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出海“智”变:中国如何用数字力量重塑全球文化贸易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2:13
文化贸易总体情况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数字文化贸易(如网络游戏、网络视听)超3700亿元,占比25.8% [1] - 数字文化贸易成为新趋势,AI技术与文化结合为海外市场创造创新空间 [1][3] 数字内容出海 - 微短剧行业快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约10-15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20-30亿美元 [2] - Crazy Maple Studio通过改编中国网文和探索跨国制作模式拓展海外市场 [2] - 阅文集团覆盖全产业链出海,海外平台吸引40万创作者,包括孟加拉、尼日利亚等地的女性作家 [2] AI技术赋能文化出海 - 武汉简视科技采用"AI+人工深度融合"解决翻译和配音难题,通过声线克隆复刻角色情绪 [3] - 北京生数科技的Vidu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2500万,视频生成成本低至每秒0.04元 [3] - 自贡彩灯产业60%设计由AI完成,效率提升40%,推出山海经、白蛇传等主题网红灯组 [5] 传统文化IP开发与出海 - 河南广播电视台《唐宫夜宴》海外传播量破1亿,部分节目改编为虚拟现实电影在俄罗斯上映 [4] - 黑焰联动科技通过精细采风和二创还原商周景观,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美术设计 [5] 品牌与文化结合 - 比亚迪王朝车系融入秦、汉、唐等传统文化元素,2024年海外销量42万台,2025年目标超80万台 [6]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咏春》合作,在海外展厅展示传统文化设计 [7] - 海底捞在14国开设123家门店,本地员工占比超70%,通过川剧变脸、甩面推广川味文化 [7][8] 国货潮品出海 - 名创优品布局全球112个市场,门店超7700家,与150+IP合作,计划推广《黑神话:悟空》《哪吒》等IP [8] - 蓝色光标出海业务占比超80%,收入480亿元,服务3000+头部品牌和80000+中小企业 [9]
三七互娱获评“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中证网· 2025-05-28 11:29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认定了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旨在培育国际竞争力强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并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1] - 三七互娱及其发行的游戏《叫我大掌柜》分别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 [1] - 名单首次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公布,网络游戏等"文化新三样"出海企业和项目占比较高 [1]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三七互娱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超过120款游戏,移动游戏最高月流水达23亿元 [2] - 2024年公司游戏出海收入57.22亿元,占总营收33%,位列行业出海第一梯队 [2] - 除美日韩等成熟市场外,公司正拓展巴西、俄罗斯等增量市场 [2] 产品与文化融合策略 - 《叫我大掌柜》通过古代商业题材和传统节日运营活动(如春节、端午、中秋)展现中国文化,成功入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2] - 公司采用版本联动(如广府文化版、南海丝路版)增强产品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文化与全球叙事的结合 [2] - 公司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设计,例如游戏画面和玩法中体现的商业繁荣场景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以精品内容为核心,科技创新为驱动,开放生态为支撑,持续探索文化出海新模式 [3] - 目标是为全球玩家提供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游戏产品,强化文化输出使命 [3]
豫园灯会再次出海,6月27日起将在泰国曼谷亮灯
新浪财经· 2025-05-28 11:23
文化出口项目认定 - "山海有灵·豫园灯会"出海项目被商务部等四部委认定为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2] 泰国豫园灯会活动详情 - 泰国豫园灯会将于2025年6月27日至8月15日在曼谷ICONSIAM举行,为期50天 [2] - 活动作为中泰建交50周年献礼,主题延续"山海有灵",以《山海经》为创作蓝本,结合现代光影技术呈现沉浸式艺术体验 [2] - 灯会整体布局以岛为概念,打造湄南河水岸光影奇境,灯组设计融合牡丹花、金链花等中泰两国名花元素 [4] 豫园灯会历史与国际化 - 豫园灯会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股份自1995年起连续举办30届 [2] - 2023年首次海外灯会在法国巴黎举办,吸引近20万游客,主题同样为"山海有灵" [3] - 2025年泰国灯会将结合本地风土人情,打造独特场景,并增设国潮文创周推动中国品牌出海 [3][4] 文化融合与商业价值 - 灯会开幕首周将举办国潮文创周,集结文化IP与头部国潮品牌,通过数字技术活化等形式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4] - 公司表示活动旨在以光影技术呈现中泰文化融合,强化两国友谊 [4]
原神、恋与深空、决胜巅峰等16款游戏入围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10:17
