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减排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文明导刊丨周宏春:发挥碳市场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4-30 05:47
碳市场发展现状 - 全国碳市场包括强制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性的碳减排交易市场,二者互为补充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衔接 [4] -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年成交量1.89亿吨,年成交额181.14亿元,创2021年上线交易以来新高 [6] - 全国碳市场CEA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7] 碳市场运行机制 - 2024年交易集中在下半年,四季度成交量占全年79%,12月成交量7536.55万吨为全年峰值 [6] - CEA收盘价在2024年四季度稳定在97-106元/吨区间 [7] - 2024年换手率3.5%,较2021年和2023年的2.0%显著提升 [6] 碳市场制度建设 - 已建立33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形成"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的多层级法律制度体系 [5] - 2024年2月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碳市场提供上位法依据 [5] - 生态环境部发布配额分配方案,规定配额结转量与净卖出量正相关,消除企业"惜售"心态 [6] 碳市场技术影响 - 碳价代表社会节能降碳边际投资成本,促进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等低碳技术应用 [7] - 煤电低碳化改造行动方案推荐三种技术路线,碳市场加速了前两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7] - 企业建立碳减排技术储备库并动态更新,促进碳减排技术产业化 [8] 碳市场国际化发展 - 《巴黎协定》框架下碳信用促进气候资金跨国流动,降低减排成本 [1] - 推动国际碳资产以人民币结算,带动人民币国际化 [1] - 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参与交易,提升碳市场国际影响力 [11] 碳市场发展建议 - 扩大参与主体至金融机构、基金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等多元主体 [9] - 引入配额有偿使用机制,建立一级市场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参考 [9] - 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市场供给并提升活跃度 [9]
高盛:中国数据中心-需求稳固,下调新能源板块目标价;买入科士达 英维克 ,对科华数据评级为中性
高盛· 2025-04-30 02: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Kstar、Envicool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对Kehua的投资评级为中性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供应链公司数据中心容量扩张需求强劲,有望持续到2025年甚至2026年,但因国内太阳能逆变器和中国ESS需求不确定、激烈的价格竞争以及美国关税影响,下调Kstar、Envicool、Kehua 2025E - 30E的EPS和12个月目标价 [1] - 更看好Kstar,因其长期增长潜力稍快、利润率更高、估值更具吸引力;Envicool长期增长潜力最高,维持买入评级 [2] 各公司情况总结 Kstar(002518.SZ) - **业绩情况**: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销售/净收入同比-9%/-76%,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14%/-17%;2024年第四季度销售未达预期,但净利润与预公告一致,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总体符合预期 [5] - **业务板块** - **数据中心业务**:2024/2H24/1Q25数据中心及智能电力产品分别增长4%/7%/10%+,毛利率稳定;互联网和电信、金融客户分别占国内细分市场销售的35%、30% - 40%,互联网和电信客户增长势头强劲;UPS占2024年细分市场销售的>80%,正在推广1200kW UPS解决方案,扩大铅酸电池产能至2GWh,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HVDC产品;2024年中国/海外销售贡献约50%/50%,预计海外市场稳定增长 [6] - **太阳能逆变器业务**:2024年销售额约8亿人民币,同比-6%,国内/海外市场销售占比80%/20%;2024年细分市场毛利率同比下降高个位数百分点,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未达预期主要是由于部分低利润率的国内太阳能逆变器订单;未来将加强国内订单盈利能力控制,加大海外太阳能逆变器业务投资 [9] - **储能业务**:2024年销售额约4亿人民币,同比约-70%,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公司预计2025年细分市场销售增长30% - 50%,受向SolarEdge发货逐步正常化以及海外住宅和工商业ESS需求增长的支持 [9] - **盈利和目标价调整**:平均下调2025E - 30E的EPS 17%,主要反映太阳能逆变器需求前景疲软、细分市场利润率下降以及对经营杠杆的影响;12个月目标价降至30.9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 [7] Envicool(002837.SZ) - **业绩情况**: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未达预期,主要由于数据中心项目收入确认延迟、运营费用因员工扩张增加以及数据中心冷却产品组合临时不利变化 [11] - **业务板块** - **数据中心机房冷却业务**:2024/2H24细分市场销售同比增长+49%/+34%,符合预期;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受数据中心冷却项目建设进度影响,库存同比分别增长31%/79%,合同负债同比分别增长+24%/+107%;2024年液冷产品销售额约3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末和2026年液冷需求将进一步上升;2024年细分市场利润率为27%,同比-2pp,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化;未来海外数据中心订单增加将带来积极影响,而国内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相关订单将稀释细分市场毛利率 [13] - **ESS冷却业务**:2024/2H24 ESS冷却销售同比增长23%/32%,未达预期10%/15%,主要归因于价格下降幅度大于预期;2024年机柜冷却(主要是ESS冷却)细分市场毛利率为31%,同比+0.2%;国内ESS冷却市场竞争激烈但近期有所稳定 [14] - **盈利和目标价调整**:平均下调2025 - 30E的净利润31%,主要反映美国关税上调对ESS冷却发货和利润率的影响以及运营费用增加;12个月目标价降至37.4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 [15] Kehua(002335.SZ) - **业绩情况**: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未达预期,销售/净收入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10%/+24%,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3%/-15%,主要由于可再生能源产品销售和利润率低于预期以及资产减值损失 [21] - **业务板块** - **数据中心和智能电力产品业务**:2024/2H24/1Q25销售同比分别增长+30%/+60%/+21%和-9%/-32%/-38%,合计同比+14%/+25%/-6%;订单增长迅速,主要受中国互联网客户支持,在腾讯订单中钱包份额高,在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订单中的渗透率增加,以及金融客户自建数据中心需求;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客户的数据中心建设和租赁需求将高于上半年,并积极与这些客户合作开展海外数据中心建设 [21][23] - **IDC服务业务**:2025/2H24/1Q25收入分别增长-5%/-4%/+5%,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增长主要归因于强劲的计算能力租赁需求;细分市场毛利率受北京新运营数据中心折旧成本增加的影响;公司预计2025年细分市场销售增长15% - 30% [25] - **可再生能源业务**:太阳能逆变器和ESS产品2024年销售同比-39%/-9%,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细分市场销售增长5%;2024年太阳能逆变器和ESS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3%和16%,主要受激烈的价格竞争影响;2024年记录了2.58亿人民币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与国内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库存减记和坏账准备有关;预计2025年细分市场销售下降6% [25] - **盈利和目标价调整**:平均下调2025E - 30E的EPS 22%,主要反映太阳能逆变器需求前景疲软、细分市场利润率下降、对经营杠杆的影响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可转换债券转换后股份数量增加10%;12个月目标价降至42.8元人民币,维持中性评级 [24] 各公司投资分析 Kstar - **投资论点**:专注电力转换技术,为数据中心和ESS提供稳定电源,预计公司将实现稳健的收入/净利润增长,主要受数据中心收入回升和新能源业务复苏的推动;数据中心业务有进一步上升空间,考虑到其长期增长前景、更好的利润率和回报以及有吸引力的估值,给予买入评级 [28][30] - **目标价风险与方法**:12个月目标价30.9元人民币基于2026E的22倍市盈率 [31] Envicool - **投资论点**:专注精密冷却技术,帮助数据中心和ESS在可控环境中运行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随着对生成式AI的关注和投资增加,液冷在数据中心领域将越来越受欢迎,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当前股票估值有吸引力,给予买入评级 [33][35] - **目标价风险与方法**:12个月目标价37.4元人民币基于2026E的32倍市盈率 [36] Kehua - **投资论点**:是中国UPS市场的领导者,提供全球有竞争力的电源管理产品;预计受益于国内数据中心资本支出上升周期,但当前股价已反映了终端客户资本支出增长的乐观前景;考虑到当前估值水平,风险/回报相对平衡,给予中性评级 [38] - **目标价风险与方法**:12个月目标价42.8元人民币基于2026E的25倍市盈率 [40]
“能”见首席|对话书赞桉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浆纸行业脱碳具有复杂性 AI技术已广泛应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6:26
近些年来,全球造纸行业正在掀起一股寻求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的热潮,其所关注的维度包括:使用碳 排放低的原材料、应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优化生产工艺、强化供应链绿色管理等。 作为造纸产业的上游环节,在面对绿色转型发展这一全球性话题时,浆纸领域正在积极通过技术创新和 绿色化生产,来提升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碳排放。全球最大的商品浆生产商书赞桉诺,亦是推动行业可持 续发展的拥趸。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该公司可持续发展、传播与品牌全球执行副总裁玛露·派瓦(Malu Paiva)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娜·内格里索利(Marina Negrisoli)均表示:"浆纸行业脱碳的主要挑 战,在于议题一直在演变,有些技术性问题甚至也是世界性难题,需要通过与产业链其他利益相关方共 同合作,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自2022年开始,书赞桉诺正式开启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其内容一方面为致力于在华相关业务与可 持续发展议程更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则是探索如何在中国更好地达成可持续发展长期目标并提出倡议。 玛丽娜·内格里索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制定了2030年的碳减排目标,即到2030年公司整体 碳排放强度降低15%。 ...
