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务服务

搜索文档
Want your IPO to succeed? Be a company the average person loves.
Yahoo Finance· 2025-09-19 17:55
StubHub stock has struggled since the company went public this week. Meanwhile, Klarna and particularly Figma have seen strong share performance since their IPOs. Is this a case of more universally beloved companies gaining an edge in the market? When I saw that StubHub stock was down on the day of its IPO, I found it hard to feel bad. After all, this is a company I associate with two things: (1) making it difficult to sell tickets at face value, and (2) making it prohibitively expensive to attend ...
StubHub IPO发行价定为每股23.50美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1:09
StubHub宣布,其IPO的发行价定为每股23.50美元。公司共发行3404万股普通股,预计筹集总额约8亿美 元,将于2025年9月17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交易,股票代码为"STUB"。 StubHub成立于2000年,是连接全球超过200个国家粉丝与他们喜爱的体育赛事、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的 领先平台。公司最近宣布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达成多年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现场 娱乐票务领域的领导地位。 摩根大通(J.P. Morgan)和高盛(Goldman Sachs)担任此次发行的主要联合账簿管理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
大麦娱乐20250915
2025-09-15 14:57
**大麦娱乐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综合性娱乐公司大麦娱乐 前身为阿里影业 于2014年借壳上市[3] * 行业涉及现场娱乐票务 IP授权衍生品 电影票务 以及影视内容投资制作[2][4] **核心业务板块表现** * 大麦现场票务平台2024年收入达21亿 毛利率64% 是国内领先的现场娱乐票务服务商[2][6] * 阿里鱼IP授权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2亿增长至14亿 截至24财年总代理金额约40亿美元[2][10] * 影视相关业务中 淘票票电影票务市占率稳定在30%-40%[4][15] 剧集业务在24年实现约5亿元收入[4][16] **业务运营与战略** * 大麦票务平台服务费率在7-8%左右[6] 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6] * 阿里鱼采用"IP to B to C"全链路模式 已与超过200个品牌达成授权合作 累计推出超过3万个SKU[4][13] * 阿里影业实行"双龙驱动"战略 深入参与优质内容制作 拥有6家自制工作室[15][16] **市场动态与用户增长** * 疫情后大型演唱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从16-19年的三四十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0亿元左右[2][9] * Livehouse和专业场馆收入从几亿元增长到接近100亿元[9] * 大麦MAU从疫情前几百万级别增长至2024年的2000万 高峰时达5000万[2][7] **重要合作与IP资源** * 阿里鱼主要IP合作伙伴包括三丽鸥 宝可梦和奇卡哇等[11] 其中三丽鸥占到公司收入的一半左右[12] * 公司与三丽鸥的独家代理合作始于2023年 为期五年[11] 并于2024年10月获得奇卡哇独家代理权[11] **行业趋势与风险提示** * 中国正版授权市场增长迅速 预计2025年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14] * IP授权行业采用保底加分成模式运营[14] * 与头部IP合作导致阿里鱼毛利率有所下降[2][10] 内容定制化生产导致剧集业务毛利率较低[16]
猫眼娱乐(01896):内容与票务双轮驱动,IP商业化与科技赋能构筑新增长极
