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欺诈
icon
搜索文档
维护“一老一小”消费权益 广东将重点监管“水弹枪”玩具等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10 08:05
整治打击"坑老"乱象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占比达22%庞大的健康消费需求催生"银发经济"但部分不良商家利用老人信息弱势进行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2] - 广州周女士的父亲在不到一年间与不同公司签订数十份"购销合同"被"吸走"近70万元[2] -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学车、教培、体育健身等行业也出现类似欺诈形式正在打击预付式消费从收费监管到合同使用全方位避免商家卷款潜逃[2]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今年以来立案查处涉及老年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案件184宗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套路"从线下走到线上将开展全链条式打击从生产者到平台经营者加强监管[2] 网红儿童玩具安全隐患 - "真煮"厨房玩具和水弹枪等网红儿童玩具常以"培养动手能力""摆脱手机瘾"为卖点但大多缺乏3C认证存在烫伤、击伤、触电、误吞小配件、化学物质超标等风险[3] - 生产厂家和卖家通过标注"14岁+"标识、虚构生产商地址等手段躲避监管[3] - 汕头市市场监管局表示接到举报后将现场核查发现诱导性或虚假宣传将发现一宗查处一宗[3]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强调家长需尽监护责任商家需严守14+标识承诺若产品设计缺陷造成伤害需承担法律责任[3] - 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将水弹枪等产品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加强校园周边、电商平台抽查频次强化平台监督对责任履行不力主体约谈警告[3]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间诱导老年人购买药品保健品
新华社· 2025-07-02 08:37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间诱导老年人购买药品保健品 [1] - 商家通过个人微信、企业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将顾客引流至线上直播间,假借"养生讲堂""健康咨询"等名义进行夸大、不实宣传 [1] - 部分商家以"免费送鸡蛋""社区义诊""老年福利会"等线下活动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添加微信、加入微信群 [1] 商家诱导老年人消费的手段 - 在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夸大产品"治疗高血压""抗癌防癌"等功效 [1] - 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心理,诱导购买价格虚高的"神药""神品" [1] - 私域直播间通过封闭场景实施情感营销,如"亲情关怀""健康咨询""专家讲座"等名义 [1] - 违规使用"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替代药物治疗"等用语 [1] - 宣称"专家推荐""祖传秘方""老干部专用"等进行虚假权威背书 [1] - 利用"限时秒杀""最后优惠"制造消费焦虑,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消费者 [1] 消费者注意事项 - 保健食品仅具调节机体功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2] -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应查验直播间是否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 [2] - 核查保健食品是否标注"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核查药品是否具备"国药准字"批号 [2] - 消费者如遭遇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可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2] - 对于金额较大、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据 [2]
别拿古法技艺当流量幌子
消费日报网· 2025-06-19 02:50
短视频营销乱象 - 短视频平台涌现大量展示古法技艺的内容,通过唯美画面和精湛工艺吸引流量,最终引导用户购买商品 [1] - 商家利用短视频将批量生产的现代工艺品包装成古法艺术品销售,实际商品与宣传严重不符 [1] - 部分工艺如花丝镶嵌难以通过肉眼辨别真伪,需专业手段(如火烧)区分古法与现代工艺 [1] 行业影响 - 商家以古法技艺为营销噱头的行为削弱传统技艺的珍贵属性,引发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危机 [2] - 现代工艺与古法技艺本身无优劣之分,但虚假宣传行为涉嫌消费欺诈,损害行业健康发展 [2] - 此类乱象可能阻碍古法技艺的传承,因消费者误解而减少市场需求 [2] 平台监管与政策动向 - 短视频平台需加强商家资质审核、内容真实性审查,并建立第三方鉴定等售后服务体系 [3] - 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虚假摆拍、违规引流等恶意营销行为 [3] - 政策整治将遏制假冒伪劣产品通过短视频渠道销售,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3]
