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搜索文档
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 2025-09-29 07:00
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1] 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2025年9月29日 2024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稳定增长,投入强度较快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取 得新突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 合 计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202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6326.8亿元,比上年增加2969.7亿元,增长8.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2]之比)为2.6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3]。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8.0万元,比上年增加1.9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25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应用研究经费4305.5亿元,增长 17.6%;试验发展经费29520.4亿元,增长7.6%。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6.88%,比上年提升0.11个百 分点;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11.9%和81.2%。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8211.6亿元,比上年增长8.8%;政府属研究机 构经费4231.6亿元,增长9. ...
“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显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金融行业表现突出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19:05
□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 □ 2025年度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4.94,与上年度的64.87相比,增长了0.07。在构成中国上市公 司治理指数的六大维度中,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这三个维度均实现提升,而监事会 治理、经理层治理和信息披露这三个维度有所下降 □ 从行业和板块比较的视角来看,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表现突出,主板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有待 进一步提高。具体来看,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最佳,治理指数平均值达67.32;科创板、北交所 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良好,治理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6.17、65.54和65.16 □ 为全面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质量,课题组提出了八项建议:建立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责的衔接机制, 有效防范监督"空窗期"治理风险;发挥无实际控制人的治理优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责任体系;以数字 化手段赋能治理活动,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能;推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公司 治理制度,开展针对性治理评价;倡导分类治理理念,适时实施分类,建立基于行业特色的差异化治理 指引;构建以治理为导向的市值管理体系,提升公司治理溢价;拓展投资者诉讼渠道 ...
广州实践:多维发力写好“服务+”融合大文章
广州日报· 2025-09-18 02:49
服务业营收增长 - 广州全市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1-6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 [1] -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9% [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速 增长12.4% [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速稳步提升 增长5.3% [1] - 文体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艺术业增长9.7% 体育业增长17.6% [1] 跨境医疗合作创新 - "港澳药械通"政策审批时限压缩50% 实现从"人等药"到"药等人"转变 [1] - 已引进82种药物和器械 多家医疗机构可使用港澳上市药品和先进医疗器械 [1] - 睿达医疗成为首家获批内地到香港跨境交换医疗数据的企业 [1] 跨境金融与数据合作 - 依托"粤信融"跨境验证平台实现穗澳信用信息共享与金融数据"可用不可见" [1] - 落地首笔跨境验证业务 推动金融数据跨境安全流动 [1] 马产业发展 - 穗港共建世界级马产业经济圈 打造占地超150公顷的马匹训练中心 [2] - 创新穗港赛马跨境运输通关 推动赛马两地"自由行" [2] - 建立内地首个永久性国际认可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 [2] 服务消费政策 - 广州出台服务消费专项措施 包含23条举措和107项工作任务 [2] - 涉及商务、文广旅、体育、卫健、教育、民政等多个领域 [2] - 将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优化服务消费供给 形成消费新格局 [2]
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04:08
总体经济增长 - 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17875.5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846.0亿元同比增长5.3% 第二产业增加值9012.5亿元同比增长7.5% 第三产业增加值8017.0亿元同比增长4.4% [1] 农业生产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 粮食生产形势较好且秋收工作有序推进 [2] - 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 全年丰收在望 [2] 工业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2] - 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8856.4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2014.5亿元 [2]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3.2% [2] 投资与消费 -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1.0% 较1-8月提高0.6个百分点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9.1亿元同比增长3.4% 较1-8月加快0.2个百分点 [2] - 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63.5% 新能源汽车类增长79.3% 通讯器材类增长89.3% [2] 居民收入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24元 同比名义增长5.0% [2] - 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 [2]
内江新能综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6 02:48
公司基本信息 - 内江新能综储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李声玖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四川新能天府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持股比例100% [1] - 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1] 公司经营范围 - 核心业务聚焦于储能技术服务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 [1] - 新能源技术研发覆盖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太阳能热发电产品销售 风力发电技术服务 [1] - 业务延伸至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 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 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 [1] 公司注册与运营 - 公司注册地址为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沱鞍路35号 登记机关为内江市市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 - 营业期限自2025年8月25日起至无固定期限 所属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
清雁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5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6 02:38
