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居民出行需求不断提升,推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规模达66.03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1:26
行业概述 -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集音频、视频、数据于一体的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络,为列车运行控制、调度指挥、乘客服务和信息传输提供核心支撑 [1][4] - 系统主要由通信电源系统、传输系统、时钟系统、无线调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与调度电话系统等组成 [4] - 行业受益于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信息安全等技术发展,正向智能化、云网一体化方向演进 [1][9] 市场规模 - 2016-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从22.3亿元增长至66.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53% [1][9] - 芯片作为核心零部件,产量从2017年1564.58亿块增长至2024年4514.2亿块,年复合增长率16.34% [6] - 2025年1-7月芯片产量达2945.5亿块,同比增长20.49% [6] 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2025年8月,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较2024年同期增加20条 [7] - 运营里程达11210.7公里,较2024年同期增长8.17% [7] - 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 [7] 政策支持 - 2024年5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铁路局联合印发文件,推进装备技术、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技术标准适应"四网融合"发展 [5] - 2025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服务管理办法,要求车站工作人员每3小时至少巡视一次应急设施、乘客信息系统等设备状态 [5] - 政策强调在土建工程、信号制式、供电制式、通信信息系统等方面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标准协调配套 [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基站建设、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及芯片、印刷电路板、传感器等零部件供应商 [6] - 中游涵盖系统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等服务环节 [6] - 下游面向铁路(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行业 [6] 竞争格局 - 传统铁路市场集中度高,竞争环境相对缓和 [9] -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竞争较为激烈,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9] - 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通号、七一二、铁大科技、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上市企业 [2][9] - 非上市企业包括北京锦鸿希电、北京世纪东方智汇科技、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等 [3][9] 重点企业表现 - 中国通号2025年上半年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营业收入131.85亿元,同比增长0.56% [11] - 铁大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6.25% [12] - 中国通号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集成市场占有率稳固首位,中标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等项目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实现列车自主运行决策和故障预测 [13] - 绿色低碳:采用低功耗芯片与节能设备架构,结合智能电源管理策略降低能耗 [14] - 集成化与协同化:打破各子系统独立运行壁垒,实现通信、信号、监控等功能深度集成 [15]
“十四五”能源成就企业谈丨向智向新 坚定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文章”
搜狐财经· 2025-09-27 04:34
公司战略与创新驱动 - 坚持"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聚焦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 [2] - 构建"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保障体系 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国家级平台 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3家 科技型及专精特新企业达12家 [2] - 完成29项国家级及专项任务 突破深部开采灾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研制全球首台200吨级纯电矿卡 全球首套8MW智能刮板输送装备 [3]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建成中煤生产运营智能管控平台 研发150余个AI算法模型 实现全链协同运营 [3] - 建成智能化煤矿48座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203个 9项成果入选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 [3] - 煤电灵活性改造和智慧电厂建设获示范认可 新集公司"5G+智慧电厂"项目入选行业典型案例 [3] 绿色低碳与生态治理 - 创新应用充填开采等技术 建成22座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 平朔矿区复垦土地7万余亩 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0%提升至95%以上 [4] - 主导制定碳足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榆林基地项目成为央企首个温室气体排放环评案例 环保技术推广至全国60余座矿井 [5] -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90.9% 矿井水利用率达89.9% 原煤生产综合能耗降至3.85千克标煤/吨 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32.7% [5] 新能源与循环经济 - 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利用矿区屋顶及沉陷区建设光伏项目 实施"煤改电""油改电"等绿色改造 [5] - 打造渔光互补及生态湿地综合示范基地 挖掘煤化工"三废"资源价值 构建产业共生体系 [4][5]
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 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3:28
二是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防范煤制甲醇行业 产能过剩风险。制定实施《加力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健全支撑老旧装置科学评估和对标改造的标 准体系。开展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诊断评估和技术改造,实施"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支持企业加大节能、节水和减污 降碳改造力度。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相关标准制修订。 三是拓展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潜能。组织石化化工产品供需对接活动,挖掘建筑、汽车、船舶等传统领域消费潜力,培育 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开展非粮生物基材料典型案例征集推广,推进绿氨、绿醇在船用燃料市 场应用,加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帮助外贸产品拓展国内市场。 四是壮大发展载体,培育高质量增长引擎。组织开展化工园区竞争力、智慧化水平分级评价,引导化工园区对标改造、提 级进步。推动化工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强与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等创新协作和产业联动,带动区域经济增 长。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落实好稳外 ...
