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化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逐浪新经济,把握创业板综投资机遇——博时基金携手深交所举办ETF大讲堂
搜狐财经· 2025-08-22 03:25
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修订 - 指数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ST或*ST)的股票及国证ESG评级C级及以下的股票 [1] - 样本股数量由1383只减少至1316只 覆盖95%的创业板公司和98%的总市值 [1] - 修订强化指数可投性和责任投资导向 [1] 创业板综合指数特征 - 指数核心权重集中于电力设备、医药卫生、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 [4] - 高科技行业占比达80% 重点覆盖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 [8] - 市值分布整体偏小 呈现"小而美"特征 [8] - 2018年以来净利润和营收增速多数高于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 [8] 深市ETF市场发展 - 深市ETF产品线涵盖股票型ETF、跨境ETF、债券ETF及其他ETF [5] - 深交所通过ETF大讲堂推动指数化投资生态建设 [6] - 博时基金非货ETF管理规模突破1900亿元(截至2025年7月末) [10]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 - 招商证券提出A股五年周期理论 当前处于牛市阶段II 增量资金加速入市 [7] - 博时基金看好创业板三大投资主线:碳减排+能源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5G科技赋能、自主可控/国产替代 [8] - 创业板综合指数在上行市场中呈现较强弹性 [8] 博时基金产品布局 - 推出创业板综ETF博时(159287)及联接基金 [9] - 即将发行创业板5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增强产品 [9] - 产品线覆盖核心宽基、特色主题、跨境指数、商品指数等多类资产 [10]
一个多月股价翻倍了,寒武纪突破1000元,背后的推手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8-21 03:47
芯片半导体行业表现 - 芯片指数在开盘8分钟涨幅超过2%,科创50指数跟随大涨2% [1] - 寒武纪作为芯片指数和科创50指数的权重股,开盘7分钟拉升5%,带动指数强势表现 [1] - 寒武纪股价从7月10日最低点520元上涨至1080元,一个多月内涨幅翻倍 [1] 寒武纪股价驱动因素 - 公募基金和大型游资可能是推动寒武纪股价上涨的主要力量,类似过去茅台被集中配置的现象 [3] - 当前牛市由大科技主导,寒武纪作为芯片国产化核心龙头,类似茅台在大消费牛市中的地位 [3] - 市场资金集中攻击核心资产,可能形成类似美股“科技7姐妹”的格局,寒武纪成为资金炒作焦点 [3] 市场投资策略变化 - 指数化投资差异显现,沪指持续新高但个股表现分化,投资难度加大 [3] - 未来投资策略需转向指数化或跟随主动权益表现优异的机构 [4]
中金:投石问路,公募新规下的多资产产品现状与未来思考
中金点睛· 2025-08-20 23: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2025年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基金产品需具备长期绝对收益能力,多资产产品重要性将提升 [2][9]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成熟但产品应用有限,中国多资产产品面临"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困境,业绩表现不佳是投资者接受度低的主因 [4][5][28] - 多资产产品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难度和管理压力,未来发展需经历指数图谱完善和产品普及两个阶段 [5][6][49] 美国多资产指数策略分析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始于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案》,目标日期基金成为养老计划默认标的,随后出现恒定比例、风险平价、目标风险、宏观轮动等类型 [4][12] - 指数按编制方法分为五类:恒定比例型(如S&P Balanced)、目标日期型(如S&P Target Date)、目标风险型(如S&P Target Risk)、风险平价型(如S&P Risk Parity)、宏观轮动型(如S&P Dynamic Inflation) [14][15][16][18][20] - 风险平价指数长期风险调整收益表现突出:S&P MARC 5% Index年化波动率5.0%、夏普比率1.01;S&P MAESTRO 5年化收益5.5%;S&P PRISM ETF Tracker年化收益9.7% [20][22] - 宏观轮动指数在通胀时期表现优异:2021-2022年S&P Multi-Asset Dynamic Inflation Strategy Index收益显著优于多数指数 [20] - 美国多资产指数产品规模有限:2025年4月总规模70.6亿美元,其中目标风险产品66.1亿美元(4只),恒定比例产品4.5亿美元(2只) [23][25] 中国多资产产品现状 - 主动多资产产品呈现"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特征:非FOF混合产品规模高于FOF,但两者均未形成规模效应 [28][29] - 