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化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药石科技(300725) - 300725药石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11
2025-08-11 01: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20亿元,同比增长23.48% [2] - 营业成本增幅高于收入增幅,毛利率下降但Q2环比Q1提升1.4个百分点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67亿元,同比增长240.62% [3] - CDMO业务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9.88% [3] 客户与业务发展 - MNC客户收入同比增长69.73%,合作项目向临床后期延伸 [3] - 服务临床III期及商业项目数量53个,较同期显著增长 [3] - 战略性项目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以换取长期合作 [5] - 分子砌块市场呈现二元结构:通用产品价格承压,高附加值产品价格坚挺 [7] 技术与创新 - AI技术生成8000多万个新颖分子砌块,已筛选上线投放 [10] - AI应用于CDMO工艺开发,提升研发流程效率 [10] - 在TPD领域构建1000多种新型结构CRBN配体库 [8] - 深化低碳化学与数智化技术融合应用 [4] 产能与设施 - 成熟车间产能利用率60%-70%,503商业化车间处于爬坡阶段 [4] - 浙江晖石高活车间2023年底投入使用,计划进一步扩充 [6] - 506车间设置多肽中试生产线,计划2026年Q1投入使用 [6] - 计划新增300-400个通风橱以支持ADC/TPD业务 [8] 战略与展望 - 聚焦战略客户、技术创新、新业务拓展三大主线 [3] - "铁三角"团队升级提升客户响应效能 [4][5] - 多肽、ADC、TPD等新分子类型业务快速增长 [5][8] - 持续优化成本管控措施,推动毛利率企稳回升 [3][5]
事关券商交易系统稳定性!中证协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8-07 14:48
行业背景与问题现状 - 证券市场交易连续性要求高 集中交易 手机证券 投资交易等系统异常直接影响投资者权益与市场秩序[2] - 云计算 分布式架构等技术广泛应用导致系统架构复杂度显著提升 传统运维模式难以应对新型风险挑战[2] - 分布式架构 微服务等技术深度应用使系统架构复杂度呈指数级提升 传统被动运维模式难以适应业务需求[2] - 稳定性保障未将架构韧性设计嵌入系统开发阶段 系统可运维性涉及的监控 日志 自动化等能力不足[2] - 运行期风险感知以事后响应为主 缺乏基于数据驱动的主动风险挖掘能力 难以提前规避潜在隐患[2] - 故障应急依赖个别专家经验 缺乏数据驱动的人机协同应急指挥作战能力 应急效率有待提升[2] - 数智化技术应用深度不足 智能监控 自动化处置等能力未全面覆盖核心场景 异常响应效率与业务实时性要求存在差距[2] 政策标准制定与目标 - 中证协就《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向行业征求意见 旨在推动证券公司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1] - 文件编制工作于2023年底启动 旨在提高资本市场系统稳定性水平[1] - 《标准》融合行业最佳实践 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稳定性保障框架 推动全行业技术能力的数智化 规范化与协同化发展[3] - 《标准》立足行业实际需求 结合头部机构最佳实践 提炼可复制可落地的技术方案与管理流程 同时预留弹性空间适应不同规模机构差异化需求[4] - 《标准》融合智能运维 可观测性等前沿技术 将AI算法 大数据分析 大模型等能力嵌入稳定性管理流程[4] - 建立数据驱动的稳定性保障工作模式及可量化的稳定性水平度量体系[4] - 编写过程有接近20家同业专家参与 内容聚焦系统稳定性保障核心价值[5] 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框架 - 组织保障明确稳定性保障的组织架构 包括纵向职能团队与横向优化团队[4] - 组织保障明确人员能力要求 包括岗位胜任力模型和培训机制[4] - 组织保障明确目标管理 包括SLI/SLO量化指标和复盘优化[4] - 制度保障涵盖办法规范 技术标准 操作规程及时序任务 形成全流程制度闭环[4] - 制度保障确保管理要求可落地 可追溯[4] - 过程保障聚焦稳定性架构管理 可观测管理 监控告警 故障管理等10大核心过程[4] - 每个过程包含机制保障 关键活动及评价要素[4] 行业转型与政策支持 - 引导行业推动运维左移来提升架构韧性与可运维性非功能性需求[5] - 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现有运维保障场景 提升主动防御保障能力[5] - 建立可度量的稳定性评价要素 包括故障监控发现率 自动化发布率 恢复能力达标率等量化指标[5] - 通过常态化评估与复盘形成监控-评估-优化闭环改进机制[5] - 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已成为保障金融市场安全运行的核心基础[5] -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等政策均强调需强化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能力[5]
