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以炙热的向党之心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游本昌的勉励和问候极大鼓舞全国文艺工作者
新华社· 2025-07-04 15:37
文艺工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的响应 -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在9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对其表示高度赞扬并提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的期望 [1] - 国家话剧院全体员工表示将以坚定信仰为根基,以艺术坚持为原则,以服务人民为灵魂,不断锤炼艺术创作 [1] -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张旭东表示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青年曲艺工作者为人民群众送去欢笑温暖和精神鼓舞 [2] 文艺创作与时代使命 - 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王宇舟强调要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弘扬中华文明瑰宝 [2] -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姚宏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和引领时代风貌 [3] -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陈涌泉表示将持续推动优秀剧目进基层,并开展稀有剧种保护传承工程 [4] 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奋进动力 - 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张天勤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感悟到个人艺术追求需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创作打动人心的作品 [4][5] - 张天勤表示将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磨砺过硬本领,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5]
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6-24 22:14
经济高质量发展 -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2] - 通过科技创新蓄势赋能,满足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物质保障[2] -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并进,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2] - 将新质生产力动态优势融入文化产业,驱动创新升级[3]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革新催生智能化精神产品,丰富供给[3] 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 - 文化供给主要矛盾从"够不够"转向"好不好",需优化供给机制[4] - 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布局[4] - 借助数字技术搭建智慧服务平台,提供精准"订单式"服务[4] - 政策扶持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潜能,构建开放创作生态[5] - 创新传播渠道与技术业态,满足不同群体文化需求[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 通过教育引导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7] -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7] - 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励全民参与实践[7] 人民立场文化建设 - 精准调研不同群体文化偏好,建立动态需求数据库[8] - 推动非遗与数字技术融合,扩大文化供给覆盖力[8] - 促进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解决服务不平衡问题[9]
海洋文化与文学系列活动开幕|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8 12:42
海洋文化与文学系列活动 - 活动于6月8日在海南大学举行 作为第17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配套活动 主题为"新海洋 新生态 新美学"2025第三届新时代海洋文学学术会议 [3] - 活动由自然资源部 中国作家协会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 旨在落实文化强国 海洋强国战略 推动海洋文化的文学转化 [3] 学术机构授牌仪式 - 开幕式上为多个海洋文化学术研究机构举行授牌仪式 包括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考古研究会 海南大学海洋强国研究院等 [5] 海洋文学成果发布 - 活动发布中国海洋文学年度榜 43部海洋文学著作和研究作品上榜 [8] - 三部海洋文学作品《岛屿的肖像》《岛》《装满一本海》在会议现场举行首发式 [8] 主旨报告与学术研讨 - 专家学者围绕"建设海洋文化强国" "中华文明视域中的海洋文学"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8] - 会议期间举行发展具有时代特点海洋文化座谈会和第三届新时代海洋文学学术会议 专家学者发表学术报告并提出"十五五"时期海洋文化建设建议 [11] 参会机构与人员 - 会议为期两天 参会者来自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 以及沿海省市海洋主管部门代表 海南作家 文学工作者 高校师生等 [11]
共话建设文化强国之道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扫描
金融时报· 2025-05-30 03:14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 论坛于5月26日至27日在广东深圳举办 聚焦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活力激发 设置10个分论坛探讨文化领域时代命题 [1] - 政府部门代表 专家学者 行业人士共同参与 凝聚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 [1] 老城保护与复兴 - 北京中轴线 阆中古城 扬州古城 深圳大鹏所城等文化遗产展示保护成果 文创产品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 [2] - 文化遗产保护需"大文化观"指引 避免文化旅游开发碎片化 同质化和过度商业化 [3] - 老城保护要点包括城垣标志 街道骨架 河道血脉 民居细胞 需系统性保护未被列入国家级名城的城镇 [4] - 阆中古城保护注重历史真实性与生活延续性 保留建筑形态与人文烟火气 [5] 新大众文艺发展 - 新大众文艺是跨媒介写作 融合文字 图片 声音 影像 形成多模态叙事范式 [7] - 网络文学成为大众共写新样式 数千万作者创作 数亿读者即时互动 [8] - 面临算法推荐导致信息茧房 低俗内容博流量等挑战 需构建价值坐标体系 [8]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 AIGC技术可赋能艺术创作全流程 实现提质增效降本 未来或形成颠覆性生产能力 [9] - 敦煌研究院建成840TB分布式存储系统 形成400TB数字资源 推出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 [10] - 大模型技术带来创作大众化 生产智能化 生态普惠化三重变革 重塑个体创作生态 [11] - 多语言技术重新定义文化传播 从翻译工具升级为文化桥梁 [9]
文化强国与人文湾区建设论坛举行 专家分享行业前沿真知灼见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08:02
文化强国与人文湾区建设论坛 - 论坛主题为"粤韵风华 岭南印象——传承 创新 共融" 聚焦数字时代的文化发展和人文湾区建设 [1] - 各界专家学者通过多维思想碰撞与深度对话 凝聚推动发展的战略共识 为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文湾区建设注入新活力 [1] - 暨南大学强调该论坛对传承中华文脉 推动人文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 提出"价值追求+文明转型"双轮驱动模式 在价值追求方面要创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 构建法治社会 在社会制度层面筑牢融合根基 [2] - 文明转型要求保持城市文化底色同时实现互补共生 不仅是文化整合 更是心态 心理结构升级和新人格塑造 以重塑湾区人文生态 [2] 数字时代大湾区文旅产业发展 - 提出"三新五转六径"战略框架 把握政策 消费 科技三大新趋势 推动五大维度转型 [2] - 六大发展路径包括城市IP形象塑造 传统文化场景体验创新 爆款产品培育 数字科技生态赋能等 [2] -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催生新生活体验方式 应以场景再造激活文化基因 以体验升级重塑文旅价值 打造兼具文化深度与科技魅力的新型体验经济模式 [2] 高校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的作用 - 暨南大学将继续发挥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作用 与社会各界合作探索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新模式 [3] - 共同书写人文湾区建设新篇章 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智慧 [3]
将千年运河IP培育为文旅新增长极
