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固态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先导智能:半固态电池生产大部分可依托于公司原有的锂电池生产设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2 10:14
固态电池设备技术布局 - 半固态电池生产大部分可依托公司原有锂电池生产设备 [1] - 全固态电池领域已打通量产全线工艺环节 整线产品柔性适配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多种电解质材料体系 [1] - 实现全固态电极制备/电解质膜制备及转印复合/裸电芯组装/致密化设备/高压化成分容等关键设备全覆盖 [1] 核心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在核心环节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包括混料及干法湿法极片复合设备/新一代固态叠片机/胶框印刷设备/等静压设备 [1] - 已向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电池客户/知名车企/新兴电池客户交付各工段固态电池核心设备 [1] - 成功输出量产级固态电池整线方案 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并陆续取得重复订单 后续有望持续放量 [1] 客户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与多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达成设备合作 包括清陶/冠宇等客户 [1] - 产品覆盖全球主要电池生产区域 包括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1]
中创新航(03931.HK):上调2026年出货指引
新浪财经· 2025-09-10 10: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64.19亿元 同比增长31.7% [3] - 动力电池收入106.62亿元 占比64.9% 储能系统及其他收入57.57亿元 占比35.1% [3] - 毛利由去年19.48亿元提升至28.79亿元 毛利率由15.6%升至17.5% [3] - 销售净利率由3.3%升至4.6% 期内利润增至7.53亿元 [3] - 基本每股收益0.2629元 同比增87.1% [3] 市场地位 - 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 全球排名第四 国内第三 [3] - 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四 [3] - 管理层将2026年出货指引上修近两成至180GWh [3] 产品与技术 - 乘用车市场高压5C镍钴铝电池 固液混合电池及磷酸铁锂超充电池等产品已量产配套多款车型 [3] - 配套客户包括多家国际OEM及国内头部车企 [3] - 商用车产品覆盖轻卡至重卡及专用工程机械 均实现批量交付 [3] - 储能市场推出600Ah+大电芯和液冷户外储能柜等产品 [3] - 持续推进全固态电池及半固态电池研发 [3]
恩捷股份:公司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已经建成,具备供货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8 01:24
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前景 - 公司认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普及还需要较长时间 因界面和工艺等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且成本较高缺乏优势[2] - 全固态电池未来主要应用于航天等对性能要求极高且价格不敏感的细分领域[2] - 全固态电池将与液态及半固态电池长期共存[2] 公司技术进展与产能建设 - 公司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线已建成并具备供货能力[2]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并积极开拓市场 加深与客户的技术合作交流[2] 湖南恩捷项目进展 - 硫化物电解质产线推进情况未在回应中具体说明[2] - 未提及送样电池厂家是否产生合作意向[2]
王燕清多年技术深耕迎固态电池机遇 先导智能净利增61%市值六天涨379亿
长江商报· 2025-09-07 23:26
公司股价表现 - 先导智能连续六日上涨后于9月5日涨停 市值达842.6亿元 六日累计增长379亿元 [1] - 实控人王燕清持股29.31% 身家达247亿元 [2][7] 技术突破进展 - 9月4日宣布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全线工艺环节 [2] - 2024年6月发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 [7] - 固态电池设备已进入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电池企业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1亿元 同比增长14.92% [8] - 归母净利润7.4亿元 同比增长61.19% [8] - 2021年营收创100亿元历史新高 海外收入占比从7.55%提升至14.73% [7] 业务发展历程 - 2009年研发出首台锂电卷绕机进入锂电池装备领域 [2][6] - 2014年锂电池设备营收1.52亿元 占比达49.52% [6] - 2015年5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6] - 2021年与德国宝马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7] 研发战略布局 - 2018年开始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 [2][7] - 持续保持研发投入 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仍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5] - 第二代锂电卷绕机于2012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 行业市场环境 - 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景气度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 [8] - 头部锂电池厂商宣布新扩产计划 锂电设备行业重新进入增长通道 [8] - 2009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兴起时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 [6]
