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行合一

搜索文档
直击中国人保业绩会:新帅丁向群“首秀”,拆解2025新目标
北京商报· 2025-03-28 15:5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人保2024年度业绩增长显著,公司明确发展目标,各子公司有不同侧重点,投资端有规划,各业务板块有不同表现,同时公司关注分红和市值管理 [1][2][11] 业绩表现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28.69亿元,同比增长88.2%;原保险保费收入6930.15亿元,同比增长4.7% [1][2] - 2024年总投资收益821.63亿元,同比增长86.2%;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6] 发展目标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守初心使命,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建设世界一流保险金融集团 [2] - 人保财险巩固竞争优势,构建财险保障体系,建设全球领先财险公司 [2] - 人保寿险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寿险保障体系,进入国内寿险公司第一梯队 [3] - 人保健康强化健康险支撑作用,构建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一流健康险公司 [3] 投资规划 - 平衡收益稳定性与成长性,优化权益资产持仓结构,提升OCI权益占比以分散风险、稳定收益 [6] 财险业务 - 2024年末人保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份额为31.8%,保险服务收入4852.23亿元,同比增长6.1%,综合成本率98.5% [7] - 2024年大灾净损失155.7亿元,较5年平均损失高出52亿元 [7] - 非车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1905.22亿元,同比增长8.8%,占比39.3%,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7] - 推行商业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利于提升行业和公司相关水平,规范市场秩序 [8] 寿险业务 - 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223.84亿元,同比增长23%;原保险保费收入1060.04亿元,同比增长5.3%;新业务价值50.2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14.2%;净利润170.98亿元 [9] - 2024年末整体寿险业务负债资金成本率降至3.2%,达历史最低水平 [9] - 从资产、负债两端降低负债成本,资产端做好资产配置,负债端聚焦成本管控 [10] 分红与市值管理 - 2024年度每股共派息0.18元,同比增长15.4%,未来研究以每股分红长期稳定增长为核心的分红政策 [11] - 从提升业绩、优化分红和丰富手段三方面加强市值管理,丰富市值管理“工具箱”,加强与投资者等互动交流 [11][12]
中金:维持中国财险(02328)“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升至14.7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02:14
文章核心观点 中金维持中国财险“跑赢行业”评级,切换估值至2025年,略微上修公司净资产预期,上调目标价17.6%至14.7港元;虽2024年承保盈利因自然灾害承压,但对2025年展望乐观,公司利润表现符合预期,经营趋势向好支撑远期分红能力,可作为长期稳健持有的投资标的 [1][2][3][4] 2024年业绩情况 - 保费收入同比+4.3%至5381亿元,市场份额同比-0.7ppt至31.8% [2] - 综合成本率(CoR)同比+1.0ppt至98.8%,高于预期,综合赔付率同比+2.4ppt至73%,大灾净损失超过去5年平均水平50.9%,综合费用率同比-1.4ppt至25.8% [1][2] - 净利润同比+30.9%至322亿元,符合预期 [1][3] - 每股全年分红同比+10.4%至0.54元,略低于预期 [1][4] 分业务情况 - 车险CoR同比进一步改善0.1ppt至96.8%,得益于公司竞争优势稳固和行业恶性费用竞争被控制 [2] - 非车险整体CoR同比-2.8ppt至101.9%,责任险CoR同比-1.8ppt至105.2%,企财险受灾害影响明显,CoR同比+9.6ppt至113.4% [2] 投资收益情况 - 全年总投资资产同比增长4.3%,总投资收益率同比+2.0ppt至5.5%,投资相较寿险同业更平稳 [3] 2025年展望 - 预计公司车险CoR仍有改善空间,非车业务在无巨灾损失情况下承保盈利有望大幅修复 [2] 投资建议 - 公司长期经营向好趋势稳固,支撑远期分红能力,当前位置可作为长期稳健持有的投资标的 [4]
