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VOCI

搜索文档
险资青睐高股息股票 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经济观察报· 2025-09-27 05:07
新会计准则推动险资配置策略转变 - 2026年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将推动保险公司增加FVOCI项下股票配置[2][6] - FVOCI科目下权益资产价格涨跌不计入当年利润表 增强利润稳定性[2][6] 保险公司FVOCI配置规模显著增长 - 新华保险FVOCI项下权益类资产从年初306.40亿元增至6月末374.66亿元[2] - 中国人寿FVOCI项下股票持仓达1402.6亿元 占股票投资规模22.6%[2] - 中国人保表示将持续加大FVOCI会计科目下股票配置力度[3] 高股息股票成为FVOCI主要投资标的 - 保险公司优先将高股息股票纳入FVOCI科目[2][8] - 投资聚焦大宗商品上中游行业龙头现金流改善与分红增加机会[4] - 通过自下而上方法挖掘细分行业现金流改善及分红意愿增强个股[4] FVOCI资产选择标准与操作惯例 - 权益类资产需满足"非交易性"才能计入FVOCI且不可撤销[7] - 长期持有获取稳健股息收入及与主业具协同效应资产纳入FVOCI[7] - 股价波动较大成长型股票计入FVTPL科目[7] FVOCI配置的战略意义 - 构建高股息股票资产池获取长期稳健分红收入[4][8] - 填补固收类资产收益缺口对冲市场利率下行压力[8] - 解决期限错配风险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缺口达4-7年[8] 投资策略优化与标的拓展 - 加强中观视角投研 聚焦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设置中观赛道[9] - 寻找高成长产业赛道高股息个股 构建多维研究体系[9] - 目标股息回报率约4% 除高股息股外考虑纳入协同效应科技股[9] FVOCI的"双刃剑"效应 - 中国平安67%股票纳入FVOCI 约600亿元浮盈未体现在利润表[13] - 有助于资本市场更客观评估主营业务业绩增长稳健性[13] - 推动投资获利逻辑从短期价差获利转向关注长期上涨潜力与股息分红[14]
险资青睐高股息股票 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14:37
FVOCI会计科目的应用与趋势 - 保险公司优先将高股息股票纳入FVOCI科目以增强利润报表稳定性 [2] - FVOCI项下权益类资产价格涨跌无需计入当年利润表 有效平抑利润波动 [5] - 2026年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将推动险资加码FVOCI项下股票配置 [2] 保险公司FVOCI配置规模增长 - 新华保险FVOCI项下权益类资产规模从年初306.40亿元增至374.66亿元 [2] - 中国人寿FVOCI项下股票持仓达1402.6亿元 占股票投资规模22.6% [2] - 中国人保表示将持续稳步加大FVOCI会计科目下的股票配置力度 [3] 高股息股票的投资逻辑 - 保险公司关注大宗商品上中游行业龙头现金流好转与分红增加机会 [3] - 通过自下而上投研挖掘细分行业现金流改善及分红意愿增强个股 [3] - 构建庞大高股息股票资产池获取长期稳健分红收入 解决期限错配 [3] FVOCI的会计处理标准 - 权益类资产需满足"非交易性"才可计入FVOCI 且一旦纳入不得撤销 [5] - 长期持有获取稳健股息收入及具战略性协同效应的资产纳入FVOCI [5] - 股价波动较大的成长型股票则计入FVTPL科目 [5] 利率环境与资产配置策略 - 市场利率中枢下行环境下 FVOCI通过高股息资产填补固收收益缺口 [6] - 保险公司将高股息股票视为"新的久期资产" 解决长钱短配问题 [6] - 资产负债久期缺口扩大至4-7年 远高于国际市场的1-2年水平 [6] 投资策略优化方向 - 加强中观视角投研 聚焦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设置中观赛道 [7] - 对其他高景气度细分产业构筑多维研究体系 增强风险分散效应 [7] - 银行等传统红利股股息率趋降 需寻找新标的充实资产池 [7] 股息回报要求与标的扩展 - FVOCI项下权益类资产需提供约4%股息回报以满足保险产品预期 [7] - 除股息率超4%上市公司外 计划纳入具协同效应的高股息科技股 [7] - 风控部门认为科技股更适合FVTPL 正就"非交易性"认定进行沟通 [8] FVOCI的双刃剑效应 - 中国平安67%股票纳入FVOCI 导致约600亿元浮盈未在利润表体现 [9] - 有助于市场更客观评估主营业务业绩增长稳健性与持续性 [10] - 推动投资获利逻辑从短期价差向关注股价稳定性和长期股息转变 [10]
市险企2025H1业绩综述:债端表现亮眼,资产端延续分化
民生证券· 2025-09-17 12:49
核心观点 - 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负债端表现亮眼,新业务价值(NBV)整体实现较好增长,分红险转型持续推进,但各公司增速和策略分化显著[1][3] - 资产端投资收益率和净利润表现延续分化格局,主要受投资策略差异、资产分类方式及市场波动影响[39][48] - 财险板块综合成本率(COR)同比改善,承保盈利提升,但保费增长呈现分化态势[30][35] 寿险业务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各上市险企寿险NBV均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化较大:人保寿险(+71.7%)、新华保险(+58.4%)、平安人寿(+39.8%)、太保寿险(+32.3%)、太平人寿(+22.9%)、中国人寿(+20.3%)[5] - NBV