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海科新源(301292.SZ):公司产品暂不涉及PEEK材料
格隆汇APP· 2025-08-19 09:04
公司业务定位 - 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 添加剂 高端丙二醇 多元醇等精细化学品 [1] - 业务核心聚焦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消费化学品领域 [1] 产品范围说明 - 产品暂不涉及PEEK材料 [1]
天原股份股价下跌3.49% 磷矿项目通过验收进入试生产阶段
金融界· 2025-08-12 18:34
股价表现 - 天原股份股价报5 2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19元 [1] - 开盘价为5 42元 最高触及5 43元 最低下探至5 22元 [1] - 成交量为320536手 成交金额达1 7亿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属于化学原料行业 主营业务涵盖氯碱化工、钛白粉、磷酸铁锂等领域 [1] - 通过"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向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伸 [1] - 构建"氯-钛-磷-铁"一体化产业链 [1]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产量达2 48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5 43亿元 [1] 项目进展 - 子公司马边无穷矿业90万吨/年磷矿项目已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进入试生产阶段 [1] - 该项目总投资1 79亿元 预计年净利润3060 95万元 [1]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已完成1 54亿元的增持计划 [1] - 公告了1432 66万股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事项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705 3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381 05万元 [1]
明泰铝业(601677):动态跟踪:新增产线不断投建,高端加工持续转型
东方证券· 2025-08-06 02:56
投资评级 - 明泰铝业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5.8元,基于2025年10倍PE估值 [3][5] 核心观点 - 新增产线持续投建推动高端加工转型,子公司鸿晟新材汽车用铝产线预计2025Q3投产,气垫炉等高端设备将陆续落地 [2][8] - 与鹏辉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布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领域,提供全链条材料支持 [8] - 2025Q2铝板带箔产量41.2万吨(环比+7.12%,同比+11.17%),销量40.3万吨(环比+7.5%,同比+9.63%) [8] 财务预测 - 上调2025-2027年EPS预测至1.58/1.72/1.84元(原2025-26年预测为1.36/1.44元) [3] - 2024-2027年营收预测32.3/36.8/40.1/43.2亿元,同比增速22.2%/13.8%/8.9%/7.9% [4] - 2024-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75/1.97/2.14/2.29亿元,同比增速29.8%/12.5%/8.9%/6.8% [4] 业务进展 - 自主研发8021、8079合金铝塑膜铝箔产品成为固态电池封装优选方案 [8] - 2024年实施138个研发项目,获135项专利,重点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汽车轻量化等高端领域 [8] - 目标将单吨加工费超1万元的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0%以上 [8]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12.7元(2025年8月5日),52周最高价/最低价16.29/10.59元 [5] - 近12个月绝对收益11.03%,相对沪深300指数跑输11.71个百分点 [6]
帮主郑重:8月5日龙虎榜惊现机构抢筹!三板块暗藏黄金,外资悄然锁仓
搜狐财经· 2025-08-05 16:38
通信设备行业 - 东信和平获2.07亿净买额 深股通买入9300万 换手率20.87% 成交额18亿 显示大资金建仓信号 [3] - 中兴通讯取得6G标准话语权 大规模阵列技术突破推动通信设备指数上涨1.75% [3] - 东信和平作为智能卡龙头 深度绑定运营商5G-A建设 6G商用落地后业绩预计翻倍 [3] 医疗服务行业 - 创新医疗获2亿净买额 涨幅10% 换手率25% 显示筹码充分交换 [3] - 博灵脑机上肢外骨骼康复设备即将获二类认证 瞄准居家康复千亿市场 [3]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3.8亿 康复需求年增15% 行业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3] 自动化设备行业 - 航天科技获外资加仓5274万 深股通逆势买入 [3] - 公司2023年亏损1.46亿 2024年扭亏为盈1227万 呈现困境反转态势 [3] - 国家设备更新专项资金100亿到位 智能化改造渗透率超30% [4] 外资调仓动向 - 中毅达获沪股通买入4968万 磷化工产能卡位新能源电池材料 技术壁垒高 [3] - 航天科技获深股通加仓5274万 手离方向盘探测系统全球领先 受益订单复苏和汇兑收益 [5] - 外资选股偏好政策支持和技术壁垒 而非短期业绩 [5] 主力布局信号 - 通信设备行业关注6G标准落地进度 重点标的东信和平 [5] - 医疗康复行业等待二类证获批 重点标的创新医疗 [5] - 自动化设备行业跟踪政策资金到位率 重点标的航天科技 [5] - 短线信号包括换手率超25% 量比突破1.5 外资单日净买超5000万 [5]
“宁王”,新信号?
