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战略

搜索文档
芒果超媒(300413):2024年报暨2025一季报业绩点评:出海战略成效明显,内容投入持续加码
银河证券· 2025-04-28 13: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融媒体龙头企业,持续推动内容端创新,短期内内容端投入加码影响短期利润,但长期有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巩固融媒体内容端领先地位,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1/19.35/21.08亿元,对应PE为25x/22x/20x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预测 - 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079.69、15004.72、15924.92、16805.96百万元,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 3.75%、6.57%、6.13%、5.53% [2] - 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4.35、1720.97、1934.79、2107.72百万元,利润增速分别为 - 61.63%、26.14%、12.42%、8.94% [2] - 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9.03%、29.14%、29.47%、29.71%,EPS分别为0.73、0.92、1.03、1.13元,PF分别为31.44、24.93、22.17、20.35 [2] 事件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80亿元,同比下降3.75%;归母净利润13.64亿元,同比下降61.63%;扣非归母净利润16.45亿元,同比下降2.99%。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0亿元,同比下降12.76%;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19.80%;扣非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下降35.03% [7] 业务亮点 - 爆款内容巩固综艺优势,微短剧与剧集协同发力:2024年芒果TV上线综艺160档,5档节目入选云合数据全网综艺播放TOP10,市占率居行业第一;上线重点影视剧27部,3部入选豆瓣2024年华语剧集榜单评分Top10;上线微短剧340部,构建“长中短”内容新生态 [7] - 海外用户规模倍增,出海战略成效明显:对芒果TV国际App实施“倍增计划”,收入从6200万元增长至1.41亿元,累计下载量从1.3亿次增长至2.61亿次,多档头部节目IP模式落地海外,60多档节目发行海外 [7] - 技术应用深度融合,全链路提升内容效能:依托“山海研究院”孵化的“芒果大模型”完成中央网信办备案,构建AI智能体应用平台,AI全流程数智化生产应用于多种内容创作 [7] 财务报表预测 - 资产负债表:2024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17872.20、22514.27、20883.51、18494.56百万元等多项数据 [8] - 现金流量表: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5.19、10142.77、3607.24、2741.38百万元等多项数据 [8] - 利润表: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079.69、15004.72、15924.92、16805.96百万元等多项数据 [9] - 主要财务比率:2024 - 2027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 3.75%、6.57%、6.13%、5.53%等多项数据 [9]
贝泰妮(300957.SZ)穿越周期韧性生长,创新硬实力构筑全球化健康生态版图
格隆汇· 2025-04-27 10:48
行业格局与趋势 - 国货品牌市场份额达55.2%,较2020年跃升23%,显示国货强势崛起 [1] - 功效性产品需求爆发,抗衰老、美白等细分赛道领跑,植物原料和科技抗衰成核心竞争力 [1] - 海内外全渠道融合重塑行业价值路径,消费需求升级与渠道变革推动深度调整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7.36亿元,同比增长3.87%,归母净利润5.0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13.83% [3] - 销售毛利率达73.74%,行业领先,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驱动盈利 [3] - 四年累计分红10.9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34.6%,2024年分红比例50.25%高于行业平均30% [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3.37亿元,占营收5.87%,强度居行业第一梯队 [5] - 完成13种特色植物原料备案开发,云南实验室与瑞士抗衰中心形成"东方植萃+西方技术"双枢纽 [8][10] - 累计发表493篇SCI论文,获281项专利,牵头制定6项国家标准和68项团体标准 [11] 品牌与产品战略 - 主品牌薇诺娜2.0升级,舒敏系列稳居品类榜首,修白瓶销售增130%,子品牌瑷科缦营收同比增65.59% [14] - 战略投资高端身体护理品牌浴见,布局全身护理生态 [16] - 多品牌矩阵覆盖全肤质需求,母婴品牌薇诺娜宝贝年规模达2亿元 [14] 渠道与全球化布局 - 线上渠道占比突破55%,抖音和小红书GMV增速89%、种草转化率19%驱动增长 [18] - OTC分销网络覆盖12.9万家药房,OMO新零售模式重构消费场景 [19] - 东南亚出海战略落地,进驻当地KA连锁和TikTok平台,曼谷总部设立完成 [19][21] 行业数据与前景 - 2025年1-2月化妆品零售总额720亿元,同比增4.4%,首次突破七百亿量级 [22][24] - 消费信心修复下,技术沉淀与渠道效率企业迎价值重估窗口 [24] - "健康中国"与消费升级红利驱动皮肤健康生态成型,技术溢价和生态溢价受关注 [25]
展宏图!产品走出去,品牌扎下根
长江日报· 2025-04-27 10:09
武汉民营企业全球化战略 - 武汉民营企业以创新姿态引领全球化浪潮,从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赋能、模式革新和全链条布局的立体化战略[2] - 简一科技通过辐射制冷膜技术拓展中东市场,在50℃沙漠气候中实现技术商业化[2] - 一火跨境以数字化营销重构"人货场"三要素,搭建跨文化消费桥梁[2] - 锦华盛将中国铁路标准植入利比里亚经济动脉,通过技术转移培育800名本土技术工人[2] 简一科技海外拓展 - 公司主打产品为家居抗菌膜和汽车辐射制冷膜,其中无电辐射制冷膜能实现零能耗冷却效果,在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受欢迎[6] - 高峰期每日生产10万米功能膜,产品质量达国内头部水准[6] -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首单海外销售,随后启动全面出海计划[8] - 正在筹建沙特海外仓以解决50天海运周期导致的供不应求问题[8] - 公司负责人表示品质过硬是敢于与欧美竞品竞争的关键[9] 锦华盛铁路业务国际化 - 承接利比里亚85公里邦矿铁路项目,采用"技术转移+属地化管理"模式培训800名当地员工[14] - 2019年首个海外项目几内亚达圣铁路开创中国民企海外万吨列车牵引先河[15] - 2021年作为唯一民企参与雅万高铁142公里铺轨,实现中国高铁全产业链首次海外输出[15] - 已启动委内瑞拉项目考察,即将布局南美市场[16] 路特斯科技业绩与技术 - 2024年汽车交付量超1.2万辆,同比增长70%,总收入9.24亿美元,同比增长36%[20] - 欧洲市场表现突出,同比增长179%成为全球最大市场[20] - 武汉智能工厂采用3D数字孪生技术,可生产96种配置车型[20] - ELETRE SUV零百加速2.95秒,EMEYA轿车加速2.78秒[20] - 推出行业首个900V超级混电技术品牌"路遥",实现五倍充电效率[20] 一火跨境电商运营 - 专注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等智能车载设备,与骆驼集团深度合作[26] - 2023-2024年北美业务爆发,在Amazon US打造年销3万台单品[27]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8%,出口占比超90%[27] - 计划在南非本地化建厂运营,实现从"中国卖货"到"非洲造货"转变[27] - 已触达北美、中东、非洲三大市场[28]
车展对话丨上汽大通杨怀景:今年出海销量目标10万辆
贝壳财经· 2025-04-27 03:43
公司战略与业务整合 - 上汽大通已成为上汽商用车的主体公司 统管上汽商用车业务 原商用车事业部下沉至上汽大通[2][5] - 团队打通轻型商用车板块 包含大通 跃进 依维柯品牌 实现深度融合 其他商用车公司及创新业务同步存在但独立运行[6] - 采用开放市场机制开展业务 欢迎外部投资者 推动内部资源融合与共享[6] 智能化与电动化布局 - 公司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成为轻型商用车领域首个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企业[7] - 推进房车智能化 涵盖车内体验与智能辅助驾驶 同时推动轻型商用车新能源化[8] - 2025年推出宽体轻客混动 坚持纯电 插电混动 油电混合 氢燃料四条技术路线同步发展[8] 海外市场拓展规划 - 2025年出海销量目标10万辆 明年计划增长30%-40% 长期目标为全球商用车市场份额15%-20%[2][11] - 将成立商用车海外公司作为独立经营实体 因地制宜选择贸易或属地生产模式[9][10] - 当前商用车出口73个国家和地区 与MG品牌协同共享海外渠道资源 MG已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 - 探索打破传统总代理模式局限 直接管理网络并服务行业客户 在条件允许区域整合资源建设KD工厂[9]
中联重科詹纯新:穿越周期靠什么
和讯· 2025-04-26 01:44
