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集采

搜索文档
昆药集团半年报:营收净利双降,富国、广发旗下基金持仓大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03:36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33.51亿元,同比下滑11.68% [1] - 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下降26.88% [1] - 核心业务承压 [1] 行业环境因素 - 全国中成药集采执行延迟影响业务 [1] - 零售药店整合加速对销售渠道形成压力 [1] - 医保控费政策压制院外市场需求 [1] 机构持仓变动 - 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和富国研究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减持13,585,200股 [1] - 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减持2,548,100股 [1]
国金证券-昆药集团-600422-集采执行晚于预期,下半年趋势有望向好-250817
新浪财经· 2025-08-17 02:32
业绩简评 - 1H25公司实现收入33.5亿元,同比-11.7% [1] - 1H25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26.9% [1] - 1H25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5.6% [1] - 2Q25公司实现收入17.4亿元,同比-7% [1] - 2Q25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23% [1] - 2Q25扣非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68% [1] 经营分析 - 全国中成药集采扩围续约各省执行落地节奏不一,湖北、江西两省自4月30日起官宣执行中选结果,其余多数省份计划在5-7月期间执行 [2] - 零售药店行业处于整合期,叠加公司渠道重构与团队调整短期影响终端覆盖效率 [2] - 已有20余省份发文公布国采执行时间,2H25集采放量有望更明显 [2] - 公司围绕"777"品牌提升核心品牌价值,正式发布777血塞通软胶囊焕新包装 [2] - 舒肝颗粒持续切入情绪健康蓝海市场,参苓健脾胃颗粒打造消化领域核心IP [2] 盈利预测 - 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7.40/8.93/10.72亿元调整至6.27/7.68/9.67亿元 [2] - 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3%/+22%/+26% [2] - 25-27年EPS分别为0.83/1.01/1.27元 [2]
昆药集团(600422):集采执行晚于预期,下半年趋势有望向好
国金证券· 2025-08-17 02:15
业绩表现 - 1H25公司实现收入33.5亿元,同比-11.7%;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26.9%;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5.6% [2] - 2Q25单季度收入17.4亿元,同比-7%;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23%;扣非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68% [2]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6.27亿元(原7.40亿元),2026E/2027E分别调整为7.68/9.67亿元,对应EPS 0.83/1.01/1.28元 [4] 经营分析 - 中成药集采执行进度慢于预期,湖北、江西两省4月30日起执行,其余省份计划5-7月落地,导致血塞通产品2Q25集采放量有限 [2] - 零售药店行业整合叠加渠道重构影响终端覆盖效率,1H25业绩承压 [2] - 预计2H25将有20余省份执行国采,集采放量效应将更显著,同时渠道重构效果逐步释放 [2] 产品战略 - 推出"777"血塞通软胶囊焕新包装,强化"三七就是777"品牌认知 [3] - 昆中药新增24款产品线,覆盖典藏名方和臻选精品,涉及补肾养肾、健脾益胃等五大品类 [3] - 舒肝颗粒切入情绪健康市场,参苓健脾胃颗粒打造消化领域IP,战略单品认知度持续提升 [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8/14/11倍,维持"增持"评级 [4] - 2025E营业收入预计8,319百万元(同比-0.99%),毛利率42.7%;2026E营收增速回升至9.78% [9] - ROE预计从2025E的11.25%提升至2027E的15.16%,每股经营性现金流2026E转正至1.43元 [9] 市场评级 - 近6个月市场评级中"买入"建议占比最高(33次),综合评分1.0对应"买入"共识 [12]
