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丨超长期特别国债为扩内需促消费“添柴加薪”
证券时报· 2025-04-21 23:57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 - 今年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 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2] - 首期将于4月24日开闸 聚焦20年、30年期品种 [2] - 具体投向包括8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 5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扩围 [2] - 其中3000亿元专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同比增加1500亿元 [2]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作用 - 超长期特别国债通过聚集私人储蓄转化为有效需求 实现供需同频共振 [3] - 对"两重"建设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领域给予重点支持 加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 - 一季度在政策支持下相关消费品保持两位数增长 反映扩内需成效 [2] 债券市场影响 - 增加安全资产供给 缓解低利率时代"资产荒"问题 [3] - 中国国债已具备全球安全资产潜力 境外机构年内增持逾2700亿元 [3] - 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密集落地 与超长债共同形成供给扩容 [2]
海通证券荀玉根:2025年财政政策聚焦三条主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3-05 11:42
文章核心观点 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实施更积极财政政策,海通证券荀玉根解读财政方向聚焦三条主线且留足政策空间 [1] 财政方向三条主线 - 超长期特别国债加码“两新”“两重”领域并补充银行资本金 [1] - 部分专项债使用重回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 [1] - 专项债券投向或向新兴产业基建边际倾斜 [1] 财政政策空间 - 财政留足政策空间,若下半年稳增长有压力不排除进一步提升财政力度 [1]
划重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10大看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09:19
1、GDP增长目标与支撑因素 - 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31个省份加权平均目标5.3%相近,体现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政策导向 [2] - 经济回升向好的三大保障: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产业体系(全球唯一全工业门类国家)、需求/结构/动能升级空间、新动能转换关键期 [2] 2、财政政策力度显著提升 - 赤字率拟按4%安排(2008年以来最高),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1.2万亿元) [3] -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并重,增加居民转移支付与民生支出占比 [3][4] 3、特别国债与专项债扩容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3万亿元(同比+3000亿元),其中3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翻番) [5][6] - 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同比+5000亿元),重点投向土地收储、存量房收购及拖欠账款化解 [7] - 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同比+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创历史新高 [7] 4、货币政策与消费刺激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明确将适时降准降息,流动性目标从"合理充裕"升级为"充裕" [8] - 消费专项行动包括: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体育消费、扩大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 [9][10] 5、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 - 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11] - 传统产业改造聚焦制造业技改、设备更新及产业链升级,强化基础再造与重大装备攻关 [11] 6、房地产与教育医疗改革 - 房地产政策首次提出"更大力度促进健康发展",专项债支持存量房收购,限购松绑与保障房贷款范围拓宽预期增强 [12] - 教育体系改革包括高中阶段学位扩容、免费学前教育推广、职教产教融合及"双一流"建设加速 [13] - 医疗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创新药目录制定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进 [14][15]
今年赤字率提高到4%左右,新增政府债务增至11.86万亿元,释放什么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04:55
经济增长目标与财政政策 - 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 旨在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 [1] - 2025年财政赤字率拟按4%安排 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同比增加1.6万亿元 [1]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 同比增加2.9万亿元 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同比增3000亿元)、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同比增5000亿元)及支持商业银行的5000亿元特别国债 [1][3][4]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将适时降准降息并保持流动性充裕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增长匹配经济目标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消费提振及民营小微企业 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中3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规模较2024年翻番 体现提振消费的政策意图 [3] 财政政策实施细节 - 4%赤字率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释放财政积极发力信号 专项债投向采用负面清单管理以加快资金落地 [3][4] - 专项债资金中8000亿元可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另有部分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及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5]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0%投向"两重"领域(重大战略/工程) 30%用于"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 [3][6] 政策效果与行业影响 - 专项债投向市政建设、新能源、新基建领域 预计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并改善企业现金流 [5] - 商业银行通过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 增强落实降准降息能力 降低金融风险同时提升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6] - 中央加杠杆模式为地方财政腾出空间 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形成优质资产并促进高端化/智能化产业转型 [6]
热点思考 | 解码地方“财政账” ——“大国财政”系列之二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3-03 13:24
地方财政收支概况 - 2024年地方本级一般财政收入增速达1.7%,高于全国1.3%的总体增速,主要得益于地方加大处置闲置资产和资源与资产盘活力度 [8][25] - 地方一般财政支出增速为3.2%,低于全国3.6%的支出增速,主要由于2024年中央结转结余资金较为充裕 [8][25] - 2024年地方税收收入加权平均同比-2%,非税收入加权平均同比约12.5%,其中东北地区非税收入增速高达20.1%,占其一般财政收入比重约39% [9][26] 非税收入结构分析 - 中西部地区中,山西、内蒙古、新疆非税收入增速均超20%,主要由于矿产等资源出让收入带动 [10][26] - 东部地区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北京扩大市属机关所办企业上缴收益试点范围,促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97% [10][26] - 天津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飙升775%,同时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专项清理工作,上缴财政资金达21.5亿元 [10] 政府性基金表现 - 2024年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3.5%,支出同比0.4%,30个地区中仅8地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增长 [12][26] -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16%,25个省份中19省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湖南下降幅度最大达-36.1% [13] - 贵州通过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收入与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分别增长127.6%、69.8%,推动政府性基金收入总体增长1.5% [14][26] 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情况 - 2024年13省市已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约2031亿元、使用进度约53%,仍有47%资金结余到2025年使用 [15][26] - 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与工业信息领域,两类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分别达37%与36% [16][26] - 湖南超长期特别国债完成度最高达86.7%,而河北、吉林完成度较低分别为26.1%与13.7% [15] 2025年财政预算目标 - 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增速预期3%,高于2024年的1.7%,税收收入加权平均增长3.9%,较2024年上调5.5% [18][27] - 21个省份公布税收收入预测,4省份预测增长超过7%,12省份预测在1.0-4.0%之间,全国税收收入有望恢复到2023年约18万亿元水平 [19][27] - 2025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同比增长1.6%,支出预算同比-6.5%,24省市区上调收入增速预期,22省市下调支出预期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