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税
icon
搜索文档
以后买房可能会“买得起,住不起”,3项成本难以负担
搜狐财经· 2025-06-04 23:33
保障房政策影响 - 保障房话题热度上升源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布局 近期楼市降温加剧市场敏感度 [1] - 深圳2024年新增4.85万套配租型保障房 租金仅为市场价一半 显著分流购房需求 [4] - 全国保障房存量仅占住房总量5% 但存在1407万套需求缺口 供需矛盾突出 [3] - 保障房与老破小目标客群高度重叠 供应增加将明显挤压刚需市场 [4] 城市房价分化现象 - 郑州三环内地铁口老破小价格跌至2000-3000元/㎡ 与6000元配售房价格形成倒挂 [3] - 郑州金水区60㎡老房子价格从2020年80万降至2023年35万 降幅达56% [4] - 郑州新房均价1.2-1.7万/㎡ 配售房按60%定价仍比老破小高一倍 [4] - 深圳保租房平均租金36.18元/㎡ 周边商品房租金超60元 价差持续挤压二手房市场 [9] 房产持有成本分析 - 一二线城市普通住宅物业费2025年达2.5-3元/㎡ 较2000年增长250%-300% [5] - 上海普通住宅物业费从2010年1.8元涨至2024年2.8元 年均增长5% [6] - 北京老小区80㎡房屋年缴养老金1200元 30年累计3.6万不含个人账户 [8] - 深圳500万二套房年缴房地产税4万元 相当于普通白领半年工资 [9] 行业趋势与建议 - 楼市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房价普涨时代结束 仅少数优质资产能跑赢通胀 [9] - 房龄超20年且无学区加持的老破小资产风险加剧 郑州案例具警示意义 [9] - 保障房申请需注意产权和交易限制 但可大幅降低居住成本 [10] - 建议按房价1%计提年养房基金 覆盖物业费/养老金/潜在税费 [10]
被迫上调利率,银行利润快被卷到裤衩里了?
搜狐财经· 2025-05-25 19:18
广州房贷利率调整 - 广州多家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从LPR减60BP调整为减50BP 实际利率从3%上调至3 1% [3] - 调整目的是对冲预期LPR下降 若5月20日LPR从3 6%降至3 5% 新利率将维持3%不变 [3][4] - 此前广州个别银行推出2 89%超低利率 与公积金利率2 85%倒挂 导致银行利润承压 [4] 银行策略分析 - 银行通过提高加点幅度确保3%利率底线 贷款300万30年期 利率上调0 1%将增加2 5万总利息 [4] - 房贷利率调整反映银行风险利润平衡机制 并非单纯让利行为 [4] 楼市交易特征 - 当前楼市呈现"螺旋下跌"现象 降价促销推高成交量 但加速房价下跌 [4] - 出现"向下置换"策略案例 出售400万改善房转购10套40万老破小 年租金净收益10万 同时原改善房贬值12 5%而老破小增值12 5%-25% [4] 老破小市场动态 - 北京上海老破小价格悄然上涨 租售比达4% 显著高于存款利率 [5] - 核心地段老破小因"原拆原建"政策及租金优势受市场青睐 [9] 房地产税预期 - 短期开征可能性低 2021年试点因2022年楼市暴跌搁置 2023年人大立法规划未提及 [5][6] - 潜在试点或设高免征额 多套老破小持有者可能成为重点征税对象 [7][8] - 租售比4%的老破小抗税能力优于2%的豪宅 [8] 购房策略建议 - 广州调整后利率3%仍低于京沪0 05% 刚需应综合评估总价与月供压力 [9] - 改善房降价10%仍滞销 建议持有者及时处置 [9] - 多套房持有者可跨城分散或选择高租售比物业 [9] 行业本质趋势 - 住房属性向居住本质回归 投资功能持续弱化 [10] - 个人收入增长10%对资产影响远超房价1%波动 [11]
如何理解开年财政个税高增长?(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25 06:54
财政数据核心观点 - 1-2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至-1.6%,但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至26.7%,创近10个月新高 [1] - 财政支出结构明显变化: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科技、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保持高增长 [10][13] - 税收收入呈现明显分化:证券交易印花税(+58.7%)和增值税(+1.1%)成为拉动项,而企业所得税(-10.4%)、地产相关税(-11.4%)和车辆购置税(-32.6%)构成主要拖累 [3][7] 税收收入分析 拉动因素 - 个人所得税26.7%的高增速主要受春节错位影响(2025年春节较2024年提前),年终奖个税入库时间前移 [1] - 证券交易印花税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2月+58.7%),反映"924"政策后股市交易活跃度提升 [3] -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大增16.9%,显示出口支持政策持续发力 [14] 拖累因素 - 企业所得税同比下滑10.4%,反映企业盈利仍承压 [7] - 地产相关税整体下降11.4%,其中土地增值税(-22%)、契税(-21.7%)跌幅显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步下滑15.7% [7][14] - 内需不足导致消费税(+0.3%)、车辆购置税(-32.6%)等大宗消费相关税种疲弱 [7]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支出削减领域 - 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6.6%)、农林水事务(-10.5%)降幅明显 [10][14] - 交通运输支出增速从2024年1-2月的4.1%放缓至2025年同期的2.4% [14] 支出增长领域 - 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0.5%(2024年同期为10%),保持双位数增速 [13][14] - 教育(+7.7%)、社会保障和就业(+5.5%)等民生支出增速较2024年同期(7.6%、3.7%)进一步提升 [13][14] - 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加19.7%,反映政府债务压力持续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