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生纸浆
icon
搜索文档
2019-2025年8月中旬纸浆(进口针叶浆)市场价格变动统计分析
产业信息网· 2025-09-07 00:26
纸浆市场价格变动 - 2025年8月中旬进口针叶浆市场价格为5767.9元/吨 [1] - 价格同比下滑5.39% 环比下滑0.08% [1] - 近五年同期价格峰值出现在2022年8月中旬 达7247.3元/吨 [1] 行业数据来源 - 价格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官方发布 [1] - 统计图表涵盖2019-2025年8月中旬市场价格变动 [1] - 报告由智研咨询编制 聚焦再生纸浆行业市场现状及趋势研判 [1]
禁废5年,“再生纸浆”三大问题浮出水面
第一财经· 2025-08-21 13:30
行业背景与政策变化 - 中国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包括废纸,促使造纸企业转向进口再生纸浆作为替代原料[3] - 2021年后进口再生纸浆量激增,2018年废纸浆进口量30万吨,2022年增至336万吨,增长11倍[4] - 主要造纸企业如玖龙纸业、山鹰国际、太阳纸业等已在海外投资再生纸浆项目以应对原料短缺[4] 再生纸浆分类与工艺差异 - 再生纸浆分为卷筒浆、湿浆、干磨浆、再生浆板,加工方式和环境影响差异显著[5] - 卷筒浆因外观与成品纸相似,曾被海关误征关税,需专业鉴定区分[8] - 湿浆含水率60%-50%,运输成本高,但符合常规制浆标准[9] - 干磨浆工艺简单(仅粉碎打包),投资小但杂质超标(含废塑料、生活垃圾),细菌滋生问题突出[9] 标准与监管问题 - 2023年发布的《再生纸浆》国家标准为推荐性标准,缺乏对进口再生纸浆生物安全的强制性规定[11] - 浙江省造纸行业协会建议禁止干磨浆进口,认为其等同于变相允许"洋垃圾"输入[17] - 当前监管存在漏洞,部分企业仍通过干磨浆"闯关",需加强海关检验和黑名单制度[18][19] 环保与生产风险 - 干磨浆进口后需国内二次加工,导致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污染转移至国内[13] - 某港口检测显示未处理废纸含细菌最高15万个/克,真菌2.8万个/克,并检出多种病原体[13] - 干磨浆纤维损伤严重,胶粘物杂质导致断纸率增加20%,成品纸质量下降15%[14] 行业呼吁与建议 - 专家建议制定《进口再生纸浆》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工艺门槛[18] - 支持企业海外建厂,通过技术升级(如湿法制浆)确保原料质量,建议给予关税优惠等政策扶持[19] - 2024年全国纸浆总消耗量1.24亿吨,进口纸浆占比27.7%(3435万吨),凸显原料对外依存度[18][20]
禁废5年,“再生纸浆”三大问题浮出水面
第一财经· 2025-08-21 08:01
行业政策背景 - 中国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包括废纸 促使进口再生纸浆成为替代原料[1] - 进口再生纸浆量从2018年30万吨猛增至2022年336万吨 增长11倍 反映行业对海外纤维原料的依赖加剧[2] 再生纸浆生产模式 - 主要造纸企业包括玖龙纸业 山鹰国际 太阳纸业 理文造纸 景兴纸业等均在海外投资再生纸浆项目[2] - 再生纸浆分为卷筒浆 湿浆 干磨浆 再生浆板等类型 加工方式和成本差异显著[3] - 干磨浆工艺简单 仅将废纸粉碎打包 省略净化 高温消毒等流程 投资小但杂质和细菌超标风险高[6] - 正规湿法工艺需经过液态除渣 筛选 高温干燥等工序 纤维含量达91.5%以上 符合卫生标准[6] 产品质量与标准问题 - 2023年发布《再生纸浆》国家标准 但为推荐性标准 缺乏对进口再生纸浆生物细菌病毒的强制性限制[7] - 干磨浆纤维强度受损严重 与湿法浆相比细小纤维多20% 纤维长度低10% 得率低15%[11] - 干磨浆含0.5%-1%胶带 塑料等杂物 导致造纸断纸次数增加20% 成品尘埃点增加15%以上[11] 环境与健康风险 - 未处理废纸样品细菌总数最高达15万个/克 真菌2.8万个/克 含大肠菌群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10] - 进口废纸曾检出病媒生物19种 植物害虫43种 2022年杭州海关退运1900吨不合格再生纸浆[10] - 干磨浆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转移至国内 而湿法浆的污染和碳排放主要发生在海外生产国[10] 行业呼吁与建议 - 浙江省造纸行业协会2023年建议禁止进口干法再生纸浆 认为其变相允许"洋垃圾"进口[12] - 专家建议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加强海关检验 对不合格产品退运并建立出口商黑名单制度[15] - 建议工信部等部门指导海外建厂企业提升技术 通过关税削减等政策支持合规企业发展[16]
禁废5年,“再生纸浆”三大问题浮出水面|一线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8-21 07:51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中国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包括废纸导致进口再生纸浆成为替代方案但存在监管漏洞 [1] - 2023年11月27日发布《再生纸浆》国家标准GB/T43393-2023但为推荐性标准缺乏强制力且未涵盖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口限制条款 [7] - 浙江省造纸行业协会2023年3月建议禁止进口干法制造再生纸浆因存在变相进口固废风险生态环境部强调巩固禁止洋垃圾入境成效 [11][16] 再生纸浆生产工艺与问题 - 再生纸浆分为卷筒浆、湿浆、干磨浆和再生浆板干磨浆工艺简单仅粉碎废纸即打包省略净化杀菌流程投资小但杂质和细菌超标 [3][6] - 干磨浆纤维强度受损严重与湿法浆板相比细小纤维多20%纤维长度低10%纤维得率低15%胶粘物杂质导致断纸次数增20%成品纸尘埃点增15% [10] - 