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新能源配储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及市场现状分析:“新能源强制配储”取消,行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3 01:08
新能源配储发展背景 - 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4年底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2%) 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5] - 电网消纳能力滞后导致弃风弃光问题凸显 2025年1-6月全国平均弃风率6.6% 弃光率5.7% 较2024年有所提升[5] - 新型储能成为解决新能源并网和消纳难题的关键手段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01.3GW(同比增长110%)[6] 新能源配储政策演变 - 强制配储政策始于2017年青海省要求风电项目配套10%储电装置 后续多地政策将配储比例提升至15%-30% 时长要求从1-2小时增至4小时[7] - 2025年2月国家明确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的前置条件[8] - 山东、河南等地推动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 2024年12月河南省出台配套政策拓宽盈利渠道[8] 新能源配储市场现状 - 累计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4年末新能源配储累计投运总装机24.23GW 2024年新增装机13.10GW(同比增长58%)[1][8] - 储能时长以2小时和4小时为主 合计占比93% 电站规模以5MW-100MW为主(232座) 100MW及以上大型电站仅9座[1][9] -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等省份 各省总装机均超1GW[1] 新能源配储运行效能 - 2024年平均利用率指数32%(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但显著低于独立储能(52%)和工商业配储(65%)[1][11] - 年均运行小时数1439小时(较2023年提高642小时) 年均利用小时数766小时(较2023年提高383小时)[9] - 新疆、西藏地区利用小时数超1000小时 青海、甘肃、江西超500小时 部分区域电化学储能基本未调用[9][11] 新能源配储核心价值 - 动态吸收储存电能缓解电网电压波动 改变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刚性模式[2] - 缓解输电通道受阻引发的弃电问题 增强电网可调节性和调频调峰能力[2] - 通过峰发谷存模式提供辅助服务和应急供电 平衡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2] 行业发展趋势 - 强制配储政策取消短期内对新型储能装机造成冲击 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1][8] - 需完善顶层设计 明确市场参与方式和调用机制 加强系统友好型电站技术研究[11] - 行业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驱动 需提升储能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1][7]
冰轮环境(000811) - 000811冰轮环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2
2025-09-02 23:26
业务概况与核心技术 - 公司致力于能源和动力领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主要产品为压缩机和换热装置,覆盖-271℃-200℃温度区间 [3] - 产品包括螺杆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吸收式制冷机、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工业热泵、储能蓄能装置、真空冻干设备、速冻装置、换热设备、船用制冷设备、多联机等 [3] - 打造全系列磁悬浮压缩机产品矩阵,参与《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和《无油悬浮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两项国家标准起草 [3] - 产品应用于食品冷冻冷藏、冷链物流、冰雪运动场馆、能源化工冷却、航天科研、轨道交通、商业地产、数据中心、核电、冶金石化等超20个行业领域 [3] 数据中心冷却业务 - 旗下顿汉布什公司和冰轮换热技术公司为数据中心及液冷系统提供一次侧冷源装备和热交换装置 [3] - 顿汉布什两项产品入选工信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 [3] - 国内服务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中国移动(贵州)大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等超10个重大项目 [3] - 海外与本土集成商合作,服务北美、澳洲、东南亚、中东项目 [3] - 2024年7月推出升级版IDC专用ACM磁悬浮、气悬浮系列新产品和IDC专用FanWal风墙 [3] - 冰轮换热技术公司提供蒸发式冷凝器、闭式冷却塔等设备,其中"液冷系统热交换器"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名单》 [4] 海外市场与竞争格局 - IDC冷水机组存在国别专用标准,对工况、抗震度、可靠性、能效等有较高要求,形成技术门槛 [4] - 海外制造基地在战术性扩产中,境内制造基地开始支援海外市场 [4] - 海外市场主导者为欧美系一线暖通厂商,包括开利、约克、特灵、麦克维尔、顿汉布什等 [4] 工业热管理业务 - 公司推出"工业全域热控综合解决方案",聚焦工业热控领域 [4] - 依托"高温度、大温差、宽温域"热泵核心技术,构建能源梯级利用体系 [4] - 直接受益于城市更新中的城市热网改造项目 [4] 核电领域应用 - 公司聚焦核岛冷却、核能供热等核心场景,研发核岛冷却、冷却余热回收、安全壳内无动力空冷器等创新技术 [4] - 服务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海阳、徐大堡等超12个国内核电站 [4] - 旗下换热技术公司批量供货全球首座商用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 [4] - 顿汉布什公司是全球核岛制冷机服务商,拥有20余年核电服务经验,是国内唯一在核岛各个区域都有应用且品种最全的生产厂家 [4] - 华源泰盟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水热同产同送技术、核能供暖大温差长输供热技术,已应用于国家电投"暖核一号"项目 [5]