万亿新能源,集体暴涨的背后
DT新材料· 2025-09-07 16:04
新能源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5日Wind动力电池指数单日大涨9.64% [1] - 新能源和电池ETF多个单日涨幅达10% [1] - 宁德时代市值回升至1.48万亿元,股价325元接近历史最高点370元 [1] - 阳光电源市值达2805亿元创历史新高 [1] 政策支持与产业导向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要求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领域年均营收增速超5% [2] - 政策明确支持人工智能和全固态电池,并依法治理光伏低价竞争 [2] - 工信部于8月19日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部署规范竞争秩序 [8] 电池产业链业绩增长 - 电芯企业宁德时代、欣旺达、中创新航等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亿纬锂能和中创新航营收增速超30% [2] - 正极材料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210万吨同比增长53%,湖南裕能营收143.58亿元同比增长33.17% [3] - 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杉杉股份净利润暴增10倍 [3] - 电解液产量94.1万吨同比增长54.57%,天赐材料营收增长33.18%结束连续两年盈利下滑 [4] - 隔膜出货量同比大幅提升,湿法隔膜增长显著,恩捷股份等头部企业营收增长 [5]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亿纬锂能全固态电池量产基地揭牌,能量密度达300Wh/kg面向人形机器人与低空飞行器 [5] - 珠海冠宇半固态电池已量产出货并获得客户认可 [5] - 先导智能打通全固态电池全线工艺环节,适配多种电解质材料体系 [5] - 中金公司预测全固态电池2027年技术定型与小规模量产,2030年商业化量产需求超150GWh [6] - 名爵MG4半固态电池版定价9.98万元进入主流价格带 [6] 光伏行业动态 - 多晶硅价格企稳回升,一线企业报价52-53元/千克,二线企业报价46-48元/千克 [8] - 光伏企业Q2普遍减亏,部分企业扭亏为盈,隆基绿能净亏损收窄超50% [8] - 行业通过出海布局、BC电池与钙钛矿技术突破、兼并重组等方式寻求突破 [8] 产业链材料与设备 - 锂电池材料涵盖石墨、硅碳、多孔碳等负极材料,炭黑、碳纳米管等导电剂 [10] - 钠电池使用硬碳/软碳负极,超级电容器采用生物质源电容炭 [10] - 氢燃料电池涉及碳纸气体扩散层与活性炭催化剂载体 [10] - 设备端包括粉碎机、反应炉、石墨化炉、碳化炉等关键制造装备 [10]
两部门推动光伏“反内卷”,国家重点专项支持全固态
民生证券· 2025-09-07 10: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 [10] 报告核心观点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本周表现强劲,上涨7.39%,排名申万一级行业首位,其中太阳能指数涨幅达14.51%,锂电池指数上涨9.27%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增长态势,8月新势力车企交付数据亮眼,零跑汽车交付57,066辆创历史新高,蔚来汽车交付31,305辆环比增长49%,比亚迪单月交付373,626辆保持市场领先 [4][13] - 光伏行业迎来政策利好,两部门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要求依法治理低价竞争,推动光伏领域高质量发展,目标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5][37] - 特高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投运,具备400万千瓦输电能力,年输送电量约400亿千瓦时 [6][56] - 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获国家重点专项支持,全固态电池技术被列入重点研发计划 [25] 新能源汽车板块 - 8月新势力车企交付量表现突出:零跑汽车交付57,066辆(同比+88.3%),蔚来汽车交付31,305辆(同比+55.2%),小鹏汽车交付37,709辆(同比+168.7%),比亚迪交付373,626辆(同比+0.1%) [4][13] - 累计交付数据:零跑1-8月交付超32万辆,比亚迪1-8月累计交付286.4万辆 [4][13] - 锂电池材料价格总体稳定:NCM523正极材料价格11.35万元/吨(周环比-0.53%),电池级碳酸锂价格7.48万元/吨(周环比-6.15%),隔膜与电解液价格持平 [27] - 投资主线聚焦三条:长期竞争格局优化环节(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等)、4680技术升级产业链(科达利、容百科技等)、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厦钨新能、天奈科技等) [26] 新能源发电板块 - 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多晶硅致密料价格48元/kg(周环比+4.35%),N型182mm硅片价格1.25元/片(周环比持平),TOPCon组件价格0.69元/W(周环比+0.73%) [45][46] - 政策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要求依法治理低价竞争,引导有序产能布局,实施组件质量管理,强化金融政策联动 [5][37] - 投资关注四大方向:硅料头部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新技术与出海(爱旭股份、钧达股份等)、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北美市场高盈利标的(阿特斯、阳光电源等) [41] - 