场份额 [2] - 电池技术路线多样化,包括大圆柱、超快充、固态电池等,下游应用场景扩展至商用电动车、人形机器人、航空飞行器等领域 [2] 蜂巢能源技术进展 - 公司展示第二代龙鳞甲电池和最新叠片技术,董事长杨红新认为超充和固态是未来电池技术进化方向,叠片是实现量产的最佳解决方案 [3][4] - 超充电芯要求极片、集流体内阻低且受力均匀,叠片工艺相比卷绕更具优势 [4] - 固态电池因电解质特性,叠片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唯一技术路线 [5] 二代龙鳞甲电池性能 - 全球最大800V 65度电增混电池,续航超400KM,支持5C快充,系统能量密度达185kWh/kg [7] - 采用CTP设计,体积利用率提高2-4%,快充循环超1600圈,BDU冷却技术使温度降低40% [7] - 通过叠片工艺提升80-100%SOC快充性能30%以上,采用数智双温控监控系统和双项5维快充策略 [7] - 采用热电分离技术、智能熔断器(响应时间<2ms)和双层防护结构,安全标准达行业6倍以上 [9] 短刀电芯与热复合飞叠工艺 - 最新短刀电芯支持6C充电倍率,能量密度195kWh/kg,循环寿命超5000次 [10] - 热复合飞叠技术通过多极耳并联结构降低内阻,提升快充性能,并增加电解液储液空间 [10] - 第三代热复合飞叠技术将全固态电池制备工序从四道简化为一道,生产效率提升100%,良品率超99.5%,成本降低53% [12] - 专用隔膜技术使极片粘结力提升5倍,Hi-pot不良率降低30%,AI全检系统降低不良品流出风险60% [13]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举办,聚焦钠电技术 [1]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苏州举办,探讨固态电池产业化 [2]
欣旺达动力闪充电池4.0产品矩阵闪耀CIBF2025,全球首创1400A大电流超充电池亮相
鑫椤锂电· 2025-05-18 12:26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欣旺达动力在CIBF2025深圳国际电池展上发布闪充电池4 0全新超充电池产品矩阵 包括全球首款1400A闪充电池欣星驰2 0 1min极充150km+ 油电同速 [1][4] - 欣星驰2 0长续航版兼具6C峰值倍率和800km+续航 增混电池全系升级至最高8C峰值倍率 190Wh/kg 6C超充圆柱增混电池实现低成本高安全方案 [4] - 闪充电池4 0系列迭代至12C极充版本 单次补能压缩至5分钟级 欣星驰2 0千安极充版支持1 4兆瓦闪充 5min补能450km [6] 技术突破与性能参数 - 采用高空间利用率天擎结构 配合发泡胶灌封 集成式液冷BDU等技术 实现高集成 高安全 高效率 [5] - 热-冷直导 多面夹层冷却设计使冷却面积提升50% 航天级保温技术等实现-20℃低温能量保持率90%以上 -40℃正常工作 [8] - 欣星驰2 0长续航版LFP超充电芯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 系统质量集成率80%以上 降本10%以上 [8] - 欣星耀2 0千安极充版支持1000km+续航和8C充电 8min补能700km [9] 系统平台与产品矩阵 - 三大系统平台:星驰适配A-B级经济性场景 星耀适配极充及高端场景 星环适配圆柱PHEV/BEV [7] - 针对小电量动力及两轮车市场推出全球首款6C快充190Wh/kg LFP圆柱增混电池 具备可横可竖兼容 高能量密度 极致低内阻 长寿命等优势 [13][15] - HEV产品具备80kW放电 10万次充放寿命 -40℃工作温度 三年综合成本低于燃油车 连续4年国内混动锂电池出货量第一 [16] 行业影响与市场定位 - 公司率先量产行业首款4C超充电池 现引领超充技术创新 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化 智能化提供动力 [1][6] - 产品矩阵实现从高端旗舰到平民车型的技术普惠 推动超充技术市场渗透率提升 [17] - HEV产品在充电基础设施缺乏地区具备极强竞争力 全球百万车主信赖 [16][17]
欣旺达全球首创1400A大电流超充电池“亮剑”
高工锂电· 2025-05-18 10:35
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利元亨 [1] 欣旺达动力新产品发布 - 公司于5月16日在CIBF2025发布了闪充电池4.0全新超充电池产品矩阵,包括全球首款1400A闪充电池欣星驰2.0等系列产品 [2][5] - 新产品矩阵标志着公司在超充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创新突破,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强劲动力 [3] 闪充电池4.0系列产品特点 - 欣星驰2.0:全球首款1400A闪充电池,1分钟极充150km+,油电同速 [5][7] - 欣星驰2.0长续航版:6C峰值倍率,800km+续航,LFP超充电芯能量密度达200Wh/kg以上,降本10%以上 [5][9] - 增混电池全系升级:最高8C峰值倍率,提供"里程无忧+补能无忧"双重保障 [5] - 190Wh/kg 6C超充圆柱增混电池:低成本高安全方案 [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欣星驰2.0千安极充版配合1000V高压系统平台可实现1.4兆瓦闪充,5分钟补能450km [7] - 冷却面积提升约50%,-20℃低温能量保持率90%以上,极寒-40℃仍能正常工作 [9] - 欣星耀2.0千安极充版支持8C充电,充电电流超1000A,8分钟补能700km,续航1000km+ [11] - 全新一代多孔硅碳负极技术实现电芯260+Wh/kg的高能量密度 [14] 系统平台与应用场景 - 星驰系统平台:适配A-B级经济性应用场景 [10] - 星耀系统平台:适配极充及高端应用场景 [10] - 星环系统平台:适配圆柱PHEV/BEV [10] - 圆柱增混电池在小电量BEV及增混车型中具有低成本、高柔性兼容优势 [18] HEV高功率产品 - 全新一代HEV产品具备超高功率(80kW放电)、超长寿命(10万次充放)、超低工作温度(-40℃)等特点 [19] - HEV产品三年综合成本低于燃油车,连续4年国内混动锂电池出货量第一 [19] - 在充电基础设施缺乏地区具备极强竞争力,已获得全球百万+车主信赖 [19]