国家电投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约 海洋绿氢计划落地揭阳
深圳商报· 2025-09-02 23:14
合作项目与参与方 - 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署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首台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合作协议 团队包括深圳大学 四川大学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1] - 深圳大学和四川大学提供基础研究优势 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提供装备开发领域的工程经验 为项目提供从原理创新到示范落地的全链条技术支撑 [1] -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发挥能源央企产业链整合优势 联合团队推进兆瓦级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 计划落地揭阳开展工程示范 构建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氢能应用一体化产业链 同步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造制造基地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 谢和平院士团队开创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与技术 将分子扩散 界面相平衡等物理力学过程与电化学反应结合 建立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理论方法 实现海水当纯水直接电解制氢 [2] - 相关成果于2022年11月30日发表在《自然》期刊 是全球海水直接电解制氢领域首篇《自然》正刊 获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 - 东方电气于2022年12月16日专项投入3000万元研发经费 与团队合作打造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示范工程 2023年5月17日至26日在福清市兴化湾海域对接海上风电连续稳定运行10天 [2] 战略意义与发展规划 - 海上风电与海水原位制氢的技术耦合被视为未来绿氢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2] - 合作将加速破解海水制氢成本高 能效低等产业化瓶颈 推动新能源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突破 [3] - 项目坚持技术-工程-产业协同推进 力争通过3年至5年示范运营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绿氢技术标准与商业化路径 [3] - 项目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助力培育海洋工程+绿氢新质生产力 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海洋绿氢发展模式 [1]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19:45
公司战略与建设进展 - 全力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 完成"1234"方面工作 包括产业集群新发展 数智化和绿色化新进展 原料规模巩固 永磁材料新布局 [2] - 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属于产能置换 建成后具备年处理混合稀土精矿198,000吨(REO 115,018吨/年) 萃取分离能力106,661.6吨/年(REO) 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竞争优势 [5] - 通过工艺技术升级 项目实现酸碱单耗降低20%以上 新水使用量降低30% 节能15%左右 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提升智能生产水平 [6] - 在磁材领域规划以速凝合金产业为基础 多元化发展稀土永磁材料 现有磁性材料合金产能10万吨/年 子公司启动建设5万吨高性能钕铁硼速凝合金项目 新增5万吨磁材合金及1万吨氢碎粉产能 [13] - 差异化布局磁材下游领域 合资公司已建成5000吨/年稀土永磁产业化项目 联合投资设立新公司实施3000吨/年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项目 [14] 经营业绩与市值管理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收入 利润 产值 市值保持行业第一 [8] - 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出资10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累计增持43,099,222股(总股本1.19%) 增持后持股比例38.03% [8] - 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 现金分红1.27亿元 上市至今累计分红55.46亿元 分红水平居行业首位 [8] - 2025年初公司市值767亿元 8月28日市值2029亿元 较年初增长165% 市值规模长期保持行业第一 带动稀土永磁板块整体上涨 [10] - 公司股票首次入选中证A50指数成分股 资本市场关注度和投资价值吸引力增强 [10] 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 - 优化科研管理体系 统筹稀土研究院和创新中心资源 围绕储氢材料 永磁材料 