业绩表现不佳是核心问题:2023年初至2025年中,超半数产品年化超额收益介于-10%至0%,信息比率多集中在-1至0之间 [5][32] - 基准选择难度高:56%产品股票仓位高于基准占比,44%低配,且行业轮动未能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31][42] - 调仓频率影响显著:以70%沪深300+30%中债组合为例,日度、月度、季度调仓的长期净值走势差异明显 [46][47] 多资产指数化发展路径 - 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成本:公募新规要求下,成体系的多资产指数对标准化管理至关重要 [5][46] - 发展分两阶段:先完善指数图谱(丰富底层资产选择),再推动产品普及 [6][49] - 指数体系需多样化补充:当前中证指数以沪深300、中证500、红利指数为主,需增加中证800、港股等基准 [50] - "类多资产"策略具潜力:科创100+红利+债券+REITs组合年化波动率12.5%,显著低于单一权益组合21.0% [51][53] - 产品化方向以恒定比例和目标风险型为主:符合投资者对风格稳定性的需求,类比美国市场现存产品结构 [6][54]
创新药价值重估进行时!普通人的上车机会藏在哪?
券商中国· 2025-08-20 23:31
中国创新药行业投资价值 - 行业从仿制药依赖转向自主研发突破 成为产业升级核心驱动力[2] - 依托更高研发效率和显著成本优势 在ADC 双抗等前沿赛道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并叩开国际市场[2] - 对外授权交易爆发式增长 2025年上半年海外授权金额达608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9] 行业反弹驱动因素 - 四年深度调整积蓄充足估值修复空间 研发投入步入成果兑现期[2] - 政策支持形成周期赋能 跨国药企专利到期潮带来全球市场补位机遇[2]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等港股及A股创新药指数纷纷走强[2] 指数化投资优势 - 行业具备高壁垒 长周期 高不确定性特征 单家企业波动可能导致毁灭性回撤[3] - 分散风险是穿越市场迷雾的不二法门 指数工具可分享行业长期红利[1][3] - 历史镜像显示铁路指数基金和纳斯达克100指数产品让散户分享行业红利[3]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特性 - 明确剔除CXO公司 是纯粹创新药指数 剔除业务关联性得分最低5%的公司[5] - 自2023年指数发布日至今年化收益率超过47% 夏普比率更高[6]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是唯一跟踪该指数的产品 规模超13亿元[6]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提出打造全球竞争力创新生态 药监局 医保局等多部门出台全环节政策[8] -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 上市申请平均用时约240天[8] - 2025年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 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 成果转化速度加快[8] 市场拓展与技术突破 - 对外授权交易模式进化 首付款占比从2%-5%提升至20%以上[9] - 2015年至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数量从5笔增至94笔 总交易金突破500亿美元[9] - 2025年上半年百济神州等多家企业显现盈利拐点 行业转向价值兑现期[9] 研发实力与国际认可 - 国内药企覆盖全球40%研发靶点 22%靶点赛道研发进度全球领先[10] -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73项中国研究入选口头汇报创历史新高[10] - ADC在研管线占比超40% 双抗领域占比约50% 临床表现优异[10] 长期投资确定性 - 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5.6% 癌症 重大慢性病治疗需求持续扩容[11] - 创新药占医药市场比重不足10% 远低于其他G20国家超20%的水平[11] - 美国 日本 德国等发达国家创新药占比超50% 美国接近80%[11] 港股市场优势 - 港股创新药概念个股市值占比高达60.01% 远高于A股34.15%的占比水平[13] - 港股创新药公司2024年平均研发强度为18.45% 显著高于A股6.42%的水平[13] - 18A规则吸引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使港股成为全球创新药稀缺标的聚集地[13] 港股流动性及估值 - 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达1109.60亿港元 同比增长超195%[14] - 主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100% 较2021年历史高点有超30%上行空间[14]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市销率为3.3倍 低于其他主要指数估值水平[14] 产业趋势与标的稀缺性 - 2025年有望成为中国创新药海外爆款元年 将涌现峰值销售额30亿-50亿美元品种[15]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份股中未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八成[15] - 前两大权重股石药集团 中国生物制药占比均超10% 包含康方生物 信达生物等领军企业[15]