最前线 | 蜂巢能源杨红新:叠片工艺将是超充和固态电池量产的最佳解决方案
36氪· 2025-05-17 09:02
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 叠片工艺被认为是超充技术和固态电池量产的最佳解决方案,因其在极组应力分布、金属沉积形貌等方面优于卷绕工艺 [1] - 叠片工艺下电芯内部金属沉积更均匀,而卷绕工艺的R角容易出现沉积不均问题 [1] - 固态电解质材质脆且易断裂,叠片工艺是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唯一技术路线 [1] - 热复合飞叠技术可加速全固态电池量产 [1] -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叠片路线生产电池,包括吉利旗下吉曜通行和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等 [2] 蜂巢能源技术突破 -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深耕叠片工艺,提出短刀电池并"all in"叠片工艺 [1] - 采用热复合飞叠技术,第三代产线叠片效率达0.125秒/片,生产效率接近常规卷绕工艺 [2] - 热复合飞叠工艺涉及电芯设计、制造工艺、产线算法和原材料调整,是整个生产链条的颠覆 [2] - 4C快充项目全窗口充电时间优化至15分钟,80%-100% SOC充电时间缩短至5分钟,较竞品提升30% [3] - 4C快充项目使用叠片工艺制造,支持末端更大倍率充电,并采用数智双温控监控系统 [3] 蜂巢能源产品创新 - 推出"二代龙鳞甲"电池,是全球最大的增混电池,拥有65度超大电量,支持800V快充,续航超400公里 [3] - 二代龙鳞甲电池从20%充至80%SOC仅需12.1分钟,快充循环超过1600圈,可拓展6C超充 [4] - 采用"热-电分离"技术,通过CTP设计实现电芯上下粘接,排气间隙与底部防护间隙共用 [4] - 底部采用超高强钢底护板+T形双层型材防护结构,可承受1000J冲击,是新国标6倍强度 [4] - 二代龙鳞甲电池将于2025年6月中旬大规模量产,首搭高端MPV、轿车和SUV车型 [4] 行业快充技术现状 - 60%以上EV/PHEV用户会直接将电池充满,但行业普遍关注10%-80% SOC(EV)或30%-80% SOC(PHEV)的充电时间 [3] - 行业普遍忽略末端(80%-100% SOC)充电效率 [3] - 公司技术目标是提升末端快充性能,实现"真快充" [3]
充电比换电还快?电动车主能靠谁
36氪· 2025-05-16 08:21
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000万辆,但补能效率仍是行业最大痛点,节假日充电排队现象严重[3] - 行业形成超充与换电两大技术路线:超充派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换电派以蔚来、宁德时代为核心[4][11] - 车企补能策略分化:蔚来开放换电技术并组建联盟,特斯拉专注超充站建设,理想采用"超充+加油"混合方案[1][18] 超充技术突破与市场进展 - 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系统,5分钟可补充372公里续航(35→407公里),充电速度媲美加油[7]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功率达1300千瓦,续航提升至800公里[7] - 800V超充车型渗透率从2023年2%跃升至2024年1月的5.8%,价格下探至15-20万元区间[10] - 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广东规划274座、北京1000座超充站,深圳超充站数量已超加油站[10] 换电模式发展现状与挑战 - 蔚来第四代换电站实现2分24秒补能,全国已建超3000座,单站日均60单可盈亏平衡[15] - 换电联盟形成:蔚来联合长安、吉利等7家车企及宁德时代,推进跨品牌电池互通[16] - 换电站建设成本持续下降,从一代300万元降至四代150万元,但标准化与规模效应仍是瓶颈[15] 技术路线对比与行业趋势 - 超充优势在于充电速度持续突破,但面临电网负荷(重庆超充设备全开将占7%用电量)和电池寿命问题[12][14] - 换电在严寒地区(如-40℃黑河)和特定场景(物流园)更具稳定性,能源效率更高(仅一次电力损耗)[14][12] - 行业共识认为超充与换电可共存:超充适合商务出行等高时效需求,换电适合通勤等便利性需求[17][19] 补能技术对燃油车的影响 - 加油站数量预计从11万座缩减至2030年9万座,五年内淘汰比例达20%[10] - 超充技术实现"油电同速"(5分钟补能400公里),直接冲击燃油车补能优势[6][7] - 行业观点认为超充与换电将共同加速燃油车替代进程[11][17]
内燃机重返C位?2025上海车展新技术大放送!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09:21
