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下沉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县城的万达广场,王健林才舍不得卖
创业邦· 2025-05-27 03:36
万达商管资产出售策略 - 万达商管近期出售48家万达广场100%股权给太盟、腾讯等组成的联合体,交易金额或达500亿元[3][4] - 2023-2024年累计出售超30座万达广场,2024年初再售7座,反映公司持续剥离重资产转向轻资产运营[4] - 被出售项目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包括杭州拱墅万达(报价14.8亿元)、上海金山万达等[6][8] 下沉市场战略价值 - 万达广场在县域市场布局领先:百强县布局近30个项目,数量超吾悦广场(25个)[8][11] - 县域项目运营成本低(租金/人力),选址得当可形成稳定盈利点,如宜都万达开业3天销售额破千万[11][14] - 县域消费升级显著:忠县万达首日客流23.6万人次,华东43县入围全国百强县,昆山人均GDP超一线城市[14][15] 竞争格局与挑战 - 下沉市场竞争加剧:吾悦广场60%项目位于三四线,万象汇通过引入首店争夺高端市场[21] - 万达面临品牌差异化压力:吾悦广场以年轻化定位吸引客群,万象汇强化高端属性[21] - 公司需平衡资产处置与下沉市场优势维护,县域项目成为核心筹码[22] 历史战略延续性 - 王健林2015年已提出三四线租金回报比优于一二线的观点,万达院线70%增长来自低线城市[18] - 截至2024年底,万达广场覆盖227城,513座项目中三四线占比显著提升[18]
县城的万达广场,王健林才舍不得卖
新浪财经· 2025-05-27 02:54
万达商管资产出售交易 - 太盟、腾讯等五家机构联合设立合营企业,收购万达商管旗下48家万达广场相关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传闻达500亿元[1] - 交易已获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但未披露具体金额[1] - 2023-2024年累计出售超30座万达广场,2024年初再售7座[1] 万达广场资产分布与出售策略 - 被出售的48座万达广场主要位于一线、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包括杭州拱墅万达广场(报价14.8亿元,年租金1.09亿元)[2][3] - 2024年7月烟台、宜春、东莞等地万达广场完成股权变更,上海金山、广州萝岗等项目亦陆续变更[4] - 公司优先出售一二线城市资产以快速回笼资金,保留县城项目因长期运营价值更高[7] 下沉市场商业价值 - 万达广场在下沉市场布局最广,百强县中近30个项目,数量居首[4] - 县城项目运营成本低(租金、人力),选址得当可成稳定盈利点[7] - 湖北宜都万达广场开业3天客流40万、销售额超千万,重庆忠县项目首日客流23.6万人次、销售额750万元[9] 县域经济与消费升级 -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百强县超40%,昆山GDP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超一线城市[9] - 下沉市场消费升级明显,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高,移动互联网普及拉齐消费习惯[10] - 万达广场在下沉市场形成虹吸效应,成为当地标志性商业体[10] 竞争格局与挑战 - 吾悦广场(新城控股)60%项目位于三四线城市,与万达广场直接竞争[13] - 华润万象生活通过引入高端品牌冲击下沉市场[14] - 行业竞争加剧,万达需守住下沉市场优势[14] 公司战略调整 - 加速剥离重资产,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聚焦商业管理服务[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513座万达广场覆盖227个城市,重心偏向三四线及县城[11]
同程旅行(0780.HK):利润率持续改善 关注国际扩张表现
格隆汇· 2025-05-27 02:31
财务表现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44亿元(yoy+13%)[1] - 2025Q1实现经调整净利润7.9亿元(yoy+41%),经调整净利润率18%(yoy+3.6pct)[1]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分别为193/221/249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7/30/35亿元[3] 核心在线旅游平台 - 2025Q1核心在线旅游平台实现营收38亿元(yoy+18%),经营利润率29.2%(yoy+6.6pct)[1] - 交通票务业务2025Q1实现营收20亿元(yoy+15%),国际机票销量同比增长超40%[1] - 住宿预订业务2025Q1实现营收12亿元(yoy+23%),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超50%[1] - 其他业务2025Q1实现营收6亿元(yoy+20%),酒店管理业务表现强劲[1] 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酒店管理业务平台正在运营酒店数量超2,500家,另有超1,400家酒店在筹备中[1] - 2025年4月17日公司宣布收购万达酒店管理100%股权,以丰富中高端酒店品牌矩阵[1] - 2025Q1度假业务实现营收5.9亿元,同比下降11.8%,主要受东南亚地区安全问题影响[2] 用户表现 - 2025Q1平均月付费用户数4650万人(yoy+9.