上海开通中成药集采首批扩围挂网通道,多维治理剑指价格虚高
搜狐财经· 2025-08-14 10:00
中成药集采政策进展 - 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集采中选结果加速落地 上海于2025年8月开通首批扩围接续药品申报挂网通道[1] - 第三批集采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8% 多款产品降幅超90% 例如清开灵注射液从16.08元降至0.99元 降幅93.8%[1] - 集采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第三批集采包含19个独家品种 平均降幅47.38% 供应清单包含492条信息[3] 地方集采执行情况 - 宁夏于6月20日落地执行集采结果 涵盖34个采购组/52个品种/805个药品 预计年均为患者节约费用3100余万元[4] - 广东医保局强调加强价格管理/确保中选药品进院/规范采购管理等核心任务 为集采提供全流程保障[4] - 上海/广东/江苏/重庆/黑龙江/湖南/贵州/海南等多省份积极推进集采政策落地[3] 价格治理机制建设 - 建立分级预警机制:超过地区最低价3倍标黄/5倍标红/10倍暂停挂网 广西针对169个高价中成药要求以日均费用为基础折算[7][8] - 吉林公示价格调整案例:穿心莲片从110元降至38.9元 通宣理肺丸从144元降至62.3元[8] - 对未调价企业实施红标管理:小柴胡颗粒131.67元/牛黄上清丸198元因超最低价5倍被纳入红标[8] 中成药价格虚高成因 - 中药材受气候/种植面积影响大 新型制剂如滴丸/软胶囊成本较高 部分价格达传统剂型5-8倍[6] - 独家品种垄断导致定价权集中 同方异名现象普遍造成同药不同价[7] - 流通环节层层加价 资本囤积居奇 品牌利用中医文化概念溢价[7] 长效治理方案 - 建议建立集采执行期间合理涨价机制 通过简易公式/可变系数调整价格 补贴从集采结余资金列支[5] - 推行全国协同治理:建立统一挂网规则 要求同名同方药价差限合理范围 建全国价格数据库监测异常波动[9] - 强化监督问责:推行医保+纪检协同检查 对虚高定价机构吊销医保资格 将违规企业列入黑名单[10] 历史集采成效 - 2021年首批19省联盟集采: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 平均降幅42.27%[3] - 2023年30省联盟集采:63家企业/68个产品中选 平均降幅49.36%[3]
业绩承诺期未满 华神科技变卖医药流通资产
中国经营报· 2025-08-08 19:55
公司战略调整 - 华神科技近期宣布出售旗下医药流通子公司西藏康域药业51%股权,挂牌底价为6378.06万元,此举旨在集中资源聚焦优势业务[2][3] - 公司表示出售西藏康域股权是基于战略发展规划和实际经营情况,以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 - 华神科技近两年宣称重点推进非医药板块资产剥离,但此次出售的是医药流通子公司[2] 西藏康域药业交易详情 - 华神科技2023年8月以5100万元收购西藏康域51%股权,当时评估增值率达242.64%,形成商誉4278.07万元[6] - 此次出售挂牌价为6378.06万元,较收购价溢价25%,评估机构给出的股东权益评估值为1.25亿元[4][6] - 交易设置了业绩对赌,承诺2023年8-12月、2024年、2025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00万、2000万、2500万元[6] 西藏康域经营状况 - 2023年8-12月实际净利润1567.24万元,完成率104.48%,但2024年净利润1678.43万元,完成率仅83.92%[6][7] - 2024年及2025年1-4月营收分别为2.2亿元和5949.08万元[8] - 四川证监局指出西藏康域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包括未完成实物流转即确认收入等[2][8] 华神科技整体经营情况 - 2023年公司营收10.03亿元,同比增长14.92%,其中医药业务营收5.11亿元,同比增长21.17%[6] - 但净利润持续下滑,2022年4121.75万元,2023年2765.95万元(同比下降32.89%),2024年亏损669.02万元[9][10] - 医药业务占比从48.33%上升至73.74%,建筑钢结构业务占比从33.47%降至10.03%[9] - 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4500-5500万元,主要因中成药集采影响、建筑钢结构业务收缩及子公司试生产费用增加[11]
珍宝岛(603567):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短期集采影响,研发储备向创新转型