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公告 - 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发布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 404家企业和121个项目入选 [3] - 16款游戏作品入选重点项目 占比超13% 其中近半数来自上海厂商 [4] - 入选重点企业中含游戏业务的公司近百家 包括腾讯 网易 米哈游 巨人网络等头部厂商 [6] 入选游戏产品分析 - 重点项目包含多款知名游戏 如米哈游《原神》 鹰角网络《明日方舟》 巨人网络《球球大作战》等 [3][4] - 游戏类型覆盖广泛 包括已在海外成功的作品 女性向游戏 休闲游戏等 显示文化出海形式多样化 [5] - 上海厂商表现突出 7款入选游戏来自上海 占重点项目近半数 [4] 游戏行业文化出海趋势 - 网游作为文化出海"新三样"之一 通过娱乐性实现沉浸式文化传播 [5] - 国产游戏通过中国风形成差异化 同时融合海外玩家熟悉的元素 实现文化传播与商业成功 [5] - 行业进入百花齐放阶段 厂商在文化传播方面更加用心 推动市场份额扩大 [5] 重点企业分布情况 - 游戏行业头部公司基本入选 包括腾讯 网易 米哈游 巨人网络等 [3][6] - 部分新兴厂商表现亮眼 如叠纸 鹰角网络 沐瞳科技等 [6] - 上市公司旗下游戏业务入选 如神州泰岳的壳木游戏 [6]
数智浪潮下破圈出海,中国文化如何跨越地界与认知?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06:56
行业表现 - 2024年中国游戏出海收入达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1.4万亿元,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文化贸易超3700亿元,占比25.8% [4] 政策支持 - 国务院2025年1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出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力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4] - 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名单发布,涵盖404家企业和121个项目 [4] - 中国建立13个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推动数据资产确权交易试点,构建"文化—科技—金融"三角支撑体系 [5] - 深圳出台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破除数据壁垒 [5] 技术创新 - AI配音系统实现声线克隆和情绪复刻,大幅降低翻译成本与周期 [6] - 国产视频大模型"Vidu"在国际评测中名列榜首,成本低至四分钱每秒 [6] - 数字化发行网络实现《熊出没》系列电影在70多个国家"零时差"上映 [7] 企业案例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营收突破50亿元,占总营收近40%,通过"IP生态+数字化基建"双轮驱动 [8] - 华强方特将《熊出没》IP与主题乐园结合,通过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并成套出口 [8] - 三七互娱2024年境外收入57.22亿元,占总营收32.81%,覆盖全球200+国家和地区,发行超120款游戏 [9] 文化遗产数字化 - 故宫52%馆藏文物已完成数字化,10万件文物高清影像免费开放 [10] - "数字孪生"项目通过激光扫描与AI建模1:1复原紫禁城 [10] -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海外传播量突破1亿 [10] 行业挑战 - 高品质中华文化数据缺乏,大模型训练依赖低质量网络内容 [11] - 海外市场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等风险 [12] - "文化折扣"现象导致部分国产剧海外遇冷,需精细化跨文化传播策略 [12]
“熊猫会客厅”落地四店,海底捞助力成都文化破圈海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15:35
公司出海战略 - 海底捞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 截至2025年一季度国际业务覆盖14个国家共123家自营餐厅 [4] - 2024年海外门店接待人次达2990万 出海核心策略包括推广川味火锅文化与拉近目标市场文化距离 [4] - 实施双轨并行产品策略 保留"捞派十佳"经典产品同时开发适应性产品 [4] 文化融合实践 - 将川剧变脸 特色甩面等中国传统文化表演融入海外门店 增强品牌国际传播的文化张力 [4] - 通过本土员工培养促进文化理解 员工成为中华美食文化与当地消费者的沟通桥梁 [5] - "熊猫会客厅"项目在四国门店落地 展示蜀绣 金沙文创等成都非遗文化 [5][6] 品牌联动效应 - 成都入选泰国人来华旅游第二大热门城市 "熊猫会客厅"项目显著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3][6] - 曼谷门店结合泰国宋干节举办成都文化主题活动 形成"美食+文旅"跨界营销案例 [6] - 强化"城市会客厅"功能定位 通过麻辣火锅为载体传播中式美学与天府文化 [7] 国际合作成果 - 美国ONE VOICE合唱团等国际团体成为熊猫会客厅首批体验者 推动多元文化交流 [5] -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门店成为展示成都文旅资源的国际窗口 [5][6]
深圳文博会江苏参展企业展示|从追赶到超越,海菲曼“声”震全球
江南时报· 2025-05-27 14:37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是全球300美元以上高端耳机市场的中国品牌第一 [1] - 公司拥有全球顶尖声学技术,包括Shangri-La静电耳机和SUSVARA Unveiled旗舰平板耳机 [1] - 公司自主研发纳米振膜材料与R2R解码技术,完成"材料—芯片—成品"全链路国产化布局 [2] - 公司拥有134项专利构成的技术"护城河" [2] - 纳米振膜厚度仅为传统振膜的几分之一,能极高精度还原声音细节 [2] - 公司自主独立研发喜马拉雅R2R解码模组,打破美欧日厂家垄断 [2] 市场表现与营收 - 公司2024年总营收2.3亿元,其中半数以上来自海外业务 [2] - 公司海外业务覆盖40国120家经销商 [2] - 公司在全球高端耳机市场跻身前列,国外格莱美获奖者是公司粉丝 [1] 产品与创新 - 公司产品包括Hi-End旗舰和消费级TWS耳机,覆盖全场景声学产品矩阵 [3] - 公司将声学作为文化对话的"世界语言",植入现象级国漫《灵笼》的TWS600耳机 [2] - 公司与国家大剧院联名推出限定款产品,实现科技美学与高雅艺术融合 [2] 未来战略 - 下一代纳米振膜材料研发已进入攻坚阶段,目标攻克声学"芯片级"微型化难题 [3] - 公司计划为智能穿戴、车载音频等新场景奠定技术基础 [3] - 公司构建覆盖全场景的声学产品矩阵,让高端音频技术惠及更多用户 [3] 行业地位 - 公司让中国声学首次跻身世界顶级阵营 [1] - 公司通过"科技+文化"跨界创新,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创新范本 [1] - 国际奖项频落中国品牌,全球高端市场响起更多"中国声音" [3]