合金材料等开展联合攻关 形成全链条研发体系 [11] - 在中高端产品方面重点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 加大攻关力度 做强磁性材料 储氢材料 抛光材料 合金材料 [12] - 稀土磁性材料及应用围绕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钐钴磁性材料等开展技术攻关 针对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领域研发微特稀土永磁电机 [12] - 稀土储氢材料及应用开展高能量密度材料研究 开发固态储氢装置 实现在两轮车 叉车 船舶 分布式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2] - 高丰度稀土元素高值化利用围绕镧铈等元素 研制稀土改性涂料 陶瓷材料 耐火材料等 拓展应用领域 [1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在环保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2014年在全国稀土行业率先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 形成闭环循环处理模式 [7] - 废气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自主研发萃取VOCs治理装置实现挥发有机物全回收 萃取过程无废气排放 [7] - 一般工业固废与危险废物均合法合规处置 [7] -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近两年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5家 开展全产业链碳排放自核查 [3] - 推动稀土EPD平台建设 牵头制定稀土行业首个碳排放核算标准 成为践行"双碳"战略示范型企业 [3] 市场表现与需求展望 - 对未来稀土行业下游需求增长持乐观态度 磁材需求量增幅在10%左右 预计2025年保持这一趋势 [18] - 风电 新能源汽车以及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为下游需求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18] - 手机盖板 半导体 芯片带动抛光粉产业发展 贮氢在储能背景下有新增量 永磁电机在政策推动下明显增长 [18] - 上半年镨钕等主流产品价格稳定运行 近期受预期影响和订单恢复带动价格上行 [18] - 公司产品出口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6] 资源管理与产能布局 - 通过优化销售策略 推行研产销一体化 革新技术 并购重组等措施消化镧铈产品库存 今年销量已大于产量 [19][20] - 上半年稀土氧化物销售量2.02万吨(同比增长15.71%) 稀土盐类销售量6.50万吨(同比增长45.41%) 稀土金属销售量2.24万吨(同比增长32.33%) [20] - 在稀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主动布局 控股子公司拥有4960吨/年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产能 正在建设4000吨/年项目 [22] - 磁性材料市占率20%以上 抛光材料市占率60%以上 储氢材料市占率30%以上 永磁电机已实现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定制化产品批量销售 [21] - 与包钢股份稀土精矿交易执行稳定定价机制 每季度首月上旬根据公式计算调整价格 [27] 行业影响与竞争优势 - 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在全球处于显著领先地位 资源储量占全球40% 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0%以上 [17] - 稀土提炼加工利用技术被列为禁止出口技术 产业链覆盖开采选矿冶炼分离深加工及终端应用等环节 [17] - 《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对深化供给侧改革 优化产业生态 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 - 《总量调控办法》涵盖对境外稀土矿产品管理 规范进口资源冶炼分离生产活动 扩大稀土资源管控范围 [16] - 公司将严格执行稀土总量调控管理 提升稀土追溯系统信息化水平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16] 国际合作与发展战略 - 在国际市场上更注重拓展稀土功能材料供给 做优做强磁性材料 抛光材料 储氢合金等产业 [25] - 增加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占比 稀土功能材料属于定制化产品 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销售附加值 [25] - 2025年生产经营目标实现营业收入372.17亿元以上 利润总额28.20亿元以上 [25] - 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 稀土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公司将从销售端 降成本 科技创新 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应对市场变化 [25]
协鑫能科(002015) - 2025年9月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2 12:42