华鑫证券· 2025-07-31 06: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受集采政策执行延长影响业绩短期内承压,但集采执行后核心产品销量有望提升,且中药创新药和参股公司的ADC药物研发迎来关键里程碑,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驱动力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珍宝岛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为 -7700万元到 -6600万元 [3] - 公司上半年净利由正转负,预计收入下降57%,毛利同比下降64% [4] 短期集采影响 - 中成药集采执标时间延期,核心品种降价、毛利率下降,销量增长未兑现致上半年业绩不佳 [4] - 公司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等多个核心品种中选集采,占2023年度医药工业板块营收超70%,此次中选对销量恢复影响大 [4] - 2025年5月起已有河南等省份推进集采落地,预计下半年核心产品销量回升 [4] 中药创新药研发 - 2025年7月,公司1.1类中药创新药清降和胃颗粒II期临床试验实现全国首例受试者入组 [5] - 清降和胃颗粒针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寒热错杂证,有望提供更优“中国方案” [5] 参股公司ADC平台 - 公司参股浙江特瑞思17.0211%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6] - 特瑞思核心产品TRS005是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的CD20靶向ADC,2024年获药监局许可,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6] - 对64例R/R DLBCL患者分析,整体ORR为48.4%,DCR为78.1%,mPFS为5.4个月等,1.8mg/kg剂量组疗效信号明显 [6][7]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19.84、28.23、30.66亿元,EPS分别为0.07、0.50、0.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5.9、24.8、23倍 [8] 财务数据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2707|1984|2823|3066| |增长率(%)|-13.9%|-26.7%|42.3%|8.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38|63|474|511| |增长率(%)|-7.3%|-85.5%|648.4%|7.9%| |摊薄每股收益(元)|0.47|0.07|0.50|0.54| |ROE(%)|5.3%|0.8%|5.5%|5.8%|[10]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还展示了公司各年度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费用、现金流等详细财务数据及相关财务指标 [11]
第三批中成药集采价格生变!双黄连、红花注射剂“再砍一刀”,价差难题迎破局信号
华夏时报· 2025-07-08 09:56
中成药集采价格调整 - 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中选的双黄连和红花注射剂迎来二次降价 双黄连从19 7元 支降至12 45元 支 降幅36% 红花从74 98元 支降至50 64元 支 降幅32% 新价格自2025年7月4日起生效 [1] - 两款药品均为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的中选品种 距离首次确定中选价仅半年时间 短期内"两连降"的节奏凸显中成药价格平衡的迫切性 [1] - 集采中选之后仍再调整价格的举措释放出中成药集采向"价差顽疾"开刀的强烈信号 为行业价格管控释放新的信号 [1] 第三批中成药集采概况 - 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由湖北省医保局牵头 全国所有省份组成采购联盟 将95个通用名产品纳入20个采购组 涵盖血栓通胶囊 血脂康胶囊等"明星药" [2] - 400余家企业角逐 174个药品中选 中选率75% 平均降幅达68% 创下中成药集采以来的降幅新高 [2] - 山西太行药业的清开灵注射液从16 08元 支降至0 99元 支 降幅93 8% 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的注射用双黄连以6 47元 支的低价中选 降幅91% 成为本轮集采的"价格标杆" [2] 价差问题与调整原因 - 第三批中成药集采中潜藏的"价差暗礁"成为此次价格调整的直接导火索 按照集采规则 非报价代表品往往成为价差"漏洞" [3] - 以红花注射液为例 亚宝药业的20ml规格最初中选价74 98元 支 而山西华卫药业同规格产品中选价仅46 94元 支 价差近30元 [3] - 调整后黑龙江省松花江医药生产的注射用双黄连价格是最低价的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同品规产品的1 92倍 