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理AI
icon
搜索文档
理想智驾二级部门数量从3个调整为11个是次要矛盾
理想TOP2· 2025-09-22 16:56
核心观点 - 李想对理想汽车辅助驾驶发展的作用可高度类比马斯克对特斯拉辅助驾驶的影响 包括做大资源 保证资源持续投入 以及基于对AI底层原理的理解做出关键技术路线判断 [1][2][3] - 理想智驾发展取决于三大要素:全球AI产业发展阶段(天时) 理想各类生产要素匹配度(地利) 以及李想个人能力(人和) [2][5] - 理想智驾部门组织架构调整属于次要矛盾 未来1-12个月智驾系统将出现多次高质量快速迭代 [2][6] - 公司发展方向强调"合适萝卜坑"比以履历为锚点的人才更重要 前者面向未来 后者以过去为荣耀点 [2][11] 李想的关键作用 - 具备三个核心作用:做大资源 保证资源持续投入 在理解AI底层原理基础上对技术路线做出关键think different判断并执行 [2][3] - 44岁创始人拥有极高投票权和强驱动力 能保证未来10-15年对公司绝对控制权并推动组织架构变革 [3] - 亲自决策将资源核心投向基于强化学习的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 减少对端到端投入 并判断双Orin平台可运行VLA模型 [4] - 创始人真懂技术且持续关注 既能获得更多资源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产业发展与生产要素 - 全球AI产业发展阶段是关键前提 具备齐全生产资料的只有中美 [5] - 中国公司需要高效组织生产要素 时机与创始人能力至关重要 深谙创始人梁文锋指出中国创新缺的是信心和高密度人才组织能力 [5] - 自动驾驶是物理AI子集 做好物理AI需要负责人持续下判断并能按产业特点改组公司 [6] - 理想和小米是生产要素相对匹配的公司 理想更擅长think different 小米更擅长吃第二波与价值传递 [6] 技术发展路径 - 理想智驾部门从3个二级部门调整为11个属于次要矛盾 [2] - 迭代方向明确 未来1-12个月VLA将出现多次高质量快速迭代 [2][6] - 具体迭代方向包括:提升仿真数据效率 压榨车端芯片潜力 通过强化学习提升模型能力 优化语音控车体验 以及VLA框架落地 [6][7] - 当前运行4B模型 未来将升级至7B 14B甚至100B模型 实现能力飞跃 [8] - 辅助驾驶比chatbot和机器人更适合强化学习 因奖励函数明确 易于收敛 [8] - 监督学习只能特定场景优化 模仿学习主导的端到端难以针对性解决问题 而强化学习主导的VLA可专门优化问题 [9] - 当前发展阶段类似GPT-1到GPT-3/3.5 大力出奇迹 [10] 人才观念 - 合适萝卜坑(岗位与人才匹配)比以履历为锚点的人才更重要 [2][11] - 英伟达应届生质量低于谷歌Facebook但不影响发展 因所做事情更重要 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也是类似道理 [11] - 理想整体环境具备做成物理AI的条件 使得萝卜坑比履历锚点人才重要得多 [11]
快讯|周鸿祎直播试吃机器人炒菜;优必选与富士康云智汇达成战略合作;OpenMind开源全球首个AI原生开源机器人系统发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2 06:40
橡鹿机器人商用炒菜机器人进展 - 周鸿祎直播试吃机器人炒菜并评价"锅气十足" 难以区分人类或机器人烹饪[3] - 橡鹿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近1万台 可稳定出餐并保证口味一致性 降低连锁餐饮标准化难度[3] - 炒菜机器人可降低人力成本 实现菜品标准化 改善后厨环境 公司四季度将上线全新月租商业模式[3] 优必选与云智汇科技战略合作 - 优必选与富士康关联公司云智汇科技签署2025-2027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全球战略协议[6] - 云智汇科技负责全球销售推广与售后 优必选专注研发生产环节 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升级[6] - 双方将打造"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示范场景 优必选拥有全球第一的有效专利数量[6]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技术突破 - "海龟"水下机器人实现近海底环境观测厘米级精度 沉积物干扰降低90%[9] - 采用三点惯性测量感知方法使数据噪声降低76.2% 响应时间缩短1.1倍 倾角控制稳定性提升7.16倍[9] - 具备360度灵活机动能力 突破复杂地形全域机动技术瓶颈 适用于珊瑚观测/水下捕捞/搜救等领域[9] OpenMind开源AI原生机器人系统 - 发布全球首个AI原生开源机器人系统 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及仿真环境[13] - 系统具有硬件中立特性 适配四足/双足等机器人形态 支持Docker快速部署[13] - 集成SLAM技术实现复杂环境稳定移动 配备OM1 Avatar前端交互界面降低研发成本[13] 英伟达投资台湾宇见智能 - 英伟达首次投资台湾创业公司宇见智能 其MetGen平台可将工厂设计蓝图转换为数字孪生环境[17] - 平台3分钟生成完整数字模拟场景 大幅减少厂商蓝图设计时间[17] - 技术契合物理AI落地需求 实现真实与虚拟世界的双向循环[17] 