稳住增长“压舱石”,产业发展再加速
齐鲁晚报· 2025-08-04 21:09
优质产业项目进展 - 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电池基地一期项目已顺利投产 [12][15] - 恒旺年产3000台大中型工程机械绿色智能制造基地一期投用,二期将适时启动,生产大马力推土机、130吨级矿山挖掘机等高附加值产品 [14] - 嘉祥县科伦普合金新材料研发生产项目采用全球领先六连轧技术,生产效率提升30%,节能30%,年产锌铝镁板材40万吨、电镀铬板材20万吨,年产值26亿元 [13][14] - 兖矿能源集团智慧制造园区项目二期鲁西数据中心提前完成调试并试运行 [15] - 南天农科年产27.56万吨造纸化学品项目25个单体超额完成节点计划 [15] - 莱赛尔纤维项目预计8月底完成主厂房主体施工,年底试车生产 [15]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采用三维建模和数智化监控技术,误差控制在毫米级,10月将铺轨 [17] - 济商高速济宁段二标路基桥涵工程全部完成,7月底完成主体工程,主线长45.06千米 [17] - 济邹高速路基工程完成94.2%,路面工程完成44.6%,桥涵工程完成92.6%,全长61.99公里 [18] - 327国道泗水段修复养护工程完成90%,预计提前4个月于8月通车 [18] - 韩庄港正式投入运营,济南至枣庄铁路济宁段桩基工程超额完成60% [19] 政府规划与投资 - 济宁市2025年计划推进11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包括10个超百亿、30个超30亿项目 [18] - 目标完成基础设施领域投资500亿元以上,民间投资占比保持在70%以上 [18] - 重点招商方向涵盖产业链上下游、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 [18]
多个大项目投产运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04:39
优质产业项目建设进展 - 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电池基地一期项目顺利投产 [1][6] - 恒旺年产3000台大中型工程机械绿色智能制造基地一期投用 二期将适时启动 [1][5] - 科伦普锌铝镁板材项目采用六连轧新技术 较传统五连轧提高生产效率30%并节能30% [4] - 科伦普项目总投资8.6亿元 建设20条生产线 投产后年产锌铝镁板材40万吨 电镀铬板材20万吨 聚合氯化铁2.4万吨 实现年产值26亿元 [4] - 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二期鲁西数据中心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开始试运行 [6] - 南天农科年产27.56万吨造纸化学品项目25个单体建筑超额完成节点计划 [6] - 莱赛尔纤维项目预计8月底完成主厂房主体施工 年底进行试车生产 [6] 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情况 - 济商高速济宁段主线长45.06千米 二标段路基桥涵工程全部完成 7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9] - 济邹高速项目路基工程完成94.2% 路面工程完成44.6% 桥涵工程完成92.6% 全长61.99公里 [9] - 327国道泗水段修复养护工程完成总工程量90% 预计提前4个月于8月全面通车 [9] - 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实现毫米级误差高精度合龙 7月进入轨道底座板施工 10月开始铺轨 [7] - 新建济南至枣庄铁路济宁段桩基工程超额完成60% [10] - 韩庄港正式投入运营 城市微循环道路已通车3条 [10]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伦普锌铝镁板材耐热性达传统镀锌钢板10-20倍 具备切口自愈特性 应用领域涵盖建筑钢结构/无人机/高铁/汽车板 [4] - 恒旺绿色智能制造基地通过MES系统实现生产管理调度 车间达到无尘标准 生产大马力推土机/130吨级矿山挖掘机等高附加值产品 [5][6] - 雄商高铁项目采用三维建模/温差效应消除/三维千斤顶调整等数智化技术实现施工全过程监控 [7]
中国服务外包规模超2万亿,首批示范城市武汉的机会在哪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23 09:43
行业发展趋势 - 服务外包产业正从基础信息技术外包向研发设计、金融分析、医药研发等高附加值领域扩展 [1] - 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达5111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领跑各细分领域 [4] - 业务流程外包(BPO)执行额185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 [4] - 信息技术研发服务同比增长17.3%,数字技术赋能效应显著 [4] - 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 [5] 产业规模数据 - 2006年至2024年服务外包规模从13.8亿美元增至3138亿美元,增长227倍 [3] - 离岸服务外包规模从13.84亿美元提升至16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30.4% [3] - 