仕净科技:一季度实现净利润0.5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00: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营业收入7.35亿元 利润总额0.56亿元 归母净利润0.53亿元 经营情况较上一季度明显改善 [1] - 2024年光伏废气治理设备收入6.46亿元 占总收入31.45% [1] - 2024年光伏产品收入6.44亿元 占营收31.35% 同比增长17356% [2] 主营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制程污染防控设备和末端污染治理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服务泛半导体 精细化工 汽车制造 钢铁冶金 水泥建材等行业 [1] - 光伏废气治理设备全球领先 电池转换效率26.5% 双面率80% 光致衰减为"0" 功率温度系数-0.30%/K [1] - 拥有低温液态催化脱硝技术 环境污染协同处理技术等核心技术 形成技术壁垒 [2] - 在TOPCon电池技术 高效脱硝技术 超重力吸附技术等领域拥有丰富专利和技术积累 [2] 市场地位与客户合作 - 与全球光伏电池片出货量前五大 组件出货量前十大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市场占有率高 [1] - 2024年与中建材集团合作烟气治理设备项目 与河南中联合作水泥固碳项目 [3] - 积极拓展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市场 半导体与汽车制造领域污染治理设备市场 [3]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碳减排背景下环保政策趋严 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 - 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快速增长 带动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 [3]
菊海苍田(河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4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4-28 02:51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菊海苍田(河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文利,注册资本400万人民币 [1] - 两舱易园农业文化旅游(河北)有限公司持股70%,北京绿海天成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0% [1]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工程管理服务、农林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发 [1] - 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 [1] - 包含环保相关业务,如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 [1] - 涵盖碳减排技术研发,包括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 [1] - 提供农业相关服务,如智能农业管理、灌溉服务、农业机械服务 [1] 公司基本信息 - 企业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为2025-4-27至无固定期限 [1] - 注册地址为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城西环路盘东侧(人和路415号)135室 [1] - 国标行业分类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市政设施管理 [1]
能碳(山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4-23 02:30
公司基本信息 - 能碳(山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孙媛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山东国华微众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 新质绿链(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9% [1] - 企业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登记机关为泰安市岱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营业期限自2025年4月22日起无固定期限 [1] 业务经营范围 - 核心业务聚焦生态资源监测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研发 涵盖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及碳封存技术研发 [1] - 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具体涉及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充电桩销售、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 [1] - 延伸至农业科技服务 含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化肥销售、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1] - 数字化技术服务覆盖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咨询、云计算装备技术、物联网应用及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1] - 环境治理服务包含生态恢复保护、地质灾害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及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 [1] 行业分类与定位 - 公司所属国标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的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类别 [1] - 业务组合横跨碳中和科技、农业科技及数字技术服务 体现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新兴业态特征 [1]
酒企如何确保供应链“气候韧性”? 保乐力加:需兼顾多方协作和系统性方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2 12:54
每经记者 王郁彪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的战略解决方案,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4月18日,国际环保机构野生救援((WildAid))联合可持续发展及ESG咨询机构商道纵横在北京共同发布了《公众气候行动手册3.0版》,首次聚焦企业 消费者关系,为气候账单做减法。 通常来讲,酒类产品的生产、包装等环节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因此,推动包装材料回收利用,进一步优化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以及能源管理,对一家酒企 的碳减排和避免资源浪费至关重要。 作为一家供应链遍布全球的国际酒企,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如何确保供应链的"气候韧性",又如何在中国市场创新实践?在本次《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3.0版》发布之际,保乐力加方面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书面专访。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从原料到生产,如何做到可持续? 保乐力加方面告诉记者,公司通过优化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式来设计、生产和分销产品,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每一个步骤中可能产生的资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 放。 谈及中国市场,保乐力加举例表示,公司位于四川峨眉山的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在运营过程中100 ...