长江证券· 2025-09-05 09: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4.72亿元 同比增长13.9% [1][3] - 毛利润9.37亿元 同比减少19.0% [1][3] - 毛利率37.9% 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1][3] - 净利润1.79亿元 同比减少37.3% [1][3] -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减少33.2% [1][3] - 收益成本较2024年增加5.21亿元 [1][3] 业务板块表现 - 娱乐内容服务收入12.09亿元 同比增长18.0% 占比提升至48.9% [8] - 在线娱乐票务收入11.80亿元 同比增长12.8% 占比47.7% [8] - 广告及其他业务收入0.83亿元 占比降至3.4% [5] 内容业务发展 - 主控宣传或发行影片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8] - 参与宣发或出品国产影片29部 进口影片9部 [8] - 主控发行影片共计24部 开发影片4部 [8] - 《唐探1900》获得36.12亿元票房 成为春节档票房亚军 [8] - 第二季度大盘票房同比下降33.7% [8] 票务业务进展 - 平稳保障数千场大型演出和赛事运行 [8] - 演出票务业务爆发 境外GMV同比增长300% [8] - 本地演出(曲艺、展览、脱口秀等)GMV同比增长80% [8] - 与港澳多家头部场馆达成深度合作 [8] - 服务覆盖全国超3000家影院 [8] - 连续五年服务北京国际电影节 [8] 战略布局与技术创新 - 积极探索IP衍生业务布局 [5] - 打造《熊猫计划》系列、《时间之子》等自有IP [5] - 与《罗小黑战记2》等影片开展电影宣发+IP衍生品联动合作 [5] - 持续加大AI、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5] - 猫眼专业版累计服务超1.2亿人次 [5] - 推进"科技+全文娱"双轮驱动战略 [5] 未来展望 - 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等主控发行项目若表现优异 有望修复整体利润 [8] - 下半年一系列新影片陆续上映 [8] - 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 举办多场艺人演唱会 [8] - 为多个国家城市的多种演出项目提供票务服务 [8]
营收增长10% 票务平台StubHub(STUB.US)或跟随市场重启美股IPO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7:5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季度净亏损3590万美元 较2023年同期2970万美元亏损扩大21% [1] - 季度营收达3.976亿美元 较2023年同期3.601亿美元增长10% [1] - 总交易额(GMV)一季度达21亿美元 超2023年同期18亿美元 [1] - 票务销售成本同比激增34%至2.87亿美元 主要因对卖家票务保底承诺增加 [3] 上市进程 - 更新IPO申请文件但未明确时间表 未披露拟募资规模 [1] - 曾因美国关税政策引发股市震荡而暂停IPO计划 [1] - 至少自2022年起寻求通过直接上市实现超130亿美元估值 [2] - 拟以代码"STUB"在纽交所上市 由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牵头承销 [3] 股权结构 - 联合创始人兼CEO埃里克·贝克持有5.2%的A类股及具有100倍投票权的B类股 上市前掌控超90%投票权 [2] - 主要股东包括持股27%的Madrone Partners LP(2.8%投票权) 持股11%的WestCap Management及持股9.6%的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2] 业务运营 - 运营StubHub和Viagogo双品牌平台 为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理票务交易 [1] - 2023年处理超百万独立卖家的票务交易 [1] - 2019年Viagogo以40.5亿美元收购StubHub 合并后保留双品牌运营 [2] - 泰勒·斯威夫特巡演带动销售激增后曾尝试上市 [2]
猫眼娱乐(01896)预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10.6%-15.2%至24亿-25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08 11:20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24亿元至25亿元 较2024年同期21 71亿元增长10 6%至15 2% [1]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 60亿元至2亿元 较2024年同期2 85亿元下降29 8%至43 8% [1] 收入变动原因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2 31亿元 同比增长22 91% 其中春节档《哪咤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头部影片带动增长 [2] - 3月-6月电影市场遇冷 总票房67 71亿元 同比下降33 68% 头部影片缺失导致公司娱乐内容服务业务盈利下滑 [2] - 公司报告期内主控宣传/发行24部影片(含4部开发影片) 数量创历史新高 但部分影片票房不及预期 [2] 成本压力 - 电影大盘线上出票量同比增长17 05% 线下演出市场热度高 公司加大投入导致互联网基础设施及票务系统成本显著增加 [2] 业务动态 - 截至2025年8月7日暑期档票房超76亿元 全年累计票房达349 94亿元 [3] - 公司主控的《长安的荔枝》《罗小黑战记2》等暑期档影片取得优异口碑和票房 [3] - 已定档影片包括《奇遇》《有朵云像你》等 另有《飞驰人生3》《怒火漫延》等十余部影片在推进中 [3] 演出业务 - 报告期内为张学友、周杰伦等艺人演唱会提供票务代理服务 [3] - 2025年下半年将服务五月天、张艺兴等艺人演唱会及KPL职业联赛等大型赛事 [3] 战略布局 - 积极探索IP业务新业态 在IP储备、运营、渠道建设方面进行早期布局 计划2025年下半年持续发力 [3]