新华保险(601336):利润大增201% 资产、负债、分红表现均超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3-28 00:27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利润及分红表现大超预期,EV保持正增,NBV翻番,各渠道表现良好,投资表现大幅优化,重申“买入”评级并上调盈利预测 [1][2][3][4] 利润及分红情况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1.1%至262.29亿元,超业绩预增公告增速上限,4Q24实现归母净利润55.49亿元,同比提升63.79亿元 [1] - 全年每股股息合计2.53元,同比大增197.6%,股利支付率达30.1%,对应3月27日A/H股收盘价股息率为4.9%/9.5% [1] EV情况 - 公司下调非投资连结型寿险资金投资回报率假设50bps至4.0%,下调风险贴现率假设50bps至8.5% [1] - 受益于投资经验偏差正贡献,EV同比增长3.2%至2584.48亿元,不考虑经济假设变动影响,EV同比增长17.3% [1] NBV情况 - 经济假设调整后,2024年公司实现NBV 62.53亿元,同比增长106.8%,增速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27.6pct,超出预期 [2] - 4Q24新单同比高增,虽24年新单同比下降4.6%至425.86亿元,但4Q24新单同比增长140.7%至51.7亿元 [2] - 经济假设调整后,首年保费口径下24年NBVM同比提升7.9pct至14.6%,新单交期及渠道结构显著优化推动NBVM优化 [2] 渠道表现 - 24年个险NBV同比增长37.2%至40.25亿元,新单和NBVM同比分别增长13.7%和4.6pct,队伍质态优化,月人均综合产能同比增长41% [3] - 受“报行合一”影响,银保渠道新单同比下降14.3%至249.19亿元,但NBVM同比提升8.7pct至10.1%,带动NBV同比高增516.5%,NBV贡献占比同比提升26.7pct至40.1% [3] 投资表现 - 24年公司实现净/总/综合投资收益率3.2%/5.8%/8.5%,同比分别变动-0.2pct/+4.0pct/+5.9pct [4] - 期末公司投资资产规模同比增长21.9%至1.63万亿元,股票及基金配置比例同比分别提升3.2pct和1.4pct [4] 投资分析意见 - 重申“买入”评级,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269.02/305.71/348.57亿元,公司P/EV(25E)为0.57x,估值性价比高 [4]
中信建投:维持中国太平(00966)“买入”评级 目标价16.14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01:09
文章核心观点 - 受益于“报行合一”政策和权益市场回暖,中国太平资负两端2024年共振改善,业绩亮眼,中信建投维持其“买入”评级,目标价16.14港元,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3/103.7/118.8亿港元 [1][11] 整体业绩 - 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36.2%至84.3亿港元,由人寿、境内财险、再保险利润增长和资管业务扭亏为盈驱动 [2][3] - 2024年人寿、境内财险、再保险业务净利润分别同比+11.6%/+831.0%/+187.5%至105.0/8.0/9.6亿港元 [3] - 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5港元,同比+16.7%,派息占归母净利润比重为14.9% [3] - 截至2024年末,合同服务边际余额为2077.7亿港元,归母总内含价值1745.8亿港元,可比口径下同比+12.9%至2292.4亿港元 [3] 人寿保险业务 业务指标 - 太平人寿将内含价值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风险贴现率分别从4.5%、9.0%下调至4.0%、8.5% [4] - 可比口径下全年NBV同比+90.0%至142.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口径下同比+94.2%,新假设口径下为91.0亿港元 [4] - NBV增长由NBVM(可比口径)同比+16.6pct至32.5%驱动,NBVM提升受益于聚焦价值型产品和“报行合一” [4] - 2024年新单保费同比-23.2%至4765.2亿港元,下半年同比+3.7%至2195.6亿港元 [4] - 截至2024年末,归母内含价值为1552.7亿港元,同比-15.7%,可比口径下同比-13.9%至2063.3亿港元,人民币可比口径同比-14.4% [4] 新业务CSM - 全年新业务CSM同比+19.2%至197.1亿港元,人民币口径下同比+20.7%,因境内寿险业务盈利性提升 [5] - 全年保险服务业绩同比+18.4%至196.8亿港元,人民币口径同比+19.9%,CSM摊销同比+0.1%至174.4亿港元 [5] - 年末CSM余额为2069.4亿港元,人民币口径较上年末+0.5%至1916亿元 [5] 个人代理渠道 - 