CCER方法学将“上新”,分布式能源等项目有望入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08:10
CCER方法学新动向 -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公开征集CCER方法学建议 [1] - 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围和首批CCER项目减排量签发,CCER方法学范围需要扩大,分布式能源、储能、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存在减排潜力 [1][3] - 生态环境部将按需分批次发布相关方法学,促进低碳项目发展 [1] CCER价格与市场供需 - CCER首日成交均价80 46元/吨,截至发稿前成交均价100 10元/吨,碳价最高为86 25元/吨 [2] - 价格倒挂主因供需不平衡,CCER供应紧缺且交易主体多样化(包括履约单位、投资机构和项目业主)推高价格 [2] - 当前交易方式缺乏线下大宗交易,线上抢购导致价格维持高位 [2] 碳配额与CCER未来走势 - 配额市场总体趋势稳步上升,CCER价格长期将略低于配额但持续增长 [3] - CCER供给将有序增加,最终形成与配额价格的合理价差 [3] 新方法学重点领域与申请限制 - 新方法学可覆盖老方法学修订或创新减排技术,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体现绿色低碳技术趋势 [3][5] - 强制减排行业(如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无法申请CCER方法学 [3] - 甲烷领域(城市垃圾焚烧、畜牧业粪便处理)、分布式能源、储能、交通和建筑领域具备减排潜力 [6] 方法学开发与商业价值 - 额外性清晰、可操作性强且便于核查的项目商业价值更高 [5] - 低浓度瓦斯利用方法学需细化规则,相关项目若成功开发可增加营收30%-40% [6] - 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方法学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但需核算碳排放方法论 [6] 企业申请方法学的关键要点 - 需确保安全性、额外性论证及经济可行性测算,参考国际成熟监测方案优化设计 [7] - 核心是减排原理清晰,额外性和可操作性强,数据质量可靠 [7] - 建议头部企业主导开发,中小型企业可观察行业动向 [8]
CFA协会发布最新研究:解析自愿碳市场痛点与应对之策
搜狐财经· 2025-03-25 13:33
自愿碳市场核心观点 - 自愿碳市场是重要气候金融工具 引导资本流向碳减排项目但面临系统性挑战 包括信任缺失 标准化不足 交易不透明 漂绿疑虑 高风险和高成本等问题[2] - 市场流动性不足 资本配置低效制约发展 需通过政策与市场协作提升透明度 协调标准 统一碳定价来优化运行机制[2][3] 市场现状与挑战 - 当前市场吸引投资能力受限 对自愿碳信用完整性缺乏信任 标准化程度不足 交易不透明[2] - 存在漂绿疑虑和高风险高成本问题 政策框架与市场实践尚未取得有效突破[2] 解决方案与建议 - 提高透明度 通过注册机构和区块链技术提升双边交易价格透明度与可追溯性[3] - 协调国际国内自愿碳市场完整性标准 解决标准碎片化问题 在风险调整方法上提高一致性[3] - 统一碳定价 整合合规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 建立受监管国内市场缩小配额成本与抵消成本差价[3]
世界疯抢中国地沟油
商业洞察· 2024-11-14 08:49
世界疯抢中国地沟油 - 中国地沟油出口量两年激增580倍,2023年美国进口71.8万吨,2024年上半年超60万吨,而2022年几乎为零[5][6] - 欧洲每天消耗13万桶地沟油,60%依赖中国进口,价格一度超过棕榈油[10] - 日本石油公司加入争夺,但本土50万吨年产量远不足需求,中国成为全球主要供应国[15][16] 地沟油逆袭的商业逻辑 - 荷兰航空2011年首次用地沟油提炼航空燃油,壳牌等公司推动技术成熟,形成产业链[18][19] - 地沟油作为废料近乎零碳排放,在碳减排趋势下成为绿色能源替代品,美国每吨补贴达6000元人民币[21][24][25] - 欧洲年需求数百万吨但本土供给不足1/8,中国潜在年产量600万吨(当前收集300万吨)成核心来源[27][30] 供需矛盾与市场影响 - 美国2030年地沟油年需求或超1000万吨,中国2023年出口200万吨仍难满足全球需求[38][40] - 欧美企业转向印尼、马来西亚等替代市场,国内专家呼吁将废弃食用油列为战略物资[40][41] - 地沟油价格飙升至7200元/吨,国内餐桌回流现象基本消失[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