机器人行业企业分类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含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5家企业[23]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含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等8家企业[24]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含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企业[25]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含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6家企业[26] - 具身智能企业包含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25家企业[27]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含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8家企业[29]
黄仁勋,投了个浙大校友
36氪· 2025-09-21 03:57
公司融资与估值 - 完成1.2亿美元A轮融资 估值达6亿美元 较半年前种子轮估值1亿美元增长5倍 [1][3] - 种子轮融资超2000万美元 由CRV和First Round Capital领投 真格基金参投 [1][3] - 行业巨头英伟达 亚马逊 三星和LG Technology Ventures参与A轮投资 [1][8] 团队背景与构成 - 三位华人联合创始人:Lindon Gao(商业经验) 杨世远(技术专长) Jason Ma(学术权威) [2][3] - 核心成员来自哈佛 MIT Berkeley及谷歌 英伟达等头部科技公司 [3] - 创始人曾成功创立并出售智能购物车公司Caper AI 交易额3.5亿美元 [2] 技术研发与产品 - 研发AI模型帮助机器人在现实场景学习 拥有30名员工 [3] - 发布全球首款商业落地灵巧操作基础模型DYNA-1 支持双机械臂协作和语音指令响应 [3][8] - 采用"物理AI"理念 让机器人通过环境数据输入学习而非编码指令 [4][8] 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 - 重点非人形机器人 当前应用固定机械臂于餐厅 健身中心和自助洗衣店等场景 [4] - 解决实际商业场景具体问题 如折叠餐巾 整理毛巾和处理衣物 [4] - 长远目标探索更接近人类形态的机器人并解锁物理AGI [4] 行业环境与趋势 - 机器人行业上半年吸引121亿美元投资 处于趋势投资前期 [4] - 行业核心挑战为硬件成本高 结构复杂及大脑不够智能 [4] - 英伟达2024年进行约45笔投资 拥有约40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 [7] 战略投资与生态布局 - 英伟达投资逻辑为强化生态体系 延伸AI能力至物理世界 [7][11] - 通过算力-仿真-数据基础设施编织硬件本体和算法团队网络 [9] - 投资英特尔50亿美元 结合x86 CPU与AI加速GPU 开拓年市场250-500亿美元新领域 [9][11] 华人科技影响力 - 全球百大AI顶尖科学家中65人具中国背景 50人在中国机构工作 [15] - 中国AI专利总量占全球69.7% 2023年专利数达122511件 年增29.6% [16] - 硅谷巨头如马斯克xAI团队华人比例近80% Meta招募多名华裔工程师 [13][14]
徐直军,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13:23
【导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未来3年,昇腾芯片将以"几乎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速度演 进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建蔷 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在上海召开,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分享了昇腾芯片未来三 年的发展规划路线,并推出全球最强超节点和集群。 他透露,未来3年, 华为开发和 规划了三个系列,分别是Ascend(昇腾)950系列以及 Ascend 960、Ascend 970系列,更多具体芯片还在规划中。此外,以昇腾芯片为基础,华 为推出多款超节点和集群产品,到2027年昇腾超节点集群规模将达到百万卡级。 未来3年 昇腾芯片将以"几乎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速度演进 徐直军认为,尽管DeepSeek模式减少了算力需求,但走向AGI和物理AI,算力仍是关键,尤 其是对中国人工智能而言。 他明确表示,未来3年至2028年,华为规划了Ascend 950、960、970三个系列昇腾芯片, 将以"几乎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速度演进,同时,围绕易用性、数据格式、带宽等方向优 化,满足AI算力增长需求。 徐直军介绍,Ascend 950系列(含Ascend 950PR和Ascend 950DT两颗芯片)共用 Ascend ...
