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4超级充电桩

搜索文档
外企看好中国智能产业 冀共享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9-06 09:14
李珊说,恩士迅将继续加强与中国企业合作,继续在智慧城市、AI在企业有效落地应用等方面发力。 9月5日至8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重庆举行,吸引600余家国内外企业集中 展示3000余项创新产品。 9月6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新加坡馆吸引民众参观。张旭摄 此次是SupplyOn首次参展智博会。郑梓熙说,很多中国企业选择去东南亚迈出出海的第一步。同时, 欧洲凭借成熟的市场环境、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等,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她提到,在出海过程中,因贸易法规、税收政策、环保标准等各不相同,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时间来了解和遵守这些法规政策。SupplyOn通过提供全球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确保企业供应链 能够满足各国法律法规要求,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和难度,增强出海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参展企业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开源说,作为一家瑞典与中国的合资企业, 公司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医疗、能源重工等行业有着广泛业务,针对质量检测环节,为企业提供先 进的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 "我们持续关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共享其发展机遇。"张开源说,企业长期关注 ...
超充加速落地 无差别补能渐行渐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1 04:31
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升级 - 充电补能体验成为影响用户出行的关键因素 用户对快速补能需求迫切 [2] - 大功率超充技术正从行业探索走向规模化落地 成为企业竞逐焦点并被纳入国家政策规划 [2]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 上半年销量562.2万辆 全年销量有望超1600万辆 [3] - 同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达1610万个(枪数) 同比增长55.6% 换电站达4856座 [3] 大功率充电政策推动 - 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10万台 指单枪功率250kW以上设施 [3] - 政策被企业视为优化充电网络布局的关键举措 与超快充路线高度契合 [4] 企业超充布局进展 - 浩瀚能源2021年推出360kW V1极充桩 2025年4月发布1.3MW V4极充兆瓦桩 计划2026年底建成1万根800V超快充桩 [4] - 理想汽车超充站突破3000座 蔚来建成超充站2926座及超充桩13555根 特斯拉V4超充桩投入中国市场 [5] - 浩瀚能源已与近50家运营商合作 充电桩达141万根 覆盖全国337个城市 [8] 技术迭代与行业合作 - 动力电池加速迭代和800V高压平台普及推动超充技术升级 兆瓦超充成为竞争高地 [5] - 华为与商用车企业组建超充联盟2.0 预计2025年有55款兆瓦超充车型面世 [6] - 蔚来与10余家汽车品牌达成补能合作 接入第三方充电桩约132.6万根 岚图奔驰宝马等企业开放充电网络 [7] 城市超充建设规划 - 广州建设超充之都 海南打造超充之岛 深圳启动超充之城2.0 北京计划年底建成1000座超充站 [6] 充电设施开放共享 - 政策要求车企自建大功率充电设施原则上无差别开放 需逐步测试兼容性协议匹配问题 [7] - 企业认为超快充不应是少数品牌专属 需实现所有用户高效补能和平权体验 [8] 超充设施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公共直流充电桩中240kW以上大功率桩占比仅8.5% 120kW及以下占比近7成 [8] - 超充桩面临初始投资成本高 土地资源稀缺 电力供应压力 通信协议不统一 运营商盈利困难等挑战 [9] - 需优化土地电网等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从数量增长向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升转变 [9]
马斯克:充电等车太无聊?来这里吃汉堡...特斯拉超级充电站餐厅开业!
搜狐财经· 2025-07-23 02:22
特斯拉超级充电餐厅开业 - 全球首家特斯拉超级充电餐厅Tesla Diner于美东时间7月22日在纽约曼哈顿开业 现场出现排队盛况 [2][4] - 餐厅定位为充电等待场景的服务延伸 提供餐饮及娱乐体验 实现马斯克三年前提出的"充电站应成为人们愿意停留场所"的构想 [4][9] 餐厅设计与功能配置 - 建筑外观采用极简科技风格 银灰色金属幕墙搭配LED灯带 [5] - 内部设250多个嵌有半透明触控屏的木质圆桌 可实时显示车辆充电进度 天花板配置巨型机械吊灯 [7] - 配备80个V4超级充电桩 充电效率为半小时补充500公里续航 与用餐时长高度匹配 [7] - 设置特斯拉周边商品销售区 包含擎天柱人偶及主题马克杯等产品 [12] 餐饮服务与定价策略 - 主打美式经典餐食 包含安格斯牛肉堡(28美元)、芝士薯条(15美元)、冰可乐(5美元)等品类 [9] - 定价较曼哈顿普通餐厅低20% 突出充电用户关注的性价比需求 [9] - 提供会员券等增值服务 如"下次充电送甜品"的消费引导机制 [12] 商业模式与财务预期 - 单店年营收预计达800万美元 EBITDA利润率预计为25% 显著高于普通餐饮店15%-20%的行业水平 [12] - 餐厅不仅实现自负盈亏 更为特斯拉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13] - 通过"需求捆绑"提升用户粘性 将商业触角从车辆销售延伸至用车全周期消费 [12] 战略定位与行业意义 - 本质是测试"车-人-生活"场景融合 未来可能拓展书店、健身房或小型影院等超充站业态 [18] - 将充电等待时间转化为消费场景 重新定义"移动生活空间" 使特斯拉从汽车品牌升级为生活方式品牌 [18][21] - 延续马斯克颠覆性创新风格 如同推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星链提供全球宽带等重大变革 [17][18]
特斯拉餐厅开业了!座位超250个,还有80个V4超级充电桩!马斯克:考虑未来开遍全球
快讯· 2025-07-22 07:02
特斯拉官方X账号及特斯拉官网消息,北京时间7月22日上午,特斯拉餐厅在加州好莱坞正式开业。这 家餐厅位于洛杉矶的圣莫尼卡大道7001号,拥有80个V4超级充电桩,用餐座位超过250个。 ...