核心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坚持"能源资产"与"能源服务"双轮驱动战略,聚焦电力交易、节能服务及数字化升级 [2] -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新能源资产上链,提升资产流动性和透明度,破解资金沉淀周期长等困局 [4][5] - 与蚂蚁数科合资成立"蚂蚁鑫能",聚焦电站智能运维、电力交易优化及虚拟电厂AI技术落地 [8] 财务表现与业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能源服务业务营收10.79亿元,同比增长378.81% [11] - 节能与技术服务营收8.82亿元,同比增长474.49%,占营收比重从3.26%提升至16.26% [3][11] - 交易服务营收1.97亿元,同比增长174.44% [11] - 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1,998.57MW,报告期内新增并网740.97MW,转让300.33MW [11] - 管理售电量约156亿kWh,绿电交易3.55亿kWh,绿证对应电量合计10.89亿kWh [11] 虚拟电厂与AI技术应用 - 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约690MW,在江苏省辅助服务市场占比约30% [10][11] - 平台管理用户规模超20GW,拥有国家一级需求侧管理资质 [10][11] - 基于大模型多智能体(VPP)开发负荷预测、调度控制等算法模型,覆盖电力现货交易、绿电交易等场景 [6][10] - AI数智平台通过海量交易数据训练提升电价预测精度和套利策略有效性 [6] ESG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度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Wind ESG评级从BB上调至A,商道融绿评级从B+上调至A- [9][10] -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更名为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完善ESG治理架构 [10] - 2025年6月组织ESG专题培训,7月修订委员会议事规则推动ESG融入战略决策 [10]
北方稀土: 北方稀土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2 08:15
公司业绩与经营成果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收入 利润 产值 市值保持行业第一 [6][18] - 公司2025年生产经营目标为实现营业收入372.17亿元以上 利润总额28.20亿元以上 [20] - 2025年上半年稀土氧化物销售量2.02万吨 同比增长15.71% 稀土盐类销售量6.50万吨 同比增长45.41% 稀土金属销售量2.24万吨 同比增长32.33% [16] 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出资10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累计增持4309.92万股 占总股本1.19% 增持后持股比例达38.03% [6] - 公司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 向全体股东现金分红1.27亿元 上市至今累计现金分红22次共55.46亿元 [6] - 公司市值从年初767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28日的2029亿元 增幅达165% 市值规模长期保持行业第一 [8] 两个稀土基地建设进展 - 公司完成"1234"方面工作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 包括产业集群发展 数智化绿色化进展 原料规模巩固和永磁材料新动作 [2][3] - 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上半年稀土产品交易量达9.52万吨REO 较2024年增长52.63% 实现交易额71.56亿元 交易品种累计33个同比增长17.86% [2] - 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5家 开展全产业链碳排放自核查 推动稀土EPD平台建设 牵头制定稀土行业首个碳排放核算标准 [3] 产能建设与项目投资 - 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建成后具备处理198000吨/年混合稀土精矿能力 REO计115018吨/年 萃取分离能力106661.6吨/年REO [4] - 项目通过应用新工艺新技术 使酸碱单耗降低20%以上 新水使用量降低30% 节能15%左右 [5] - 北方磁材启动建设5万吨高性能钕铁硼速凝合金项目 建成后将新增年产5万吨磁材合金及1万吨氢碎粉生产能力 [3][11] 产品结构与市场地位 - 公司磁性材料市占率20%以上 抛光材料市占率60%以上 储氢材料市占率30%以上 永磁电机已实现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定制化产品批量销售 [16] - 公司拥有10万吨/年磁性材料合金产能 并持续推进下游延伸 安泰北方已建成5000吨/年稀土永磁项目 北方招宝实施3000吨/年高性能钕铁硼项目 [3][1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形成统一策划集中管理分层实施协同发展的科研管理模式 强化包头稀土研究院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资源共享 [9] - 重点研发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钐钴磁性材料 磁致伸缩材料等 针对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微特稀土永磁电机研发 [10] - 开展高能量密度稀土储氢材料研究 开发固态储氢装置 推动在分布式储能 加氢站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0]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于2014年在稀土行业率先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 形成闭环循环处理模式 废气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基本实现萃取过程无废气排放 [6] - 自主研发稀土萃取VOCs治理装置 实现挥发性有机物全回收 一般工业固废与危险废物均得到合法合规处置 [6] - 信丰包钢新利拥有4960吨/年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产能 金蒙稀土正在建设4000吨/年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17] 行业政策与市场展望 - 《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对深化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13] - 在绿色低碳及万物电驱发展背景下 磁材需求量增幅在10%左右 