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12个月实现年付费用户数2.47亿(yoy+7.8%)[2] - 12个月累计服务人次增长7.3%至19.6亿[2] - 非一线城市注册用户数占比超87%,微信平台新付费用户中约68%来自非一线城市[2] 市场定位 - 公司作为下沉市场OTA平台龙头,持续受益于国内长短途旅游需求释放及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3] - 国际业务拓展及线上线下流量深耕推动用户增长[3]
同程旅行(00780):利润率改善持续验证,下沉在线旅游龙头稳健前行
国信证券· 2025-05-26 13: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收入稳健增长,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0% [1][10] - 收入端下沉市场出行维持景气,ARPU值继续提升 [2][11] - 利润端盈利能力上行,更克制的投放与更高的效率,后续酒店价格逐步正向贡献,全年变现战略稳健推进 [3][14]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经调净利润为33.0/38.9/45.3亿元,对应动态PE为14/12/10x,主业盈利水平上行确定性较高,有望支撑未来3年经调整利润CAGR超17%,目前估值依然具备相对优势 [4][15]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Q1收入43.77亿元,同比增长13.2%,归母净利润6.69亿元,同比增长68.6%,经调整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41.1% [1][10] - OTA收入增长18.4%,OPM为29.2%,同比增加6.6pct;线下度假业务Q1收入同比下降11.8%,OPM为4.4%,同比减少2.3pct [1][10] - 交通/住宿/其他业务同比分别增长15.2%/23.3%/20.0% [2][11] - 年累计单用户平均收入贡献72.2元,同比增长25.6%,年累计服务人次同比增长7.3% [2][11] - Q1公司毛利率增加3.8pct,销售费率同比下降2.2pct,研发费率同比下降1.3pct [3][14]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1,896|17,341|19,626|22,329|25,331| |(+/-%)|80.7%|45.8%|13.2%|13.8%|13.4%| |经调整净利润(百万元)|2199|2785|3304|3885|4535| |(+/-%)|-1164.4%|26.7%|18.6%|17.6%|16.7%| |每股收益(元)|0.98|1.24|1.42|1.66|1.94| |EBIT Margin|8.9%|9.0%|11.7%|13.1%|14.3%| |净资产收益率(ROE)|8.8%|9.9%|11.1%|11.8%|12.4%| |市盈率(PE)|19.5|15.5|13.5|11.5|9.8| |EV/EBITDA|30.1|23.9|20.2|17.3|14.9| |市净率(PB)|2.42|2.15|1.98|1.75|1.53| [5] 业务分析 - 收入端,OTA业务受益于下沉市场出行景气度与公司转化率提升整体增长良好,公司注重多维度变现,优化推荐算法改善交叉销售 [2][11] - 利润端,盈利能力上行得益于OTA业务变现率提升下的规模效应和OTA占比提升带来的结构性助力,公司更注重营销投入回报率,预计未来销售营销费用同比下降,生成式AI应用后研发费率降低 [3][14] 发展趋势 - Q2收入增速预计边际放缓,下半年起投放更均衡后量价驱动有望带动增速环比提升,酒店ADR已逐步贡献增量,全年效率优化继续带动盈利中枢稳步上行 [3][14] - 公司自2021年开始投资上游酒店,3月底运营超2500家,4月中旬宣布拟以24.9亿元收购万达酒管,期待后续主业战略协同 [3][14] 可比公司情况 |股票代码|公司名称|总市值(亿)|EPS(24A)|EPS(25E)|EPS(26E)|EPS(27E)|PE(24A)|PE(25E)|PE(26E)|PE(27E)|投资评级| |----|----|----|----|----|----|----|----|----|----|----|----| |0780.HK|同程旅行|446|1.2|1.4|1.7|1.9|15|13.5|11.5|9.8|优于大市| |9961.HK|携程集团 - s|3,243|25.3|25.6|29.3|34.3|18|18|15|13|优于大市| |BKNG.O|Booking|1,735|187|214|248|290|29|25|22|18|无评级| |ABNB.O|Airbnb|782|4.1|4.3|4.9|5.6|31|30|26|23|无评级| |EXPE.O|Expedia|202|12.1|14.0|16.6|19.6|13|11|10|8|无评级| [17]
