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布局

搜索文档
云中马: 浙江云中马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9-01 11:08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4,000万元 全部用于资本性支出 [1][16] - 募集资金净额拟投入年产13.5万吨DTY丝及12万吨高性能革基布坯布项目 项目总投资额104,705.67万元 [1][2] - 若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拟投入金额 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或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2] 项目概况与产能规划 - 项目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浙江云中马智造有限公司 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经济开发区 [2] - 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13.5万吨DTY丝 10万吨经编革基布坯布和2万吨纬编革基布坯布 [16] - 项目总建筑面积212,984.11平方米 建设周期预计36个月 [16] 项目实施必要性 - 公司现有坯布产能已达饱和 2025年上半年革基布年产量11.53万吨 坯布自给率仅30% [10] - 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沙利文咨询预测2030年中国人造革合成革产量达43.3亿米 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5.2% [2] - 汽车内饰领域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达1,670亿美元 预计2029年增至2,060亿美元 [15] - 国家政策推动消费升级:家具以旧换新按售价15%补贴 汽车以旧换新扩大至国四燃油车和2018年前新能源车 [6][7] 产业链整合优势 - DTY丝作为革基布主要原料 内部生产可提升质量稳定性并降低附加成本 [4][5] - 新增12万吨坯布产能全部内部消化 9.6万吨DTY丝(约70%产能)满足自用需求 [10] - 剩余30% DTY丝产能可通过现有供应商渠道实现销售 形成"原料采购—成品加工—反售公司"循环 [10] 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3,451.34万元、4,038.15万元、4,390.07万元 [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专利99项(发明专利9项 实用新型90项) [13] - 掌握DTY丝和坯布生产核心技术 包括湿拉毛技术、自动上料技术、二浴法染色技术等 [13] 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 - 箱包零售总额2024年达3,154.2亿元 预计2030年增长至5,150.6亿元 [15] - 鞋类零售总额2024年达5,200亿元 预计2030年增长至7,925.8亿元 [15] - 政策支持行业绿色化转型:《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端化、数字化发展 [8] - 项目已取得发改局备案、环评批复和节能审查意见 [17] 财务与经营影响 - 项目投产后将提升公司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 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18] - 总资产与净资产规模增加 优化资本结构并降低财务风险 [18] -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良好 对当地就业和税收增长有积极意义 [19]
桐昆股份(601233):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 布局煤头领域增强竞争力
新浪财经· 2025-09-01 06: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1.6亿元同比下降8.41% 归母净利润10.97亿元同比增长2.93% 扣非净利润10.54亿元同比增长16.72% [1] -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247.4亿元同比下降8.73%环比增长27.4% 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0.04%环比下降20.54% [1] - 综合毛利率6.76%同比提高0.57个百分点 主要因PX采购价同比下降18.9% PTA采购价同比下降18.1% [1] 涤纶长丝业务 - 上半年产品收入378亿元同比下降9.6% 销量595万吨同比增长1.3% 销售均价6352元/吨同比下跌10.8% [1] - 第二季度收入213亿元环比增长29.2% 销量345万吨环比增长38.2% 销售均价6172元/吨环比下跌6.5% [2] - 二季度产品价格震荡加剧 三季度价差环比收窄 金九银十需求旺季来临盈利空间有望向好 [2] PTA业务 - 上半年收入35.2亿元同比下降7.5% 销量83万吨同比增长14.3% 销售均价4268元/吨同比下跌19.1% [1] - 第二季度收入16.9亿元环比下降7.6% 销量41万吨环比下降3.2% 销售均价4166元/吨环比下跌4.6% [2] 战略布局 - 全球最大涤纶长丝生产企业 形成炼化-PTA/MEG-聚酯-纺丝-加弹-纺织全产业链布局 [2] - 2025年上半年在吐鲁番获取5亿吨储量煤矿 初始开采规模500万吨/年 计划2026年底至2027年一季度投产 [3] - 正在新疆构建气头煤头到"一根丝 一匹布"全产业链体系 后续将聚焦芳烃路线合作强化PTA和乙二醇原料掌控 [3]