人均产能提升和价值改善驱动NBV快速增长,每月人均期缴保费同比+15.4%至16628元,NBVM可比口径下同比+10.4pct至32.6%,驱动NBV可比口径下同比+42.0%至87.4亿港元 [5] - 下半年新单保费同比+24.1%至134.7亿港元 [5] - 年末个人代理数量为22.6万人,百万人力数量同比+0.1%至4387人 [5] 银保渠道 - “报行合一”带动渠道销售费率优化,盈占比同比+19.1%,NBVM可比口径下同比+26.7pct至32.6%,驱动NBV可比口径下同比+400.2%至48.9亿港元,占比同比+21.6pct至34.5% [6] - 新假设下2024年NBV为31.8亿港元,NBVM为20.8% [6] - 下半年新单保费同比+81.7%至64.8亿港元 [6] - 年末银行保险销售网点数量为8.9万个,较上年末+12.5%,较上半年末+8.4% [6] 财险与再保险业务 境内财险业务 - 全年净利润同比+831.0%至8.04亿港元,综合成本率同比-0.3pct至98.1%,带动保险服务业绩同比+19.7%至6.29亿港元 [7] - 全年原保费同比+2.7%至333.87亿港元,车险、水险和非水险分别同比+2.2%、+11.9%、+3.1% [7] - 按人民币计,全年保险服务收入同比+3.5%,非车险同比+4.8%,非车险保费占比+0.4pct至36.7%,新能源车保费同比+35.4%至31.4亿元 [7] 境外财险业务 - 全年保险服务业绩同比+6.4%至6.92亿港元,太平新加坡财险保险服务业绩同比+70.9%至10.7亿港元,综合成本率同比+4.5pct至87.8%,保险服务收入同比+2.6% [7] 再保险业务 - 全年保险服务业绩同比+102.7%至5.8亿港元,综合成本率同比-2.9pct至92.7%,非寿险中非财产险保费占比同比+2pct至36% [7] 资产端 投资收益 - 全年净投资收益、总投资收益分别同比+12.0%、+98.2%至503.4亿港元、665.4亿港元,净、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0.10/+1.91/+5.31pct至3.46%/4.57%/10.32% [8] - 下半年净投资收益、总投资收益分别同比+13.3%、+197.1%至258.4亿港元、293.0亿港元 [8] - 2024年港股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7.65%,跑赢恒生含息指数4.73pct [8] 资产规模与配置 - 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为1.56万亿港元,较年初+15.8% [8] - 固收投资应对境内利率下行,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交易美债增厚收益;权益投资配置高股息策略股票,2024年末FVOCI股票占比同比+16.8pct至36.6%,加大科技成长股配置 [9] 资管业务 - 2024年实现净利润5.4亿港元,同比扭亏为盈,因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和节省成本 [10] - 管理费收入同比+9.0%至30.0亿港元,管理资产规模同比+5.9%至2.58万亿港元,管理费率优化 [10] 投资建议 - 受益于政策和市场回暖,资负两端2024年共振改善,业绩亮眼 [11] - 截至3月25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年末上行14.31BP至1.8183%,有望给净资产贡献向上弹性,假设调整后内含价值计算基础夯实 [11] - 2025年1 - 2月个险和银保渠道分红险长险新单保费占比分别达89.8%、88.6%,有助于降低负债端成本,提升业绩长期稳健性和估值 [11] - 截至3月25日收盘,2025年PEV为0.22倍,股息率达3.4%,安全边际充足,看好估值修复投资机会 [11]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3/103.7/118.8亿港元,给予未来12个月目标价16.14港元,对应2025年PEV为0.3倍,维持“买入”评级 [1][11]
“1元起拍”!保险中介牌照为何不值钱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4 13:16
文章核心观点 曾经受资本追捧的保险经纪牌照如今频频流拍,保险中介行业洗牌加速,利率下行、佣金模式反噬及合规成本激增,倒逼保险中介从“牌照红利”转向专业价值重构,无专业壁垒的保险中介机构终将被市场淘汰 [3][5] 分组1:卡行天下保险经纪拍卖情况 - 卡行天下保险经纪100%股权经历9次流拍后,于2025年3月23日以1元起拍,最终以71001元成交,其最早于2023年11月21日被摆上拍卖台,起拍价为5000万元,后逐次减半起拍均流拍 [3][7][8][9] -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14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为投保人拟定投保方案等多项保险经纪业务 [7] - 其1元起拍反映出保险经纪行业面临的问题,实操中保险经纪公司多为卖方销售角色,不具备传统保险公司优势,也无专业优势和竞争门槛,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 [9][10] 分组2:保险经纪牌照贬值逻辑 - 卡行天下保险经纪极端降价折射出保险经纪牌照市场价值缩水,中化资本四度降价转让江泰保险经纪股权未果,首次挂牌未公开价格,后转让底价从5583.33万元降至5040.30万元 [12][13][14][15] - 保险经纪牌照贬值与保险行业生态环境变化和牌照本身定位不清有关,利率下行使保险产品吸引力下降,牌照价值回归理性,同时合规成本大幅上升 [15][16] - 保险经纪公司牌照价值受市场供需、公司业绩、合规风险等因素影响,客户经营效率和能力是决定估值的关键,拥有优质代理人群体和较强线上客户经营能力的公司牌照价值较高 [18] 分组3:保险中介行业洗牌情况 - 保险中介行业整体在退场,我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已连续6年下滑,2019 - 2024年分别为2642家、2640家、2610家、2582家、2566家、2539家,近6年已有103家退出市场 [20] - 监管开展清虚提质行动,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清理退出一批机构,查处违法违规机构和人员,支持合规高效的机构做强做优 [22][23] - 市场对专业性要求提高,部分专业能力不足的微小型中介机构出清是合理现象 [23]
中国平安(601318):2024年年报点评:利润与价值双增长,分红率再提升
东吴证券· 2025-03-20 10:2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平安2024年年报显示利润与价值双增长,分红率再提升,看好公司改革成果逐步释放及稳定分红回报价值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266亿元,同比+47.8%,Q4单季为74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19亿元 [7] - 2024年归母营运利润1219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9.1% [7] - 2024年归母净资产9286亿元,较年初+3.3%,较Q3末+2.3% [7] - 2024年每股股息2.55元,同比增长5%,按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分红率为37.9%,较2023年提升0.6pct [7] 各板块业务情况 - 财险业务营运利润大幅增长,资管、科技板块亏损,寿险/财险/银行板块归母营运利润分别-2%/+68%/-4%,资管板块归母营运利润亏损119亿元,亏幅收窄43%,四季度单季亏损96亿元,科技业务由盈利19亿元转为亏损0.3亿元 [7] 精算假设调整 - 长期投资回报假设由4.5%下调至4%,风险贴现率由9.5%分别下调至传统险8.5%、分红/万能险7.5% [7] - 假设调整导致2024年寿险EV、NBV绝对值分别减少13.1%、28.7% [7] - 可比口径下,集团EV和寿险EV分别同比+11.4%、+15.6% [7] - 寿险NBV为285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28.8% [7] 寿险业务 - 个人业务新单同比+3.9%,个险、银保新单期缴分别同比+9.6%、+0.3% [7] - 个险、银保NBV分别同比+26.5%、+62.7%,首年保费、标准保费口径NBV margin分别为18.5%、22.7%,可比口径下分别同比+7.3pct、+5.6pct [7] - 年末代理人36.3万人,同比+4.6%,连续三个季度企稳回升,人均月收入同比+5.9%,可比口径下人均NBV同比+43.3% [7] - 寿险合同服务边际余额较年初-4.8% [7] 产险业务 - 产险保费同比+6.5%,车险、健康险保费分别同比+4.4%、+38.3%,保证保险规模持续收缩,保费转负 [7] - 综合成本率98.3%,同比-2.3pct,赔付率71.0%,同比-0.5pct,费用率27.3%,同比-1.9pct,车险综合成本率同比+0.3pct至98.1%,非车险综合成本率同比-7.8pct至98.8%,保证保险同比-28.9pct降至102.2% [7] - 全年承保利润54.6亿元,2023年为亏损20.8亿元 [7] 投资业务 - 2024年末总投资规模达5.7万亿,同比+21.4%,债券占比同比+3.6pct至61.7%,股票同比+1.4pct至7.6%,基金同比-1.2pct至4.1%,不动产投资占比3.5%,较年初-0.8pct,物权类投资占比81.7% [7] - 净投资收益率3.8%,同比-0.4pct,总投资收益率4.5%,同比+1.5pct,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2.2pct [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结合2024年经营情况,小幅下调盈利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352/1544/1770亿元(前值为1541/1622/-亿元) [7] - 当前市值对应2025E EPV 0.65x,仍处低位,维持“买入”评级 [7]
2024年中国保险年鉴点评:银保渠道快速扩张,报行合一重构渠道格局