正规湿法再生浆板需经液态净化高温干燥纤维含量达91.5%以上几乎无杂质且杀菌符合卫生标准为国家允许进口类型 [6] 企业海外布局与进口数据 - 玖龙纸业、山鹰国际、太阳纸业、理文造纸、景兴纸业等主要造纸企业均在海外投资再生纸浆项目以获取纤维原料 [2] - 废纸浆进口量从2018年30万吨猛增至2022年336万吨增长11倍反映行业对进口原料依赖度提升 [2] - 2024年全国纸浆消耗总量12415万吨同比增长4.34%进口纸浆3435万吨其中实际进口木浆消耗量2544万吨 [13] 质量环保与安全风险 - 某港口检测显示未处理废纸样品细菌总数最高达15万个/克真菌总数2.8万个/克含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及病媒生物19种植物害虫43种 [9] - 2022年杭州海关退运1900吨不合格再生纸浆2021年多次查验出疑似以再生纸浆名义进口的固体废物 [9] - 干磨浆在他国处理简单但进口后需国内重新加工耗能高且带来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湿法浆能耗和污染留在海外 [9] 行业呼吁与建议措施 - 专家呼吁制定《进口再生纸浆》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干法制造工艺要求并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联合多部门论证质量环保安全技术 [13] - 建议海关对所有再生纸浆报关商品检验检测不符合标准则退运并将多次违规生产商列入黑名单限制进口资格 [15] - 建议工信部牵头指导海外投资再生纸浆的中资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研发新技术确保产业链安全并提供关税削减等政策支持 [15][16]
研判2025!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未来前景展望:格林美营业收入瑶瑶领先[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0 01:45
行业概述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对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的活动,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 按废弃物来源可分为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按资源利用方式可分为直接回收利用、循环再生利用、能量转化利用、综合处理与资源化 [2] - 2024年我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营业收入达12043亿元,同比增长2.70%,利润总额达228.2亿元,同比增长2.61%,2025年1-4月营业收入已完成3776.7亿元,实现利润41亿元 [1][12] 市场政策 - 近年来国家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支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发展 [4] - 政策内容包括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动再生资源高水平循环利用、鼓励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推广"工业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等 [6] - 到2025年目标在全国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和企业,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长15%以上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废弃物来源广泛,包括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和农业生产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收集渠道包括个体回收者、社区回收站、企业直收和垃圾清运公司 [7] - 中游为再生产品生产,再生资源作为原料应用于制造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纸张、建材等领域 [8] - 2024年我国11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4.01亿吨,同比增长6.5%,其中退役风电光伏设备、报废机动车、废电池回收量增幅显著,分别增加145.2%、79.2%和23.0% [10] 竞争格局 - 行业整体格局分散,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3841个,同比增长11.43%,除废电池利用等细分赛道外,多数领域进入门槛较低 [16] - 代表企业包括格林美、首创环保、骆驼股份等,2024年格林美以332亿元营业总收入领先,首创环保和骆驼股份分别完成200.5亿元和155.9亿元 [17][18] - 格林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收入74.4亿元,占总营收22.4%,怡球资源专注于废铝再加工,该业务收入占比达99.74% [20][22] 发展趋势 - 未来行业将加强产业链协同,形成从废弃物产生到再生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模式 [24] - 企业将加快海外布局,开拓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资源循环利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