核心观点 - 中联重科通过"航空港模式"实现海外业务突破,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51%,首次超过国内收入 [3][6][7] - 公司业务结构从传统工程机械向多元化转型,新兴板块收入占比接近50%,与房地产相关业务降至13% [4] - 数字化管理体系和透明工厂模式支撑海外扩张,实现端对端全流程管控 [8][9] - 人形机器人成为新战略方向,已推出样机但尚未量产,未来可能再造一个中联重科 [10][11][12] - 公司成功穿越基建和房地产周期,2024年净利润40.09亿元,同比增长6.31% [4][14][15] 独特的出海模式 - 2020年定为出海元年,首创"航空港模式":本地"地面部队"+国内"飞行部队"的混合管理体系 [3][6] - 全球布局30余个一级航空港和390多个二三级网点,覆盖170+国家和地区 [7] - 海外本土员工超4400人,服务备件仓库210多个 [7]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51%,同比提升13.37%,预计2025年达60-70% [7] - 所有事业部一分为二,总经理每月至少一周在海外 [6] 业务转型 - 2024年营收454.78亿元,新兴板块(土方/矿山/高空作业/农业机械)占比近50% [4] - 传统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占比下降,房地产相关业务仅占13% [4] - 产品智能化转型,95%技术问题可在设计阶段解决,个性化需求3个月内完成验证 [9] 数字化管理 - 建立透明工厂体系,实时监控生产进度、人员、工期等全流程数据 [8] - 数字化打通研产供销服全链条,实现"人人有人管、事事有人盯" [9] - 自创"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管理模式,避免代理制弊端 [7] 人形机器人布局 - 已推出轮式和双足人形机器人样机,具备基础服务功能 [10] - 技术路径:工业机器人→农业/特种消防机器人→康养机器人 [10] - 2025年计划推出多款轮式机器人并建立训练场 [10] - 未来可能再造一个中联重科,但当前未产生实质收入 [11][12] 周期穿越 - 经历2013年和2022年两次行业低谷,通过出海摆脱周期依赖 [7][13] - 2024年净利润40.09亿元(+6.31%),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增长18.39% [4] - 公司认为已走出周期性陷阱,与基建/地产关联度大幅降低 [15]
小鹏汽车-W:财务持续改善,看好公司新车周期-20250419
信达证券· 2025-04-19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财务持续改善,看好公司新车周期 [2] - 公司销量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加强,爆款车型上市有望使销量快速增长,且在智驾、出海、飞行汽车、机器人等方面有广阔长期发展空间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08.7亿元,同比+33.2%;净利润-57.9亿元,同比+44.2%;毛利率为14.3%,同比提升12.8pct;净利率为-14.2%,同比收窄19.7pct [2][3]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25.1、69.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9、1.32、3.63元,对应PE分别 -149.4、55.9、20.3倍 [3] 销售网络与交付量 - 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实体销售网络拥有合计690间门店,覆盖226个城市;2024年汽车交付量为19万辆,同比增长34.2%;2025年Q1共交付汽车9.4万辆,同比增长331% [3] 车型情况 - 2024年8月推出MONA M03并于同月开始交付,11月推出小鹏P7+且于同月开始交付;2025年3月发布2025款G6以及2025款G9 [3] 新业务发展 - 智驾方面,2024年5月引入端到端大模型,7月升级ADAS实现全国全面覆盖,8月发布鹰眼视觉方案且11月首搭于P7+车型,后续将为其他车型升级ADAS [3] - 出海方面,截至2024年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有望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 [3] - 飞行汽车方面,预计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体型号合格证(TC)今年年底获得,明年有望交付,量产工厂在建,规划年产能10000台 [3] - 机器人方面,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已小规模进入工厂实训,目标2026年规模进入工业化量产阶段 [3] 重要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0866|92488|143477|167107| |增长率YoY %|33%|126%|55%|1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5790| -937|2505|6911| |增长率YoY%|44%|84%|367%|176%| |毛利率%|14.30%|16.40%|17.70%|18.70%| |净资产收益率ROE%| -18.51%| -3.08%|7.61%|17.34%| |EPS(摊薄)(元)| -3.06| -0.49|1.32|3.63| |市盈率P/E(倍)| -15.25| -149.42|55.88|20.26| |市净率P/B(倍)|2.83|4.61|4.25|3.51| [4] 