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粉丝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抢联名杯难度堪比抢明星演唱会门票” 星巴克×五月天触发“吸金宇宙”新玩法,如何“续航”成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14:31
五月天商业生态分析 - 五月天与星巴克联名款"星杯"上线首日即售罄,玻璃杯售价199元、保温杯249元,二手市场溢价至360-389元[1][2] - 联名系列包括玻璃杯、保温杯、卡包、行李牌等,星巴克仅限金星、钻星会员提前抢购仍供不应求[1][3] - 线下门店出现库存系统问题导致消费者付款后无法取货,部分城市门店商品当日售罄[2] STAYREAL品牌运营 - STAYREAL由五月天主唱阿信与设计师不二良于2007年创立,母公司锐耳创作股份有限公司拥有6家分公司[4] - 胡萝卜主题周边成为爆款,玩偶吊饰(199元)和抱枕(159元)累计销量超12万件,线上销售额突破2188万元[5] - 品牌开设STAYREAL PARK快闪店,演唱会期间成为粉丝消费热点,并推出女性子品牌ROCKCOCO及咖啡业务StayReal Café(上海店拿铁38元/杯)[6] 粉丝经济变现模式 - 五月天构建完整消费链条,包括荧光棒(140元/支,销量超8000个)、演唱会同款服装(T恤约300元)等衍生品[5] - 通过小红书"胡萝卜"符号形成粉丝社群标识,该元素被融入巡演概念及STAYREAL线下快闪店[3][6] - 明星IP商业化从硬性周边转向"软性植入",实现"内容即商品、情感即购买力"的转型[7] 行业跨界合作趋势 - IP跨界显著提升消费品商业价值,星巴克联名案例显示限量策略可制造稀缺性并刺激二级市场溢价[1][3] - 明星潮牌普遍面临可持续性挑战,部分品牌因定价或品质问题陷入争议(如Nabi浴袍998元)[6] - 演唱会经济带动餐饮、周边、快闪等衍生产业,形成多业态变现矩阵[5][6]
吉伊卡哇为什么会成为打工人的精神图腾?
虎嗅· 2025-04-28 23:46
吉伊卡哇乐园项目 - 官方宣布首个大型互动乐园"吉伊卡哇乐园"将于2025年在东京开幕 [1] - 消息发布后两小时内官方账号粉丝飙升至3.8万 [3] - 宣传视频同步发布引发热烈讨论 [3] IP发展历程 - 漫画原作自2020年在X平台连载 2021年由谈讲社出版 [3][4] - 截至2024年11月累计发行量达360万部 [4] - 2022年4月起在富士电视台《早安电视》播出每集2分钟的短篇动画 [4] 内容特点 - 采用极简画风与清新色调 融入"打工艰辛"等现实元素 [4][5] - 形成"可爱外表+心酸故事"的反差设定 [5][6] - 剧情包含考证失败/居住条件差/工作收入低等现实困境 [6] 传播特性 - 短篇形式适合制作表情包和梗图在SNS传播 [7] - "吉伊哭唧唧"等表情包形成病毒式传播 [7] - 动画播出后形成"晨间观看+社交讨论"的固定模式 [8] 粉丝群体特征 - 主要受众为20-30岁面临职场压力的年轻人 [6][18] - 角色脆弱性引发"合理化软弱"的情感共鸣 [15][17] - 形成"购买周边=寻找陪伴"的消费心理 [18] 商业化表现 - 周边商品涵盖文具/T恤/盲盒等多种形式 [19][21] - 2024年中国快闪店三天销售额近500万元 [21] - 采取限量发售/地区限定等饥饿营销策略 [21] 行业趋势 - 反映萌文化从"无脑可爱"向"有故事性"转变 [18] - 契合当代年轻人"低欲望社会"的心理需求 [18][23] - 相比传统IP更强调粉丝参与和二创自由度 [7][18]
爱奇艺捡起“六便士”
36氪· 2025-04-25 12:09
爱奇艺电商战略转型 - 公司计划探索差异化电商路径,突破传统广告和会员收入模式,构建从内容、IP到TOC电商的闭环生态 [2] - 当前长视频行业面临用户注意力碎片化挑战,用户在单一屏幕平均注意力时长仅47秒,需创新商业模式 [2] - 电商战略将依托平台女性用户基础和粉丝经济,通过精品内容实现用户粘性转化 [2][5] 女性视角内容商业化 - 平台女性叙事内容占比显著提升,中生代女演员成为内容主体,相关题材播放量占比超60% [3] - 首席内容官提出"未来所有内容都可用女性视角重构",反映平台内容战略方向 [3] - 女性向内容与电商结合具有成功先例,参考小红书从种草到带货的商业化路径 [5] 内容电商模式创新 - 新模式旨在解决传统招商三大痛点:效果评估难、中小品牌参与度低、执行周期过长 [6][7] - 计划通过IP联动和直播带货实现数据可视化,降低品牌合作门槛,预计中小品牌参与度可提升40% [8] - 区别于传统货架电商,构建"内容-消费"正向循环体系,实现印象融合和捆绑销售 [19] 粉丝经济开发策略 - 平台1.2亿会员被视为核心电商用户群体,ARPU值较普通用户高35% [9] - 参考小芒电商案例:2024年GMV达160亿元,但净亏损6428万元,显示模式尚需优化 [33][34] - 成功案例包括《种地吧》助农直播和《偶像练习生》造星,验证IP变现可行性 [20][22] 行业竞争与实施挑战 - 需突破现有电商格局,参考小芒电商获母公司4.14亿元债转股支持仍面临亏损的教训 [31][34] - 用户体验成为关键瓶颈,小芒APP评分仅3.5分,售后投诉率超行业均值2倍 [35] - 需建立差异化基建,平衡内容与电商体验,避免重蹈电视购物转型困境 [35]
去年总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演出市场释放消费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4-21 21:59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新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跨城观演率超60%,直接带动综合消费超2000 亿元。 从万人空巷的明星演唱会到沉浸式体验的小剧场话剧,看演出已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的热点。根据中国 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测算,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 7.61%。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其他收入216.75亿元。 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国内演出尤其是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场次、票房成绩屡创新 高。演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丰富了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城市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从供给侧看,以演唱会、音乐节为代表的音乐演出是近年演出市场发展的热点,市场关注度高,对文旅 消费有明显拉动作用。与此同时,演出新兴形式崛起,沉浸式戏剧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成为年轻人的 新"精神食粮"。 从需求侧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推动消费升级,观众更愿意为高品质、差异化演出付费。青年人成为主 力消费人群,偏好个性化、体验式内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酷斯塔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柯表示,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文 化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丰富市场供给,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