真兰仪表20250829
2025-08-31 16:2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为真兰仪表 国内领先的燃气表和流量计制造商 于2023年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和5G智能工厂[2][3] * 公司成立于2011年 由董事长李仕华等四人共同创立 并与德资方合作至今 母公司真蓝集团成立于1903年[3] * 公司拥有上海青浦(占地20-30亩)和芜湖湾沚区(占地近400亩)两大生产基地 年产能超1,000万台 总员工超2,000人[2][3] * 公司2018年至2024年营收从4.48亿元增长至15.01亿元 复合增长率22% 同期利润从0.93亿元增长至3.21亿元 复合增长率20%[2][12][13] 核心竞争能力 * 公司采取全产业链布局 覆盖模具开发 零部件制造 软件开发及整机自动化装配 大部分生产环节内部完成 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毛利率[2][7] * 截至2025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超40%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为未来投资提供重要支持[2][7][13] * 公司设立上海 北京 西安和杭州四大研发中心 专注不同技术领域 如北京侧重超声波计量技术 西安侧重物联网研发[8][19][20] * 公司拥有700余项知识产权 包括宽量程 法式容积及超声波核心技术 其中国家级专利近500项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近250项[2][8] 产品与认证 * 主力产品包括燃气表(基表 智能燃气表 超声波燃气表及工商业燃气表)和流量计(腰轮 涡轮 旋进旋涡 超声波及电磁流量计)[6] * 自2024年正式进入水表业务领域 包括小口径 大口径及超声波系列水表 上半年营收近7,000万元[4][31] * 燃气表产品获得澳大利亚NMI认证和秘鲁认证 覆盖民用 工商业及智能燃气表 认证实验周期长达8,000小时 凸显产品耐久性[2][9] * 公司还提供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燃气云平台 通过云计算 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帮助客户实现数据管理[6][23] 市场与客户 * 国内客户超2,000家 包括五大燃气集团(中国石油 中国燃气 港华燃气 华润燃气 新奥燃气)每两年招标均成功中标[2][10] * 通过合资公司模式深度绑定下游客户 如与奥德集团成立山东奥诺智能 与济南能源集团成立山东和诺等 稳定销售渠道[2][10] * 依托德国米诺真兰集团的Cinder品牌拓展海外市场 产品出口至60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62%[4][11] * 2024年海外营收规模约2.24亿元人民币 占整个海外市场比例极低(可能连0.1%都不到) 潜力巨大[18]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研发方面把握物联网和数字化趋势 生产方面持续拓展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市场重心放在海外 发挥Cinder品牌影响力 加速国际化精细布局[14] * 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将海外营收翻倍 通过让利或投资与当地厂商 燃气运营商及政府建立深度稳定的合作关系[18] * 积极拓展水表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寻求多元化增长 株洲汽车零部件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 明年预计年产值约1.55亿元[4][26][34] * 2025年全年营收预计增长25%到30% 利润增长约20%[33] 行业与需求 * 燃气仪表行业下游需求相对稳定 国家规定10年必须更换一次以确保安全 同时技术迭代也要求更换[15] * 目前大中型城市智能表渗透率接近80% 未来技术方向是超声波表 但全面普及可能需要3到5年[15] * 下游行业每年在管道更新方面的投资稳定且持续 在管道安全需求推动下 燃气表更新换代能保持稳定收入[28] * 国内市场每年燃气表需求量约8,000万台 公司2024年销量约800万台 市场份额约10%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金卡智能 先锋电子 威星智能[29] 财务与运营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6% 利润增长约13%[3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到11亿元 但下游客户信用管理良好 尤其是五大燃气集团及国资或央企背景的小型运营商 应收账款风险可控[31] * 2025年上半年在建工程从期初的5,000万元增加到1.1亿元 主要用于株洲汽车零部件新厂房和新设备建设以及水表业务产线扩展[31]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58.94% 主要是由于2024年开展燃气表 水表以及汽车零部件新业务需要开拓渠道[2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正考虑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 目前正在进行内部制度设置和建设[27] * 汽车零部件业务毛利率较低 公司尝试将全产业链模式和经验复制到该业务以提高毛利率 目前该项业务规模尚小 未能形成规模效应[26] * 公司关注机器人领域 因为机械底层逻辑相通 希望未来能够涉足[35] * 公司计划参与雅砻水电站项目 正关注招投标信息及公告[31]
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闭环:首程机器人材料公司领跑行业!