风电与储能同步推荐:海风管桩(海力风电、东方电缆等)、大兆瓦零部件(崇德科技等)、储能三大场景(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 [42][43][44] 电力设备及工控板块 - 特高压建设加速:国家电网2025年第三次特高压招标金额13亿元,特变电工中标3.97亿元占比30.5%,国电南瑞中标7601万元 [56][59] - 投资主线明确:电力设备出海(金盘科技、明阳电气等)、配网智能化(国电南瑞、四方股份等)、特高压建设(平高电气、许继电气等) [60][61] - 工控与机器人领域聚焦三条思路:Tesla供应链(鸣志电器、三花智控等)、国产降本供应链(中大力德、鼎智科技等)、内资工控企业(汇川技术、禾川科技等) [62][63] 板块行情与重点公司 - 子行业表现分化:太阳能指数上涨14.51%,锂电池指数上涨9.27%,储能指数上涨0.94%,风电指数上涨0.31%,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0.64% [3][69] - 重点公司推荐包括:宁德时代(2025E PE 22倍)、科达利(2025E PE 20倍)、大金重工(2025E PE 25倍)、德业股份(2025E PE 19倍)等 [7] - 个股涨幅领先:先导智能(+51.51%)、亿纬锂能(+36.39%)、阳光电源(+35.52%) [69][71]
688499、300450,双双“20cm”涨停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15:57
政策驱动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发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的基础研究 [1][7] - 政策强调提升高端供给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存储及全固态电池等技术发展 [7] - 全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电池下一代技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在该领域占据先机 [7]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宁德时代宣布2027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7]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7] -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 [7] - 固态电池设备环节需解决新材料引入、工艺流程再造等挑战,要求生产厂商改造升级设备或采买定制化设备 [7] 设备厂商业务突破 - 利元亨向头部车企供应的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已开始陆续交付 [1][8] - 先导智能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并已交付各工段固态电池生产设备 [1][8] 利元亨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5日利元亨股价"20cm"涨停,收盘价67.86元,单日涨幅20.00% [1][2][3] - 成交金额放大至17.17亿元,买盘力量强劲,盘后仍有7553手封单 [2] - 龙虎榜显示前5大买方席位合计买入3.02亿元(占总成交17.58%),前5大卖方席位合计卖出1.38亿元(占总成交8.03%),净流入约1.64亿元 [2][3] - 买入前5名营业部中包括高盛、瑞银、摩根大通等外资券商席位 [2][3] - 国泰海通总部和摩根大通证券同时出现在买卖方榜单,部分机构可能获利了结或高位操作 [3] 先导智能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5日先导智能股价"20cm"涨停,收盘价53.80元,单日涨幅20.01% [4][5] - 换手率高达20%,成交金额为161亿元,盘后仍有超12万手封单 [4] - 龙虎榜显示前5大买卖席位中3家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2.65亿元,卖出7.03亿元,净卖出4.37亿元 [4][5] - 深股通专用席位买入7.44亿元并卖出14.66亿元,净卖出7.22亿元 [5] - 中金上海分公司(量化营业部)买入0.71亿元并卖出3.00亿元,净卖出2.29亿元 [5] 市场资金动向分析 - 外资券商席位积极参与利元亨买入,显示国际资金关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 [2][3] - 机构投资者在先导智能交易中存在分歧,部分大举买入,部分选择高位获利了结或调仓 [4][5][6] - 龙虎榜数据反映不同机构对后市看法分化,买盘和卖盘力量均较显著 [3][5][6]
港股异动 | 龙蟠科技(02465)涨超7% 电池行业迎多项催化 机构看好公司业绩弹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1:53
股价表现 - 龙蟠科技股价上涨7.67%至9.69港元 成交额1.26亿港元 [1] 政策支持 - 工信部及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依法治理光伏等领域低价竞争 [1] - 政策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及锂电池产业 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1] - 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1]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于9月10-11日召开固态电池团体标准审查会及标准项目启动会 [1] - 中信建投指出重磅会议召开在即 电池板块或迎配置机遇 [1] 公司财务 - 上半年实现收入36.2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 [1] - 公司所有人应占亏损8419.4万元人民币 同比收窄61.6% [1] 业务前景 - 出海产能建设领先 与头部客户深度绑定提升产能消化确定性 [1] - 行业集中度提升与景气度改善有望带来可观业绩弹性 [1]
松井股份(688157):乘用车收入增量亮眼,新兴领域持续布局