科创板六周年线上国际路演 美欧亚太50家机构参与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13:15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北京报道 近日,上交所举办"聚焦上交所——科创板六周年"专题线上路演活动,来自美欧亚太等主要市场的近50 家机构参与。 为做好科创板改革"1+6"政策宣贯,增进国际投资者对科创板市场及代表性上市公司的了解,路演活动 就科创板最新发展情况、改革政策以及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情况等进行了讲解。 路演活动中,上交所有关部门介绍了科创板六年来在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导资本向"硬 科技"企业聚集等方面的成果,以及"科八条"实施一年来,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发展方面的突出成效,科 创板指数及ETF品类不断丰富,在吸引增量资金入市、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 进一步打通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 的"1+6"政策措施,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下一步,上交所将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体系,继续做 好国际投资者服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提升外资参与上交所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助力科创板企业 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投资者更好地分享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 在行业 ...
福耀玻璃涨停 A500ETF嘉实(159351)交投活跃 配置价值凸显
中证网· 2025-08-20 05:02
市场表现 - A股低开高走,上证综指涨0.08% [1] - A500ETF嘉实(159351)成分股福耀玻璃涨停,锡业股份大涨超5% [1] - A500ETF嘉实(159351)交投活跃,成交额超20亿元 [1] ETF数据 - A500ETF嘉实(159351)规模达126.01亿元,日均成交额22.48亿元,日均换手率17.89亿元 [1] - 8月以来A500ETF嘉实(159351)成交额403.99亿元,位居深市同类第二 [1] - 目前共有39只ETF追踪中证A500指数,最新规模合计1813.29亿元 [1] 行业趋势 - 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加速再配置的趋势明确 [1] - 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带动赚钱效应扩散,资金面流入成为行情向上的重要推动力量 [1] - 中证A500指数成为均衡配置、分享A股核心资产增长红利的理想选择 [1]
首批券商半年报出炉 5家券商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天风证券拟注销6779万股回购股份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0:47
券商行业业绩表现 - 首批5家券商2025年半年报均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1] - 江海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1311.6% 主要受益于较低基数效应 [1] - 券商经纪、两融、资管、投行业务增长空间打开 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1] ETF市场发展 - ETF总规模达4.77万亿元 年内增长1.04万亿元 增幅27.88% [2] - 宽基ETF成为市场"压舱石" 规模与增速表现突出 [2] - ETF总份额增加近1200亿份 目前达2.77万亿份 [2] 权益类基金表现 - 超96%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 20余只基金年内业绩翻倍 [3] - 2000余只权益类基金净值创历史新高 偏股基金指数创近3年新高 [3] - 千余只基金年内业绩超30% 流动性充裕和企业盈利修复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3] 公司资本管理行动 - 天风证券拟注销6778.7万股回购股份 对应使用资金约2.53亿元 [4] - 股份来源于2022年回购 原计划作为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 [4] - 注销行动减少总股本 提升每股收益指标 对现有股东权益产生正面影响 [4]
首批券商半年报出炉,5家券商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天风证券拟注销6779万股回购股份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0:36