公司基本信息 - 清雁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韩立岩 注册资本650万人民币 [1][2] - 公司由清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持股比例100% [1][2]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营业期限自2025年8月25日起无固定期限 [2] 经营范围 - 许可经营项目包括检验检测服务 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2] - 主要技术服务涵盖技术开发 技术咨询 技术交流 技术转让 技术推广 [2] - 科技研发方向包括物联网技术研发 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 量子计算技术服务 [2] - 软件开发业务涉及人工智能应用软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 [2] - 配套服务包含科技中介服务 信息技术咨询 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 [2] 行业属性 - 公司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大类 具体归类为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 [2] - 业务布局覆盖数字技术服务 数字创意产品展览展示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2]
1-7月杭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每日商报· 2025-08-25 22:16
消费市场表现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71亿元 同比增长5.1% [3] - 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86.3% 通讯器材类增长34.5%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3.7% [3] - 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0.5% 金银珠宝类增长29.9% 粮油食品类增长9.7% [3] 工业增长动力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 同比增长6.9% [4]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0% 汽车制造业增长30.1% 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8.5% [4]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3%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7% 装备制造业增长10.3% [4] 服务业发展态势 - 1-6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0944亿元 同比增长8.6% [5]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2.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6.2% [5]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收增长12.6% 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1.8% [5] 智能制造与新兴领域 -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增长101.3%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10.1% [4] - 7月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同比上涨0.3% 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 衣着上涨2.0% [3] - 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6% 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7% 医疗保健价格持平 [3]
1-7月杭州经济稳中向好
杭州日报· 2025-08-25 02:55
消费市场表现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1亿元 同比增长5.1% [1]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86.3% 通讯器材类增长34.5%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3.7% [1] - 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0.5% 金银珠宝类增长29.9% 粮油食品类增长9.7% [1] 对外贸易发展 - 1-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5154亿元 同比增长7.2% 其中出口3680亿元增长12.3% [2] - 民营企业出口2820亿元 增长13.2% 占全市出口总额76.6%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798亿元 增长20.1% 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2] 工业与制造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 同比增长6.9% [3]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 汽车制造业增长30.1% 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8.5% [3] - 工业控制计算机产量增长101.3%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10.1% [3] 新兴产业动能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3%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7% 装备制造业增长10.3%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收增长12.6% 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1.8% [3] - 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业营收增长12.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长6.2% [3] 出口产品结构 - 机电产品出口1740亿元 增长11.5% [2]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58亿元 增长10.9% [2]
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多项安排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一步完善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4 23:26
政策核心内容 - 对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4个行业实施按月全额退还期末留抵税额政策[1][4] - 允许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的60% 要求新增留抵税额连续六个月大于零且第六个月不低于50万元[4][7] - 纳税人可在留抵退税或增值税即征即退 先征后返(退)政策中二选一 选择后36个月内不得变更[7][8] 政策背景与定义 - 增值税留抵退税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 税务部门将未抵扣完税额退还给纳税人[2] - 留抵税额形成原因包括集中采购未实现销售 筹建期无收入 以及销售适用税率低于进项税率等情况[2] - 中国自2011年开始对集成电路等行业试点留抵退税 2019年4月试行退税制度 2022年扩大行业范围[3] 行业覆盖范围 - 制造业等4个行业需对应业务增值税销售额占比超过50%[6][7]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需对应业务销售额及预收款占比超过50%[7] - 其他行业按一定条件和比例退还留抵税额[4][5] 政策实施机制 - 大多数行业纳税人需满足申请退税前连续6个月期末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7] - 政策允许纳税人全额缴回已获退税后重新选择适用政策[4] - 政策设计符合国际惯例 有利于降低征纳成本并提高征管效率[4][7] 政策导向与影响 - 政策突出对制造业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导向[5] - 保持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领域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5] - 增值税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 2024年收入超6万亿元 占全国税收收入超三成[2]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一步完善(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4 22:49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调整 - 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4个行业实施按月全额退还期末留抵税额政策[5] - 对其他行业按照一定条件和比例退还留抵税额[5] - 允许纳税人全额缴回已取得的留抵退税或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税款后重新选择适用政策[5] 房地产开发行业退税政策 - 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享受单独留抵退税政策[6] - 申请退税需满足连续六个月期末新增留抵税额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6] - 可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留抵税额的60%[6] 政策实施背景与目标 - 中国自2011年开始对特定行业试点留抵退税 2019年4月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 2022年扩大行业范围[4] - 政策调整旨在明晰政策导向 降低征纳成本 提高征管效率[6] - 突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导向[6] 行业认定标准 - 制造业等4个行业纳税人需对应业务增值税销售额占比超过50%[7]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需对应业务销售额及预收款占比超过50%[7] - 大多数行业纳税人申请退税需满足连续6个月期末留抵税额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7] 纳税人选择权与限制 - 纳税人可在留抵退税或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中重新选择[7] - 政策选择后36个月内不得变更[7] - 政策设计给予纳税人更多选择权并加强风险防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