红花注射液与同组最低价山西华卫药业的中选价相比已基本持平 价差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6] 行业影响与市场现状 - 亚宝药业2021年年报显示 红花注射液的销售量为4738万支 同比减少22 51% [7] - 中成药市场长期存在价格虚高 价差过大等问题 同名中成药在成分 剂型 质量标准上的差异导致价格乱象丛生 部分产品价格远超合理区间 [8] - 随着老龄化加剧 民众对中医药需求攀升 医保控费压力剧增 中成药集采势在必行 [8] 地方执行与全国趋势 - 自2025年4月起 第三批中成药集采结果在全国密集落地 江苏 山东 浙江等25个省份已明确执行时间 [8] - 在扬州 血塞通注射剂从20 09元 支降至9 22元 支 血栓通注射剂从31 89元 支降至8 91元 支 患者用药成本平均下降65% [8] - 青岛市216家医疗机构纳入集采后 127种中成药年采购费用从8500万元降至2700万元 节省资金全部用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8] 价差整治与未来方向 - 河北省率先打响"价差整治战" 要求第三批集采药品必须满足"日用金额不超同组最低价3倍"且符合差比价规则 对124个超标药品下达"整改令" [9] - 全国联盟跟进调整双黄连 红花注射剂价格 标志着"全国统筹+地方细化"的价差管控体系成型 [9] - 湖北省明确将在今年启动第四批中成药集采 届时价差计算方式 质量分层标准等规则有望进一步优化 [9]
医保商保“双目录”双轨并行,部分集采中选中成药再降价
湘财证券· 2025-07-06 11: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医药生物各子板块延续普涨态势,中药涨幅靠后,上游中药材量增价跌,医保商保“双目录”双轨并行,部分集采中选中成药再降价,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价格治理、消费复苏、国企改革三大主线[2][4][5][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板块及个股表现 - 上周(2025.06.29 - 2025.07.05)医药生物报收7952.02点,上涨3.64%;中药Ⅱ报收6383.03点,上涨1.27%;化学制药、医疗服务、生物制品涨幅居前,中药涨幅靠后[2] - 表现居前的公司有九芝堂、佐力药业等;表现靠后的公司有马应龙、济川药业等[2] 行业估值 - 上周中药PE(ttm)为27.57X,环比上升0.34X,近一年PE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28X,环比上升0.03X,近一年PB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E处于2013年以来29.53%分位数,PB处于2013年以来5.37%分位数[3] 重点中药材数据跟踪 - 中药材周价格(2025.06.24 - 2025.06.30)总指数为238.07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前一周下跌0.5%;中药材十二大类呈现4涨8跌态势,植物叶类药材价格指数跌幅居首[4] 投资建议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价格治理关注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下有竞争优势的品种及企业;消费复苏看好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国企改革关注国资控股企业提质增效带来的业绩增量[11][12] - 推荐佐力药业、片仔癀、寿仙谷[13]
珍宝岛药业精准把握集采机遇期,铺就业绩高增长通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05:13
中成药集采落地与市场重构 - 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进入关键落地阶段,已有28省(市、自治区)出台相关文件,26省明确第三批集采中选结果安排,北京等3省市预计本月发布文件 [2] - 珍宝岛药业14个品规全线中选第三批集采,覆盖超百亿级市场,通过"百日会战、千县攻坚"行动创下近三年渠道拓展纪录 [1][2] - 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血塞通、血栓通胶囊等县域医疗终端覆盖率较集采前大幅飙升,实现从"高端医院特药"到"基层医疗标配"的跨越 [3] 珍宝岛药业营销战略与执行 - 公司启动"千县工程"终端开发计划,围绕招聘、考核、终端开发等六项任务,以"广深透、拉满弓"十二字方针推进集采窗口期攻坚 [2] - "百日会战"专项巡查分三阶段督导,确保千县工程建设、集采品种增量及终端开发目标达成 [2] - 营销组合拳"千县攻坚百日会战"聚焦基层放量,终端覆盖呈几何级扩张,14个中选品种锁定百亿市场再分配 [4] 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增长逻辑 - 核心产品注射用血塞通、复方芩兰口服液等凭借循证医学疗效与集采普惠可及性,构建"医患认可→终端覆盖→市场增长"良性循环 [3] - 中选产品价格下浮惠及基层患者,同时通过"政策保底量+基层增量"双保险机制,2025年营收增长具备强确定性 [4] - 集采报量规则锁定公立医院基础采购量,增量部分优先采购中选产品,公司有望凭借基层价格优势激活存量市场置换空间 [4]