鑫椤锂电· 2025-06-06 07:38
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工子公司合作协议修订 - 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签署《补充协议》,修订原《业务合作协议》[2] - 宁德时代支持江西升华江西基地16万吨/年产能、四川三期20万吨/年产能建设,此前支持建设7.5万吨/年产能[2] - 宁德时代在5月31日前向江西升华一次性支付5亿元预付款[6] 产能建设承诺 - 江西升华承诺江西基地B区在4月30日完成建设,6月30日前达成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6] - 四川三期加快推进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产能[6] - 江西升华及其相关公司的磷酸铁锂产线优先用于生产宁德时代所需材料[6] 采购承诺 - 原协议约定2025-2027年宁德时代每年至少采购14万吨磷酸铁锂[6] - 修订后江西升华承诺2025-2029年100%产能优先供应宁德时代[7] - 宁德时代承诺2025-2029年每年采购量不低于江西升华承诺产能的80%[7] 行业影响 - 磷酸铁锂是锂电池中广泛使用的正极材料,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2] - 宁德时代已与万润新能、龙蟠科技、富临精工、丰元股份等A股磷酸铁锂企业签订长协大单[2] - 宁德时代的行动将加速磷酸铁锂行业的"淘汰赛"进程[2]
厦钨新能(688778):主业稳健向上,新品打开成长空间
天风证券· 2025-06-01 10: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44.2元,目标价格57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厦钨新能是中游材料领域具备稀缺成长性的标的,主业受益于钴酸锂需求平稳扩张、三元材料客户结构优化、磷酸铁锂市场份额提升,新产品端NL结构、硫化物电解质等卡位领先,打开成长空间 [5] - 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8.00/9.45/11.90亿元,YOY + 62%/+18%/+26%,给予公司25年30XPE,目标价57元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深耕锂电正极材料20载,钴酸锂全球龙头 - 公司经营锂电正极材料20多年,是全球钴酸锂龙头企业,前身为厦门钨业旗下电池材料事业部,2016年独立运营,2021年上市,当前锂离子正极材料销量居国内前列 [11] -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等,产品应用于3C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12] - 钴酸锂高电压产品性能优越,市场占有率高,采用独特前驱体制造技术和特殊掺杂包覆工艺,2024年4.5V产品批量生产,4.53V通过多家客户认证 [13] - 三元材料有高电压、高功率技术优势,分为高电压和高镍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8系、9系已量产,还在开发超高镍三元材料 [14][15] - 氢能材料构建了从贮氢合金粉到固态储氢材料的全产业链竞争力,切入新兴市场,业务增长具可持续性 [16] - 磷酸铁锂突破低温性能瓶颈,水热法工艺打造差异化产品,切入动力电池中高端市场及储能领域 [18] - 股权结构集中,厦门钨业为第一大股东,核心管理人员出身厦门钨业,经验丰富,团队稳定 [19][23] - 2024年营收132.97亿元,同比 - 23.19%,归母净利润4.94亿元,同比 - 6.33%;2025Q1营收29.77亿元,同比 - 9.77%,净利率提升 [24] - 2024年锂电正极材料销量9.86万吨,钴酸锂销量46184吨,同比 + 33.52%,三元材料销量52377吨,同比 + 40.03% [24] - 毛利率自2017年呈下降趋势,2024年略有反弹;经营性净现金流2017 - 2021年上升,2022年为负,2023年改善,2024年减少 [25] 正极材料多元并进,构筑多元化竞争优势 - 钴酸锂是3C核心正极材料,因能量密度和性能优化、新兴小型终端场景发展、全球资本与制造商加码而重回高景气通道,在高端消费电子与微型电源场景有强大生命力 [27][29] - 2022年钴酸锂行业承压,价格波动大,2024年价格稳中趋弱、波动收敛,供应均衡,需求温和修复,未来市场将稳健增长 [30][32] - 公司2024年钴酸锂销量4.62万吨,同比增长33.52%,2025Q1销量1.23万吨,同比增长46.55%,全球市占率47%,稳居行业榜首 [34] - 公司采用独特前驱体制造技术和特殊掺杂包覆工艺,自主研发高电压钴酸锂,率先开发并量产4.45V +产品,持续改良4.5V以上产品性能 [35][37][39] - 2024年国内三元材料产量61.4万吨,同比增长3.6%,全球总产量95.3万吨,同比下滑1.6%,公司凭借技术优势销量5.14万吨,同比增长37.45% [41] - 