茶咖日报|挪瓦咖啡被加盟商投诉欺诈;瑞幸接入DeepSeek及豆包大模型
观察者网· 2025-05-26 12:33
挪瓦咖啡加盟纠纷 - 广东加盟商投诉公司招商时承诺2公里内不开同品牌门店但实际出现两家直营店 加盟商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招商人员确实口头承诺过保护区域 但合同无对应条款[1] - 公司回应称加盟政策及合同从未包含"2公里保护区域"条款 也未授权员工做出此类承诺 已启动法务流程核实并承诺依法解决纠纷[1] 瑞幸咖啡AI智能体上线 - 公司APP及小程序上线AI智能体1.0版 接入DeepSeek及豆包大模型 实现语音交互点单功能 采用卡通形象Lucky提升年轻化体验[2] - 智能体具备语音下单、历史订单复购推荐("老样子再来一单")、基于消费记录的个性化推荐等功能 未来将持续升级"咖啡+AI"应用场景[2] 茶饮行业发展趋势 - 新茶饮消费需求从基础功能演变为产品/体验/社交/品牌多维需求 品牌IP、国潮元素等成为年轻群体社交资本 行业进入生活方式表达阶段[3] - 行业竞争转向单店盈利与规模扩张双维度比拼 头部品牌通过加盟商赋能+供应链优化实现质量与规模平衡 蜜雪冰城门店已突破4万家[3] - 国内下沉市场主导行业扩容 东南亚为海外主要拓展区域 发达市场仍需探索[3] 喜茶产品动态 - 爆款杨梅系列年度回归 推出爆汁杨梅/轻芝杨梅/芝芝多肉杨梅三款产品 原料采用九省三大核心产区的东魁杨梅[4] - 今年以来持续探索高原牦牛乳、南姜、龙井绿茶等差异化原料 强化产品创新力[4] 茶博会交易数据 - 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博会达成现场交易258.215吨(2.887亿元) 意向交易7365.098吨(58.674亿元) 总交易额超60亿元[5] - 吸引全球25国6736家采购商 专业洽谈15710人次 观众人数近20万创历届新高[5] 咖啡豆进口物流 - 鄂州花湖机场首次接收埃塞俄比亚66吨精品咖啡豆国际货运航班 较传统海运缩短25-30天运输时间[6] - 埃塞俄比亚25%人口依赖咖啡产业 花湖机场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 成为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6]
安徽悦己臻选完成2000万元天使融资,无人零售赛道再添创新力量!
搜狐财经· 2025-05-26 09:42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新零售领域投资机构领投 产业链相关资本跟投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技术迭代 无人终端网络扩张 区域化市场运营 [1] 商业模式与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以"智能终端+数据运营"为核心 瞄准"悦己型消费"趋势 [3] - 创新点包括AIoT智能系统(动态视觉识别 无感支付 温控管理) 实现"即拿即走"购物体验 [3] - 动态选品引擎基于区域消费数据自动调整SKU 降低滞销率 [3] - 设备支持模块化组装 单店落地周期缩短至3天 适配便利店 美妆柜 成人用品等多元场景 [3] 运营数据 - 已在全国落地百余家试点门店 [3] - 社区型门店日均客流300-500人次 年轻用户占比超70% 客单价45-120元 复购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 市场策略 - 主攻下沉市场 聚焦产业园区 大学城 居民核心生活圈等刚性需求场景 [6] - 采用轻资产合作模式 与物业 品牌方联合运营 共享流量与数据 [6] - 供应链本地化 与区域经销商深度合作 确保商品高效配送 [6] 发展规划 - 2025年启动"百城千店"计划 重点布局长三角 华中及西南地区 目标年内铺设500家智能终端 [8] - 计划开放技术平台 与快消品牌 物流企业共建"无人零售生态联盟" 探索广告联营 定制商品等增量盈利模式 [8] - 未来试水"AI互动营销" 如美妆柜接入虚拟试妆功能 健康柜提供营养建议 [9] 行业趋势 - 无人零售行业经历早期泡沫后回归理性发展 [9] - 2024年下沉市场无人零售设备数量同比增长58% 但普遍面临货品单一 运维低效等问题 [6] - 公司以"轻量化 智能化 场景化"切入 或为行业提供新范式 [9]
同程旅行(00780):利润率持续改善,关注国际扩张表现
