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牛

搜索文档
注意,事情要发生了……
搜狐财经· 2025-09-17 11:56
市场行情特征 - 成交量较昨日有所增加但市场操作难度极大 当前指数牛行情中上涨主要为大市值股票 资金低于500万账户参与价值有限[1] - 市场呈现严重分化态势 大资金抱团导致多数个股表现疲弱 行情以一日游为主 赚钱效应较差[1] - 即使处于良好市场环境中 大部分投资者仍难以实现盈利 这已成为市场客观事实[1] 资金动向与政策影响 - 美联储降息决策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降息25基点可能引发市场下跌 降息50基点或推动市场强势上涨[1] - 外围资金与内场资金均处于观望状态 等待政策明朗化 关键点位3888与托底位3850值得重点关注[1] - 政策落地后市场将选择明确方向 消费 科技 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仍将作为核心主题[1] 投资策略建议 -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 等待比频繁操作更为明智 空仓观望是可行选择之一[1] - 短期操作者面临较大压力 追高操作风险显著 低位持仓相对更具抗风险能力[1] - 长期无法盈利通常意味着投资思路存在严重问题 需要重新评估策略[3] - 遵循"宁愿错过不愿做错"原则 大涨大卖 小涨小买 大跌买入 保持耐心等待机会[4]
从“苹果链”到“华为链” 坤元资产解码中国“科技牛”崛起之路
财富在线· 2025-09-11 09:28
核心观点 - 全球科技产业链正经历从苹果主导的"全球分工"模式向华为主导的"自主共生"模式的结构性转变 这标志着中国科技产业价值逻辑的根本性重塑 并构成资本市场结构性"科技牛"的基础 [1][2][8] 产品对比 - iPhone 17 Pro Max新增2TB版本 售价17999元 但国内AI功能缺失 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起售价同样17999元 [1] - 两家巨头产品发布间隔仅6天 反映中国科技力量崛起与自信 [1] 产业链范式转移 - 苹果链以"全球分工"为特征 加州设计整合日韩屏幕存储、欧洲精密组件 中国越南完成组装 中国制造业被固化于价值链底部 [2] - 华为链以"自主共生"为内核 形成以国产核心技术牵引的创新联合体 涵盖设备材料、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终端应用及软件生态 [2] - 地缘政治与科技革命推动全球供应链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 [2] 市场格局变化 -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市占率时隔4年重回榜首 苹果出货量同比下降1.3% 市占率排名第五 [3] - 投资风向从分享苹果链全球化效率红利转向押注中国科技自主崛起 [3] 技术主权突破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 研发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4] - 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增速达10.5% 远超整体研发增速 [5] - 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50% 去胶清洗环节国产化率较高 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设备实现从0到1突破 [5] 生态引力构建 - 鸿蒙生态设备数量超10亿台 注册开发者达675万 超15000个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 [5] - 鸿蒙操作系统中国市场份额超越iOS成为第二大操作系统 [5] - "1+8+N"全场景战略创造万亿级新市场 [5] 资本布局实践 - 沐曦科技(IPO已受理)与燧原科技(IPO辅导中)构成中国高性能计算芯片集团军 沐曦全栈GPU覆盖AI推理到通用计算 燧原深耕云端AI算力 [6] - 长鑫存储(IPO辅导中)专注DRAM领域 18.5纳米工艺量产 提升全球产能占比 [7] - 智谱AI的GLM-4.5大模型性能逼近国际顶尖水平 第四范式为企业级AI平台领导者 [7] - FOF生态圈系统覆盖科技牛核心赛道 提供资金与产业资源链接 [7] 产业价值重估 - 中国科技产业拥有自主定义的高端产品、核心技术、操作系统及产业标准 为资本市场提供结构性牛市基础 [3][8] - 科技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开放繁荣的国产化生态带来指数级价值增长 [6]
重回“科技牛”!今天就是A股九月最重要的一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8:02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强势反弹 沪指涨1.65% 深成指涨3.36% 创业板指涨5.15%创年内新高 [2] - 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上涨 沪深两市成交额2.44万亿元 较前日放量4596亿元 [2] - CPO、PCB、液冷服务器等科技板块涨幅居前 贵金属、油气、旅游等板块下跌 [2] 技术走势 - 市场经历约10个交易日震荡整理后重新站上所有趋势线 形成主动方向选择 [3] - 创业板指在"8·27"回调后维持强势 无视回调继续趋势上行并连创新高 [7] - 科技股中最强品种领涨而非高低切 显示市场选择继续走牛 [9] 核心驱动因素 - 科技股全线爆发 "胜易中天"(胜宏科技、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CPO龙头股深度绑定创业板走势 [9] - 工业富联实现两连板创历史新高 市值达1.17万亿元 [14] - 算力硬件股占据A股成交额排行榜多数席位 胜宏科技成交291.43亿元涨16.28% 中际旭创成交277.87亿元涨14.28% 新易盛成交277.16亿元涨13.42% [15] 产业趋势 - 甲骨文与OpenAI签署3000亿美元算力采购合约 自2027年起为期5年 为史上最大云端合约之一 [13] - 中国电信研究院预测到2035年AI将为中国GDP贡献超11万亿元 占GDP的4%-5% 算力需求可能增长10-100倍 [13] - 2025年1-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4050亿美元 同比增长20.4% 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增11.1% [16] 行业前景 - WSTS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7009亿美元 增11.2% 2026年将达7607亿美元 [16] - 7nm及以下先进制程月产能预计2028年达140万片 年复合增长率14% [16] - AI驱动半导体产业扩张 带动晶圆制造需求和半导体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16]