格隆汇· 2025-08-31 10:48
公司战略布局 - 全资子公司首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拟设立机器人先进材料产业有限公司 致力于延伸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构建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全产业链生态 目标成为机器人产业生态中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化产融服务商 [1] - 新公司聚焦机器人上游关键材料的投资与孵化 涵盖电子皮肤材料 腱绳材料和轻量化PEEK材料等核心领域 [1] - 以产业深耕 生态联动 前瞻布局为宗旨 系统性地投资于先进材料及其他具备高度协同潜力的新产业赛道 [1] - 此次设立是深化机器人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 未来或将进一步推动其在新材料 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战略落地 [2] 产业链整合 - 此举是首程控股在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重要延伸 有望补全产业链短板 进一步赋能集团现有机器人生态圈建设 [1] - 通过旗下产业基金已投资宇树科技 银河通用 星海图 松延动力 加速进化等头部企业 [2] - 已成立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推动机器人在汽车产线 智慧交通 医疗健康及消费场景的应用落地 [2] - 随着先进材料公司的设立 已完成从上游材料到整机 中游零部件 再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2] 战略意义 - 反映公司抓住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材料领域重大机遇的决心 [1] - 通过对上游核心材料的掌控 增强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提升已投机器人项目的性能与竞争力 [1] - 为长期价值创造提供支撑 [1] - 公司正由传统投资控股角色向具有产业深度和生态协同能力的科技投资平台转型 [1] - 有望在机器人等高增长赛道中建立更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1]
广汇能源:煤炭产能集中释放 高分红+强项目锚定长期价值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2: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4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53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23亿元 同比增长7.59% [1] - 资产负债率58.09% 较上年末提升4.01个百分点 [1] - 2025-2027年现金分红比例承诺不低于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的90% [1] 煤炭业务表现 - 原煤产量2686.94万吨 同比增长175.11% 煤炭销售总量2764.44万吨 同比增长75.97% [2] - 白石湖煤矿采用智能化运营模式 无人装备覆盖率超50% 回采率稳定98%以上 [2] - 通过红淖铁路和淖柳公路构建公铁联运网络 运输成本较行业低8%-12% [2] 天然气业务策略 - LNG产量3.45亿立方米 同比微降5.95% [3] - 实施"自产气稳基盘 外购气抓套利"策略 天然气销量15.22亿立方米 [3] - 南通港LNG接收站采用"2+3"运营模式 灵活应对国际价格波动 [3] 煤化工业务进展 - 煤基油品产量31.63万吨 同比增长7.78% [4] - 二甲基二硫醚产量6283.73吨 同比增长0.83% [4] - 通过装置提效改造 运行负荷提升3个百分点 单位能耗降低 [4] 资源与产业链优势 - 哈密地区煤矿发热量5000大卡以上 煤炭自给率100% [5] - 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拥有油气资源储备 [5] - 构建全产业链格局 销售网络覆盖15个省份 [6] 新能源转型进展 - 绿电制氢装置顺利投产 [6] - CCUS项目上半年销售液态二氧化碳1.87万吨 [6] - 实现碳减排与油田增产双赢效果 [6] 重点在建项目 - 淖柳公路扩能项目完成45公里沥青铺设 运输能力将翻倍 单位成本降低3-5元/吨 [7] - 哈萨克斯坦斋桑油田推进S-312井钻井和老井压裂方案设计 [7] - 淖毛湖地区2座甲醇加注站建设中 预计年底投运 [7] 战略发展方向 - 传统能源保基本盘 新能源拓增长极 [8] - 通过公路扩能 油田投产 加注站落地等项目释放效益 [8] - 实现业绩持续修复与长期价值提升 [8]