新华日报· 2025-05-19 21:07
大运河文旅超级IP培育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宝贵遗产和流动文化 需统筹保护传承利用 在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 加速培育大运河文旅超级IP成为文旅新增长极 [1] - 大运河江苏段贯穿8座设区市 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世界文化遗产要素28个 遗产河段325公里占全线三分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占总面积46% 遗产点22个占全线40%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14处 国家级非遗131项 [2] - 大运河文旅IP面临文化特质挖掘不足 生态保护压力 品牌矩阵未成型等瓶颈 文化资源转化效能低 跨区域协同机制不健全 项目同质化严重 区域发展失衡制约超级IP打造 [3] 文化价值体系构建 - 需系统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核 建立省级研究中心 联合高校智库形成权威文化阐释体系 整合3000项旅游资源 运用区块链AI技术搭建文化资源数据库 实现文物非遗数字化管理 [4] - 通过VR/AR技术复原漕运场景民俗活动 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向数字文化资产转化 [4] 生态空间治理 - 构建"一核引领 五带协同"生态格局 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核心 推进生态景观带 城市休闲带等功能区建设 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统一水环境标准 [4] - 重点推进岸线生态修复 航道生态化改造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布局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产业 探索"生态+文旅"协同模式 [4] 文旅产业升级 - 构建"文化+科技+产业"融合体系 依托南京苏州数字经济高地 建设数字文创产业园 发展影视动漫数字演艺等新业态 [4] - 开发内河游轮水陆空联运产品 打造"运河十二时辰"主题线路 配套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推动区域资源整合 建立城市文旅联盟 实施"一票通游"政策 [4] - 引入国际文旅品牌 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世界级文旅目的地 [4]
2025首届茶道师培训在成都开班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01:12
茶道师培训项目启动 - 2025首届茶道师培训在成都茶文化公园开班,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1] - 培训由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等专家授课,强调技艺传授与文化记忆唤醒的双重使命[1] - 课程体系涵盖儒释道哲学精髓与诗词书画艺术,考核通过者可获初级茶道师证书[1] 茶文化历史价值 - 中国茶道发展脉络清晰:发源于神农氏,唐代兴起,宋代鼎盛,承载着"精行俭德"至"壶中天地"的东方智慧[1] - 茶道融合哲学思想与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符号[1] - 从茶马古道到"一带一路",茶道始终是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2] 产业融合战略 - 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推动茶产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1] -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乡村振兴和文旅创新提供新动能[1] - 专家团队包括茶学教授关剑平、作家王旭峰等跨领域权威人士[1] 文化传播意义 - 茶道以"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1][2] - 通过茶道符号架设文明桥梁,成为展示文化自信的生动案例[2] - 当代茶道传承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赋予服务产业新内涵[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远历史意义
人民网· 2025-05-05 00:39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 - 创造性提出"文化自信""文化使命""文化主体性"等新概念新范畴,形成特色鲜明的术语体系 [3] - 提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两个结合是最大法宝"等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自成一体的话语体系 [4] - 形成涵盖理论舆论、文化文艺、内宣外宣等各领域的科学严整理论体系 [6] 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成果 - 意识形态领域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8] - 通过"两个结合"创造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9] -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对经济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11] - 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国际传播格局,中国话语权与大国形象传播取得突破 [12] 文化强国建设行动指南 - 明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5] - 提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16] - 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 [15]
农发行泰州市分行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
江南时报· 2025-04-30 02:28
作风建设 - 农发行泰州市分行党委理论中心组召开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重要论述 [1] - 会议强调党员干部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思想根基 [1] -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业务发展 [1] - 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严格规范自身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1] 国家安全与保密工作 - 会议指出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保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环节 [2] - 作为政策性银行,必须加强全员保密意识教育,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 [2] - 要紧跟时代与科技发展步伐,关注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提升保密意识和能力 [2] - 会议播放《日常工作中保密提示"十不要"》,并采取现场随机点名形式进行交流发言 [2] 法规学习与精神传达 - 会议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 [2] - 传达总分行重要文件精神、行领导廉政党课精神及典型案例通报等重要内容 [2]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4-30 00:52
文化建设核心原则 - 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遵循 [1]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内容和形态随实践活动的变化而演变 [1] - 人民是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离开人民则文化建设无从谈起 [2] 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价值导向 - 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民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 [2] - 文化强国的"强"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文化修养和精神状态的提升 [2] -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的需要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 [3] 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力量 - 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和最深厚的力量 [3] - 文化创造的核心在于人民,人民是文化的真正主体 [3] - 高素质人才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发挥专业人才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4] 文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 育人才、建队伍是文化建设的紧迫战略任务 [4] - 需要建立健全科学权威的文艺和学术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4] - 构建创新型文化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