长江证券· 2025-09-04 23:3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7.5% [2][5] - 归属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降69.8% [2][5] - 归属扣非净利润0.11亿元,同比下降69.4% [2][5] - 2025Q2实现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7.0% [2][5] - 2025Q2归属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70.4%,环比增长122.7% [2][5] - 2025Q2归属扣非净利润0.07亿元,同比下降69.8%,环比增长130.1% [2][5] 业务板块表现 - 2025Q2高端消费电子领域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17.8%,环比增长16.4% [10] - 2025Q2乘用车领域收入0.6亿元,同比增长136.0%,环比增长57.7% [10] - 2025H1油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7.2% [10] 技术突破与客户拓展 - 攻克多项消费电子行业技术难题,为北美大客户新产品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10] - 在手机及配件领域获得多个新项目量产开发权 [10] - 拓印技术在国内H大客户、荣耀、小米等多品类产品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10] - 准分子工艺已完成客户打样并实现多个项目量产落地 [10] - 参与小米、Meta等终端智能眼镜开发 [10] 汽车领域布局 - 与多家头部主机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建立深度协同合作关系 [10] - 参与多款主流车型同步研发与配套供应 [10] - 车身漆及售后修补漆产品体系正加速推进与定点客户的商务落地 [10] 新兴领域进展 - 开发全固态电池绝缘胶框打印设备与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进入下游厂商联合验证阶段 [10] - UV绝缘油墨成为新能源电池传统工艺升级替代方案 [10] - 一体黑油墨、烧结油墨、PCB字符油墨等多款产品实现批量导入 [10] - 在低空飞行与印刷电路板领域持续开拓新产品 [10]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0.7/1.2/2.0亿元 [10]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达16.7亿元,毛利率维持在45% [15]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1.28元,市盈率31.44倍 [15]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两部门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等攻关力度,开展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2:32
行业政策支持方向 - 强化前沿技术基础研究 支持人工智能 先进存储 全固态电池等方向[1] - 加强CPU 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及软硬件协同攻关 开展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2] - 推动5G/6G关键器件与模块技术攻关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7] - 构建北斗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促进与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融合[10] 产业发展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7%[3] -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5%以上 含锂电池 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3] - 到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3]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3] 企业培育体系 - 加快培育消费电子 时空信息等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6] - 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包括高新技术企业 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等[6] - 建立以产业链链主企业为中心 中小企业分工配合的多层次协作体系[6] 金融支持措施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指导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8]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引导作用[8]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8] 数据要素建设 - 鼓励企业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5] - 探索数据流通激励机制 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5] - 推动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评估[5] 市场应用推广 - 遴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 先进计算应用 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10] - 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面向行业应用和消费场景[7] -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4] 私募市场动态 - 今年以来私募市场备案私募证券产品7907只 同比增长82.19%[9] - 备案股票策略产品5173只 同比增长91.31%[9] - 量化产品备案3584只 同比增长10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