国海证券· 2025-05-26 04: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同程旅行作为下沉市场OTA平台龙头,持续受益于国内长短途旅游需求释放、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国际业务拓展以及线上线下流量深耕下的用户增长,调整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93/221/2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0/35亿元,对应摊薄EPS为1.2/1.3/1.5元,对应P/E为16.3/14.7/12.6倍;给予2025年目标市值514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24港元,维持“买入”评级[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表现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44亿元(yoy + 13%);实现经调整净利润7.9亿元(yoy + 41%),对应经调整净利润率18%(yoy + 3.6pct)[5] 核心在线旅游平台 - 2025Q1核心在线旅游平台实现营收38亿元(yoy + 18%),经营利润率29.2%(yoy + 6.6pct)[6] - 交通票务:2025Q1实现营收20亿元(yoy + 15%),国际机票销量同比增长超40%[6] - 住宿预订:2025Q1实现营收12亿元(yoy + 23%),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超50%[6] - 其他:2025Q1实现营收6亿元(yoy + 20%),酒店管理业务平台运营酒店超2500家,另有超1400家筹备中;4月17日宣布收购万达酒店管理100%股权[6] 度假业务 - 2025Q1度假业务实现营收5.9亿元,同比下降11.8%;公司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探索用户需求[6] 用户表现 - 2025Q1平均月付费用户数4650万人(yoy + 9.2%),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12个月年付费用户数2.47亿(yoy + 7.8%),12个月累计服务人次增长7.3%至19.6亿[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非一线城市注册用户数超87%,2025Q1微信平台新付费用户约68%来自非一线城市[6] 盈利预测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7341|19320|22120|24926| |增长率(%)|46|11|14|1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974|2697|2987|3493| |增长率(%)|27|37|11|17| |摊薄每股收益(元)|0.87|1.16|1.28|1.50| |ROE(%)|9|11|11|11| |P/E|21.68|16.32|14.74|12.60| |P/B|2.20|1.92|1.67|1.49| |P/S|2.54|2.28|1.99|1.77| |EV/EBITDA|10.87|8.89|7.87|6.85|[7]
连锁酒店的下沉战火,已经蔓延至县城咖啡
36氪· 2025-05-26 02:22
尚客优悦2.0产品升级 - 尚客优悦2.0围绕"咖啡生活方式"进行四大维度升级:新场景、新住宿、新空间及新体验,首家门店落地温州平阳县 [1] - 产品理念为"是酒店更是咖啡馆",打破传统大堂布局,以沉浸式咖啡场景贯穿公共区域,前台提供从入住到咖啡制作的一站式服务 [2] - 设计动线将单一住宿空间转化为集酒店、咖啡馆、休息站、商务洽谈区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整合社交、办公、睡眠场景 [4] - 配备全空间智能化设备包括AI机器人、智能储物柜、智能语音助手等,提升运营效率并满足年轻人需求 [4] - "π客房"设计通过可变换家具组合满足住宿、办公、健身等多种需求 [4] 酒店+咖啡商业模式 - 行业呈现三种主流形式:酒店联名咖啡品牌(如华住+COSTA日均销量增长35%)、融入咖啡基因(喆啡酒店非房收入占比27%)、自营咖啡品牌(如万咖啡) [9][10] - 咖啡与酒店场景天然适配,67.5%消费者因提神需求喝咖啡,35.8%为社交需求 [8] - 酒店现成业态可为咖啡节约超五成成本(租金和人力成本占咖啡定价55%以上) [13] - 尚客优悦2.0通过24小时咖啡馆实现"一店多卖",提升公区坪效,开辟多元盈利渠道 [4] 下沉市场战略 - 咖啡消费从精英转向平民,星巴克已突破1000个县级市场,瑞幸、库迪、幸运咖在下沉市场门店占比达40%-70% [6] - 预计2030年中国个人消费66%增长来自下沉市场,规模达65.3万亿元 [13] - 华住全季、首旅睿柏云、锦江欧暇地中海等中高端品牌加速布局县城,万豪等奢华酒店也开始下沉 [13] - 小镇青年将一二线消费模式带回家乡,推动咖啡消费下沉 [6] 第三空间转型 - 酒店从住宿场所演变为融合社交、办公、休闲的"第三空间",Z世代推动个性化、社交化升级 [14][15] - 亚朵提出"第四空间"概念,将大堂改造为24小时图书馆;全季打造禅意茶室;万达推出电竞酒店品牌竞胜 [15][17][18] - 星巴克开创的"第三空间"模式被引入酒店,尚客优悦2.0通过咖啡空间实现场景自由切换 [4][15] - 传统中端酒店竞争转向提供智能融合的多元空间,大堂因"第三空间"获得多元属性 [19][20]