服务外包主体从500多家扩展至86301家,增长171.6倍 [3] - 从业人员由不足6万人增至1696.5万人,增长281.7倍 [3] - 2024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30535亿元(4351亿美元),执行额22197亿元(31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3.3% [3] 离岸业务表现 - 2024年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5737亿元(2238亿美元),执行额11626亿元(1643亿美元) [3] - 离岸业务同比分别增长5.8%和11.8% [3] - 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额4657亿元,同比增长12.1% [4] 区域发展案例(武汉) - 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突破500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长10.3% [6] - "十四五"期间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7.5% [6] - 离岸业务年均增长15.9%,在岸业务年均增长25.4% [6] - 业务流程外包增长20.3%,知识流程外包大幅增长60% [6] - 地理遥感、知识产权、工业设计等细分领域增速均超50% [6] 技术驱动因素 - 数智化技术使服务外包分工颗粒更细、创新成本更低、协同效率更高 [4] - 云计算、大模型、智能体推动高知识高智能服务向外包模式发展 [5] - AI翻译机等创新产品支持多语言即时互译,具备离线翻译等先进功能 [6] 发展机遇 - 服务业转移为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 [1]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 [7] - 需把握周边区域分工和"南南合作"机遇,推动动能创新和结构创新 [7]
数智化技术赋能 共筑地灾防治新防线——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领域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会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7 00:00
城市地质安全与数智化技术应用 - 自然资源部34家科创平台的100余位专家围绕地质灾害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的数智化创新成果展开交流,提出以技术赋能防治体系[1] - 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构建空天地海井一体化监测体系,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案[3] - 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实验室研发浅部高精度探测技术,建立多参数基岩城市探测体系[3] -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创新中心攻克0-200米抗干扰岩心扫描技术,开发"地下谛听系统"实现温度、位移等指标实时监测[4]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突破 -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次提出5大类21种灾害链分类体系,为灾害链预防工程奠定理论基础[6] -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创新中心形成14项核心技术和10类装备体系,构建全链条技术系统提升山区灾害识别精度30%[6] - 浙江"地灾智治"应用重构省域风险防控流程,支撑省市县三级防治工作数字化[6] - 地质环境监测工程中心推广20万台群测群防预警仪器,多次成功预警险情[7] 矿山安全与生态修复技术 -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团队破解煤矿水害防治难点,建立预测预报技术体系[9] - 金属矿地下水灾害防治中心研发高压固结试验平台,形成复合帷幕垂向搭接技术保障资源基地安全开采[10] - 高寒干旱区矿山修复中心集成26项技术,建立边坡生态修复和重金属污染物固化技术体系[10] 国家重大工程科技支撑 - 地下水科学实验室揭示青藏高原岩溶水循环机制,创新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12] - 海洋灾害预报实验室建立国内首个业务化耦合台风系统,路径预报精度提升15%,保障海上风电和深海采矿安全[12] 行业标准与技术推广 - 浙江省地质院牵头制定9项非金属矿物化性能测试行业标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20] - 中国矿业大学专利群获日内瓦发明金奖,首创红外辐射水害预警技术在榆林等煤矿区应用[22]
50年油田“精准注水”:数智化技术让杏南油田焕新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22:24