英伟达做Robotaxi,马斯克你怎么看?
搜狐财经· 2025-09-18 09:46
英伟达预计为此项目投入30亿美元,未来将在美国落地开城。作为对比,行业领导者Waymo为达成当前运营规模累计投入约120亿美元。 英伟达发力Robotaxi的逻辑并非简单业务扩张,而是推出Robotaxi技术样本,验证其从GPU芯片到物理AI大模型的全链路工程能力,进而定义下一代"物理 AI"的基础设施与生态标准。 2025年美国Robotaxi市场正加速发展。Waymo已在美国7座城市运营,每周提供超过25万次付费出行。特斯拉于今年9月在奥斯汀和湾区开放Robotaxi服务, 首日下载量超过Uber 40%,比Waymo历史最高下载量高出6倍。 英伟达做 Robotaxi, 马斯克 你怎么看? it T 赤 示 不 止 大 字母榜 据36氪报导,英伟达内部正在孵化全新的Robotaxi项目,由资深高级总监Ruchi Bhargava负责。英伟达采用了一段式端到端技术路线,核心在于通过仿真技 术构建的世界模型对神经网络进行强化训练。这与特斯拉FSD采用的路线高度相似,但英伟达拥有更强大的技术基础。 该技术路线的关键支撑是英伟达今年1月发布的Cosmos世界基础模型。这一平台整合文本、图像、视频及传感器数据,生 ...
韩科技政策向AI领域大幅倾斜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37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裴庆勋日前在就任50天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阐释了韩国未来五年科技发 展重点方向,包括到2030年跻身世界AI强国前三名,建立人人都能使用AI的社会等。 裴庆勋表示,韩国计划成立新的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他说,韩国2026年AI领域预算将 超过10万亿韩元,因此需要消除各部委之间的预算重叠提高效率。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长级理事会将 作为政府层面的机构,负责监督人工智能政策。已升任副总理的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部长将担任该理事 会主席,预计理事会将于10月在国会全体会议和内阁会议后正式成立。 裴庆勋透露,韩国还将发展物理AI。他说,凭借在制造业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优势,韩国可在医疗保 健、造船、国防和内容领域实现AI转型,从而在物理AI领域获得全球竞争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韩国还将建设AI包容型社会。裴庆勋表示,尽管韩国目前在ChatGPT使用率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但必须 把最佳替代方案开发成韩国自己的AI基础模型,并将其开源,以便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包容型 AI"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使用和接触它,无论年龄、性别或经济状况如何。到2030年,韩国将确保20万台 用于AI学习和数 ...
每周股票复盘:索辰科技(688507)拟收购力控科技进展顺利
搜狐财经· 2025-09-13 19:4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12日收盘价为96.89元,较上周94.73元上涨2.28% [1] - 本周最高价99.99元(9月9日),最低价94.0元(9月8日) [1] - 当前总市值86.74亿元,在软件开发板块市值排名58/133,两市A股排名2140/5153 [1] 物理AI产品布局 - 物理AI开发及应用平台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包含生成式建模仿真一体化、实时环境渲染、物理模拟引擎等核心功能 [2] - 自动设计训练一体化系统可实现成千上万设计样本的智能衍生与验证,并支持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场景的高精度3D仿真训练 [2] - 产品分为平台型工具(针对开发者)和垂类应用(基于行业经验开发)两种类型 [2] 低空经济应用潜力 - 物理AI平台可解决低空经济中气象风险、电磁干扰及空域管理三大安全隐患 [3] - 通过实时重构气象和电磁环境支持无人机交通管理(UTM)系统开发,优化飞行路径 [3] - 目前公司尚未获得低空经济领域订单 [3] 力控科技收购进展 - 拟收购的力控科技是国产SCD软件领军企业,专注数据采集监控、实时数据库、工控信息安全等领域 [3] - 产品已应用于油气、石化、矿山、冶金等行业,服务中石油、中石化、国家能源等头部企业 [3] - 交易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最终实施进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4][5]
物理AI何时能迎来“ChatGPT时刻”?业内人士:或需5—10年深耕 数据与建模成关键瓶颈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10:30
例如,在演示机器人叠衣服的操作场景时,由于现实世界中衣服的纹理、颜色、款式种类繁多且不断更 新,相关数据根本无法完全采集。 朱政认为,世界模型有望解决这一困境——通过生成式数据填补真实数据的不足,从而让物理世界的数 据在体量与泛化性上,达到与数字世界互联网数据相媲美的效果。 王业全则认为物理AI发展的最大难点在于建模方法,包括数据、训练流程等,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方 向。他建议第一步可利用大规模自监督数据、高质量数据得到一个基础模型,这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第 二步通过对齐、强化等工作,将模型能力释放到具身智能等相关物理世界相关场景中,"这条路线或许 是可行的,但客观来讲难度依然很大,因为我们目前还未找到合适的建模方法与合理的数据组织形 式"。 智源研究院FLM团队负责人、"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王业全则通过对比ChatGPT的 发展历程,给出了更长期的预估。他指出,从GPT-1到GPT-2,再到GPT-3乃至ChatGPT,期间经历了多 年的技术积累与迭代。目前,具身智能AGI发展水平大致处于潜在的GPT-1.6、1.7阶段,按照线性时间 估计,在一两年内达到ChatGPT级别难度还是很大。王业全认 ...