Eventbrite(EB)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7 22: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净收入为7280万美元 处于预期范围高端 [5] - 净收入同比下降14% 主要因票务收入下降10%及市场收入大幅减少 [18] - 付费票务量为1970万张 同比下降7% 但较第一季度改善40个基点 [18] - 调整后EBITDA为640万美元 利润率8.8% 远超预期 [22] - 毛利率67.5% 较第一季度提升60个基点 主要受益于高利润广告业务 [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Eventbrite广告业务表现突出 同比增长50% 成为高利润收入的重要驱动力 [10][18] - 票务业务持续改善 付费创作者和付费票务量同比降幅收窄 [6][18] - 新工具Lineup上线 帮助音乐组织者更好地展示活动并吸引粉丝 [9] - 重新推出的应用程序转化率同比提升 成为活跃的发现渠道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广告业务已从美国扩展至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市场 [10] - 沉浸式体验活动如Haunted Tavern表现突出 已在380个城市售出超过15万张门票 [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重点提升创作者生产力 通过产品和市场支持解决短期混合问题 [7] - 加强财务纪律 第二季度运营费用同比下降16% [21] - 获得6000万美元新定期贷款 并计划回购部分可转换债券以优化资产负债表 [23][24] - 公司认为现场活动行业存在结构性顺风 人们更渴望线下聚会体验 [3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7月份付费票务量仅同比下降1% 显示复苏势头增强 [18][35] - 预计年底前实现付费票务量同比增长 全年收入预期调整为2.9-2.96亿美元 [29] - 将全年调整后EBITDA利润率预期上调至约7% [29] - 认为当前付费创作者恢复速度符合预期 但每位创作者的平均票数恢复较慢是短期问题 [2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为5.385亿美元 流动性为2.48亿美元 [23] - 连续第六个季度实现运营费用下降 产品开发费用同比下降30% [21]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7月份付费创作者和票务量加速增长的原因及可持续性 - 7月份付费创作者基本持平 付费票务量仅下降1% 显示复苏正在取得进展 [35] - 通过付费营销、品牌发展和更有针对性的销售团队来获取更大规模的创作者 [36] - 产品投资旨在推动增长 包括改进消费者发现和个性化功能 [37] 问题: 创作者结构变化是否受竞争或行业环境影响 - 未发现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在中端市场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39] - Eventbrite是第二大现场体验和票务目的地 可通过产品帮助创作者发展业务 [39]
ESG年报解读|被歌迷狂喊“倒闭”的大麦网:一年接客户投诉22万起,自称处理率100%
搜狐财经· 2025-07-25 09:55
ESG评级与碳中和目标 - 公司ESG评级达AA级,为国内媒体娱乐行业最高评级,且连续三年实现升级[4] - 遵循阿里巴巴集团2030年自身运营碳中和承诺,制定碳排目标并根据员工占比分解责任[2] - 办公园区绿电占比46%,北京新园区引入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精细化管控[3] 绿色运营与社会责任 - 推行无纸化办公、垃圾分类及厨余垃圾生物发酵,年处理1200吨垃圾并转化120吨有机肥[3] - 搭建"影演成长大本营"学习平台,培训覆盖率100%,总培训时长3万小时,人均受训17小时[3] - "淘票票星光点点"公益放映覆盖24省区,累计放映2300场,惠及23万人次[4] 产品与客户服务 - 参与出品70余部正能量影片,累计票房超180亿元,观影人次超4亿[3] - 现场娱乐业务覆盖120+IP,包括《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受到召唤・敦煌》等文化项目[3] - 优化退票机制后退款效率提升70%,客户投诉处理率100%,净推荐值同比提升8 3%[3] 负面舆情与ESG执行差距 - 退票政策被指霸王条款,2024年7月遭江苏省消保委约谈,指出退票政策不一、手续费过高等问题[5] - 2025年6月鹿晗演唱会售票系统故障致70万用户无法购票,8128张订单被单方面取消[5] - 黑猫平台投诉量超7万条,处理完成率仅34%,用户满意度低至2星,与宣传的100%处理率矛盾[6][8] 合规与风险管控 - 建立"三道防线"风险管控体系,报告期内未发现重大管理缺陷[4] - 100%供应商签署《廉洁诚信约定函》,员工反腐培训覆盖率100%,查处违规事件4起[4] - 2024年因违规售票累计罚款超70万元,黄牛问题未妥善解决[5][8] 财务与口碑倒挂 - 2024年票房收入同比激增236%至20 57亿元,月均收入达1 71亿元[6] - 实际服务问题(抢票崩溃、退票高手续费)与报告中"高效服务""合规营销"描述矛盾[7][8]