大庆油田杏南油田生产优化 - 杏南油田含水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原油产量超计划运行[1] - 公司通过多元注水调控降低递减率,实现产量提升[1] 技术措施与成效 - 砂岩动用厚度提高至79.6%,日增注水量达1000立方米[3] - 主动洗井比例提高32.6%,吸水能力下降井数减少119井次,日少影响水量1158立方米[3] - 采用层段细分重组、低压水井治理、薄差储层分类改造等技术提升有效注水[3]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 借助数智化平台监控与缆控智能分注技术实现动态实时掌控[3] - 技术应用实现从"注够水"到"平稳注水"的转变[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井下作业“智变”带来“质变”
中国经营报· 2025-06-24 11:15
技术突破 - 公司开发了"页岩油智脑"井下作业智能体系统,可实现10秒内查询井的历史数据、故障诊断与处置方案 [1] - 系统将技术人员方案编制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数据查询响应从40多分钟降至10秒,故障识别准确率达90% [3] - 系统通过AI算法优化整体作业方案,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跨越,预判工况并自主学习编辑方案内容 [6] 效率提升 - 系统实现井下作业决策响应速度零时间、协同协作效率零延误、故障处置效果零盲区、评价体系建设零偏差 [3] - 井筒诊断响应速度从小时级缩短至秒级,将"修井后分析"转变为"修井前预警" [4] - 故障处理平均耗时从3天以上大幅缩短,单井年均维护成本将明显下降 [6] 行业背景 - 页岩油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 [3] - 长庆油田页岩油年产量占全国50%以上,但面临作业效率不高、效益管控不细等挑战 [3] - 行业需通过数智化技术推动业务模式重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4] 系统功能 - 系统集成井下压力、温度、流量等20多项参数动态感知,能监测油藏中流体变化 [4] - 以昆仑大模型平台为底座,应用多模态数据与大模型算法,形成诊断专家知识库 [4] - 打通井下作业"感知-诊断-决策-执行-评价"全链路,实现全过程化管控 [4] 研发合作 - 公司联合专业数智公司,充分发挥产学研用一体化优势开发该系统 [4] - 通过7个月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应用实现系统功能 [3]
用数据为钢轨焊接精准“画像”(工匠绝活)
人民日报· 2025-06-23 22:10
钢轨焊接数智化转型 - 薛继鹏9年间开发2万余个程序文件、100多万行代码、60余个智能软件模块,构建钢轨焊接大数据分析系统[1][2] - 系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原焊机顶锻力、电流和位移时间序列数字信号,推动行业从数字化向数智化升级[1][6] - 系统可记录每道工序图像数据,为每个焊头生产流程精准画像,实现工艺革新与全流程追溯[2] 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 - 自主研发"探伤数据自动化评估程序"含7.3万个像素点和11个卷机模板,将焊接接头探伤量化分析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10秒[2][6] - 开发探伤图像伤损区域高频信号自动读取程序,实现伤损信息自动分析[6] -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焊接图像转换为786432个像素点文件,破解进口焊机数据解析难题[6] 生产流程优化 - 早期数据缺项或错误导致单个焊头补录需停工4小时,薛继鹏编写代码将数据审核时间从16小时压缩至4小时[3][5] - 系统实时监控16道焊接工序的工艺参数曲线、作业图像及生产任务量,实现无人化海量数据管控[2] - 采用客观赋权法建立全国焊轨基地生产、设备、工艺的大数据模型[6] 行业痛点突破 - 国内焊轨基地依赖进口焊机,原始数据无法解析制约数智化发展,薛继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关键信号还原[6] - 系统解决钢轨母材不合格品分析难题,技术成果被全国焊接同行借鉴[4][6]
网联:运用数智化技术强化业务连续性水平和安全防护能力
北京商报· 2025-06-18 03:46
技术架构创新 - 网联清算平台构建金融业首个"三地六中心"分布式云计算架构 系统处理能力超过30万笔/秒 交易平均耗时缩短至200毫秒 [1] - 通过智能路由、智能巡检、秒级监控等技术搭建五层容灾体系 实现故障秒级自动止血 系统整体故障恢复能力达业界领先水平 [1] 数字化平台建设 - 公司建成贯穿业务全生命周期的七个数字平台 形成"七层防护网"业务连续性生态和"七个效能引擎"数字化效率生态 [1] - 数字化平台既保障行业海量交易连续性 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创新支撑 [1] 人工智能应用 - 运用智能业务开发解决方案提升需求交付效率 通过数智化技术强化业务连续性和安全防护能力 [2] - 打造智能服务界面实现功能快速植入 提升客户服务质效 [2] - 利用AI技术优化网络支付客户识别、交易识别及资金管理 为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发展注入新动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