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器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兜牢环保底线 明确管控标准 电器电子有害物管控有新规
政策发布与实施时间 - 中国RoHS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发布 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1] - 标准实施前生产或进口的产品给予1年库存消纳期 2028年8月1日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销售[7] 行业规模与背景 - 中国是全球最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产量5.63亿台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2] - 主要家电居民保有量巨大:空调7.8亿台 彩色电视机5.5亿台 电冰箱5.3亿台 洗衣机5.02亿台 电热水器4.6亿台[2] 管控要求核心内容 - 对10种有害物质实施强制性限值:铅汞镉六价铬4种重金属 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及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4] - 将产品分为两类管理:I类包含12种日常高频使用产品(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必须满足限量要求并标注标识 II类产品需标注标识并披露有害物质信息[6] - 采用数字化标识技术(二维码或电子显示)使消费者可快速获取有害物质信息[4] 标准升级与国际接轨 - 从2011年管控6种有害物质的推荐性标准升级为管控10种的强制性标准 新增4种有害物质管控[5] - 10种有害物质测试方法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全面接轨[4] 实施准备与企业响应 - 截至2025年7月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型号产品完成合格评定[3] - 企业计划在过渡期内优化供应链管理 开展替代材料研发 增强有害物质检测能力[7] 监管与配套措施 - 建立"生产企业自查—第三方检测—政府随机抽查"闭环监管模式[7] - 动态调整达标管理目录 适时扩大产品范围 完善合格评定制度[8] - 市场监管总局将依据新国标开展监督抽查 对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罚[9] 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 - 整合高校及龙头企业资源发布无害材料技术案例与指南 推动中小企业合规水平提升[8] - 推动建立"原材料—零部件—整机"全链条绿色供应链协作机制[8] 国际合作与标准输出 - 跟踪欧美日韩等经济体RoHS管控动态 推动国际要求协调对接[8] -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 输出中国管控经验和标准化成果[8]
新标准发布,管好电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要完善共治机制
广州日报· 2025-09-11 00:20
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GB 26572—2025)发布 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1] 有害物质现状与风险 - 电器电子产品中广泛使用铅、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及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物 存在长期路径依赖问题[1] - 有害物质在生产、流通、使用及报废环节均可能对生产者、使用者及自然环境构成持续且隐蔽的潜在威胁[1] - 中国电器电子产品保有量巨大 包括空调7.8亿台、彩色电视机5.5亿台、电冰箱5.3亿台 凸显源头管控的紧迫性[1] 标准执行挑战 - 全国家电制造企业超过45万家 外力全面监管面临巨大执行难度[2] - 有害物质管控涉及地方经济发展 属地管理存在投鼠忌器问题[2] - 需通过配套政策破解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困境[2] 配套治理机制 - 需融合资源攻克有害物质减量技术难题[2] - 推动数字化检测报告应用以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并提升政府监管效率[2] - 建立"生产企业自查—第三方检测—监管部门抽查"闭环监管模式[2] - 构建消费者、行业协会及媒体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2]
兜牢环保底线 电器电子有害物管控有新规
经济日报· 2025-09-08 00:30
中国RoHS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 中国RoHS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发布 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1] 行业规模与背景 - 中国是全球最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产量5.63亿台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2] - 主要家电居民保有量:空调7.8亿台 彩色电视机5.5亿台 电冰箱5.3亿台 洗衣机5.02亿台 电热水器4.6亿台[2] 管控要求内容 - 针对10种有害物质实施限量管控:4种重金属(铅、汞、镉、六价铬)和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及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4] - 要求企业通过二维码或电子显示等数字化技术进行有害物质信息标识[4] - 规定的10种有害物质测试方法与相应国际标准技术要求保持一致[4] 产品分类管理 - I类产品包含12大类: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视机、监视器、微型计算机、手机及电话机[6] - I类产品必须满足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并标注管控标识 II类产品需标注标识并披露有害物质信息[6] 实施时间安排 - 标准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给予企业1年库存消纳期至2028年8月1日[7] - 2028年8月1日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销售[7] 企业应对措施 - 企业将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 产品设计优化与替代材料研发 增强有害物质筛查检测能力等方式应对新规[7] 监管体系构建 - 建立"生产企业自查—第三方机构检测—政府随机抽查"闭环监管模式[7] - 研究推动数字化检测报告应用以降低合规成本[7] 行业支持措施 - 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资源发布技术案例与指南 推动无害材料与工艺向中小企业渗透[8] - 动态调整达标管理目录 适时扩大管控产品范围[8] - 完善合格评定制度 细化实施规则和流程[8] 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 - 跟踪欧美日韩等经济体RoHS管控动态 推动国内管控要求与国际主要管控要求协调对接[8] - 积极参与RoHS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修订 输出中国先进管控经验和标准化成果[8] 现有基础与成效 - 截至2025年7月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型号电器电子产品完成合格评定[3] - 现行推荐性国家标准于2024年6月修订 新增4种有害物质管控[5]
电器电子有害物管控有新规
经济日报· 2025-09-07 22:12