大麦娱乐20250611
2025-07-14 00: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行业为娱乐行业,包括 IP 授权、线下演出、电影等细分领域;涉及公司有阿里鱼、大麦娱乐、三丽鸥、吉咖瓦、卡游等 [2][3][1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鱼 IP 业务 - **IP 资源情况**:拥有约 200 个 IP 资源,按头部、中腰部等层级规划,头部有三丽鸥家族、宝可梦等,中腰部有猫福山迪等,今年新增《乱马 1/2》等轻量级 IP [3]。 - **IP 评估与收入贡献**:通过参考下游售授权相关的零售额(GMV)划分头部与非头部 IP,少数头部 IP 贡献 80%甚至更多收入 [4][5]。 - **独家版权情况**:三丽鸥家族有大中华区商品授权独家代理权,吉咖瓦有广告、空间及商品全方位独家权利等,宝可梦与蜡笔小新非独家 [7]。 - **与三丽鸥合作**:始于 2023 年,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推动其在中国市场业绩增长,续约风险低 [10][11]。 - **吉咖瓦表现**:2025 年是 IP 授权业务重要增量贡献者,线下快闪店火爆,动画将发行,在 IP 矩阵收入贡献排前三 [12][13][14]。 - **C 端业务规划**:2025 年重点布局,战略方向为内生开发 IP 货品品牌(如“另物”)和签约设计师开发新 IP,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 [15][16]。 - **卡牌赛道布局**:卡游是客户,合作 IP 有三丽鸥和圣斗士星矢等,若突破将纳入 C 端战略 [17]。 - **收入结构**:2024 年 IP 总收入 14.3 亿,主要来自 IP 转授权、天猫旗舰店运营等,2025 年锦鲤拿去关停,take rate 基本稳定 [2][19]。 大麦娱乐业务 - **团队情况**:分为 ToB 和 ToC 业务,ToB 业务团队饱和,ToC 业务招人,产品开发对 2025 年财报影响有限 [19]。 - **演出市场情况**:2025 年演唱会增速放缓,体育和剧类活动增长超预期,各品类均有增长但受场馆资源限制 [22]。 - **灯塔与大麦票房数据差异**:灯塔反映上演当月票房,大麦是预售口径,完成出票服务后当月计入收入 [23]。 - **演唱会市场因素影响**:场次增加对整体市场影响更显著,高级别艺人观影人数有保障,中腰部艺人在低线城市上座率下降 [24][26]。 - **城市外溢影响**:高线城市向低线城市外溢,高级别艺人在低线城市上座率高,中腰部艺人在低线城市上座率下降 [25][26]。 - **竞争格局**:线下演出竞争激烈,猫眼有价格战,大麦保持公开透明价格,市场份额一季度同比持平 [28]。 - **国际化战略**:明确国际化战略,聚焦港澳及东南亚市场,通过与场馆票务系统合作、股权投资和 APP 改版拓展业务 [29]。 - **电影业务**:电影市场不佳,公司收缩电影投资,今年暑期档片单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50% - 60%,目标是减少亏损 [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三丽鸥在中国大陆地区疫情前有长期稳固合作伙伴,疫情期间关系变化使阿里鱼能与其签署独家协议 [8]。 - 大麦娱乐 ToB 业务通过签单模式确认收入,若增长需扩招 BD 和商务人员并平衡人效 [19]。
粉丝暴涨超260万,概念股涨超100%
中国经营报· 2025-07-09 06:36
周杰伦入驻抖音 - 知名歌手周杰伦正式入驻抖音平台 账号名称为"周同学" 认证身份为歌手 [1] - 账号公开不到15分钟涨粉5万 截至9日午间粉丝数超260万 暂未发布作品 [1] - 抖音相关负责人辟谣9位数签约费传言 仅确认账号属实 [6] - 周杰伦此前于2020年入驻快手 此次为第二个中文社交媒体账号 [8] 相关概念股表现 - 港股巨星传奇一度大涨100% 该公司由周杰伦母亲等关联人士实控 商业模式为"周杰伦IP+新零售" [6] - 巨星传奇去年IP业务收入增长65% 受益于《周游记2》热播 [6] - A股锋尚文化午后涨停 该公司2024年与周杰伦合作数实融合项目 将深度参与2025演唱会策划 [6] 演唱会商业表现 - 2025 "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厦门站第三次开售 新增900元视线不良区和500元大屏观演区门票均"秒没" [9] - 三亚站观演总人数约12.74万人次 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 [16] - 票务平台明确提示视野受限区域仅支持观看大屏幕 所有订单不支持退票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