风电 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为下游需求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14][15] - 我国稀土储量占全球40% 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0%以上 稀土永磁材料为节能降碳提供绿色选择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绿色风电 消费电子等领域 [14] 国际化战略与出口业务 - 公司产品出口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未来将稳中求进扩大市场份额 增加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占比 [20][21] - 稀土功能材料属于定制化产品 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更复杂生产过程 销售附加值更高 [19] - 公司密切关注全球市场需求变化 从销售端适应新变化 从降成本方面加大力度 从科技创新角度提高竞争力 [20] 供应链与原材料管理 - 公司与包钢股份稀土精矿交易采用季度定价机制 近三年运行稳定 [21] - 通过优化销售策略 推行研产销一体化机制 革新技术和并购重组等措施 有效消化镧铈产品库存 [1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单镧 单铈及新品种稀土产品销量提升明显 镧铈销量已大于产量 [16]
康恒环境与中装建设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共筑产业发展新篇章
全景网· 2025-09-02 02:59
合作背景与协议签署 - 上海恒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于2025年3月与中装建设签订重整投资协议 [1] - 深圳中院于2025年8月裁定受理中装建设进入重整程序 [1] - 双方近期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低碳产业园物业管理 综合设施管理 绿电直连等领域深度合作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中装建设成立于1994年 是以建筑装饰为主业的大型综合上市企业 业务涵盖工程建设 物业管理 新能源 科技创新等领域 [1] - 公司控股深圳科技园物业集团和东部物业 管理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1] 低碳产业园物业管理合作 - 康恒环境旗下89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获得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 [1] - 中装建设通过深圳科技园物业集团为项目定制管理方案 并引入自动清扫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提升效率 [1] - 宁波 大足等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率先实施新物业管理模式 其他项目合作有序推进中 [1] 综合设施管理服务延伸 - 截至2024年底国内垃圾焚烧运营项目超1100座 [2] - 康恒环境在垃圾焚烧设备领域覆盖300多个项目 [2] - 中装建设将服务范围从物业管理延伸至综合设施管理 在焚烧厂部署智能化设备提升巡检效率 [2] - 公司将为康恒环境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全业务场景设备管理服务 [2] 绿电直连与IDC业务协同 - 双方将探索绿色电力直供数据中心的新业务模式 [3] - 康恒环境位于国家算力中心关键节点城市的20多个项目每年可提供超过37亿千瓦时绿色电力 [3] - 中装建设以其在IDC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服务经验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 [3] 合作意义与行业影响 - 合作开创环保与物业服务产融结合新模式 [3] - 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业务协同发展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成功案例 [3] - 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 未来发展规划 - 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并拓展合作领域 [3] - 共同把握绿色发展机遇 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贡献企业力量 [3]
望变电气拟5.4亿布局智能超充 加速拓市场总资产近68亿
长江商报· 2025-09-02 00:04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亮眼半年报并宣布重大投资计划 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 同时计划投资5.415亿元建设智能超充网络 [1][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36亿元 同比增长28.81% [1][2] - 净利润5463万元 同比增长57.02% [1][2] - 扣非净利润4922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97.39% [1][2] - 总资产达67.64亿元 同比增长5.54% [1][5] 业务发展驱动因素 - 八万吨高端磁性新材料项目投产后 高磁感取向硅钢牌号持续提升 推动取向硅钢业务毛利率增长 [3] - 子公司云变电气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贡献利润增量 [3] - 2024年收购云变电气79.97%股权后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收入达19.33亿元 同比增长42.84% 其中云变电气贡献6.96亿元收入 [4][5] 战略投资计划 - 通过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兆瓦级智能超充网络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不超过5.415亿元 [1][2] - 计划在云南 重庆及其他地区建设近100座超充站 开拓电动重卡超充网业务线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2.33亿元 可使用融资授信总额52.08亿元 剩余可使用授信额度27.57亿元 [2] 技术能力与行业地位 - 通过收购云变电气 公司跻身220kV电力设备头部供应商 具备500kV变压器生产能力 技术能力跃居行业第一梯队 [1][4] - 形成从取向硅钢到电力变压器再到检修运维的一体化产业链 [4] - 构建"立足西南 辐射全国 布局全球"战略格局 与国内外核心客户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5]
