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NG冷能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盐城:向绿而行,“风光”之间崛起零碳新地标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4:06
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006万千瓦 成为长三角首个两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565.37万千瓦 占全球7% [4] - 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 叶片产能占20% 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基地之一 集聚金风科技 远景能源 上海电气等整机龙头企业 [4] - 形成覆盖研发设计 装备制造 资源开发 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 全球最大20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 最长SR260叶片 首台碳中和风机相继下线 [4] 零碳园区建设进展 - 大丰港零碳产业园打造全国首创一对多绿电直供模式 实现绿电物理溯源 已吸引18家国际认证机构入驻 [5] - 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实现近海风电70万千瓦 陆上风电60.73万千瓦 光伏10.8万千瓦绿电接入 年发电量34亿千瓦时 打造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 [8] -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建设年处理200万吨LNG 制冷功率23兆瓦的冷能供给系统 将零下162℃LNG冷能延伸至冻干食品 冷水鱼养殖 冷链物流等产业 [8] 技术创新与研发突破 - 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正攻克风电全直流发电技术 以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为例 每天最多可多发出800度电 [9] - 金风科技牵头组建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江苏) 实现盐城国家级科创平台零的突破 已吸引41个高能级科创项目落户 [11] - 远景EN-256/16.7碳中和风机刷新全球纪录 中车20MW漂浮式风电机组进军深远海 盐城远实能源科技将退役叶片制成环保托盘破解行业难题 [11] 新兴能源产业布局 - 布局一南一北绿色氢氨醇基地 推动吉电绿氢制储加运用一体化 岚泽30万吨绿色甲醇等重大项目 构建绿电—绿氢—绿醇综合能源体系 [6][11] -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建成10座超大型LNG储罐 冷能交换中心实现深冷 中冷 浅冷三级梯次利用 [8] - 成立全国首家园区级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绿电交易服务 [8]
从“靠海吃海”到“向海图强” 盐城劈波斩浪 逐梦深蓝
新华日报· 2025-09-13 23:54
区位优势与战略目标 - 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 占全省56% 管辖海域面积1 89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54% 沿海滩涂面积4553平方公里 占全省70% [1] - 以建设彰显国际湿地特色的海洋城市为目标 深化海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 [1] 海洋能源产业发展 - 盐城是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 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 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 风电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47家 [2] - 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并网 是江苏海上风电平价时代首个并网项目 截至今年7月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006万千瓦 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两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2] - 海上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每秒7 6米 形成风光氢储一体化新型能源体系 [2] 区域差异化产业布局 - 东台市建设海上能源岛 发展海空经济 滨海湿地旅游康养产业 [3] - 大丰区聚焦海洋可再生能源 海洋生物与药品制造业 推动海洋多式联运 [3] - 射阳县深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 做优海洋渔业 [3] - 滨海县建设全球最大LNG绿能港 发展LNG冷能等海洋综合能源利用 [3] - 响水县主攻新型储能 海工装备 海河联运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 - 推动涉海科创资源在绿色低碳科创园集聚 已落户35个科创项目 包括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及省内首家水产种业高水平实验室 [4] - 举办海洋专场产学研大会 推广涉海科研成果70余项 签约20多个产学研项目 对接中国海洋大学开展全方位合作 [4] - 累计建成48家海洋产业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 组建30多个涉海科研基地 培育121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 [4] - 预计年底新增科创平台10家 涉海高企30家 创成3家以上省级海洋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盐城海洋智算中心项目将部署2520台高性能算力服务器 依托绿电和LNG冷能将PUE值控制在1 198 打造绿色算力港和东数海算示范试点 [5] 港口与物流基础设施 - 盐城港响水港区完成首单大件外贸业务 1 1万吨产品出口中东 攻克超长重大件装卸技术难题 [7] - 响水5万吨级航道建成投运 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 [7] - 盐城港一港四区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个 其中5万吨级及以上13个 10万吨级及以上2个 开辟国内外航线63条 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 [7] - 今年1-7月港区新增6条航线形成63条国际国内航线网络 完成自营货物吞吐量10329 04万吨 同比增长13 12% 集装箱56 21万标箱 同比增长27 42% [7] 产业招商与经济发展 - 海洋经济作为全市5+2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 1-7月市县两级举办海洋经济专题招商会6场次 [8] - 新签约 新开工亿元以上海洋产业项目57个和35个 计划总投资278 6亿元和245 2亿元 [8] - 九大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新能源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洋旅游业 海工装备 海洋船舶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