顶级游资陈小群 昨天割肉今天无语?牛市主线仍是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8:16
上证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报3812.22点 上涨0.13% 日涨幅+493点 [1][3] - 总成交量5.35亿手 总成交额821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8.2亿元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5亿元(流入1281亿/流出1286亿) 大单净流出63亿元(流入2124亿/流出2187亿) [1] - 20日累计涨幅+3.50% 60日累计涨幅+12.49%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13.74% [1] - 52周最高点位3888.60点 52周最低点位2689.70点 [1] 科技板块波动 - 胜宏科技获游资大幅买入 陈小群席位买入9.24亿元 作手新一席位买入7.12亿元 合计建仓规模超16亿元 [2][4] - 该股随后出现大幅回调 9月8日盘中暴跌超12% 收盘跌7.57% 9月9日再度大跌超5% [4] - 9月10日科技板块强势反弹 胜宏科技大涨超12% 盘中重新挑战300元大关 [5] - 工业富联涨停 市值达1.07万亿元 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海光信息等科技股同步大涨 [5] 科技行情空间分析 - 当前TOP10行业平均涨幅110% 仅为2013-2015年牛市峰值446%的1/4 显示指数层面仍有上行空间 [5] - 百日新高个股占比近期高点为25% 远低于上一轮牛市64%的峰值 表明赚钱效应尚未全面扩散 [6] - 公募基金对TMT行业持股比例5.73% 仅为上一轮科技牛市峰值8.28%的70% 显示机构仍有加仓空间 [10] eSIM主题投资机会 - 苹果发布首款eSIM双卡iPhone Air 中国联通成为其在中国市场合作伙伴 [8] - 中国移动正在申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中国电信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 [8] - 三大运营商股价集体上涨 中国联通大涨超5% 收盘报5.76元 [9][1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深证成指涨0.38%报12557.68点 创业板指涨1.27%报2904.27点 [3] - 沪深两市成交额19781亿元 较昨日缩量1404亿元 [3] - 超2400只个股上涨 逾60只股票涨停 采掘、通信服务、旅游酒店、游戏等行业涨幅居前 [1]
海尔生物含“科”量到底有多高?
搜狐财经· 2025-09-05 06:42
核心观点 - 上证指数创十年高点 科技类股票表现突出 科创板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投资者寻求具备未来投资价值的优质公司 [1] - 海尔生物被市场低估 其定位为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化场景方案服务商 核心优势包括先进制造能力 产品研发能力和综合方案设计能力 [1] - 公司增长逻辑清晰 通过硬核技术筑牢基本盘 通过场景创新打开新空间 不应被简单定义为医疗器械或制冷设备厂商 [6] 业务板块分析 - 低温存储业务覆盖-196℃到+8℃全温区 应用于血液库 样本库和药品转运 搭载自研Eco-Drive超绿技术实现±2°C恒温保藏 [2] - 独家专利电磁式平衡阀将开门间隔从5分钟缩短至1分钟内 一体式VIP保温技术提供6小时超长保温能力 [2] - 低温存储业务2024年下半年营收和利润触底反弹 预计成为未来业绩主引擎 [3] - 新产业收入占比从2023年38%提升至2025年中报47% 形成传统业务稳盘与新业务提速的双支撑格局 [4] - 智慧用药业务采用3D-AI视觉识别自学习技术 0.2s内精准识别药物 多机械手仿生控制技术抓取10kg以上药品 制动精度0.1mm以内 [4][5] 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 - 搭建IncGPT - Biobank模型 实现智能控温 动态盘点和智能备份 提升盘点存取效率 [3] - 智慧用药方案使发药效率提升50% 实现药品全程可追溯 避免错发漏发风险 [5] - 客户追求品质卓越和性能稳定而非绝对低价 对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形成长期利好 [3] 市场拓展与战略布局 - 与泰国RAM医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 自动化产品和方案进入东南亚市场 [5] - 东南亚智慧医疗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增量空间巨大 [5] - 从国内领先到全球布局 发展路径和扩张雄心清晰 [5]
科技股回调释放短期压力 锚定业绩方能成就“慢牛”底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0:22
