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目标
icon
搜索文档
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
中国能源报· 2025-09-24 11:04
来源:新华社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 e n e rg y) 编辑丨闫志强 2025年3月,在发电行业基础上,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后,新增重点排放单位 超过1300家,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我国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 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5年3月,首批新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在交易系统 开展交易。报告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 万吨,成交额2.29亿元,成交均价屡次超过每吨100元。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表示,未来将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 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加强碳市场领域交流合作,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 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2 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额创市场启动以来年度新高。 从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其 ...
亿纬锂能:发布“CREATE”碳中和战略|2025华夏ESG实践低碳领先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36
公司概况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 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 股票代码300014 [1] - 公司业务涵盖消费电池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 产品应用于智慧生活 绿色交通 能源转型等领域 [1] - 公司构建从材料 电芯 BMS到系统的全体系研发平台 拥有24万㎡研究院 6个研发中心及超过6000名研发团队 申请专利超过10000项 全球员工超28000名 在亚洲 欧洲及美洲布局12个生产基地 [1] 碳中和战略与实施 - 2024年发布"CREATE"碳中和战略 目标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 [2] - 战略包含碳足迹管理 循环回收 极致制造 内外审核 科技创新 能源转型六大模块 并将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与高管薪酬挂钩 [2] - 2024年开展268项节能降碳项目 温室气体范围1及范围2排放总量降低21% 绿电占比增长150% 节能项目减碳量增长255% [2] 碳管理成果与认证 - 2024年12月完成全球电池联盟电池护照试点项目 提前满足2027年欧盟电池护照要求 [2] - 2024年3月启动SM01产品碳足迹试点项目 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流程 获得欧盟电池法规动力电池TÜV SÜD Mark证书 [2] - 将试点拓展至其他动力电池 2024年完成超40款产品碳盘查 其中5款获ISO 14067核查证书 溯源超15家供应商数据 [3] 碳管理数字化平台 - 2024年研发推出碳排放数字化管理平台E-Carbon 经第三方验证满足ISO14064与GHG Protocol要求 [3] - 平台实现碳数据全流程管理与实时动态更新 碳盘查周期缩短至1/3 人工效率提升80% 管理效率提升67% 成本下降约200% [3] 储能工厂与减碳效益 - 投资108亿元建设碳中和超级储能工厂 规划年产能60GWh 一期已投产 [3] - 工厂产出可配合300GW光伏电站 代替1.1亿吨标准煤/年 在终端应用场景年减碳2亿吨 [3] 行业认可与专家评价 - 分布式光伏年发电超10亿度 构建全球首个跨洲锂电回收网络 打通生产-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绿色链路 [4]
专访许小峰: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和高强度将成为常态|首席气候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9:08
(原标题:专访许小峰: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和高强度将成为常态|首席气候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同期全国平均气温达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位列次多,极端暴雨与持续高温在区域内分化并存,引发 社会对城乡安全、能源稳定及气候适应能力的广泛关注。 为何看似矛盾的两种极端天气会同步出现?这种异常是偶然个例还是未来常态?山区防灾短板如何补 齐?新能源发电稳定性又该如何应对气候挑战?对城乡安全乃至个人生活意味着什么?围绕这些问题, 在2025年服贸会第四届气象经济主题论坛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 峰。 许小峰曾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长期深耕于气象领域。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气候影响来 看,今年华北雨季提前10余天的情况应属罕见异常,在历史数据中较为少见,不能等同于长期规律。然 而,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和高强度会成为新常态。 《21世纪》:根据中国气象局数据,今年主汛期内华北雨季长度和累计雨量均位列历史第一,全国平均 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为次多。为什么暴雨和高温两种极端天气会同时出现?与哪些因素有 关? 许小峰:这种现象并非指同一区域同步出现高温与暴雨,而是华 ...