2025上海车展技术亮点 - 新能源汽车超充技术及电池领域集中突破 比亚迪展示1000kW闪充技术的唐L车型 充电5分钟可提供400公里续航 计划建设超4000个兆瓦闪充站 [2] - 星星充电推出"液冷超充2.0"产品 最大功率10兆瓦 单枪额定电流800A 双枪同充1600A Boost模式下单枪电流可达1200A [2] - 华为发布1.5兆瓦全液冷超充桩 双枪持续电流2400A 15分钟可为重卡充电至90% 效率较传统快充提升4倍 [3] - 极氪科技展示1.3兆瓦超充桩 首个V4极充兆瓦站落地杭州 总功率1440kW 行业单体功率最大充电站 [3] - 宁德时代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峰值功率1.3兆瓦 12C充电倍率 零下10℃环境15分钟可充至80% 同时展示能量密度175Wh/kg的钠离子电池 [3] 智能座舱技术进展 - 商汤绝影展示"new member"智能助手系统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 实现无唤醒多轮自然对话 可感知用户情绪并自动调整车内环境 [6] - 科大讯飞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实现多模态融合 指令识别准确率超98% 理想MEGA车型搭载的"铂金音响系统"可结合声纹识别推荐音乐 [6] - 安波福中国推出智能汽车系统级解决方案 包括通过ISO 26262 ASIL-D认证的风河中国RTOS 以及基于高算力座舱平台的AI座舱系统 [7][8][9] - BMW展示"巨幕影院"版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 采用视平线全景交互系统 驾驶信息置于视觉黄金三角区 首创A柱至A柱超宽视域显示投影 [9][10] - 长安马自达EZ-60配备100英寸裸眼3D HUD屏幕 利用双目成像实现投屏随动 配合3D导航实现虚拟与真实道路无缝重合 [10] 传统燃油车技术突破 - 大众展示第五代EA888发动机 功率提升23.5%至200kW 百公里油耗8.35L 0-100km/h加速7.6秒 颗粒物排放降低60% [11] - 长城汽车展示4.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最大功率549马力 峰值扭矩800牛·米 零百加速4.6秒 兼容92号汽油 零下40℃可正常启动 [12] - 长安汽车发布500Bar超高压直喷新蓝鲸发动机 缸内直喷压力较主流350Bar机型高42.86% 燃烧更充分 动力更强更省油 [12][13] 市场与技术趋势 - 调研显示70%车型仍需发动机支持 近50%用户选择燃油车 传统车企持续精进燃油技术 大众 长城 长安均展示最新发动机产品 [1][11][12] - 兆瓦超充技术仍处发展初期 受技术成熟度 基建成本 电网承载能力限制 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普及 企业同时推进快充技术突破 [4] - 行业进入多元动力时代 长安汽车表示将推出ICE PHEV HEV等多种动力车型 市场需求决定技术突破方向 [13]
中科电气(300035) - 300035中科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09:46
业务发展战略 - 磁电装备业务以磁电应用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深耕细分市场,巩固行业领先优势 [2] - 锂电负极业务坚持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深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建设释放一体化产能,开拓客户和市场,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2] 财务相关 - 2024年度分红会在股东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后的两个月内实施 [3] - 2024年度经营现金流为负,因销售回款以票据为主,应收项目增加且现金流入少,符合业务发展阶段性特征,影响会随业务阶段和收付票据金额改善 [3] - 2024年度公司海外销售占比为2.22%,美国加收关税对现有业务影响较小 [8] 产品布局与进展 - 在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固态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有开发和产品布局,硅碳负极已建成中试产线,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 [3] - 在钠离子电池所需的硬碳负极方面有持续开发和产品布局,处于行业头部客户量产导入阶段 [6] - 研制的适用于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电永磁混合悬浮磁铁已通过试验线验证,后续应用存在不确定性 [6] 业绩增长原因 -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大、储能产业发展和高压快充车型上市带来的需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和业务规模保持增长 [3][4] 担保与市值维护 - 公司与子公司相互担保是为实施发展战略,满足资金需求,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担保在审批额度内 [4][5] -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体制,增强透明度,考虑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手段维护公司市值 [6] 海外业务情况 - 海外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 [7] - 紧密关注政策动向,推进负极材料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 [8] 超充技术与产销目标 - 高压快充负极材料在多家客户批量应用,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保持技术领先性 [8] - 具体产、销目标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相关公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