市场表现 - 9月4日A股科技板块大幅调整 科创50指数下跌6.09% 创业板指下跌4.25% 个股寒武纪跌幅超14%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跌幅均突破13% [1] - 科技股调整拖累主要指数 沪指下跌1.25% 深成指下跌2.83% [1] - 消费板块展现抗跌性 乳业、预制菜、水产、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涨幅均超2% 红利指数逆势上涨0.5% 农业银行股价大涨5.17% [1] 调整原因 - 科技股调整源于交易层面短期博弈 8月12日至9月初科技股连续大幅拉升 科创50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均超20% [2] - 资金集中导致交易拥挤 科创50指数成交额占比从8月11日的1.64%(303.4亿元/1.85万亿元)攀升至8月27日的4.5% [2] - 前期获利丰厚投资者落袋为安操作触发调整 类似2020年末至2021年初白酒板块调整案例 [2] 科技股前期表现 - 科技股曾出现多项标志性事件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2] - 电子板块市值反超银行板块 跃升为A股市值第一大板块 [2] - 中际旭创总市值超越东方财富 刷新市场对科技板块估值认知 [2] 业绩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中36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 其中15家营收增幅超30% [3] - 17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30% 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3] - 股价增长与业绩增长的匹配是科技牛可持续的核心前提 [3] 寒武纪案例 - 寒武纪8月29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指出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4] - 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方案公布 寒武纪权重约15%超10%上限 被动指数基金需卖出约100亿元 [4] - 寒武纪作为科技板块风向标 其调整逻辑适用于整个芯片产业链和科技板块 [4]
每经热评丨科技股回调释放短期压力 锚定业绩方能成就“慢牛”底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5:52
市场表现 - 9月4日A股科技板块大幅调整 科创50指数下跌6.09% 创业板指下跌4.25% 寒武纪跌幅超14%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跌幅均突破13% [1] - 科技股调整拖累主要指数 沪指下跌1.25% 深成指下跌2.83% 但市场未出现全面抛售 跌幅超5%个股仅467只 占比约10% [1] - 消费板块展现抗跌性 乳业、预制菜、水产、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涨幅均超2% 红利指数逆势上涨0.5% 农业银行大涨5.17% [1] 调整动因 - 科技股调整源于交易层面短期博弈 8月12日至9月初科技板块累计涨幅超20% 寒武纪股价曾超越贵州茅台 电子板块市值反超银行成为A股第一 [2] - 资金集中度显著提升 科创50成交额占比从8月11日1.64%(303.4亿元/1.85万亿元)升至8月27日4.5% 交易拥挤加剧调整压力 [2] - 调整属交易驱动型 类似2020年末至2021年初白酒板块调整 获利了结需求释放引发股价震荡 [2] 业绩基本面 - 科技股行情需锚定业绩增长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中36家营收增长 15家营收增幅超30% 17家净利润增幅超30% [3] - 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但股价脱离基本面将导致调整不可避免 [3] - 寒武纪8月29日发布风险提示 明确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同时因指数权重约束(超15% vs 10%上限) 被动基金需卖出约100亿元 [4] 调整性质 - 此次调整为股价向业绩回归的正常环节 寒武纪作为风向标其调整逻辑适用于整个芯片产业链及科技板块 [4] - 市场整体向好走势未根本改变 调整具结构性特征 科技股与消费板块表现分化明显 [1][4] - 股价与业绩重新匹配后 科技牛行情将具备更坚实运行基础 [3][4]
每经热评︱科技股回调释放短期压力 锚定业绩方能成就“慢牛”底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3:45
市场表现 - 9月4日A股科技板块显著调整 科创50指数下跌6.09% 创业板指下跌4.25% 个股寒武纪跌幅超14%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跌幅均突破13% [1] - 沪指与深成指分别下跌1.25%和2.83% 消费板块逆势上涨 乳业、预制菜、水产、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涨幅均超2% 红利指数上涨0.5% 农业银行股价大涨5.17% [1] - 当日跌幅达5%及以上个股仅467只 约占全市场个股总数10% 未出现全市场非理性抛售 调整呈现结构性特征 [1] 调整动因 - 科技股调整核心动因为交易层面短期博弈 8月12日至9月初科技股连续大幅拉升 科创50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均超20% [2] - 科技股交易异常拥挤 科创50指数成交额占比从8月11日1.64%(303.4亿元/1.85万亿元)攀升至8月27日4.5% 资金集中度显著提升 [2] - 寒武纪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明确指出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同时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将导致跟踪基金需卖出寒武纪约100亿元 [4] 行业标杆事件 - 科技股上涨期间出现多项标志性事件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电子板块市值反超银行板块成为A股市值第一大板块 中际旭创总市值超越东方财富 [2] -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业绩表现亮眼 36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 其中15家营收增幅超30% 17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30% 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3] 可持续性逻辑 - 科技牛行情需锚定业绩牛 股价增长与业绩增长匹配是可持续核心前提 若股价脱离基本面独自冲高则调整难以避免 [3] - 此次调整为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股价向业绩回归的正常环节 当股价与业绩重新匹配后科技牛才能拥有更坚实运行基础 [4]
大震荡!关键时间节点上市场行情将如何切换?