资产负债表预测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49736|53861|59886|68423| |现金|18586|21528|25794|31597| |应收账款及票据|2450|2569|2790|2785| |存货|5563|5369|5576|5661| |其他|23137|24394|25726|28381| |非流动资产|32970|32503|32329|32389| |固定资产|11522|10117|8994|8095| |无形资产|5872|5760|5659|5568| |其他|15576|16626|17676|18726| |资产总计|82706|86364|92215|100813| |流动负债|39865|44414|47714|49354| |短期借款|6510|7510|8510|9510| |应付账款及票据|23080|25773|26240|26417| |其他|10275|11131|12964|13428| |非流动负债|11566|11576|11586|11596| |长期债务|6442|6452|6462|6472| |其他|5124|5124|5124|5124| |负债合计|51431|55991|59300|60951| |普通股股本|0|0|0|0| |储备|29181|28280|30821|37768|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31275|30374|32914|39862| |少数股东权益|0|0|0|0| |股东权益合计|31275|30374|32914|39862| |负债和股东权益|82706|86364|92215|100813| [5] 利润表预测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40866|92488|143477|167107| |其他收入|0|0|0|0| |营业成本|35021|77320|118082|135858| |销售费用|4828|5549|8609|9191| |管理费用|2043|2775|4304|5013| |研发费用|6457|10174|12913|13369| |财务费用| -1031| -1224| -1292| -1400| |除税前溢利| -5831| -946|2531|6981| |所得税| -70| -9|25|70| |净利润| -5761| -937|2505|6911| |少数股东损益|0|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5790| -937|2505|6911| |EBIT| -6862| -2170|1239|5582| |EBITDA| -4289|846|3963|8071| |EPS(元)| -3.06| -0.49|1.32|3.63| [5] 现金流量表预测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 -2012|4621|5455|6776| |净利润| -5790| -937|2505|6911| |少数股东权益|0|0|0|0| |折旧摊销|2573|3017|2724|2490| |营运资金变动及其他|1205|2541|225| -2625| |投资活动现金流| -1255| -2391| -1881| -1645| |资本支出| -2428| -1500| -1500| -1500| |其他投资|1173| -891| -381| -145| |筹资活动现金流|669|676|656|636| |借款增加|669|1010|1010|1010| |普通股增加|0|0|0|0| |已付股利|0|0|0|0| |其他|0| -334| -354| -374| |现金净增加额| -2562|2942|4266|5803| [5] 主要财务比率预测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33.22%|126.32%|55.13%|16.47%|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4.19%|83.82%|367.37%|175.88%| |获利能力 - 毛利率|14.30%|16.40%|17.70%|18.70%| |获利能力 - 销售净利率| -14.17%| -1.01%|1.75%|4.14%| |获利能力 - ROE| -18.51%| -3.08%|7.61%|17.34%| |获利能力 - ROIC| -15.33%| -4.85%|2.56%|9.90%|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62.19%|64.83%|64.31%|60.46%|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 -18.02%| -24.91%| -32.88%| -39.17%|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25|1.21|1.26|1.39|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1.01|1.00|1.05|1.17|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49|1.09|1.61|1.73|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15.82|36.86|53.55|59.95|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1.55|3.17|4.54|5.16|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 -3.06| -0.49|1.32|3.63|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 -1.06|2.43|2.87|3.56|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16.46|15.96|17.29|20.94| [5]