瑞声科技亮相德国车展展示车载技术
环球网· 2025-09-12 09:0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于2025年9月9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展示车载声学、触觉反馈、光学影像、传感交互与电机系统等技术成果 [1] - 公司自2018年进入车载声学领域后通过多次战略收购实现关键技术整合 构建从感知-处理-输出的声学生态链 [3] - 公司成为可提供硬件、软件、算法与调音全链路服务的车载声学解决方案供应商 [3] - 公司位列全球乘用车音响系统市场前十 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3] - 公司每年投入营收7%至10%于研发 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研发与生产中心 累计专利申请量超18,000件 [3] - 公司车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3%达17.4亿元 已成为集团业务重要组成部分 [5] 技术合作与产品创新 - 公司与极氪及英国音响品牌Naim Audio合作开发极氪9X车型 定制9.2.4.8多维沉浸声学系统 [5] - 合作车型配备32枚扬声器及8个座椅振子 采用40独立通道功放方案 峰值功率达3868W [5] - 系统可实现从2D高保真到3D环绕及4D沉浸的听觉体验 通过3D虚拟环绕算法转换立体声音源为三维空间场景 [5] - 公司展示以物理AI为基础的全栈式车载声学解决方案 通过极氪9X等案例体现技术应用成果 [5] 行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展会吸引奥迪、宝马、保时捷、长安汽车、大众、极氪、玛鲁蒂铃木、梅赛德斯-奔驰、斯柯达等全球知名车企代表参观交流 [3] - 博士、帝瓦雷、哈曼、英国之宝、索尼等音响合作企业代表亦到展台进行技术交流 [3] - 多家品牌方体验车载解决方案后表示期待终端产品搭载、Techday活动及Demo共创等合作形式 [3] - 公司未来将凭借全球资源助力初光汽车、先锋高科等合作伙伴拓展海外市场 提供定制化全栈解决方案 [6]
物理AI不只是“机器换人”:亚马逊新增30%高技能岗位
36氪· 2025-09-12 07:29
自动化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且在当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持续演进。尽管自动化已成为早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工智能、视觉系统与机 器人硬件的最新进展,正催生新一代"更智能、更具适应性"的机器。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新白皮书《物理AI:赋能工业运营新时代》探讨了这些技术发展正拓展机器人的作用边界,不仅是提升效率,更能为工厂车间带来 更高的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 此前,多数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初衷是在受控环境中执行固定、重复性任务,但这种局面正开始改变。借助物理AI,机器人逐渐具备感知、学习并响应更 复杂环境的能力,同时可支持更广泛的任务类型。 这一变革恰逢关键节点。当前制造商正面临成本上涨、劳动力短缺、客户需求多变等多重挑战,经营环境日趋复杂。 但这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进化历程,可为把握未来趋势提供重要背景。 01.工业机器人的演进 物理AI的应用是工业机器人长期进化的下一步。我们或许会将机器人视为未来的产物,但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机器人 (robot)"一词源自捷克语"robota",意为强制劳动。 早期工业机器人基于规则,即通过明确编程执行高精度、高速度的重复性任务,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