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

搜索文档
苏大维格,筹划股权收购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15:16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不超过51%股权以实现控股[1] - 常州维普100%股权整体估值暂定不超过10亿元 本次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5.10亿元[4]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具体事宜需进一步协商落实 最终实施存在不确定性[4] 交易结构特点 - 交易对方暂不包括关联方红土一号基金及深创新资本 收购后将构成与关联方共同投资[5] - 若关联方后续参与交易 则可能构成关联交易[5] - 经初步测算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6] 标的公司业务价值 - 常州维普是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主营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7] - 产品包括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收入主要构成)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7] - 国内极少数实现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7]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7]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有利于利用标的公司现有客户资源 大幅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8] - 双方在激光直写光刻和检测设备领域存在技术互补:公司擅长光学系统和精密运动控制 标的公司擅长核心算法和软件系统[8] - 交易后将增强公司在直写光刻领域研发实力 提高产品迭代速度和设备竞争力[8] 公司近期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2亿元 同比增长5.27%[7] - 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3066.17万元 同比下降10.46%[7] - 9月1日股价收报27.84元/股 单日涨幅8.37%[3]
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融合打头阵
扬子晚报网· 2025-09-01 13:42
大会概况 - 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于9月11日至12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由省科技厅主办 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 主题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新融合发展打头阵 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参会阵容 - 邀请180余名高层次专家参会 包括科技部 中国科学院等部委领导 985高校及省内外科研院所负责人 两院院士 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其中含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50余名院士 [2] - 香港理工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等6所港澳高校及机构参会 围绕人工智能 大健康领域推介十余项技术成果 [3] 成果展示 - 发布近三年江苏产业科技创新标志性成果200余项 涵盖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等领域 [2] - 展示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3项成果 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 国内首台10MW纯氢燃气轮机等 [2] - 重大科技成果发布专场展示跨介质三栖航飞器等14项成果 [4] - 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4100余项 企业技术需求3600余项 [3] 活动安排 - 首次设置3000平方米对接洽谈区 聚焦国际国内合作 举办重大科技成果发布 高新区转型 港澳产学研对接 科技金融等4个专场 [2] - 围绕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等主题举办10场路演 邀请中科院 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参与 技术经理人现场撮合服务 [2] - 揭牌材料领域全国实验室联盟 发布科创未来之星榜单 [3] - 组织160余位产业专家赴500余家企业实地考察 开展技术咨询 现场洽谈 [3] - 高新区专场发布独角兽企业评估结果及50条新赛道场景清单 [4] - 科技金融专场解读苏科积分投产品 18家创投机构与5家银行确认参会 [4] 筹备与对接机制 - 会前组织地方科技局和企业赴16个城市 70余家高校院所对接 通过数字科技平台推送供需信息5万余次 [3] - 会上导入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36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20项 搭建6个行业新赛道应用场景 [3] - 会后邀请专家赴企业把脉问诊 促进技术转移与产业融合 [3]
复旦微电跌2.06%,成交额2.6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761.94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01 02:1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日盘中股价下跌2.06%至62.36元/股 成交额2.67亿元 换手率0.78% 总市值512.2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761.94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8.60%和8.81%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8.91%和25.8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2.78% 近5/20/60日分别上涨14.28%/18.71%/27.71% [1] 公司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设计与销售(占比37.04%)、非挥发性存储器(23.92%)、安全与识别芯片(21.35%)、智能电表芯片(13.46%)及测试服务(4.15%) [2] - 通过子公司开展探针卡制造、软硬件开发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 [2] - 属于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行业 涉及AI芯片、汽车芯片、存储概念等板块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39亿元同比增长2.49% 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降44.38% [3] - 股东户数2.17万户较上期减少7.44% 人均流通股24,735股增加8.04% [3]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3.11亿元 近三年派现2.58亿元 [4] 机构持仓变动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增持72.80万股至765.46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4] -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392.42万股至578.38万股 南方军工改革混合新进持股565.49万股 [4] - 银河创新混合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4]