券商行业业绩表现 - 首批5家券商2025年半年报均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1] - 江海证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311.6% 主要受益于较低基数效应 [1] - 二级市场行情火热推动券商板块关注度提升 经纪、两融、资管和投行业务增长空间打开 [1] ETF市场发展 - ETF总规模达4.77万亿元 年内增长1.04万亿元 增幅27.88% [2] - 宽基ETF表现突出 成为市场压舱石 总份额增加1200亿份至2.77万亿份 [2] - ETF规模扩张反映资金寻求稳健配置 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 [2] 权益类基金表现 - 超96%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 20余只基金年内业绩翻倍 [3] - 超2000只权益类基金净值创历史新高 偏股基金指数达近3年新高 [3] - 流动性充裕和企业盈利修复推动权益市场进入上行通道 [3] 公司股份回购动态 - 天风证券拟注销6778.7万股回购股份 对应原始回购资金2.53亿元 [4] - 股份注销源于2022年回购计划未在三年内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4] - 减少总股本提升每股收益 反映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可 [4]
公募基金数字化转型:拥抱数字金融,创新投研、产品与服务
搜狐财经· 2025-08-18 17:54
数字金融与公募基金行业转型 - 数字金融成为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公募基金行业全面拥抱数字化以抢占先机 [1] - 数字金融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支撑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1] - 公募基金通过数字化投研能力提升、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营销与服务三大路径推进转型 [1] 数字化投研进展 - 行业引入AI和机器学习算法,搭建智能投研平台,优化投资分析与决策流程 [1] - 智能投研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帮助捕捉市场机遇、规避风险,克服人为情绪影响 [1] - 量化投资作为重要分支,通过挖掘市场数据、资金流向等信息提升投资成功概率 [4]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标准股票型基金过去1年收益5.55%,过去2年-5.83%,过去3年-25.22% [2] - 偏股型基金过去1年收益3.78%,过去2年-9.71%,过去3年-28.94% [2] - 股票ETF基金过去1年收益10.68%,过去2年1.80%,过去3年-19.88% [2] 数字化产品创新 - 指数型基金在中国快速发展,指数化投资需求推动产品扩容 [4] - 金融机构利用AIGC技术掌握市场动态和客户偏好,加速产品创新 [4] - 行业探索加密货币等前沿领域产品设计,满足数字时代多样化需求 [4] 数字化营销与服务 - 行业加强与金融科技平台合作,创新营销和服务模式 [5] - 数字化降低对物理网点依赖,提升投资便利性,服务长尾客户 [5] - 通过投资者教育活动提升金融知识水平,优化智能客服、基金投顾等服务体验 [5] - 海外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合作紧密,生成式AI将推动服务智能化升级 [5]
境内ETF规模达4.77万亿元 头部基金公司持续深化上交所“三投资”理念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12:47
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8月18日境内ETF总规模达4.77万亿元 其中股票型ETF规模最大 资产净值约3.51万亿元 [1] - 沪市ETF规模在5月首次突破3万亿元 占境内ETF总规模70%以上 [1] - 全市场债券ETF规模年内突破5000亿元 [6] 市场驱动因素与投资理念 - ETF增长源于分散风险、低成本优势及理性投资理念的认可 [1] - 上交所倡导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成为投资者行为指南 [2] - 宽基ETF作为价值投资工具份额显著增长 起到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 [3] 资金流向与配置特征 - 机构资金和长期个人资金通过ETF流入市场 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 [1] - 社保、年金、保险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持续加大ETF配置 [3] - 大盘蓝筹、高股息及科创领域ETF成为长期资金配置首选 [3] 产品体系与资产覆盖 - ETF覆盖股票、债券、跨境资产等多元品类 包含宽基、行业、主题等多维度指数 [2][5] - 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100等宽基ETF覆盖市场核心资产与创新领域 [5] - 科创系列行业主题ETF品类丰富 涵盖半导体、AI算力、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 [6] 功能定位与市场影响 - ETF成为公募基金践行"长钱长投"理念的重要载体 [2][5] - 引导资金流向硬科技和新兴产业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有效破解硬科技赛道投资"头部化"与"长尾化"的平衡难题 [6] 发展前景与趋势 - A股指数化投资规模与占比有望显著提升 [6] - ETF产品体系持续优化 有望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6] - 继续作为连接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的重要桥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