中国RoHS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 中国RoHS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发布 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1] - 标准从限量要求、标识要求、测试要求三方面明确有害物质管控要求 推动行业提升合规水平[4] - 标准管控10种有害物质 包括4种重金属元素和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4] 行业现状与管控必要性 - 中国是全球最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产量5.63亿台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2] - 主要家电产品居民保有量巨大:空调7.8亿台、彩色电视机5.5亿台、电冰箱5.3亿台、洗衣机5.02亿台、电热水器4.6亿台[2] - 有害物质管控关乎使用者健康风险和环境污染控制 需从产品设计、生产等环节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2] 标准实施与过渡安排 - 标准设置2年实施过渡期 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库存产品给予1年消纳期至2028年8月1日[7] - 电器电子产品分为两类管理:I类为12种重点产品 必须满足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并标注标识 II类产品需标注标识并披露有害物质信息[6] - 截至2025年7月 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型号电器电子产品完成合格评定[3] 企业应对与产业升级 - 相关企业将在过渡期内优化供应链管理 通过产品设计优化与替代材料研发确保符合要求[7] - 推动建立健全有害物质合规管理体系 引导产业链协同升级 实现全链条绿色化管控[8] - 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资源 发布技术案例与指南 推动无害材料与工艺向中小企业渗透[8] 监管与国际接轨 - 建立"生产企业自查—第三方机构检测—政府随机抽查"的闭环监管模式[7] - 测试方法与国际标准技术要求保持一致 推动中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与国际全面接轨[4] - 密切跟踪欧、美、日、韩等经济体RoHS管控动态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8]
明确管控10种有害物质,专家详解电器电子产品新国标
央视新闻· 2025-08-25 01:30
新国家标准核心内容 - 中国首个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1] - 标准明确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标识要求及符合性评价规则 并规定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方法[2] - 标准管控10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包括4种重金属元素和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4] 标准制定特点 - 有害物质限制种类及限值指标设定融合中国电子制造业特点和工艺水平 同时与国际先进指标融合[6] - 检测方法技术选择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保障国际贸易便利化畅通[6] - 标准强化与国际通行要求的衔接 突出检测方法的统一性与适用性[4] 行业实施现状 - 中国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电器电子产品完成有害物质合格评定 行业覆盖率超70%[8] - 达标管理目录涵盖微型计算机 打印机 电视机 冰箱等12类产品[8] - 建立中国RoHS公共服务平台 全面评估11种百姓关注量大面广电子产品的RoHS管控现状[8]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 近10年间中国彩色电视机类产品铅消减量近200吨[10] - 冰箱 洗衣机 空调等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超80%[10] - RoHS指标已成为全球电器电子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之一[7] 标准实施目标 - 推动电器电子产品绿色设计与生产 保障使用者身体健康[2] - 降低产品废弃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环境的风险[2] - 从源头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减量与替代 提高产品绿色环保水平[7]
电器电子产品强制性国标出炉 明确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限值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13:10
行业规模与产品保有量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产量达5.63亿台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 [1] - 主要家电居民保有量巨大 空调7.8亿台 彩色电视机5.5亿台 电冰箱5.3亿台 洗衣机5.02亿台 电热水器4.6亿台 [1] 强制性国家标准核心内容 - 明确10种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包括4种重金属元素(铅、汞、镉、六价铬)和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 [3] - 通过二维码或电子显示等数字化技术实现有害物质信息标识 确保管控结果可追溯可核查 [3] - 测试方法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 涵盖10种有害物质检测 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便利 [3] 标准制定过程 - 标准制定历时16个月 开展80余次调研和100余次技术研讨 [4] - 对60余种整机产品进行细分拆解 每种产品拆分为400-600种均质材料 累计完成3万余次试验验证 [4] - 面向生产企业发出近1000份调查问卷 处理480多条社会反馈意见 [4] 产品标识体系 - 所有电器电子产品需标注"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 包含有害物质含量及环保使用期限信息 [6] - 纳入达标管理目录的I类产品(如手机、电脑、冰箱、洗衣机)需标注中国绿色产品标识(CGP标志) [6] - 合格评定采用两种方式:企业自我声明(需提供检测报告或供应链合规证明)或第三方机构认证 [6] 消费者识别指引 - 手机产品可通过设置-系统-认证标志板块查看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和中国绿色产品标识 [7] - 有害物质含有情况表目前涵盖6种物质 后续将扩展至10种 [7] - CGP标识右侧的SDOC字样代表通过企业自我声明方式完成合格评定 [7]
筑牢绿色安全防线 我国首部电子行业有害物质管控强制性国标印发
中国经营报· 2025-08-23 14:27