公司掌握Ni8系多晶与单晶材料量产能力,推进Ni5、Ni6系高电压单晶产品开发,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三元材料出货量,未来市场向好 [44][47] - 2024年公司新增申请51项发明专利,研发投入4.19亿元,占比3.15%,同比增长0.47pct,围绕超高镍三元材料加码研发与产线建设,启动法国三元材料基地项目 [48] - 公司磷酸铁锂通过水热法提升产品压实密度与性能,固液混搭和纯水热法产品已完成认证和验证,具备量产条件并供货 [49] NL正极放量在即,技术优势带来利润新增长点 - NL正极材料性能优越、降本空间大,由厦钨新能与国际知名电池企业合作开发,层状结构更稳定,层间距更宽,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高电压稳定性更好 [50][51] - 公司构建了正极材料研发体系,依托钴酸锂与三元材料技术积淀,形成NL新型正极研发核心技术储备,NL正极材料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客户小试评价 [59][60] - 智能手机电池容量升级,对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需求增加,NL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提升10% - 15%,有望占领高端消费电子市场 [61][63] - NL正极材料提高三元材料充放电性能、降低成本,有望突破小型动力电池市场,适用于低空经济领域 [64] - NL正极材料结构强度高、层间距大,充放电结构形变低,可缓解固态电池固 - 固界面接触不良问题,与固态电池协同发展 [65] 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在即,有望受益于硫化锂降本需求 - 全固态电池被视为加速电动汽车普及的革新技术,具备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堆积型”适用于电动汽车 [66][68][73] - 国际上固态电池以全固态为主,全固态中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硫化物路线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稳定窗口宽等,是最接近产业化的路径 [74] -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材料、界面、复合电极、电芯等层面技术挑战,影响电芯动力性、耐久性与安全性 [78][81][82]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空气和电化学稳定性差,基础硫化锂价格高昂,成本降低至50万元/吨是产业化关键拐点,当前制备工艺有固相、液相、气相三种路径 [85]
下游需求超预期,钢铁价格反弹
中泰证券· 2025-05-18 10: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为“增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下游需求超预期,钢铁价格反弹,本周建材和板材需求环比反弹,显示贸易摩擦缓和后需求仍有韧性,钢价支撑较强;原料端,铁水产量仍同比增长,支撑铁矿需求,但澳洲发运逐渐进入旺季,铁矿有望逐渐让利于钢企,钢企利润整体保持良好,需重点关注后续政策出台对钢铁供给的约束作用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周市场回顾 - 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上涨 0.76%,沪深 300 指数上涨 1.12%,申万钢铁板块下跌 0.43%,钢铁板块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55PCT [5][9] 黑色期货价格大幅回升 - 本周螺纹钢主力合约 3082 元/吨收盘,较上周上涨 60 元/吨,幅度 1.99%,热轧卷板主力合约 3226 元/吨收盘,较上周上涨 69 元/吨,幅度 2.19%;铁矿石主力合约 728 元/吨收盘,较上周上涨 32 元/吨,幅度 4.60% [5][12] 基本面跟踪 本周五大钢材表观消费增长 - 本周五大品种表观消费量 930.61 万吨,环比回升 96 万吨,同比回落 39.55 万吨;其中螺纹钢消费同比上升 47.37 万吨,热卷消费同比上升 39.86 万吨 [5][14] 钢铁库存下降 - 本周五大钢材总库存 1958.37 万吨,同比降 556.06 万吨;螺纹钢库存 834.73 万吨,同比降 344.95 万吨;热轧库存 455.77 万吨,同比降 76.75 万吨 [5][17] 铁水产量下降,电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增加 - Mysteel247 家钢企铁水产量为 244.77 万吨,环比上周下降 0.87 万吨,同比增加 8.75 万吨;本周 87 家电弧炉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75.2%和 56.57%,前者环比上周上升 