方正证券· 2025-03-12 05: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当前A股四家险企平均静态/动态PEV处于历史较低分位,下行风险小;宏观政策发力使险企投资端压力缓解,收益预期改善;银行存款利率下行降低负债端成本,提升产品NBVM,险企1Q25利润和NBV有望延续增长趋势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信息 - 上市公司总家数19家,总股本2040.86亿股,销售收入39503.64亿元,利润总额4107.99亿元,行业平均PE为4.03,平均股价25.40元 [1] 渠道结构 - 银保渠道占比持续提升,近年扩张速度加快,截至2023年末,个人代理渠道保费收入占比50.9%(yoy -2.3pct),银邮渠道保费收入占比36.7%(yoy +2.0pct),经纪渠道保费收入占比2.4%(yoy +0.2pct),2019 - 2023年银保渠道合计提升6.4pct,2023年报行合一推进后扩张速度加快 [4] - 代理人是头部公司保费来源首要贡献渠道,但行业占比持续收缩,截至2023年末,友邦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头部公司个人代理渠道占比高于行业平均,随全渠道报行合一推进和产品结构优化,代理人渠道NBVM有望优化 [4] 产品结构 - 普通寿险占比提升预计因增额终身寿销售带动,截至2023年末,行业保费收入中普通寿险占比57.1%(yoy +7.9pct),分红险占比20.5%(yoy -6.0pct),健康险占比20.7%(yoy -1.6pct) [5] - 分红险与健康险占比有望提升,分红险成为行业转型方向的一致预期,中高端医疗险需求提升有望带动健康险保费量价齐升,头部公司有望受益 [5] 投资建议 - 寿险强烈推荐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 [6] - 财险强烈推荐众安在线、中国财险、中国人保 [6]
阳光保险20250228
2025-03-02 06:36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阳光保险集团及其子公司阳光财险、阳光人寿、阳光资管、阳光中信保和阳光数字科技 [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发展**:2025 年初业务发展符合预期,1 - 2 月新单保费两位数增长且优于对标公司;虽受行业增速承压影响,个险业务负增长幅度小,预计全年发展较好;银保渠道是优势,1 - 2 月新单提交规模两位数增速,收缩短交策略,期交保费将大比例正增长,分红险占比达两位数 [2][6][7] - **产品策略**:推动分红险和个人养老金产品,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保单负债成本;以长期期交业务为主,收缩银保趸交分红型业务,加大保障型和多品类养老产品推动,提升整体 margin;产品久期由形态设计决定,非是否为分红型 [2][9] - **渠道战略**:多线并进,重视个险和银保渠道,银保保费占约七成、新业务价值约四成,个险保费约三成、新业务价值约六成;个险推进“一身两翼”战略,优化传统队伍、发展精英队伍、加强直销营销,加快报行合一前调整转型,提升代理人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和销售效率 [2][10][11] - **投资策略**:2021 年起增加高股息股票配置,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占比近七成,放 OCI 账户,未来绝对量提升但短期占比维持;坚持国债等长久期固收类资产合理配比;预计权益比例维持 25% 附近;对房地产投资审慎,占比相对小 [4][13][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背景**:2005 年成立,行业内第 79 家保险公司,综合实力跻身行业前十;阳光财险 23 个月后盈利且连续 18 年盈利,阳光人寿开业六年盈利且连续 11 年新业务价值正增长,阳光资管五年内成行业一流;2022 年 12 月 9 日 H 股上市,是平安后近 18 年来唯一上市民营保险标的,H 股流通量 34.78 亿股,占比 30.25%,2024 年 9 月成港股通标的,当前股息率近 7% [4][5] - **应对产销合一政策**:提前内部调整转型,围绕提高代理人产能及稳定性、加速个险渠道经营变革,压降管理费用,清理低效投入,推出科技赋能系统 [12] - **保险行业举牌行为**:保费增长、利率下行、新会计准则、权益市场调整催生举牌潮,阳光保险动作少且审慎 [17] - **负债成本**:无标准定义,阳光保险新单负债成本不到 3%,最新新单降至 2.5% 以下,得益于预定利率下调、报行合一及业务结构优化,未来整体成本将持续下降 [20] - **房地产投资**:是大类资产配置重要类别,政策利好下经营环境有望改善,但公司仍审慎,投资占比不到 100 亿,占总投资资产比例约 1.7% - 1.8% [19] - **另类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有助于分散风险,遵循均衡配置逻辑,政策利好下仍审慎,加强跟踪研究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