小鹏汽车-W(09868):财务持续改善,看好公司新车周期
信达证券· 2025-04-19 06: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财务持续改善,看好公司新车周期 [2] - 销量持续提升,财务逐步改善,盈利能力不断加强 [3] - 爆款车型上市,公司销量有望快速增长 [3] - 智驾、出海、飞行汽车、机器人等业务发展,公司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3]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9.4、25.1、69.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 - 0.49、1.32、3.63元,对应PE分别 - 149.4、55.9、20.3倍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收入408.7亿元,同比 + 33.2%;净利润 - 57.9亿元,同比 + 44.2% [2][3]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24.88亿、1434.77亿、1671.0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26%、55%、16% [4] - 预计2025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 9.37亿、25.05亿、69.1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84%、367%、176% [4] - 2024年毛利率为14.3%,同比提升12.8pct;净利率为 - 14.2%,同比收窄19.7pct;预计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6.4%、17.7%、18.7% [3][4] 销售情况 - 截至2024年年底,实体销售网络拥有690间门店,覆盖226个城市;2024年汽车交付量为19万辆,同比增长34.2% [3] - 2025年Q1共交付汽车9.4万辆,同比增长331% [3] 产品情况 - 2024年8月推出MONA M03并交付,11月推出小鹏P7 + 并交付 [3] - 2025年3月发布2025款G6以及2025款G9 [3] 业务发展 - 智驾方面,2024年5月引入端到端大模型,7月升级ADAS,8月发布鹰眼视觉方案,11月首搭于P7 + 车型 [3] - 出海方面,截至2024年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有望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 [3] - 飞行汽车方面,预计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体型号合格证(TC)今年年底获得,明年有望交付;量产工厂在建,规划年产能10000台 [3] - 机器人方面,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已小规模进入工厂实训,目标2026年规模进入工业化量产阶段 [3]
小鹏加速出海:本地化生产是必选项,不能只靠出口占领欧洲市场
晚点Auto· 2025-04-16 15:44
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计划十年内将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50%以上,重点布局欧洲、东南亚、中东和拉美市场 [1][8][12] - 公司2024年海外销量约2万辆,占总销量10%,2025年目标同比翻倍 [3][5][13] - 智能化技术是核心战略,正在研发720亿参数自动驾驶大模型,通过云端蒸馏部署到车端 [7][15][16] - 公司连续5个月销量突破3万辆,预计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2][13] 全球化战略 - 香港作为全球市场窗口,首次举办面向全球的X9发布会 [2][8] - 海外定位差异化:以科技智能和中高端形象进入市场,避免同质化竞争 [8][9] - 欧洲是除中国外最重要市场,X9在北欧同类型产品中市占率领先 [9][12] - 东南亚布局加速,考虑印尼本地化生产,计划推出G6和X9车型 [13] - 2024年进入30多个海外市场,2025年目标扩展至60个 [5][13] 技术与研发 - 研发720亿参数"小鹏世界基座模型",支持L3/L4自动驾驶 [7][15] - 模型特点:多模态架构,2000万Clips训练数据,年底达2亿Clips [16] - 采用云端蒸馏技术,突破车端算力限制,实现性能跃升 [15][16] - 自研芯片将提升算力数倍,优化蒸馏效果 [18] 市场表现与目标 - 2024年总销量约19万辆,海外占比10% [3] - 2025年销量目标同比翻倍,加速海外扩张 [5][13] - 连续5个月销量超3万辆,毛利率持续改善 [2][13] - 在欧洲4万欧元以上价格段成为最畅销中国品牌 [12] 产品规划 - 2025款X9增配不涨价,定位旗舰车型 [8] - 计划推出售价近200万元的飞行汽车 [8] - 未来几年多款车型进入海外市场 [7][12] - 产品具备支持自动辅助驾驶的OTA能力 [10] 行业竞争 - 中国电动车市场进入淘汰赛阶段,最终可能只剩10家以内企业 [14] - 直接竞争对手是具备技术前瞻性的高端品牌,而非性价比车型 [9] - AI驱动的汽车变革将加速,软件平台化和研发投入是关键 [14]