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央企积极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08:59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 - "十五五"时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攻坚突破的关键五年 国家能源局提出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 以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统筹源网荷储各侧 科学规划和实施重大战略任务 工程项目和改革举措[2]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建议大力推动电源清洁化 电网数字化 负荷柔性化 储能多元化 实现系统多能互补 协同高效 聚焦新能源 新型储能 清洁耦合数字电网等重点领域 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 电力供应体系发展 - 必须依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成新型多元电力供应体系以保障能源安全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 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新型能源体系中心环节和关键载体[5] - 国家能源局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推进电力系统稳定保障等"九大行动" 构建1+3工作体系 配套4个实施方案和1个指导意见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超过150亿元[6]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今年7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20亿千瓦 占总装机约60% 其中风电光伏累计装机16.8亿千瓦 历史性超过火电机组 提前6年实现承诺目标[7] - 目前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建成4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4亿千瓦 有效应对今年7月 8月用电量两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的历史最大负荷[7] 系统挑战与要求 - 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并逐步成为主体电源 电力系统双高峰特性突出 系统调节能力不足 负荷需求多变难测 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指数级上升 对系统安全和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8] 能源央企布局 - 央企是新能源建设主力军 截至2024年底中央企业风电 光伏发电并网容量7.8亿千瓦 接近全国总装机容量55% 其中5家中央发电集团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10] - 国家电网近五年年均投资5740亿元 2025年预计投资达6770亿元 "十五五"电网年均投资将在"十四五"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10] 科技创新重点 - 国家电网将围绕先进电工材料与高端电力装备 电力主设备 数字化与智慧运维等前沿方向协同攻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11] - 电力行业需要强化产学研用融合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突破基础理论核心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1] 系统经济性挑战 -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新能源电价持续走低 下游发电项目投资面临巨大压力 上游制造业受国际贸易环境和低价竞争双重挤压 需要技术创新 价格机制 政策体系协同发力保障产业链健康发展[11]
六部门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方案来了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08:42
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2026年我 国绿色建材营收将超3000亿元,多维度举措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定方向。 这份方案聚焦建材行业发展关键痛点,划定清晰路径: 此外,在市场拓展方面,对内开展绿色建材下乡,充分激活国内消费与公共需求;对外深化国际合作, 助力中国建材产品、技术及标准走向国际市场,保障行业平稳运行与结构优化。 在供给端,政策主动引导要素资源从传统建材的同质化竞争领域退出,向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 料等新赛道集中,为产业转型"腾笼换鸟"; 在需求端,借助绿色建材下乡、对接"好房子"建设等举措,激活内需市场,让建材产业深度融入绿色建 筑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 产能管控上,严禁新增水泥、玻璃产能,从源头遏制传统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 科技创新层面,重点扶持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产业壮大,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高技术、高附加 值"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还布局了"六零"示范工厂培育,以"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 放、零废弃物排放、零一线员工"为标杆,打造引领未来的建材产业样板。 建材政策转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这次建材 ...
六部门联合发布方案:瞄准3000亿!打造“六零”示范工厂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4 08:39
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2026年 我国绿色建材营收将超3000亿元,多维度举措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定方向。 这份《方案》聚焦建材行业发展关键痛点,划定清晰路径: 此外,在市场拓展方面,对内开展绿色建材下乡,充分激活国内消费与公共需求;对外深化国际合作, 助力中国建材产品、技术及标准走向国际市场,保障行业平稳运行与结构优化。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还布局了"六零"示范工厂培育,以"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 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零一线员工"为标杆,打造引领未来的建材产业样板。 建材政策转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这次建材稳增长方案的出台,意味着行业政策正式告别单一产能调控模式,迈向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阶段。 《方案》最突出的突破,在于搭建起多部门协同治理框架,通过打通产能调控、资源管理、环保约束与 终端市场需求的壁垒,系统性破解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供需失衡"难题。 此外,《方案》鼓励我国建材企业将优势产能、绿色低碳技术及标准"走出去",依托相关领域的先发优 势,参与并引领全球建材产业变革,为行业在结构转型中重塑价值链、培 ...