迈威生物: 迈威生物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2:17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拥有14个重点品种,包括10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覆盖肿瘤、免疫、眼科、骨科等领域,其中4个品种已上市,1个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2个处于III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 [1] - 核心产品9MW2821(靶向Nectin-4 ADC)在尿路上皮癌、宫颈癌、食管癌和三阴性乳腺癌适应症取得突破,三项III期临床研究中,单药治疗尿路上皮癌(二线及以后用药)和单药治疗宫颈癌(二三线用药)预计2026年提交NDA,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一线用药)预计2027年提交NDA [2] - 9MW2821获得美国FDA授予的3项快速通道认定和1项孤儿药资格认定,并在2025年ASCO年会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Ib/II期临床数据,计划在ESMO年会更新结果 [2] - 新型ADC药物7MW4911(靶向CDH17)临床前研究发表于Cell Reports Medicine,2025年8月获得FDA许可开展用于晚期结直肠癌及其他胃肠道肿瘤的I/II期研究,中国NMPA审评进行中 [2][3] - 靶向ST2单抗9MW1911(全球进度第二)针对COPD适应症推进II期临床,已完成80例受试者治疗,2025年7月启动新II期研究并完成首例给药,计划2026年底启动III期临床 [4] - 靶向IL-11单抗9MW3811(全球第一梯队)已完成中澳I期临床,向NMPA递交病理性瘢痕适应症申请,计划2025年底启动II期试验,海外权益授权CALICO公司,合同总额达5.71亿美元 [4] - 靶向TMPRSS6单抗9MW3011(全球第一梯队)针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β-地中海贫血,海外权益授权DISC公司,2024年12月完成美国I期研究,2025年上半年启动II期临床 [4] - 引进小分子药物1MW5011(RP901)针对骨关节炎,处于II期临床阶段,预计2028年完成试验,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Ib期临床 [5] 商业化与销售收入 - 2025年上半年药品销售收入10,079.32万元,较去年同期6,566.50万元增长53.50% [6] - 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阿格司亭α(迈粒生)获批上市,为首个创新药上市品种,与齐鲁制药达成合作,授权大中华区权益,合同金额最高5亿元,含3.8亿元首付款和两位数百分比销售分成 [6] - 君迈康MAH持有人由君实生物变更为迈威生物,获得上海市药品生产许可证(B证) [6] - 商业化产品已完成国内大部分省市挂网准入,计划拓展迈卫健适应症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7] 国际化与商业合作 - 地舒单抗产品9MW0311和9MW0321获得巴基斯坦药监局注册批准,为首个海外获批产品,并与菲律宾UNILAB达成合作 [7] - 9MW0113已与16个国家签署协议,向7个国家提交注册申请;9MW0311和9MW0321各与30个国家签署协议,分别向6个和5个国家提交申请,巴基斯坦已获批 [8] - 正与国际医药巨头就多款产品进行商业谈判,包括9MW2821、7MW3711、7MW4911和9MW1911等管线 [9][10] - 9MW2821临床数据表现优异,适应症从泌尿系统肿瘤拓展至消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和乳腺癌领域 [10] 生产能力与产业链 - 泰州生产基地按中国GMP、美国FDA cGMP和欧盟EMA GMP标准建设,拥有3条原液生产线和2条制剂生产线,抗体药物产能21,000升 [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完成12个在研品种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和2个品种商业化生产,原液生产120批次,制剂生产137批次,所有样品检定合格 [11] - 上海金山生产基地推进"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2条原液生产线和2条制剂生产线完成验证并投入生产,2025年1月获得欧盟QP审计符合性声明 [12] - ADC车间完成4个在研品种(包括9MW2821)的原液生产32批次和制剂生产12批次,所有样品检定合格,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13] 公司治理与ESG - 2025年上半年召开股东大会1次、董事会4次、监事会3次,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强调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 [14] - 开展数据合规与保护专题培训,加强研发数据和临床试验信息的安全管理 [14] 投资者关系与股份回购 - 公司董事长提议回购股份,2025年6月董事会通过回购方案,回购价格上限35元/股,资金规模2,500万至5,000万元 [16][17] - 2025年8月调整回购价格上限至48元/股,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17][18] - 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业绩发布会和专用邮箱等渠道维护投资者沟通 [15][16]
宝武镁业2025年半年报:营收稳步增长,全产业链布局引领镁业新未来
全景网· 2025-08-29 08: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52亿元,同比增长6.78% [1] - 归母净利润达到6412.42万元 [1] - 镁合金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33亿元 [1] 产业链优势 - 拥有完整的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熔炼-镁合金加工-镁合金回收全产业链布局 [1] - 通过垂直整合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 - 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供应可靠性 [1] 业务发展 - 在汽车轻量化、电动两轮车及新兴应用领域积极推进镁合金应用 [1] - 成功开发高性能自研合金并实现无人机行业应用 [2] -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生产效率保持业务稳健发展 [1] 国际化进展 - 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并优化海外销售网络 [1] - 实现海外业务规模与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1] - 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1] 技术创新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2] - 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 [2] - 为产业链延伸提供技术支撑 [2]
烘焙原料行业承压,海融科技以“烘焙+茶饮”双轮驱动锚定长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9 05: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2亿元,同比微降1.33% [1] - 归母净利润317.23万元,毛利率调整至26.04% [1] - 现金流量状况保持稳定,供应链韧性逐步形成 [3] 产业链战略布局 - 通过二期工厂产能释放提升产品得产率,优化毛利水平 [2] - 稀奶油扩产项目新增烘焙茶饮奶油、植物蛋白饮品产能8万吨 [2] - 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实施长短结合的采购策略保障成本可控 [2]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高端健康产品矩阵包括恋乳澳浓稀奶油Pro和恋乳慕醇稀奶油 [3] - 构建"大烘焙+茶饮"双轮驱动格局,切入CoCo、乐乐茶等头部茶饮品牌供应链 [3] - 开发"茶饮+烘焙"跨界应用方案,提供定制化产品开发到菜单设计的全流程支持 [3] 渠道建设与生态构建 - 通过经销商体系下沉至县级市场,采用"原料协同研发+设备配方联动"模式 [3] - 推出自有IP"大眼萌"系列融合季节限定元素吸引Z世代消费群体 [3] - 为大型连锁烘焙企业提供工业渠道定制化原料解决方案 [3] 行业发展趋势 - 健康烘焙赛道持续扩容,适老化烘焙市场2030年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5%) [4] - 健身代餐烘焙市场规模已达120亿元,植物基奶油等产品提前布局细分市场 [4] - 原料国产化率有望在2030年达到70%,降低行业成本压力 [4] 海外市场机遇 - 新式茶饮2024年市场规模3547.2亿元(同比增长6.4%),头部品牌海外扩张带动原料出口需求 [4][5] - 印度工厂第二条生产线投产,菲律宾、土耳其设立销售子公司 [5] - 境外销售占比超过20%,海外产能利用率提升形成新增长极 [5] 短期业绩催化因素 - 三季度烘焙消费旺季带动月饼、礼盒等产品原料采购量增长 [4] - 年初提价效应持续显现,下半年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改善 [4] - 产能压力缓解与技术设备升级提升服务价值 [2]
民德电子20250828
2025-08-28 15:15
公司及行业 * 民德电子(公司)及其涉及的功率半导体行业(晶圆代工、设计、特种工艺代工、外延片)、AIDC条码设备业务[1][4][7][11][12][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亿元 同比减少3000万元 主要因晶圆厂并入后设备租赁收入减少2000多万元 贸易公司严控规模收入减少1300多万元 物流自动化项目进度影响收入减少800多万元[5] * 归母净利润1030万元 但扣非后亏损4100万元 主要受广芯微亏损7500万元(公司合并层面承担3700万亏损) 存货跌价准备提取5000多万 贸易公司信用减值损失1000多万影响[8][9] * AIDC条码设备业务保持稳健 上半年收入8000万元 净利润2000多万 贡献正现金流[5][6][9] * 预计全年业绩稳定可达4000万元 下半年业绩优于上半年[16] 业务进展 * 广芯微晶圆代工厂产能稳定在每月2万片以上 产品良率显著提升(沟槽肖特基二极管良率从95%提升至98% 高压MOS产品良率比业内平均水平高一到两个百分点) 新客户导入顺利 每月多家新客户流片测试验证 开发BCD类 TVS类等新产品 重点面向高压大电流特色产品定制开发[2][7] * 广微集成设计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接近700万元 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下游大客户订单逐步恢复 市场价格有所回升 车规级产品开始批量供货(每月几百片订单) 光伏端保护电路产品向相关企业送样测试 开发汽车和能源领域新客户[2][7][10] * 新维泰克(特种工艺代工)已突破每月2万片产能(常规60微米减薄和20微米减薄) 开发超薄片晶圆上镀厚铜新工艺 预计2025年底月产能突破5万片 市场对6寸 8寸重金属掺杂特种工艺需求旺盛 与30多家国内外知名代工厂和设计公司建立批量生产或流片验证合作关系[11] * 精微电子(外延片)2025年价格有所回升 高附加值产品(SOI 特种传感器用硅片 双抛片及碳化硅外延)开始批量出货 亏损较去年有所收窄 丽水二级项目及上游拉丹晶项目推进中[12][27] * 条码设备业务海外市场增长迅速 2025年上半年占比超过60%(俄罗斯 巴西 中东等地市场表现良好 保持30%-40%复合增长率 中东和非洲靠近欧洲地区有新增长点) 国内市场重点开拓工业自动化领域 提升复杂场景下条码识读能力 扩展图像识别应用(如缺陷检测和颜色识别)[3][13][14] 行业动态与优势 * 2025年功率半导体行业逐级好转 代工厂和封测厂稼动率很高 华宏已针对功率半导体板块实行价格上调 预计三四季度需求好转涨价现象扩展至整个行业 显著改善相关公司盈利水平和报表端表现[4] * 公司作为全产业链布局公司 在景气度上升周期中所有环节都能受益 最大程度享受积极性上升弹性[4] * 条码识别是成本最低的识别方式 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在电子消费品生产环节中通过代理商进入(包括立讯和歌尔等客户)[17] 产能与规划 * 广芯微晶圆代工厂一期建设月产能10万片 2025年底目标月产能4万片 争取2026年底或2027年第1季度实现一期满产 二期扩建在一期现金流或利润转正后启动 折成6寸后月产能可达20多万片[28][33] * 公司计划将广芯微全部并入上市公司体系内 在现金流平衡或利润改善后并购剩余股权(目前股权结构包括丽水政府基金 铭德电子与谢博股份) 不会新增投资精瑞电子和新威泰克(目前分别持有22%和28%股份)[29][30] * 未来重点关注创新型设计公司或设计团队 以参股形式投资 通过广新威提供产能支持 帮助这些公司做大 未来两年内不会进行大的投资[31] * 