网上“买买买”,权益保护要跟上(法治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6-16 22:13
网络消费行业趋势 - 网络消费已成为群众重要消费方式 对消费模式完善和效率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2]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 聚焦网络消费新领域问题以回应社会热点 [2] 直播电商领域规范 - 直播营销中"假一赔十"等高于法定标准的承诺构成合同内容 经营者需履行赔偿义务 [3] - 某店铺因主播将黑酸枝木手串虚假宣传为小叶紫檀 被判赔偿消费者10倍价款(1000元→1万元) [3] - 直播即时互动特性易导致虚假宣传 主播承诺直接影响消费决策 商品不符承诺需赔偿 [4] 票务平台运营规范 - 票务平台格式条款存在歧义时 应作出不利于平台方的解释 保障消费者全额退票权益 [6] - 演唱会门票退票规则需清晰明确 需平衡演出方与消费者合理需求 [7] 电商平台退货政策 - 经营者单方标注"不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无效 需证明商品性质确实不宜退货 [8] - 某店铺因未合理说明手提包不宜退货性质 被判履行退货退款义务 [8] - 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保障在线消费权益 经营者不得任意扩大不适用范围 [9]
假防晒衣“热”销,消费欺诈终究见不得光
南方都市报· 2025-06-09 15:21
市场乱象 - 市场上标有"防晒"字样的产品品类繁多,但部分防晒衣实际无法有效阻挡紫外线,不符合国家标准[1] - 部分商家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存在造假行为,例如弋阳县信丰服装加工厂负责人连真实的紫外线防护系数都说不出来[1] - 网络直播间主播使用"新型科技面料实力防晒""防晒指数UPF100+"等虚假宣传用语[1] - 企业直销时会根据客户需求随意定制外包装袋上的防晒指数标识[1] - 尽管包装简陋、无品牌标识,最畅销的一款假防晒衣年销量高达30多万件[1] 监管行动 - 弋阳县市监局联合公安等部门连夜进行现场检查,对相关产品进行查封并抽样送检[2] - 责令涉事企业暂停生产销售,后续调查和送检结果出来后应有进一步处置措施[2] - 消费者可依法索赔,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应增加赔偿金额为商品价款的三倍[2] 改进建议 - 向消费者普及识别防晒衣真伪的常识[3] - 对直播电商等强化监管倒逼其尽责把关[3] - 对线上线下在售防晒衣加大抽检力度,对假冒伪劣产品依法严处[3]
突发!多个品牌直播间停播、产品下架!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5 15:46
文章核心观点 央视3·15晚会曝光多个行业乱象,涉及卫生巾纸尿裤、一次性内裤、家电维修、水产品加工、借贷平台、信息获取、外呼业务、手机抽奖、五金市场等领域,相关企业和部门已采取行动应对[3][13][16] 各行业问题总结 卫生巾、纸尿裤行业 -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从生产垃圾中获取原料,涉及嫚熙、中亿孕婴等品牌,相关多个品牌抖音直播间停播,护舒宝、七度空间声明未涉事[3][4][5] - 济宁市委、市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查封涉事企业,控制负责人,省工作组指导调查[12] 一次性内裤行业 - 商丘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不卫生、不杀菌,面料材质标注与实际不符,涉事代工厂生产过“初医生”“贝姿妍”“浪莎”等产品[13] - 3月15日晚,浪莎、贝姿妍旗舰店下架一次性内裤产品,初医生旗舰店下架曝光的一次性内衣产品[15] 家电维修行业 - 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存在高收费问题,投诉量超6000条,维修成本91元收费659元[16] - 该平台官方微博道歉,成立专项调查组彻查[16] 水产品加工行业 - 部分水产企业加工虾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导致磷酸盐含量超标,还通过包冰二次增重,工人称自己不吃[17] 借贷平台行业 - 借贷宝、人人信平台存在电子签借款遭遇高利贷和暴力催收问题,借款人难起诉放款人[17] - 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注相关消息,借贷宝成立整改小组解决问题[17] 信息获取行业 - 云企智能科技、绿信科技等公司通过软件和爬虫技术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部分公司还使用三网通信大数据获客[19][20] 外呼业务行业 - 外呼公司帮助商家拨打营销电话,使用AI智能机器人拨打成行业主流,不经消费者同意拨打属违法行为[21][22] 手机抽奖行业 - 电子发票第三方服务平台“诺诺网”开发票后跳转抽奖,奖品话费券使用有套路,需充值4000元话费且最快15个月用完,由兑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利[23] 五金市场行业 - 南宁科德国际五金市场、贵阳金石五金机电城部分商家售卖非标电线电缆,金明阳电线电缆公司、润雄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不达标的电线,国内重大火灾案例中因线缆引发的火灾占比超5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