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

搜索文档
苦练“内功”破“内卷”——中国汽车行业积极响应倡议谋求健康发展
新华网· 2025-08-12 05:52
行业政策与倡议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明确反对车企无序"价格战",工信部将加大整治力度[2] - 倡议指出无序价格战会挤压企业利润、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危害消费者权益及行业健康发展[11] - 工信部表示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并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20] 企业共识与行动 - 奇瑞、蔚来、长安、比亚迪等车企负责人一致支持倡议,反对以价格战进行低水平竞争[4][7][9] - 车企表态将通过技术创新(如全固态电池、自动驾驶大模型)和服务升级破除内卷,提升全球竞争力[4][16] - 比亚迪强调严格遵从公平竞争原则,蔚来已建成3341座换电站并提供超7500万次服务[9][16] 行业现状与数据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首次超1000万辆,但行业利润率仅4.3%[9] - 2025年前4个月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千万辆,但超60款车型降价导致利润率进一步下滑[11]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首日观众达18.3万人次,1039款车型参展反映消费需求转向安全、智慧等价值维度[12][14] 技术发展与转型方向 - 行业需攻关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强化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技术制高点[16][18] - 江汽集团提出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差异化创新,长安汽车计划通过研发提升驾乘体验[14][9] - 业内人士呼吁多品牌战略拓展细分市场,通过技术赋能和品质提升实现品牌向上[18][20] 行业展望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建议加强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协同,培育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下的核心竞争力[20] -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强调中国市场空间无限,需向更高维度发展而非内耗[18] - 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指出技术变革是产业革命核心,减少研发投入将输掉未来[18]
四大快递龙头上半年经营数据出炉 价格战持续单票收入下降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行业概况 - 快递行业在价格战持续背景下仍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反映市场业务体量整体扩张 [1] - 行业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下半年预计将保持良好发展,受益于经济复苏和电商市场增长 [5][6] 公司经营数据 顺丰控股 - 6月速运业务收入167.04亿元(同比+3.59%),业务量10.17亿票(同比-0.29%),单票收入16.42元(同比+3.86%) [2][3] - 上半年速运业务累计收入919.98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40.2-42.2亿元(同比+60%-68%),与2021年全年持平 [2][4] 申通快递 - 6月快递服务收入33.60亿元(同比+12.67%),业务量15.23亿票(同比+28.26%),单票收入2.21元(同比-11.95%) [2][3] - 上半年累计收入181.23亿元 [4] 圆通速递 - 6月快递产品收入42.46亿元(同比+3.39%),业务量17.92亿票(同比+14.03%),单票收入2.37元(同比-9.33%) [2][3] - 上半年累计收入238.99亿元 [4] 韵达股份 - 6月快递服务收入36.65亿元(同比-11.47%),业务量15.81亿票(同比-2.04%),单票收入2.32元(同比-9.73%) [2][3] - 上半年累计收入209.65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37.31%-75.12% [2][4] 价格战影响 - 除顺丰外,其他三家公司单票收入均同比下降(申通-11.95%、圆通-9.33%、韵达-9.73%),主因促销措施、新企业低价竞争及规模效应 [3] - 顺丰通过聚焦中高端快件实现单票收入逆势增长,行业策略分化明显 [3] 竞争格局展望 - 下半年菜鸟网络、极兔速递、顺丰快递或将在港上市,行业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 [6] - 部分企业可能掉队或引入新产业投资者,行业处于紧平衡状态 [6]