特斯拉“链”接中国智造,超60家供应商进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08:26
链博会参展情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吸引超650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65% 境外参展商占比35% [1] - 特斯拉参展产品包括Model 3/Y车型 V4超级充电桩(全国首展) 二代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电池系统 [1] 特斯拉本土化战略 - 特斯拉全车国产化率达95% 签约中国一级供应商超400家 其中60余家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1] - 上海超级工厂贡献特斯拉全球累计800万辆交付量中近一半产量 Model Y L旗舰车型由该工厂出品 [1] - 公司在中国相继落地上海超级工厂 储能超级工厂 数据中心 研发中心 设计中心 [1] 供应链创新模式 - 上海超级工厂采用"轮上仓库"零库存模式 零部件通过"码头"洞口直接对接生产线 实现每30秒下线一辆整车 [2] - 该模式提升空间利用率与生产效率 体现与中国本土供应链深度联动 覆盖电池 芯片 自动驾驶等全生态链 [2] 行业技术发展 - 特斯拉11年间推动中国供应商应用先进制造技术 形成技术溢出效应 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逐步国际化 [3] - 未来行业竞争焦点转向系统智能化 生态完善度 数据丰富度 而非价格与续航单一维度 [3]
硅谷巨头齐聚链博会:以伙伴力量 迎科技浪潮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7:23
全球科技巨头深化与中国合作 - 多家硅谷科技巨头参加第三届链博会展示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成果并表达深化合作期望[1] - 苹果、惠普、高通、特斯拉连续三届参展链博会[3] 苹果公司 - 苹果携手三家中国供应商共同参展展示智能制造、环境保护及员工发展领域最新成果[4] - 苹果全球200家主要供应商中超80%在中国生产[4] - 苹果公司高管强调中国供应商伙伴对苹果成功的关键作用[4] 惠普公司 - 惠普展示AI PC、激光打印机等在中国生产的创新产品[4] - 惠普在重庆建立全球最大电脑及设备生产基地在威海运营全球最大打印机生产基地[4] - 惠普CEO称中国是其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市场将持续加大在华长期运营与合作[4] 高通公司 - 高通展示5G-A、终端侧AI、智能手机、PC、汽车、XR、物联网等领域突破性技术[5] - 高通高管表示将以5G-A与终端侧AI技术为支撑深化与中国伙伴合作[5] 特斯拉 - 特斯拉以"世界标杆中国智造"为主题展示Model 3/Y、V4超级充电桩、人形机器人等产品[6]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签约本土一级供应商超400家其中60多家进入全球供应链[7] 英伟达 - 英伟达首次参展链博会展示多款与中国厂商合作的机器人[9] - 英伟达CEO称中国供应链是奇迹将继续与中国伙伴合作共创AI时代繁荣未来[9] 英特尔 - 英特尔展示多款基于其处理器的中国品牌AI PC及AI在各领域应用方案[9] - 英特尔与40余家中国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打造本地化AI PC应用[9] - 英特尔加快中国本地产品定义与开发促进创新应用落地[9] 行业趋势 - 硅谷科技巨头借助链博会平台展示伙伴力量并寻找新合作机会[10] - 中国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吸引国际科技企业持续投入[4][9]
汽车链向“智”重塑造
北京商报· 2025-07-17 08:12
智能汽车链重构 - 链博会展示智能汽车产业链全景,从芯片到电池再到整车下线,呈现全链条关键技术和产品 [1] - 智能汽车零部件数量以万计,考验整车制造能力和链上企业协同能力 [3] - 特斯拉展示Model"3Y"组合、V4超级充电桩、二代人形机器人和电池系统,传递智能化综合属性 [4]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超95万辆,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签约本土一级供应商超400家,其中60余家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4]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约30秒下线一辆整车,全球累计产量超800万辆,半数产自上海工厂 [4][6] 供应链协同创新 - 特斯拉通过链博会深化与中国供应商共生共赢关系,探索AI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6] - 东风汽车联合供应商共同推进国产芯片研发,展出三款自研芯片并已在部分车型落地 [6] - 东风汽车牵头成立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通从需求定义到落地量产闭环链条 [6] - 博世展出智能集成制动系统等本土化创新成果,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9] - 传统供应商格局正发生巨变,整车企业可能与最上游企业直接合作 [12] 电池技术创新 - 