浦银国际:下沉与细分赛道驱动OTA行业持续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08:11
旅游市场增量空间 - 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复苏,四个方面因素拉动增量空间增长:低线市场消费者(市场规模庞大、消费支出增速高于高线城市、OTA渗透率待提升)、银发一族(有钱有闲、愿意为高质量出行买单)、Z世代(出游热情高涨、出行主力军)、出境入境游恢复(政策刺激和航线覆盖恢复驱动)[1] 旅游单价趋势 - 疫情后航班和酒店数量快速回升,酒店和机票价格承压,但单价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趋稳,旅游群体结构性变化将缓解单价压力[2] OTA平台业务增长驱动 - OTA平台深度参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渗透率提升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内消费者为主要使用人群,但通过整合多项业务生态能力,在"出行+"拓展中延伸,构建多元化增长曲线[3] - 中国OTA平台持续扩张业务范畴,携程等通过收购和自建进入海外市场,同时推出度假业务,受益于出入境游恢复和定制出行热度[4]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居民出行需求旺盛、文旅行业高景气度,OTA平台受益于出行人数提升和出入境游恢复,业务需求持续增长,竞争格局稳定,业务多元化发展驱动业务提升[5]
下沉市场外卖新势力,跑腿快车在巨头阴影下的本土创新
下沉市场即时配送行业概况 - 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转型推动即时配送服务在下沉市场拓展应用场景,成为释放消费活力与经济潜力的重要力量[1] - 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的独特性使其成为外卖行业关键增量空间,2014-2024年中国即时物流用户规模从1.24亿人增长至7.99亿人[2] - 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16357亿元(同比+7.2%),渗透率28%,预计2027年达19567亿元,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和乡镇[4] - 2024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729亿元(同比+4.3%),增速持续高于城镇(421166亿元,+3.4%),显示乡村消费市场更强潜力[7] 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 - 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大巨头通过"0佣金+骑手社保"(京东)、"百亿补贴"(美团)、"饿补超百亿大促"(饿了么)争夺下沉市场份额[11] - 本土平台如跑腿快车以"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切入,构建"外卖+跑腿+代驾+共享充电+特产商城"多元服务矩阵,覆盖全国20余省2000多个乡镇[17] - 头部平台受限于配送成本高和本地化响应慢,而本土平台通过轻量加盟模式吸引1000多名乡镇合伙人、15万合作商家,实现高效覆盖[16] 用户特征与需求洞察 - 下沉市场核心用户为25-44岁人群(占比80%),女性占67.01%,超六成用户每周点外卖3次以上,熟人社交决策链显著[19] - 乡镇用户主要痛点:高峰期骑手短缺(近五成)、起送费偏高(超六成)、地址模糊导致配送问题(近七成)、售后责任划分不清(超八成)[13] - 跑腿快车依托本地骑手"熟人身份"提供情感化服务,农忙季推出田间套餐等敏捷响应策略,建立本土化护城河[19] 政策与技术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快递进村""外卖下乡"优化乡镇商业体系,降低配送成本并提升服务覆盖,为行业扎根乡镇奠定基础[10] - 本土平台运用AI和大数据优化调度算法,结合轻量加盟模式快速扩张服务网络,如跑腿快车形成多端联动的一站式生态[17] 行业发展趋势 - 下沉市场竞争本质是本土化能力较量,本土平台需在规模扩张中保持"服务温度"以维持长期竞争力[21] - 随着政策加码和技术迭代,下沉市场有望成为即时配送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