1.4万!特斯拉,再降价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特斯拉降价策略 - Model Y长续航版价格下调1.4万元至29.99万元 高性能版价格下调1.4万元至34.99万元 [1][2] - Model 3通过保险补贴变相降价8000元 活动期限为2023年8月14日至9月30日 [1][2] - 推出引荐奖励计划 引荐购车可获3500元尾款抵扣及90天EAP免费试用 引荐人获7000积分奖励 [2] 特斯拉销量与战略背景 - 7月特斯拉中国销量6.43万辆 同比增长128%但环比下降31.38% [3] - 公司采用"以价换量"策略 愿意牺牲毛利率换取销量增长 基于成本定价原则 [3] - 二季度财报会议表明可能进一步降价以应对经济环境恶化 [3] 行业价格竞争态势 - 上汽大众8月对9款SUV车型降价 最高综合优惠6万元 部分车型提供0利率及置换补贴 [4] - 零跑汽车下调C11/C01部分车型售价 最高降幅2万元 [4] - 蔚来汽车推出换电体验券及家充桩降价优惠 家充桩最高降幅2700元 [4] 其他车企促销活动 - MG名爵对三款车型提供最高2.6万元优惠 赠送终身免费基础保养 [5] - 欧拉品牌推出最高3万元限时优惠 好猫系列起售价降至10.78万元 [5] - 乘联会预计部分细分市场将保持常态化促销 可能出现逆周期加码促销现象 [1][5]
撤A股上市申请 老乡鸡赴港融资扩加盟店数量
新华网· 2025-08-12 05:38
上市计划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1月在港股市场披露招股说明书 此前于2022年5月递交上交所上市申请 2023年8月23日自愿撤回A股上市申请 [1] - 加华资本持有公司4.98%股份 为唯一机构投资方 [2] - 转战港股市场与战略布局相关 希望通过上市融资获取快速扩张资本 港股市场存在成功案例(如小菜园) [3] 经营业绩与门店扩张 - 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45.28亿元、56.51亿元、46.78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68亿元、4.03亿元、3.85亿元 [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拥有1404家门店 其中直营949家 加盟455家 [6] - 2020年目标为三年内门店突破1500家 五年实现100亿元销售规模 目前门店数量接近目标但营收存在差距 [6] 加盟模式转型 - 2023年底提出"万店目标 加盟为主"口号 加盟店数量从2022年上半年102家增长至2024年前三季度455家 同期直营门店从1007家微减至949家 [6][7] - 加盟门店业绩表现低于直营:2024年前三季度直营翻座率4.8 加盟为3.5 直营每单位面积日销售额81.5元 加盟为72.3元 [7] - 直营门店减少原因包括商区人气下降、疫情影响及物业租赁协议终止 [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式快餐为国内快餐行业最大细分市场 [3] - 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品牌推出中式菜品并降低价格 华莱士、塔斯汀等本土品牌推出9.9元低价套餐 [3][4] - 公司多次表达"不打价格战"态度 但通过线上平台提供约10%优惠 [4] 产品战略与运营特点 - 以鸡汤及鸡类菜品为核心 实施全产业链布局(养鸡、中央厨房和餐饮服务) [2] - 聚焦中式热炒烹饪方式 因符合消费者对热气腾腾产品的需求 [8] - 2020年通过创始人舆论宣传从区域性品牌向一线城市布局 但全国知名度不足0.01% [3] 发展挑战 - 面临供应链、加盟商管理、食品安全及人才培养等管理挑战 [1] - 快餐赛道竞争加剧 中式快餐门槛低 公司性价比并非最高 [5] - 需通过菜品创新和服务体验创新争夺存量市场及增量市场 [5]
GPT-5或掀起AI界的价格大战
36氪· 2025-08-12 02:51
产品定价策略 - OpenAI推出最新旗舰大模型GPT-5并设定极具竞争力的价格 输入费用为每100万token 1.25美元 输出费用为每100万token 10美元 [1] - 价格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Anthropic的Claude Opus 4.1每100万输入token收费15美元 输出token收费75美元 [1] - 谷歌Gemini 2.5基础订阅价格与GPT-5相同 但超过20万token后加收更高费用 [1] 市场竞争态势 - GPT-5定价可能打破其他公司的价格体系 被部分用户称为"定价杀手" 可能引发行业价格战 [2] - 开发者认为GPT-5比前代GPT-4o更具性价比 每美元创造的智能价值持续提升 [2] - 性能接近的竞品包括谷歌Gemini 2.5和Anthropic Claude Opus 4.1 但费用均高于GPT-5 [1] 成本与收入结构 - 科技行业已投入数千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 但距离创造足够利润仍需数年时间 [2] - OpenAI与甲骨文签订每年3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合同 年度经常性收入近期达到100亿美元 [2] - 其他科技公司投入规模更大 Meta计划今年投入720亿美元于AI基础设施 Alphabet预留850亿美元用于资本支出 [2] 行业发展趋势 - AI模型成本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迅速上升 [3] - OpenAI当前低价策略可能为抢占市场的暂时性举措 存在未来大幅涨价的可能性 [3] - 有业内人士建议API需求初创企业不应过度庆贺当前低价 [3]
价格战如何影响车市?汽车均价走出“倒U曲线”
经济观察网· 2025-08-11 14:11