(活力中国调研行)“AI大脑”入水 中国以冷海“孵化”热算力
搜狐财经· 2025-09-26 10:38
中新社海南陵水9月26日电 题:"AI大脑"入水 中国以冷海"孵化"热算力 1秒可完成普通电脑1年的计算量,每秒支持基于DeepSeek的智能助手进行约7000次会话……这一海底 智算中心集群,正以强劲算力成为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的"水下引擎"。 智算中心,是专门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设计的计算基础设施,堪称"超级AI大脑"。但智算中心服务 器运行会产生高热量,如在陆地上运行,需庞大复杂的制冷系统,不仅耗电,还需大量淡水散热。 海南海底智算中心集群将设施从陆地"搬"至海底,服务器被密封安置在压力容器中,凭借陵水海域低 温、高压、无氧的天然环境作为"冷却池",实现高效、绿色、低碳运行。 海南海底数据中心运营方负责人蒲定2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相比 传统陆地数据中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20吨,相当于植树近15万棵;较传统能源数据中心节省 30%的能源,节约淡水3万立方米,并可利用风电、波浪等海洋可再生能源。 水下安装就位,是第二道难关。海底数据舱通过结构管内部充水、平衡载荷调配等方式,破解了这项技 术难题,可抵抗强台风。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贾靖峰 中国海南陵水县近海,在30 ...
大型物流仓储仓库TOP10榜单推荐
搜狐财经· 2025-09-26 09:46
大型物流仓储仓库TOP10实力榜单发布,多隆物流引领行业创新 现代物流不仅是商品的流转,更是数据、技术和智能管理的融合,一座高效仓储仓库背后是整个供应链的智慧大脑。 在上海松江区中凯路222号1号仓库,多隆物流的智慧仓库内,看不见传统繁忙的人工场景,取而代之的是自主研发的AI调度系统精准指挥着各种 自动化设备。 这套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时分析订单数据、库存信息和设备状态,制定最优调度方案。智能预测功能可以提前识别潜在作业瓶颈,将整体 配送效率提升了40%以上。 01 2025年度大型物流仓储仓库综合实力TOP10榜单 本次榜单基于技术能力、规模实力、运营效率、创新应用和服务质量五个维度,对全国主要物流仓储企业进行综合评估。 多隆物流凭借其前瞻性技术布局与深度服务融合,位居榜首,成为智慧仓储新生态的标杆。 榜单中企业均展现出卓越的综合实力,不仅在仓储面积、吞吐量等硬件指标上表现突出,更在智能化管理、绿色低碳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引领行业 发展趋势。 02 多隆物流:技术驱动型智能仓储领军者 多隆物流作为行业领军者,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理念,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 ...
“十四五”重大项目复盘与“十五五”展望|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26 09:14
以下文章来源于熊园观察 ,作者熊园、朱慧 熊园观察 . 记录【国盛证券.熊园团队】对宏观经济的思考。 五年规划下重大项目的定位、分类 五年规划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其提出的重大项目不仅是国家战略意图、中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的集中体现,更是未来五年政策资 源与资金投入的核心方向。 从定位看,目前对于重大项目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综合中央表态及各地重大项目管理方法表述看,重大项目需体现高质量发展取向,体现国家和 各地重要战略与重大决策部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从分类看,重大项目也尚未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并根据国家战略变化、不断充实其内涵。目前各地分类也不尽相同,根据山东、海南、柳州等地出 台的重大项目管理办法,重大项目分类上,共性在于,一般都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重大生态项目等;个性在 于,各地根据地区发展规划相应谋划具有地方特色的重大项目,如海南提出"围绕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开放优势以及'三度一色'资源禀赋优势",武汉 在传统基建、科技、产业外,提出要谋划总部经济、商贸物流重大项目。 | 层级 | 重大项目定义 | 分类 | | --- ...