珍宝岛: 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6-29 16:17
业绩变化分析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4亿元,同比下滑13.84%,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下滑7.30%,扣非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365.50% [1] - 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系医药工业板块收入、利润增加且整体费用下降,2024年度毛利率为55.11%,较上年增加12.71个百分点 [1] - 分产品板块看,化学制剂收入同比增长38.68%、毛利率增加11.08个百分点,中药材贸易收入同比下滑81.00%、毛利率增加19.60个百分点 [1] - 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收入分别为11.17亿元、5.43亿元、3.67亿元、6.77亿元,主要产品集采执行时间多在2024年3月以后 [1] 医药工业板块表现 - 医药工业板块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0.23%,主要品种产品1销量同比增长335.96%,产品2销量同比增长170.73% [1] - 工业板块毛利率下降3.52%,主要因销售结构调整,口服品种收入占比提升至38%(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而口服品种毛利率低于公司平均水平 [1] -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京津冀"3+N"集采中标带来销量增长、重点口服品种招商力度加大、产品3价格调整(销售单价同比增长45.81%) [2][3] 医药商业板块表现 - 医药商业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05%,主要受国家集采政策深化、医院"药占比"控制、行业竞争加剧三重因素影响 [4] - 头部企业如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依托资金和政策优势快速抢占市场,压缩了公司商业配送业务的利润空间 [4] - 医疗机构资金紧张导致回款周期延长,公司经营现金流承压,无法足量采购药品满足医院需求 [4] 中药材贸易板块表现 - 中药材贸易收入同比下降81%,主要因公司预判中药材价格将在2024年年中达到高点后回落,主动缩减非生产性贸易业务规模 [4] - 该板块毛利率同比增加19.60个百分点,主要因材12在2024年达到市场高点时择机销售,毛利率超过20% [4] 季度收入差异原因 - 一季度收入较高主要因季节性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在寒冷季节发病率高,且一季度为流感高发期,双重因素叠加推高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用药需求 [5] - 四季度收入回升同样受心脑血管疾病季节性影响,而二、三季度为传统淡季 [5] - 集采执行时间差异对季度收入分布影响不明显 [5] 应收账款与经营模式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33.43亿元,其中医药配送组合5.04亿元,非医药配送组合28.41亿元 [6] - 1-2年账龄应收账款占比高达43.25%(医药配送)和39.49%(非医药配送),主要因东北区域客户回款周期延长及集采延期执行 [9] - 医药工业板块采用"招商+商业分销"双模式,中药材贸易板块采用"以销定采+品种经营"模式,近年经营模式无重大变化 [7] 存货情况分析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价值14.88亿元,同比增长106.42%,其中半成品7.48亿元(增392.11%),库存商品6.02亿元(增58.42%) [11] - 半成品大幅增加主要因对产品1和产品2进行战略储备,这两款独家医保品种预计2025年销量将达5,000万盒和2,000万盒 [12] - 库存商品中71.48%为中药材1,系子公司贵州神农谷储备的"品种经营"类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向好 [12] 供应商与采购变化 - 前五大供应商变动较大,主要因中药材贸易规模缩减导致采购品类变化,以及为控制成本引入新供应商 [10] - 预付款项同比下降64.75%至0.90亿元,主要因中药材贸易规模缩减及结算管理加强 [10] - 2024年采购重点转向医药工业板块所需的三七、金银花、连翘等原材料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