华海清科拟赴港上市推进国际化 创新驱动中期净利5.05亿增16.8%
长江商报· 2025-08-31 22:37
核心观点 - 华海清科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 以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 [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9.50亿元同比增长30.28% 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16.82% 创历史同期新高 [1][2] - 合同负债达17.55亿元同比增长30.81% 反映在手订单充足 [5][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4.06亿元同比增长35.82% 归母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长41.40% 创年度新高 [2]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25.0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95亿元同比增长6.17% [2][3] - 晶圆再生及湿法设备收入逐步增加 关键耗材与维保服务业务规模放量 [3] 业务与技术布局 - 产品覆盖CMP装备、减薄装备、划切装备、离子注入装备等 应用于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MEMS等领域 [2] - 累计获授权专利500件及软件著作权39件 研发人员722人占比31.99% [6] - 北京厂区启用提升减薄装备产能 晶圆再生昆山项目规划总产能40万片/月(首期20万片/月) [7]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46亿元同比增长40.44% 营收占比12.63% [6]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从1.19亿元增至3.94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显著 [6] 资本市场举措 - H股上市旨在吸引国际化人才、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4] - 拟以5000万—1亿元回购股份 价格上限173元/股较现价129.99元高出33% [7][8]
社会实践直通生产线 西电学子的“强芯”必修课
中国青年报· 2025-08-30 23:24
西电师生在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参观产线。西电供图 今年5月,当王宇轩在领奖台上捧起第十五届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的奖杯时,3年间 他与团队成员奔走芯片生产线的日夜,在脑海中清晰回放。从最初只想"去其他城市放个风",到深入产线 理解所学专业的价值,再到重新锚定职业方向,直至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完成竞赛项目——王宇轩这一路转 变,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集成电路学部精心打造的"集成电路强国行"行业主题社会实 践活动。 这个历经7年时间打磨的社会实践品牌,已引领1000余名学子前往全国19个城市的200余家企业,让他们在 实验室与产业一线的切换中消弭理论与应用的壁垒。如今,活动已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社会第二课堂", 不断传递市场真实声音,帮助西电打造更贴近产业现实的育人新模式。 为此,2019年西电微电子学院(后改制为集成电路学部)开始了首次破题尝试。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组织7 支团队、100余名本硕博学生,在20天里走访了湖北黄冈等7座城市的数十家相关企业。 辅导员杜永志跟着队伍感受颇深:"设备上贴的进口标签,让大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同时也看到大批企业 正奋起直追,这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斗 ...
刘小涛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举行工作会谈
苏州日报· 2025-08-30 23:23
项目签约概况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华东总部项目于8月28日签约落户苏州高新区 [1] - 项目总投资额为13.8亿元 [1] - 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出席签约仪式并举行工作会谈 [1][2] 项目定位与服务能力 - 电子五所是中国最早从事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研究的权威机构 [1] - 项目将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方向建立技术服务能力 [1] - 核心能力包括中试验证、可靠性提升和质量保障,旨在为产业产品提供全链条和全生命周期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 [1] 地方发展战略与支持 - 苏州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苏州将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投产” [1] - 苏州市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导入优质前沿项目,引进更多科创人才,指导制造业转型升级 [1] 合作展望与产业基础 -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可苏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充足的产业创新活力 [2] - 部委将加强与苏州交流合作,推进相关项目建设,集聚专业人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合作旨在支持苏州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2]