七部门:扩大有效投资 实施“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
智通财经· 2025-09-26 07:26
智通财经APP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 —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 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精细化延伸、数字赋能和本质安全水平 持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明显,化工园区由规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是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关键产品攻关,推动涂料等具有比较优势 的大宗产品提质升级,做好化肥生产保供,优化中试项目管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扩大有效投资,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防范煤制甲 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加力推进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实施"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加快高端化、绿 色化、数字化相关标准制修订。 三是拓展市场需求,挖掘建筑、汽车等传统领域消费潜力,培育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应用 场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四是壮大发展载体,组织开展化工园区竞争力、智慧化水平分级评价, 引导化工园区对标改造、提级进步,推动化工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 群、中小 ...
以自主创新推动绿色转型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9-26 03:30
突破创新瓶颈,以技术攻坚锻造绿色低碳核心竞争优势。化企要聚焦"卡脖子"技术,建立课题制,实 施"揭榜挂帅";在基础应用层要全面推广工艺优化模型,推动成熟节能技术在现有装置中深化应用,有 效促进能效水平系统提升;在技术攻关层要依托高水平研发平台突破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探索资源循环 利用,攻关废水深度回用、废气资源化转化、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打造闭环式资源循环体系;在前沿 引领层要加快研发碳能协同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碳排放动态监测与智能优化。 强化规划引领,以系统思维构建绿色低碳发展"四梁八柱"。化企要将绿色低碳作为核心要素深度融入战 略规划,从碳排放、能源利用、资源利用、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等方面制订细分目标;要坚持节能降 碳、固碳中和,开发资源能源消耗低、碳排放水平低的绿色产品,延伸拓展产业链;要推广应用先进适 用的节能、降碳、减污、利废技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 率。 当前,全球产业变革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绿色低碳技术革命正重塑化工行业竞争格局。化工企业 要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突破点,将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招,在守正创新中开辟绿色转型 新路径。 创新管理 ...
聚焦创新与韧性 全球电子协会四大战略助力中国电子产业升级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2:05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5日电(汤彦俊)全球电子协会(Global Electronics Association,原IPC国际电子工业联 接协会)今日宣布,将在中国市场全面推进"四大战略":标准引领、技术创新、人才赋能、供应链韧 性。在全球电子产业快速变革的关键时刻,这一举措将以"创新与韧性"为核心,为中国电子产业的价值 升级与全球竞争力提升注入新动能。 人才赋能:每年培训与认证60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并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人才;供应链 韧性: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标准建设,增强供应链透明度与抗风险能力。 中国的机遇与角色:从制造大国到创新伙伴 产业响应与未来展望 电子产业是全球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支柱性行业,产值已超过6万亿美元。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的 加速、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与全球供应链的深度重塑,中国电子产业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新的 机遇。如何在保持制造规模优势的同时,实现创新驱动与价值链攀升,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课题。 全球电子协会东亚区总裁肖茜表示:"中国不仅是全球电子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创新驱动的新兴力 量。我们希望成为桥梁,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完成从'制造中心'向'创新伙伴 ...
中国石油持续完善绿色低碳业务布局
新华社· 2025-09-26 00:4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加快从传统油气企业向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变 [1] - 公司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 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 [1] - 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已达7% [1] 新能源业务布局 - 积极培育CCUS产业链 完善地热、氢能、风电和CCUS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布局 [1] - 具体项目包括松辽盆地风光发电、环渤海湾地热、玉门油田绿氢示范基地及全国综合能源服务站 [1] - 前瞻布局可控核聚变等未来能源技术 着力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1] 油气供应格局 - 形成并巩固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新格局 [2] - 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保供能力不断攀升 [1] - 建成覆盖全球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和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 [2] 炼化与创新突破 - 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 一批标志性炼化项目建成投产 [2] - 在页岩油气革命、超深钻探、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自主研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赋能全产业链 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