格隆汇· 2025-09-03 00:14
市场整体趋势 - 牛市行情仍在持续 市场波动属于指数连续上涨后的正常反应 牛市多急跌 [2] - 市场存在增量资金 居民存款规模达160万亿元 与总市值比值处于较高水平 资金入市是大势所趋 [3][8][10] - 私募基金仓位未达历史牛市水平 大量踏空资金等待调整买入 [13] - 政府未展现打压股市意愿 与2015年牛市不同 国家资金可能通过银行板块稳定指数 [15]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强化行情持续性 [17] 资金流动性 - 居民资金通过加杠杆入市 融资余额扩大至2015年峰值水平 但当前存款结构和杠杆水平与历史不同 [5] - 7月居民入市资金约3000亿元 仍存在较大资金潜力 [3] 板块轮动特征 - 板块切换是常态 科技股内部存在轮动机会 如机器人板块受特斯拉产能指引刺激(2026年Q3周产1000-10000台 年化5-50万台)和产业链成熟推动 [18][19] - 固态电池等产业趋势明确的板块易被反复炒作 [20] - 科技板块外存在低位板块机会 如消费板块(政策预期+节假日催化)和非银金融(成交活跃但表现滞后) [21] - 市场呈现行业龙头股表现优于小盘股的特征 ETF规模扩大强化这一趋势 [21] 投资策略 - 建议平铺主要方向核心标的而非追逐题材切换 以更好应对波动 [21] - 需警惕AI算力、军工等过热板块的短期调整压力 [18] 潜在关注方向 - 机器人产业链(特斯拉Optimus Gen 2量产预期及华为等厂商技术升级) [19]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20] - 消费政策及非银金融补涨机会 [21] - AI算力硬件调整后反弹时机 [22]
【笔记20250902— “国运之争,为之买单”】
债券笔记· 2025-09-02 15:25
市场趋势分析 - 趋势对投资表现具有决定性影响 顺应大势可弥补入场点位不佳带来的短期亏损 [1] - 当前市场存在"国运之争"的投资叙事 科技行业被赋予引领新周期的战略意义 [7] 债券市场表现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1.7675% 日内波动区间为1.7650%至1.7765% 最终下跌0.10个基点 [6][8] - 超长期国债表现相对较好 收益率上涨0.45个基点至2.0220% [8] - 资金面保持均衡偏松状态 DR001利率维持在1.31%附近 DR007利率在1.44%附近 [5] - 央行实施净回笼1501亿元 通过逆回购操作调节流动性 [4] 股债市场联动 - 股市小幅下跌 重大活动前夕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6] - 股债跷跷板效应失灵 出现"股债双杀"现象 与前一交易日的"股债双牛"形成对比 [6][7] - 债券基金转为小额净申购 推动尾盘利率小幅回落 [6] 利率债市场明细 - 国债各期限收益率变动不一 1年期下降0.50个基点至1.3375% 3年期下降0.25个基点至1.4050% [9] - 国开债表现分化 1年期持平于1.5125% 10年期下降0.25个基点至1.8675% [9] - 口行债和农发债整体收益率小幅下行 超长端地方债收益率下降1.75个基点 [9] 信用债市场表现 - AAA级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下行 1年期下降0.24个基点至1.7000% 5年期下降1.25个基点至2.1075% [9] - AA+级信用债短期收益率出现分化 3个月期大幅上升45.58个基点至2.1000% 6个月期小幅上升0.70个基点至1.7400% [9] - AA级信用债中长期收益率下降明显 3年期下降1.48个基点至2.3500% 5年期下降3.75个基点至2.870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