希荻微: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速排名行业第一 同比减亏61.98%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0:4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6亿元 同比增长102.73% [1]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68.84万元 同比减亏61.98% [1] - 电源管理芯片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 自动对焦及光学防抖芯片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 [2] 业务发展动态 - 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线营收规模明显增长 部分产品实现自主委外生产 [1] - 2024年第三季度新增传感器芯片产品线对营收增长有贡献 [1] - 通过ODM厂商及代理商向雷鸟、亿镜、Meta等厂商出货AI/AR眼镜芯片 [3] - 高性能芯片产品通过代理商销售给卡诺普等智能工业机器人企业 [3] - 开展下一代产品预研 覆盖运动相机、笔记本电脑、物联网、医疗、汽车电子等领域 [3] 行业环境与竞争优势 - 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带动终端客户对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需求上升 [1] - 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速居细分行业第一 [1] - 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 专注于研发设计环节 规避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风险 [2] - 智能手机前摄自动对焦功能渗透率提升 光学防抖芯片向中低端机型下沉 [2] 收购进展 - 正在推进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诚芯微100%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 [4] - 2025年5月13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问询函 截至半年报披露日尚未获得审核通过 [4] - 诚芯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机类芯片等 已导入立讯精密、BYD、联想等企业供应链 [4] 行业宏观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数量增长20.6%至1677.7亿个 [1] - 同期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增长20.3%至6502.6亿元 [1] - 预计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1]
星宸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8:2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18.63%,主营业务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9.18%,主要受益于智能安防、智能物联和智能车载三大业务线的有序增长 [5][11][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下降15.95%,主要受研发投入增加及非经常性损益变动影响 [5][6] - 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专注于端边侧AI SoC芯片设计,在智能安防、智能物联和智能车载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优势 [7][8][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18.63%,其中智能安防业务收入9.09亿元(占比65.66%),智能物联业务收入3.25亿元(占比23.44%),智能车载业务收入1.51亿元(占比10.9%) [5][8][11][12] - 营业成本9.37亿元,同比增长24.49%,毛利率有所收窄 [14] - 研发投入3.1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2.58%,同比增长9.56% [14][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未披露具体数据,但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因理财产品赎回增加而改善 [15] 业务分项表现 - 智能安防业务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受益于消费级市场升级和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非洲及拉美)需求增长 [8][11] - 智能物联业务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31.79%,主要受智能机器人细分领域出货量成倍增长驱动,其他领域如智能家居、智慧办公也实现稳定增长 [8][12] - 智能车载业务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45.43%,前装市场细分领域出货量及收入实现翻倍增长,后装市场稳定增长 [9][12] 技术与研发 - 公司拥有全栈自研技术体系,包括图像处理引擎ISP4.0、AI处理器(NPU架构覆盖0.2T至32T算力)及低功耗设计,在"视觉+AI"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知识产权491项,包括专利320项(境内发明专利78项,境外专利24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6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5项及商标53项 [16] - 研发人员615人,占员工总数77.46%,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370人(占比60.16%),研发方向包括低功耗汽车舱内智能感知车规芯片和高性价比激光雷达SoC芯片 [17] 市场与客户 - 公司下游应用覆盖智能安防、智能物联及智能车载,与终端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13] - 智能安防业务中消费类及海外占比逐渐提升,智能物联业务中智能机器人成为新增长引擎,智能车载业务向前装市场加速导入 [8][9][11][12] - 公司构建"境内外双循环"供应链体系,中国大陆客户由中国大陆晶圆厂和封装测试厂交付,境外客户由境外供应链交付 [13][14] 投资与资金使用 - 货币资金5.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86%,主要因理财产品赎回及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 [15][19]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截至报告期末余额7,335.00万元,募集资金总体使用进度86.63% [20][21][22] - 委托理财发生额17.37亿元,未到期余额14.17亿元,主要为银行及券商理财产品 [26] 行业趋势与展望 - 行业技术演进呈现三大趋势:AI-ISP技术成为低照度成像刚需、Transformer架构推动多模态交互端侧规模化落地、低功耗设计成为产品竞争力核心指标 [7] - 人工智能、5G通信和物联网快速发展,端边侧AI SoC芯片需求显著增加,智能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车载等场景持续增长 [7][12] - 公司战略布局3D感知领域,形成3D感知+AI计算的感算一体解决方案,面向车载激光雷达和高阶智能机器人等高端市场 [9]