中国文化出海从“卖产品”到“卖生态”,数智技术重塑文化贸易新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3:50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贸易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数字文化贸易占比25.8%(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达3700亿元)[3] - 全球文化创意服务及产品出口2020年超2万亿美元,数字交付服务贸易占比超50%[3] - AI技术提升网剧、网文翻译效率,降低小型文化生产者出海门槛[3] 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 - 故宫完成52%馆藏文物数字化,年数字化进度达7万件[4] - 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项目因技术突破于2020年加速推进[4] - 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知识图谱构建及国际传播[5] 企业出海实践 - 三七互娱海外收入达57.22亿元(占营收1/3),覆盖200多国发行120款游戏[5] - AI动捕技术将3D模型生成时间缩短至10-20秒,提升游戏研发效率[5]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超130亿元,美洲/欧洲区域收益同比增9倍/6倍[6] - 泡泡玛特通过本地化设计(如悉尼歌剧院快闪)及国际艺术家合作强化IP影响力[7] 系统化出海模式 - 华强方特主题乐园成套出口中东,配套软硬件及设计服务[8] - 动画IP“熊出没”覆盖30多国,多语种平台订阅量破千万[7] - 文化新经济发展基金推动供应链整合、合规控制等体系化出海能力[8] 政策与区域支持 - 全国13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提供政策、法律及金融支持[9] - 深圳对外文化贸易营收占全国1/6,出台数据/AI/数字经济专项条例[9]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内容集成创新港项目助力企业体系化出海[8][9]
2024年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多部门热议合力助推文化抢滩全球新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06:56
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元,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文化贸易超过3700亿元,占比25.8% [1] - 商务部在全国认定112家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29家文化出口基地和14家语言出口基地 [1] - 深圳对外文化贸易营收占全国六分之一,居全国首位 [4] 政策与平台支持 - 文旅部联合商务部建立13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和金融支持 [2] - 文旅部打造"线上一张网"平台,覆盖全国文化贸易出海 [2] - 文旅部推出"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品牌活动,推动14场活动形成交易额超5亿元 [2] - 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优化数字文化营商环境 [4] 行业推动措施 - 广电总局支持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微短剧等内容建设,从创意到推广全程资助 [3] - 广电总局组织企业参加法国戛纳、新加坡电视节等国际影视节展,拓展海外渠道 [3] - 广电总局推动修订中外合拍电视剧管理规定,降低合作门槛 [3] - 商务部计划优化文化贸易支持政策、对外开放环境和平台载体建设 [4] 关键发展要素 - 文旅产业本质是内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2] - 推动文化贸易需聚焦内容建设、渠道建设和主体培育 [2][3] - 产权保护和创新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3] - 科技赋能与文化融合可提升文化影响力 [3][4]
文创消费持续上“新” 文化产业加速升级
新华社· 2025-05-27 05:12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为期5天,吸引超过12万件文化产品和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参展 [1] - 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突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 [3] - 文博会已从最初的4.5万平方米扩展至1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从700多家增至6280家 [15]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人形机器人"夏澜S01",头部有29个电机,可做7类22种表情,能识别情绪并反馈 [3] - 深圳感音科技有限公司展示感应空气架子鼓,运用航天航空领域空间定位算法,可准确捕捉敲击位置发出鼓声 [5] - 科技推动文化体验从"静态观赏"向"沉浸互动"转变,成为叙事结构与传播方式的核心驱动 [5] 文化消费新场景 -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发陶器、瓷器等六大主题文创产品,包括文具、玩具、丝巾等 [7] - 泡泡玛特主题港式茶餐厅、VR修复永乐宫壁画体验等新型文化消费场景吸引观众 [4][7] - 广东省广弘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线上直播2小时销售额达70万元,展示陈皮、橘红等地方特色产品 [11] 文化出海新趋势 - 以网文、网游、网剧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文化出海主力,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展出代表性产品 [13] - 《庆余年》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播放,《繁花》获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剧集奖 [13] - 腾讯"王者荣耀国际版"等游戏引领国产游戏全球化 [13] 展会成果与影响 - 截至2024年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3万亿元,服务企业机构超4.5万个,展示展品超200万种 [11] - 展会推动全国文化产业整合升级,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15] - 文化创新浪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