2.47PCT,后者环比上周提升 1.49PCT [5][29] 钢价环比上涨 - Myspic 综合钢价指数环比上周上升 0.90%;上海螺纹钢 3210 元/吨,较上周环比上升 40 元/吨;上海热轧卷板 3320 元/吨,较上周环比上升 70 元/吨 [5][30] 铁矿价格环比提升 - 本周 Platts62% 100.2 美元/吨,周环比上涨 4.2 美元/吨;本周澳洲发货量 1601.8 万吨,环比上升 3 万吨,巴西发货量 548.1 万吨,环比下降 107.7 万吨;最新 247 家钢厂进口矿库存 8961.16 万吨,环比增长 2.18 万吨;天津准一冶金焦 1390 元/吨,环比下跌 50 元/吨;废钢 2140 元/吨,环比上涨 30 元/吨 [5][32] 吨钢盈利维持震荡 - 本周螺纹钢高炉、建筑用钢电炉环比上升;热轧毛利环比上升;冷轧卷板毛利环比下降;247 家钢厂本周盈利比例 59.31%,环比上周上升 0.7PCT [44] 下游表观需求 - 本周国内水泥出库量 358.35 万吨,环比增长 24.95 万吨;PVC 产量 45.1976 万吨,环比下降 1.536 万吨;半钢胎产能利用率 71.21%,环比上升 24.5pct;全钢胎产能利用率 59.88%,环比上升 18.19pct;4 月国内汽车销量 259 万吨,同比上升 9.8%;家用空调销量 243.49 万台,同比增长 8.56% [5][56] 重要事件 - 国内首卷大圆柱深冲电池外壳用钢在马钢下线,标志着马钢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64] - 本钢集团高性能宽幅 X42M 管线钢累计销量已突破 4 万吨,用于沙特阿拉伯某输水项目建设,展现了本钢集团在管线钢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65] -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升至逾一周高点,因海岬型船运价走高,报 1305 点,为 5 月 8 日以来最高 [65] - 普锐特冶金技术将为马钢提供长材 3 号异型坯兼小板坯连铸机,将于 2026 年 3 月投产,助力马钢优化产品结构等 [65] - 攀钢高氮无磁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突破了高端高氮无磁钢相关制备难题,打通了全流程制备工艺 [66]
中伟股份(300919):前驱体市占率稳居第一 25Q1盈利能力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5-07 02:4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02.23亿元,同比增长17.36%,归母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下降24.64%,扣非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下降19.26% [1] - 2024Q4收入100.60亿元,同比增长24.46%,环比下降0.17%,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74.41%,环比下降68.82% [1] - 2025Q1收入107.87亿元,同比增长16.09%,环比增长7.23%,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18.88%,环比增长114.66% [1] 盈利能力 - 2024Q4毛利率10.85%,环比下降1.26个百分点,净利率1.40%,环比下降3.46个百分点,ROE 0.71%,环比下降1.59个百分点 [2] - 2025Q1毛利率11.94%,环比提升1.09个百分点,净利率3.14%,环比提升1.74个百分点,ROE 1.52%,环比提升0.81个百分点 [2] - 2024年正极前驱体平均毛利率17.85%,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其中三元前驱体毛利率19.97%,同比提升2.01个百分点 [2] 市场份额与产能 - 2024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占率20.3%,连续5年行业第一,四氧化三钴市占率28%,连续5年行业第一 [2] - 2024年正极前驱体销量30.21万吨,同比增长10.83% [2] - 钦州基地2024年7月交付首批4N电钴,9月羟基钴稳产交付,铜仁基地2024年12月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线达产 [3] - 印尼大区NNI6万吨产线达产,2024年10月中青首期冰镍线达产,11月NNI高冰镍顺利产出,摩洛哥基地投产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亿、25.4亿、30.3亿,对应PE估值15倍、12倍、10倍 [3]
格林美(002340):前驱体盈利能力触底企稳,镍资源项目产能大幅释放