南方精工: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4.14亿元,同比增长13.9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9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70.0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增幅达32,852.69%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594元/股,同比增长33,070.00% [2] - 总资产增长17.28%至16.83亿元,净资产增长17.11%至13.27亿元 [2] 业务结构分析 - 汽车行业收入占比54.06%,达2.24亿元,同比增长5.94% [9] - 摩托车行业收入占比21.71%,达0.90亿元,同比增长14.41% [9]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0.38亿元,同比增长6.83% [9] - 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985.08万元,同比增长57.16%,增速显著 [9] - 集成电路设计业务收入1881.0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881.01% [9] 产品线表现 - 精密轴承收入2.42亿元,占比58.34%,同比增长10.00% [9] - 单向离合器收入0.87亿元,占比20.96%,同比增长17.38% [9] - 单向滑轮总成收入0.61亿元,占比14.78%,同比增长3.65% [9] 非经常性损益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63亿元,主要来自所持泛亚微透股份公允价值变动 [2][12] - 投资收益3117.15万元,来自泛亚微透股票分红及减持收益 [12]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1.65亿元,对净利润贡献显著 [2] 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投入2652.49万元,同比略降4.33% [9] - 上半年申请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授权专利15项 [7] - 累计有效专利172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 [7] - 公司拥有170余名技术研发人员,设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8] 行业运行情况 - 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3.6万辆和1371.1万辆,同比增长5.7%和5.6% [4]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 [4] - 轴承行业147家企业生产轴承45.97亿套,同比增长7.40% [5] - 滚针轴承产量4.61亿套,同比增长8.61% [5] 子公司经营情况 - 上海圳呈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913.51万元,净亏损907.86万元 [13] - 江苏南方昌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43.12万元,净亏损690.56万元 [13] - 德国子公司营业收入20.06万元,净亏损161.83万元 [13] 市场区域分布 - 国内收入3.01亿元,占比72.77%,同比增长18.20% [9] - 国外收入1.13亿元,占比27.23%,同比增长3.89% [9] - 国内业务增速明显高于海外业务 [9]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09.96万元,同比下降7.76% [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0亿元,主要来自减持泛亚微透股份收益 [9] - 货币资金余额5.94亿元,较期初增长34.50% [12]
太极实业: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5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4.42亿元,同比下降5.91%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下降13.46%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0亿元,同比减少7.79亿元,主要因项目回款减少 [3][4] - 基本每股收益0.16元/股,同比下降11.11% [4] - 总资产334.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6.48亿元,增长1.66% [3] 主营业务构成 - 半导体业务收入21.99亿元,占营业收入14.24% [25] - 工程总包业务收入132.95亿元,占营业收入86.10% [25] - 工程设计业务收入1.35亿元,占营业收入0.87% [25] - 半导体封装测试业务通过海太半导体和太极半导体开展,海太半导体主要为SK海力士提供后工序服务 [5][7]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1797亿美元,环比增长7.8%;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5.4%至7280亿美元 [14] - 2025年1-6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2395亿块,同比增长8.9%;进口金额13752.55亿元,同比增长8.3% [14] - 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374亿元,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 [15]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8.1亿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1.13亿千瓦 [16]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海太半导体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83项 [21] - 先进封装产能PKG、PKT、模组装配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8.8%、14.5%和14.5% [21] - 太极半导体成功搭建MicroSD单塔16层晶粒堆叠产品技术能力,攻克LPDDR超薄封装总高0.65mm技术 [21] - 太极半导体通过江苏省"绿色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认证 [18] 重大项目建设 - 十一科技承建的华虹制造(无锡)项目、国家存储器基地工程(一期)项目已竣工 [18] - 上海积塔、盛虹动能、乌兹别克斯坦500兆瓦光伏电站等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 [18] - 海太半导体与SK海力士签订《第四期后工序服务合同》,合作期限为2025年7月1日至2030年6月30日 [7] - 公司参与设立启新基金,认缴出资总额12亿元,公司认缴1.08亿元 [26] 业务模式特点 - 海太半导体采用"全部成本+约定收益(总投资额的10%+超额收益)"盈利模式 [7] - 十一科技工程总承包业务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涵盖设计、施工、采购、控制、安全等全流程管理 [9] - 光伏电站业务通过下属项目公司与地方电力公司签订购售电协议获得电费收入 [11] - 太极半导体采取市场化订单式生产模式,独立挖掘国内外优质客户资源 [8]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十一科技拥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可覆盖全国所有21个行业 [17] - 十一科技在电子高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细分市场的设计和EPC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17] - 海太半导体月封装产量最高达到3.6亿颗,月封装测试产量最高达到2.8亿颗 [23] - 太极半导体荣获海康威视、加特兰微电子"2024年度最佳供应商"称号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