主要围绕工业和能源领域展开业务(包括AI机房 光伏 新能源以及电网领域 特别是国家电网的智能化改造和新建项目) 目前无明确拓展核聚变 水电站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计划[32]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与挑战 * 半导体业务折旧导致整体亏损 2025年上半年折旧约5000万元 全年预计1亿元 2026年是设备投入高峰期(增加三四亿元设备) 高峰期折旧约1.5亿元 到2035年左右开始下降[18] * 广威集成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负 因销售的新产品占比达七八成 老库存产品成本较高(2021年和2022年价格较高时生产的代工产品) 目前库存基本消化完毕 剩余难以消化产品成本在五六百元左右 售价仅400多元[23][24] * 去年计提8000多万元商誉减值 今年新增1.59亿元商誉 但因是新并入资产 大幅度减值概率较小 商誉风险不大 历史包袱已去除[34] * 股东及董事减持股份因2017年上市时质押股份成本高 加上公司投半导体业绩亏损导致质押续期困难 为解出质押股份进行部分减持(以大宗交易方式减少对二级市场影响)[35] 产品与客户 * 广芯微对外开放产能占比80% 体系内占比20% 广威集成下游客户包括品牌封装厂(如重庆平伟和台湾半导体等) 还涉及数据中心 工业电机 光伏电路保护装置 电池电路保护等领域[20] * 广威集成每月订单量逐步增加(苹果订单每月几千片 台湾半导体和瑞能等传统企业验证周期较长每月几百片 毛利率相对更高) 主要销售肖特基二极管(占比约八九成)[21][22][26] * 碳化硅设备已到位 但核心产品仍是高压MOS 碳化硅产品未进行大规模生产(因经济效益评估未达预期) 未来市场环境改善可快速推出[19] 毛利率与预期 * 海外市场毛利率与国内市场相差不大(可能高出两到三个百分点) 中高端产品毛利率都在50%以上 低端产品不再涉及[15] * 预计广威集成2025年毛利能转正 正常情况下最高毛利率曾达30%左右 平稳后约25% 考虑当前价格下降 预计20%毛利率可实现[25] * 下半年广威集成营收增长预计恢复到之前合作品牌服装厂状态(最高峰2021年7000多万元收入 2022年5000多万元收入) 业务量比2024年好很多[26]
大增10587%,3倍大牛股,业绩炸裂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22:3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 同比增长35% [1] - 归母净利润8737.51万元 同比增长10587.74% [1] - 股价年内涨幅达388.74% 总市值359.02亿元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普通E玻璃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价格同比上涨 [3] - 高性能低介电布和低热膨胀系数电子布实现批量生产交付且附加值较好 [3][5] 高端产品突破 - 高性能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布和低热膨胀系数玻璃纤维布2024年获下游客户认证通过 [5] - 2025年开始批量供应并依据需求扩充产能 [5] - 全产业链布局战略实现电子纱电子布一体化生产 [5] - 子公司黄石宏和投产减少高端原材料进口依赖 降低采购成本及周期 [5] 技术研发进展 - 持续优化电子纱线电子布产品结构 [6] - 提升高端新产品研发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6] - 加快低介电低热膨胀系数等功能性新产品研发生产进度 [6] - 拓展高性能新产品应用领域和场景 [6] 行业供需改善 - 玻璃纤维行业供给端产能保持低速增长 需求端PCB电子行业细分市场快速增长 [8] - 电子级玻璃纤维细纱价格企稳回升 部分电子布价格实现修复 [8] - 上半年中国微型计算机产量16645万台 同比增长5.6% [8] - 全球PCB总产值预计2029年达950亿美元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5.2% [8] 行业增长动能 - 消费电子需求复苏和AI服务器发展推动PCB景气度回暖 [8] - 国补政策及行业产业政策为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创造有利市场环境 [8] - 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长期将保持稳定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