招商证券· 2025-05-04 08: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格林美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Q1产销两旺,考虑镍价下行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亿、24亿、30亿元,对应市盈率18、13、10倍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05.29亿、332亿、434.75亿、546.23亿、708.13亿元,同比增长4%、9%、31%、26%、30% [9]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13.56亿、17.13亿、37.35亿、49.97亿、70.8亿元,同比增长 - 13%、26%、118%、34%、42% [9]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4亿、10.2亿、17.4亿、24.34亿、30.44亿元,同比增长 - 28%、9%、70%、40%、25% [9]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2.2%、15.3%、15.8%、15.7%、15.8%;净利率分别为3.1%、3.1%、4.0%、4.5%、4.3% [16] 产品情况 - 2024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18.9万吨,同比+5%;四氧化三钴出货量2.1万吨,同比+88%;正极材料出货量2.0万吨,同比+102%;回收拆解动力电池4.31GWh,同比+41% [1] - 2024年三元前驱体单吨毛利1.45万元/吨,同比+0.02万元/吨;四氧化三钴单吨毛利1.1万元/吨,同比+0.5万元/吨;三元正极单吨毛利0.7万元/吨,同比 - 0.6万元/吨 [1] - 2025年三元前驱体、钴产品、正极材料出货量目标分别为20、4、2.5万吨以上 [1] 项目进展 - 2024年印尼镍资源项目产量5.2万金吨,同比+91%,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控股产能11万金吨镍/年 [7] - 2024年11月子公司QMB实现营业收入55.9亿元,净利润12.7亿元,单位完全成本8.4万元/镍吨 [7] - 2024年11月与淡水河谷印尼公司签署协议,计划投资不超14.2亿美元建设年产6.6万吨镍含量的MHP项目,持股不超25% [7] - 2025/2027年镍资源(含参股)出货量目标分别至12/21.6万吨 [7] 25Q1产销情况 - 镍资源MHP出货量超2.5万吨,同比+138%;三元前驱体出货量5.16万吨,同比+1%;正极材料出货量0.44万吨,同比+47%;四氧化三钴出货量0.64万吨,同比+5%;动力电池回收1.08万吨,同比+37%;钨资源回收0.22万吨,同比+22% [7]
总投资逾300亿布局磷碳产业 中核钛白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2:4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在2024年度实现营收68 75亿元(同比增长38 98%)和净利双增长后 加大资本开支力度 旨在打造钛白粉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1] - 公司与贵州磷化集团等合作 投资建设"磷-硫-钛-铜-铁-锂-氟"耦合循环一体化项目 总投资超300亿元 分三期建设 预计年产值632亿元 [4][5][8] - 项目将形成2万吨六氟磷酸锂 40万吨钛白粉 60万吨磷酸铁锂 10万吨铜等最终产品年产能 强化新能源材料领域布局 [16] 项目具体规划 - 一期子项目包括年产140万吨硫酸亚铁联产40万吨钛白粉 年产20万吨黄磷及尾气综合利用 [4] - 项目配套设立两家合资公司 分别持股65%和52% 申请配置不低于8700万吨磷矿资源 实现资源自给自足 [4] - 全球最大单体黄磷生产基地(9万吨)已投产 采用DCS系统和尾气净化技术 升级为绿色循环模式 [14] 业务协同效应 - 公司首创"硫-磷-铁-钛-锂-钒"循环耦合发展模式 通过三层面协同实现业绩稳健增长 [3] - 2024年新增磷矿及黄磷业务 黄磷销售收入达3 91亿元(同比增长近百倍) 磷矿收入2 06亿元 [11] -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硫酸法钛白粉和黄磷制造企业 强化产业链控制力 [8] 区域资源优势 - 贵州磷矿资源丰富 近50种矿产储量全国前十 项目实践"富矿精开"战略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8] - 合作方磷化集团由贵州省国资委控股 项目获得地方政府支持 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 [5][8] 产能与技术优势 - 公司现有钛白粉年产能55万吨(国内第二) 黄磷产能12万吨(含技改新增9万吨) [11][14] - 项目整合磷硫钛铜铁锂氟多元素 形成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生产能力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