南网数字IPO:创新驱动电力数字化转型,业绩稳健增长前景可期
全景网· 2025-09-01 12:44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3年营业收入42.3亿元 主要源于主动剥离非核心业务的结构调整 [2] - 2024年营收迅速恢复至60.9亿元 同比增长43.8% [2] - 电网数字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7% 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2] 业务结构与发展战略 - 数字电网 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构成三大核心业务领域 [2] - 主动剥离关联性较弱业务 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 - 积极拓展新能源 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 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4] 客户结构与市场拓展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超过90% 其中南方电网占比超85% [3] - 非关联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13.67%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3] - 已与内蒙古电力集团 国家电网 中国华能等行业龙头建立合作 [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2.5亿元 [4] - 拥有境内授权专利1,456项 参与制定80项行业标准 [4] - 自主研发"伏羲"电力专用主控芯片 "电鸿"物联网操作系统及"大瓦特"人工智能大模型 [3][4] - 在电力人工智能 智能传感等领域形成27项核心技术 [4]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 - 关联销售占比从93.7%降至86.33% 呈逐年下降趋势 [4] - 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所有关联交易履行严格审批程序 [4] - 聘请第三方机构评估交易价格 独立董事进行专项审核 [4] 行业前景与战略定位 - 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 业务增长具备较强可持续性 [2] - "双碳"战略深入推进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5] - IPO募资将用于时空智能数字孪生平台等六大项目 [5] - 公司定位为数字电网建设和电力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力军 [5]
净利最高增80.4%!10家锂电营收全线飘红
行家说储能· 2025-09-01 11:32
行业整体表现 - 10家储能电池企业营收全部实现同比增长 比例在7%-35%之间 [3] - 6家企业实现利润积极发展 最高增速达80.4% [3] - 市场呈现"强者愈强"态势 "二八分化"趋势明显 [2] - 锂电池企业平均营收增速达18.15% 最高增速为中创新航31.68% [7] 企业财务数据 - 比亚迪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 净利润155.11亿元增长13.8% [7] - 宁德时代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3% 净利润305亿元增长33.3% [7] - 亿纬锂能营收281.7亿元增长30.1% 但净利润下降24.9%至16.05亿元 [7] - 中创新航净利润同比增长80.4%达7.5亿元 增速位列第一 [7][8] - 瑞浦兰钧减亏85.3% 赣锋锂业利润下滑30.1% 鹏辉能源亏损0.88亿元 [7] 储能业务表现 - 7家企业披露储能收入 多数实现增长 最高增速达109% [3][10] - 宁德时代储能营收284亿元虽下滑1.47% 但仍保持绝对领先 [10][12] - 亿纬锂能储能营收102.98亿元增长32.47% 净增营收超30亿元 [10] - 中创新航储能业务同比增长109.70% 达57.57亿元 [12] - 瑞浦兰钧储能营收占比达53.6% 欣旺达储能营收占比仅3.7% [10][12] 出货量与产能利用 - 宁德时代储能出货量约55GWh 亿纬锂能28.71GWh 瑞浦兰钧18.87GWh [12] - 宁德时代出货量同比增长22% 亿纬锂能增37.02% 瑞浦兰钧大增119.3% [14] - 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接近满产 第二梯队企业利用率仅60%-70% [14] - 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速超120% [14] 毛利率变化 - 多数企业储能毛利率下滑 但幅度不大 整体维持在12%-25%区间 [3][16] - 宁德时代毛利率25.52%保持行业第一 欣旺达20.24%位列第二 [16] - 中创新航毛利率微增1.6个百分点 德赛电池毛利率呈现负值 [16] - 行业毛利率下滑源于锂价低位带来的电芯价格调整及市场竞争 [18] 增长驱动因素 - 亿纬锂能增长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发展及"大方形+叠片"技术创新 [10] - 中创新航储能增长因持续开拓储能系统产品业务领域 [13] - 欣旺达增长源于全球客户群体拓展战略深化 [13] - 瑞浦兰钧业绩提升因海外户储订单爆发占储能收入7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