Margin除新华保险外均同比提升:平安人寿(26.1%,yoy+8.8PCT)、太平人寿(21.6%,yoy+3.1PCT)、阳光人寿(21.1%,yoy+7.2PCT)、中国人寿(17.7%,yoy+2.9PCT)、太保寿险(15.0%,yoy+0.4PCT)、人保寿险(12.6%,yoy+3.9PCT),主要受益于"报行合一"推进和产品结构向分红险转变[8] - 新单保费增速呈现显著分化:新华保险(+113.1%)、太保寿险(+26.3%)、人保寿险(+18.6%)实现较高增长,而平安人寿(-7.2%)、阳光人寿(-3.0%)出现负增长,主要受产品策略和渠道结构差异影响[16] - 渠道表现差异明显: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普遍高于个险渠道,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增长150.3%,个险渠道增长70.8%,平安人寿银保渠道增长77.6%,个险渠道下降26.9%[21] - 分红险转型进展不一:太平人寿新单保费中分红险占比达91.3%,太保寿险42.5%,新华保险11.7%,个险渠道转型成效更为显著[23][29] 财险业务分析 - 保费增速表现分化:平安财险(+7.1%)增速领先行业(+5.1%),中国财险(+3.6%)、太平财险(+3.1%)、阳光财险(+2.5%)、太保财险(+0.9%)增速低于行业水平[34] - 车险与非车险增长态势差异:车险保费平安财险(+3.6%)、中国财险(+3.4%)保持正增长,阳光财险(-6.0%)出现负增长;非车险保费平安财险(+13.8%)、阳光财险(+12.5%)增长强劲,太保财险(-0.8%)略有下降[34] - 综合成本率(COR)全面改善:中国财险(94.8%,同比-1.4PCT)、平安财险(95.2%,同比-2.6PCT)、太平财险(95.5%,同比-1.5PCT)、太保财险(96.3%,同比-0.8PCT)、阳光财险(98.8%,同比-0.3PCT)[38] - 费用率下降是COR改善主因:中国财险费用率(23.0%,同比-3.1PCT)、平安财险(26.0%,同比-1.2PCT)、阳光财险(29.9%,同比-2.8PCT),受益于车险"报行合一"推进和降本增效措施[38] 投资表现分析 - 投资收益率表现分化:净投资收益率普遍承压,阳光保险(3.8%,yoy-0.2PCT)、中国人保(3.7%,yoy-0.1PCT);总投资收益率新华保险(5.9%,yoy+1.1PCT)、中国人保(5.1%,yoy+1.0PCT)表现较好,中国太平(2.7%,yoy-2.6PCT)降幅较大[44] - 归母净利润增速差异显著:新华保险(+33.5%)、中国财险(+32.3%)增速领先,中国人保(+16.9%)、中国太平(+12.2%)、中国太保(+11.0%)保持双位数增长,中国平安(-8.8%)出现负增长,主要受投资策略分化和股票分类差异影响[48] - 净资产表现分化:中国财险(较年初+7.9%)、中国人保(+6.1%)增长较好,阳光保险(-10.1%)、新华保险(-13.3%)出现下降,主要受负债评估曲线选取和投资资产分类差异影响[52] - 资产配置结构变化:FVOCI资产占比整体抬升,中国太保(65.0%,较年初+1.0PCT)、中国太平(61.2%,较年初+4.9PCT);股票配置规模普遍增加,新华保险股票配置占比11.6%(较年初+0.5PCT)、中国平安10.5%(较年初+2.8PCT)[58][63] - 债券投资策略分化:中国太平债券配置占比76.5%(较年初+2.0PCT)、中国太保62.4%(较年初+2.4PCT)有所提升,阳光保险53.3%(较年初-4.4PCT)、新华保险50.6%(较年初-1.5PCT)出现下降[75] 行业展望与投资建议 - 维持保险行业"强于大市"评级,预计寿险NBV增长趋势延续,财险COR改善态势持续,资产端投资收益在监管引导下有望进一步提升[78] - 重点推荐中国财险、中国人保(业绩改善及商业模式稀缺性)、中国太保(负债端韧性)、阳光保险(银保占比高)、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资产端弹性)、中国平安(受益资产端预期改善)[78]
险资一季度调仓路径曝光:加仓高股息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5-05 20:41
险资一季度重仓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险资出现在735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合计持股数量607 98亿股 合计持股市值5808 83亿元 [1] - 银行股为第一大重仓行业 险资持股数量278 21亿股 持股市值2657 8亿元 占行业首位 [1] - 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为银行股 包括民生银行 浦发银行 兴业银行 浙商银行 华夏银行 招商银行 邮储银行 [1] 险资持股行业分布 - 除银行外 交通运输 房地产 通信 公用事业等行业持股数量靠前 [1] - 前十大重仓股中非银行股包括中国联通(通信) 京沪高铁(交通运输) 金地集团(房地产) [2] - 交通运输行业获险资加仓 京沪高铁获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增持 [3] 险资投资动向 - 2025年一季度险资新进180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 对中信银行 中国建筑 潍柴动力 苏州银行持股均超1亿股 [3] - 险资加仓超220只个股 京沪高铁 大秦铁路 兴业银行 华菱钢铁 华电国际等加仓数量靠前 [3] - 今年以来险资13次举牌 其中6次为银行股 包括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2次) 中信银行 杭州银行 [2] 险资投资策略分析 - 险资偏好高股息资产 银行股红利策略可提供稳定现金流 补偿利率下行压力 [2] - 新会计准则下 高股息标的适用FVOCI计量方式 公允价值波动不计入损益但股息计入利润表 发挥业绩减震作用 [2] - 低利率叠加资产荒背景下 高股息资产仍是险资权益投资重要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