核心观点 - 中国发布首个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6572—2025 将于2027年8月1日实施 管控10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推动行业绿色供应链升级 [1] 标准内容与要求 - 标准明确管控10种有害物质 包括铅/汞/镉/六价铬4种重金属和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6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 - 对各有害物质含量提出强制性要求 要求企业加强有害物质减量和替代 [1] - 采用"2+1"实施方案:2年过渡期至2027年8月1日实施 1年库存消纳期至2028年8月1日 [2] 行业背景与规模 - 中国是全球最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产量5.63亿台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 [2] - 主要家电保有量巨大:空调7.8亿台/彩色电视机5.5亿台/电冰箱5.3亿台/洗衣机5.02亿台/电热水器4.6亿台 [2] - 未经管控的有害物质在集中处置时可能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 [2] 企业应对建议 - 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3] - 通过产品设计优化与替代材料研发替换有害物质原材料 [3] - 增强有害物质筛查检测及体系化管理能力 [3] 国际监管背景 - 电器电子有害物质管控属全球共识 2000年以来欧盟/美国/日本等经济体相继发布相关法规 [3] - 中国2006年发布《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2016年升级为《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3]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强制国标发布,新增4种管控有害物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3:42
新标准核心内容 - 中国发布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6572—2025 将于2027年8月1日实施[1] - 新增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管控 强制性国家标准管控物质扩增为10种[1] - 标准要求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 信息披露及技术支撑文档保存 确保管控结果可追溯可核查[2] 行业影响与要求 - 推动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加强有害物质减量和替代 构建升级产品绿色供应链[2] - 鼓励企业通过二维码与电子屏幕显示等数字化技术进行有害物质信息规范标识[2] - 管控有害物质种类 限量要求及检测方法与国际通行规定基本一致 有利于国际贸易便利化[2] 企业合规准备 - 标准实施前生产或进口产品给予企业1年时间用于库存产品消纳[3] - 企业需优化供应链管理 确保采购原材料符合要求[3] - 企业需通过产品设计优化与替代材料研发 替换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材料[3] - 企业需增强有害物质筛查检测及体系化管理能力[3] 监管与执行 - 市场监管总局将依据新版国标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电器电子产品开展监督抽查[3] - 对于不符合新版国标要求的产品依法处罚 确保符合标准要求[3] - 标准将完善中国RoHS管控体系 构建企业生产有标准 消费者购买有标识的治理格局[3] 未来发展 - 有关部门将积极推动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应用[4] - 有序扩大中国RoHS管控的电器电子产品种类及有害物质种类[4] - 进一步完善中国RoHS管控机制[4] 当前进展 - 截至2025年7月 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型号电器电子产品完成合格评定[1] - 现行管理办法要求手机 电脑 空调 洗衣机等12类产品生产或进口企业采取自愿性认证或自我声明方式进行合格评定[1]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强标发布 新增4种有害物质管控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00:31
新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 中国发布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GB 26572—2025) [1] - 标准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1] - 标准按照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对电器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等环节提出要求 [1] 管控物质范围扩大 - 标准明确管控10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2] - 包括4种重金属元素(铅、汞、镉、六价铬)和6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2] - 管控物质从现行6种扩增为10种 新增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2] 产业背景与规模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产量达5.63亿台 [1] -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 [1] - 空调居民保有量7.8亿台 彩色电视机5.5亿台 电冰箱5.3亿台 洗衣机5.02亿台 电热水器4.6亿台 [1] 标准修订动因 - 为满足消费者对更加绿色环保电器电子产品的需求 [2] - 考虑国际社会对有害物质管控持续加严 [2] - 基于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生产技术工艺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2] - 2024年6月对现行推荐性标准进行了修订 [2] 新增管控物质考量因素 - 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健康 [2] - 更好地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2] - 更好地开拓对接全球市场 [2]
事关手机、家用电器等产品使用安全 工信部发布全新强制性国家标准
证券日报网· 2025-08-22 13:07
政策核心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进一步完善RoHS管控体系 [1] - 标准针对铅汞镉六价铬等4种重金属和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等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提出强制性限值要求 [3] - 标准要求通过二维码或电子显示等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标识确保有害物质管控结果可追溯可核查 [3] 产品分类管理 - 将电器电子产品划分为两类:纳入达标管理目录的I类产品和目录外的II类产品 [4] - I类产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12大类使用场景多使用频次高的产品必须满足限量要求并标注标识 [4] - II类产品需标注有害物质管控标识并披露各部件中有害物质含有情况 [4] 实施时间安排 - 标准采用"2+1"实施方案:两年过渡期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5] - 库存产品有一年消纳期2028年8月1日前可销售此后不符合标准产品不可再销售 [5] 国际标准对接 - 规定的10种有害物质测试方法均与相应国际标准技术要求保持一致推动与国际全面接轨 [3] - 欧盟日本韩国等经济体都采用法律法规形式约束电器电子生产企业减少有害物质使用 [2] 行业发展影响 - 标准将推动电器电子企业生产更多绿色产品为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便利 [1][3] - 工信部将针对更多新类别新品种电器电子产品开展有害物质管控调研评估逐步扩大管控范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