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矿:改造余热锅炉系统 年省天然气超50万m³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08:28
项目投资与改造 - 项目总投资260万元用于新增10台高效余热锅炉及配套循环系统 [2] - 对原有2台750kW及6台700kW发电机组配套余热锅炉进行彻底维修清洗并更换水处理装置 [1] - 余热锅炉电控系统优化升级实现智能自动控制 [1] 节能与环保效益 - 每年可节约天然气用量超50万立方米 [1] - 截至8月底天然气消耗量25.6426万立方米 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8万立方米 [2] - 预计全年可为矿井节约运营费用超200万元 [2] 技术升级与运行效率 - 新增6台1000kW及4台750kW发电机组配套烟气余热蒸汽锅炉 [1] - 改造后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且检修强度与难度降低 [2] - 显著降低燃气锅炉开机频率和运行时长 [1] 战略发展 - 项目为矿井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实践范例 [1] - 下一步将对井下主通风机压风机等大型设备实施节能改造 [2] - 积极探索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矿区应用 [2]
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额创市场启动以来年度新高
新华网· 2025-09-24 08:08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我国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双 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5年3月,首批新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在交易系统开展交易。报告显示, 截至8月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成交额2.29亿元,成交均价屡次超 过每吨100元。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表示,未来将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 和交易方式,加强碳市场领域交流合作,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新华社上海9月24日电(记者王默玲、高敬)记者从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 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其中,2024 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 会议同期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显示,市场交易活力正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 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 累计成交量1.89亿吨,全年成交额181.14亿元,是202 ...
海博思创李肖:储能为矿山绿色转型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经营报· 2025-09-24 06:58
行业趋势 - 矿业领域在双碳目标下积极寻求绿色转型路径 储能系统作为关键能源调节工具价值逐步凸显 在提升矿山用电可靠性和降低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储能系统多场景融合解决方案覆盖矿山 油田 数据中心等高耗能场景 其中矿山领域主要应用包括应急电源和源网荷储链条价值实现 [2] 政策驱动 - 山西省2025年4月明确要求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的井工煤矿必须实现双回路供电 并配备可快速启用的应急电源 为储能应用创造政策窗口 [2] 技术优势 - 相比传统柴油发电 储能系统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 可在主副井提升等关键环节实现快速切换 有效保障井下作业安全 [2] - 储能系统自动并离网切换功能为矿山关键负载增加保安电源 功率调节灵活可适应安全生产设备的突发功率需求 [3] - 通过储能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 并能消纳瓦斯发电 光伏等超发电量提升绿电使用比例 [3] - 替代或减少柴油发电机使用 降低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 推动矿山绿色低碳发展 [3] 商业模式 - 源网荷储一体化方案在海外无网覆盖地区应用广泛 海博思创在完全离网场景下可将度电成本控制在1元以内 经济效益显著 [3] - 公司不仅提供储能设备 还积极参与项目投资 提供从规划 设计到资金合作的全链条服务 [3] - 在前期规划阶段明确风电 光伏 储能的配置规模与度电成本 结合售电协议设计灵活合作模式 为矿山业主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 [3] 发展方向 - 未来矿山领域更具潜力的应用方向是源网荷储一体化方案 通过风光储协同配置有效平衡发电与用电的稳定性 [3] - 储能系统将朝着本地轻量化 跨域多态化 系统自主化的方向演进 更好地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 [4]
洪堡零碳论坛主席、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中国零碳园区正处于“政策落地、实操推进”的关键期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6:06
9月21日,以"构建绿色产业生态 共创零碳园区未来"为主题的2025零碳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洪堡零 碳论坛在山东威海举行。洪堡零碳论坛主席、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表示,当前中国零碳园区正处于"政策落地、实操推进"的关键阶段,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 下稳步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通过系统性路径破解难题,未来有望形成 "东西部相互引领, 各类园区梯次跟进"的发展格局,为全球零碳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 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从政策演进与实践进展来看,我国园区零碳发展经历了'早期探索—孕育发展—重点推进'的阶段 性演进过程。"蒋庆哲向记者表示,在国家层面先后推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低 碳、绿色工业园区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多类试点,进而从"小切口"协同降碳减污,到系统治理全面铺 开。 关键政策节点的密集落地,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到来: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 零碳园区",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