宁德时代,跟时间赛跑
36氪· 2025-04-15 04:19
文章核心观点 宁德时代二次 IPO 加速冲刺,赴港上市拓展国际市场,国内加速布局换电业务;虽 2024 年出货量居首但面临“增利不增收”,承受政策、市场等多重压力;海外建厂应对关税压力,出海战略坚定且有成效,但扩张面临现金流和产能过剩问题 [1][11][19] 分组 1:加码换电赛道 - 宁德时代与蔚来 3 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 25 亿元战略投资,有收购蔚来能源控股权传闻,双方未明确回应 [3] - 蔚来换电业务成“负担”,重资产、高成本运营致累计亏损超千亿元,阻碍混动车型布局 [5] - 宁德时代 2021 年成立时代电服主攻换电,2025 年建站目标 1000 座覆盖 30 座以上城市,一季度已覆盖 12 座;还与中石化合作,2025 年共建不少于 500 座,长期目标 10000 座 [6] - 宁德时代发力换电欲通过制定换电电池规格“重塑话语权”,但面临标准难定、消费者倾向充电等挑战 [6][8] - 若收购蔚来换电业务,现用标准未统一,且要承担其亏损,增加盈利压力,蔚来充换电设备年折旧费用 9.5 - 15 亿元 [10] 分组 2:“宁王”的压力 - 2024 年宁德时代出货量居首,市占率 41%,但营收 3620 亿元同比下滑 9.7%,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营收分别同比下滑 11.29% 和 4.36% [11] - 2024 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幅超 22%,致动力电池价格下降;电池行业技术壁垒不高,创新难有突破性进展 [13] - 行业中游受上下游牵制,磷酸铁锂电池受青睐,多家车企自研电池分化需求稀释市占率 [14] - 储能业务受政策变化影响,国内取消强制配储,出口退税下调,四季度出货量环比下滑近 50% [16] - 2024 年毛利率 24.4%,但计提资产减值 84 亿元,预示原材料价格可能持续下跌 [16] 分组 3:加速“走出去” - 新关税实施后,中国电池及储能产品对美综合关税 2025 年近 50%,2026 年约 82.4%,中企出口成本大增 [19] - 宁德时代多年推进全球化建设,在德、匈、印尼、西班牙等地建厂,海外收入占比从 2022 年 23.4% 升至去年 30.48% [21] - 赴港上市募资用于海外建厂,匈牙利项目已投入 7 亿欧元,总投资约 49 亿欧元 [22] - 海外建厂可规避关税风险、扩大市场,但扩张使现金流流出,2024 年募资和投资现金流均流出增加压力 [23] - 2021 年底产能利用率达 95%,2024 年上半年降至 65%,国内市场有产能过剩趋势;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正增长,产能利用率较饱和 [25]
“价格战没有意义”!“关税风暴”之下,外贸企业亲述应对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1 15:35
关税政策调整 - 中国将美加征关税税率由8 4%提高至1 2 5%作为对美国"对等关税"的反制措施[1] - 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税率已一路飙高,自4月2日宣布执行新关税政策以来[1] 行业影响分析 - 机械设备、家电、家具、纺织行业对美出口份额较大,受关税影响显著[5] - 2024年中国机械电气设备对美出口15527亿元人民币,占对美出口42%,占行业出口14 6%[5] - 纺织品对美出口3513亿元人民币,占对美出口9 41%,占行业出口16 5%[5] - 医疗器械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出口额353 4亿美元,美国为第一大出口国[10] - 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占全国约25%[10] 企业应对措施 - 宁波如意美国市场业务占比曾超20%,现通过开拓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市场降低至20%以下[5][8] - 嘉溢制衣间接出口美国订单占比约20%,可能转至东南亚生产[6] - 钟银塑料出口订单量下降30%,转向开发内销市场[7] - 企业普遍采取市场多元化策略,拓展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1][8] - 部分企业选择将重心转回国内市场,如向西南地区拓展[9] 产业链调整 - 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如宁波如意在柬埔寨自建厂房[7] - 纺织企业转向全产业链服务,向上游拓展自主研发面料[9][13] - 医疗器械行业重点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优化全球布局[11] - 塑料行业建设无人工厂提高效率,延伸产业链布局[10] 国内市场发展 - 沿海企业开始关注国内市场,政策落地有望提振内需[9] - 广东塑料企业从专注出口转向开发内销产品客户[7][9] - 纺织企业保留重点产业链在国内,加强技术提升和服务转型[13] 长期战略方向 - 出海仍是企业关键战略,但更注重差异化布局和产品价值提升[1][12] - 大型企业将继续"走出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14] - 纺织企业计划扩大设计团队规模,开发环保创新面料[13] - 医疗器械行业倡议企业练好内功同时开拓受影响较小市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