贝特瑞发布"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20%,存储性能提升超25% [7] - 宁德时代展示钠离子电池等产品,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61% [8] -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常温下15分钟可充满80%电量,使用寿命突破八年 [8] AI与智能制造融合 - 视比特展示"PaintPro"漆面缺陷检测及修复系统,融合3D偏折成像和AI技术,实现自动化在线检测修复 [10] - 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上线超100项AI应用,冲压车间AI智能质检系统仅需0.01秒完成单张照片分析 [11] - AI技术正被应用到汽车制造环节,帮助车企提升效率,创新企业陆续加入供应商阵营 [11]
电动出行“充电焦虑”有转机!四部门定调高速公路优先升级超充桩
华夏时报· 2025-07-10 12:54
政策目标与规划 - 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632号文,明确2027年底建设超过10万台单枪功率250千瓦及以上的充电桩[1] - 政策首次提出全国性大功率充电设施具体数量目标,并优先改造高速公路场景,对重大节假日利用率超40%的设施率先实施大功率改造[2] - 政策鼓励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期,稳定企业投资预期,同时支持优质运营商建设充电场站[1][2] 充电设施现状 - 截至2025年5月全国充电桩总量达1440万台,同比增长45.1%,其中公共充电桩408.3万台,半数为特来电、星星充电和云快充建设运营[3] - 公共充电桩市场呈现"低功率主导、快充渗透不足、超快充萌芽"格局,高功率充电桩(≥240kW)占比仅6.7%,超充(≥250千瓦)保有量14.7万台[3] - 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充电停车位6527个,安装充电桩3.5万个,覆盖98%服务区,充电功率以快充为主,超充占比更低[6] 技术发展与趋势 - 250千瓦充电桩属于超充范畴,理论上充电时间可从30分钟降至10分钟左右[1] - 大功率产品通常使用液冷模块,稳定性和耐热性比风冷更好,但成本较高导致终端接受度不佳[6] - 车企积极推进大功率充电,如比亚迪推进1兆瓦超充站建设,特斯拉V4超级充电桩最大功率达500kW[5] 市场挑战与盈利模式 - 快充渗透率不足与电动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及充电桩盈利模式问题有关,市场积极性未充分调动[1][4] - 超充设备价格高、投资回报率低,且适配车辆占比少,导致超充占比低[8] - 充电服务费下降导致普通公共快充站投资回报周期延长,超充站短期盈利可能性不大[8] 企业动态 - 车企如理想汽车、广汽、特斯拉、蔚来等自建快充桩数量累计在1万—1.5万根,处于分散独立运营状态[5] - 特来电副总裁表示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基本完成全域覆盖,后续重点是升级设备或增加超充桩[1] - 英可瑞主营充电模块,包括风冷和液冷模块,液冷模块在规模化后性价比可能提高[6]
车企“自建桩”应无差别开放、推进大功率充电桩互配验证,“超充”跑入普及期
北京商报· 2025-07-07 12:48
行业政策动态 - 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目标超过10万台[1] - 政策明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性[1] - 要求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办理备案手续,各地加强监管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投建[2] 充电设施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4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399.2万台(直流183.4万台/交流215.7万台)[2] - 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计划",华为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2] - 特斯拉V4超级充电桩已向非特斯拉品牌开放,覆盖上海/甘肃/浙江/重庆等地服务区[4] 充电网络建设方向 - 支持优质运营商开展场站建设/改造/运营,推动要素资源集约化利用[2] - 重点布局公交/物流/中重型货运等专用大功率充电设施[2] - 鼓励充电站与餐饮/娱乐/购物/汽车服务等业态融合的商业模式[2] 充电标准与技术发展 - 要求车企自建大功率充电设施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2] - 推动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关键标准制修订[4] - 开展车桩互配测试和验证,分类推动标准在乘用车/商用车应用[4] 企业战略布局 - 极氪/蔚来/特斯拉等车企已陆续对外开放充电桩设施[4] - 充电桩兼容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涉及软件修改等技术环节[3] - 大功率充电桩加速布局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