价格战与市场动态 - 2024年全年车市降价车型达227款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新车平均分别降价1.8万元和1.3万元 降价幅度分别为9.2%和6.8% [2] - 2024年84.4%汽车经销商出现价格倒挂 超四成经销商亏损 行业利润率从2017年7.8%跌至4.3% 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利润率 [2] - 2025年二季度汽车均价降至17.2万元 7月降至16.9万元 较2024年下降8000元 较2023年峰值下降8.7% [3][5] 汽车均价结构性变化 - 乘用车零售均价从2019年15.1万元升至2024年上半年18.6万元 2025年1-7月均价为18.1万元 [2] - 5-10万元燃油车销量占比从2019年26.8%降至2024年13.5% 30万元以上高端燃油车占比从6.2%升至10.3% 推动燃油车均价从15万元升至18.3万元 [2] - 新能源车均价从2023年18.4万元降至2025年16.1万元 30-40万元市场新能源占比从2021年14.4%提升至2024年39.8% 40万元以上市场从12.3%提升至42.8% [3] 高端燃油车市场失速 - C级中大型燃油车市场份额从2019年96%降至2024年56.6% 2025年二季度突降至45.5% 7月再降至39.8% [4] - 30-40万元燃油车销量占比从2024年6.8%降至2025年5.5% [4][5] - 20万元以上车型市场份额2024年同比下降1.8% 2025年1-7月再次下降2.2% [5] 政策与消费结构变化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中低端市场回暖 5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销量提升 2023年占比2.5% 2024年升至3.2% 当前攀升至4.2% [5] - 10万元以下车型销售占比从2024年15.2%升至2025年17.3% [5]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 反映需求下降 [5] 自主品牌高端化进展 - 尊界S800售价70-100万元 上市67天大订单突破1万辆 领克900售价30-40万元 上市百天交付破2万辆 [6] - 问界M9月销约1万辆 阿维塔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辆 极氪9X预售价或超60万元 [6] - 自主新能源车可能填补豪华燃油车空缺 但高端车市场剧烈萎缩导致需求减少 [6]
越降价,车越贵?中国汽车均价已到顶峰
虎嗅· 2025-08-11 13:44
价格战与市场结构变化 - 2024年全年车市降价车型达227款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新车平均分别降价1.8万元和1.3万元 降价幅度分别为9.2%和6.8% [1] - 2024年84.4%汽车经销商出现价格倒挂 超四成经销商亏损 行业利润率从2017年7.8%跌至4.3% 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利润率 [2] - 乘用车零售均价从2019年15.1万元升至2024年上半年18.6万元 2025年1-7月均价为18.1万元 [2] 燃油车市场分化趋势 - 2019-2024年5-10万元燃油车销量占比从26.8%降至13.5% 30万元以上高端燃油车占比从6.2%升至10.3% [2] - 燃油车整体均价从15万元抬升至18.3万元 呈现"低端退、高端守"格局 [2] - 2025年二季度C级燃油车市场份额从2024年56.6%骤降至45.5% 7月进一步降至39.8% [4] 新能源车价格与结构演变 - 新能源车均价从2023年18.4万元降至2025年16.1万元 主要因供应链成熟带来技术普惠 [3] - 30-40万元市场中新能源车占比从2021年14.4%提升至2024年39.8% 40万元以上市场从12.3%提升至42.8% [3] - 20万元以上新车销量从2019年215万辆增至2024年699万辆 增长3.25倍 20万元以下车型减少67万辆 [3] 2025年均价转折与驱动因素 - 2025年二季度汽车均价降至17.2万元 7月降至16.9万元 较2024年下降8000元 [3]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中低端市场回暖 5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销量提升 5-15万元市场增长 [4] - 5万元以下车型占比从2023年2.5%升至2024年3.2% 当前达4.2% 20万元以上车型份额2024年降1.8% 2025年1-7月再降2.2% [5] 自主品牌高端化进展 - 售价70-100万元尊界S800上市67天大订单突破1万辆 30-40万元领克900上市百天交付破2万辆 [6] - 50万元问界M9月销约1万辆 阿维塔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辆 极氪9X预售价格超60万元 [6] - 30万元车型配置提升使50万元以上传统豪华车需求下降 40万元以内车型可满足大部分豪华功能需求 [7]
奶粉悄悄涨价?乳企否认
深圳商报· 2025-08-11 00:22
核心观点 - 部分婴幼儿奶粉和纸尿裤品牌出现个别品类价格上调现象 但并非行业普遍行为 不同销售渠道价格差异显著 [1] - 多家知名品牌公司官方回应未上调产品售价 强调价格稳定并将政策红利惠及消费者 [2] - 国产奶粉行业自2020年下半年起陷入长期价格战 高端产品价格较2019年普遍下滑50% 行业溢价能力被削弱 [1][3] 价格变动情况 - 飞鹤星飞帆卓睿3段奶粉价格从241元涨至256元 涨幅6.2% [1] - 喜舒安拉拉裤价格从59元涨至68元 涨幅15.3% [1] - 聪博拉拉裤价格从60.8元涨至73.8元 涨幅21.4% [1] - 部分品牌通过减少净含量实现变相涨价 消费者难以察觉 [1] 企业官方回应 - 伊利 飞鹤 贝因美均表示未在官方渠道上调婴幼儿奶粉售价 [2] - 贝因美强调所有产品未涨价 呼吁勿信谣不传谣 [2] - 飞鹤客服称线上官方售价未涨 价格回调可能因促销活动结束 [2] - 爱他美客服表示价格稳定 贝因美客服称所有品类维持原价 [2] 行业背景分析 - 国产奶粉行业经历4年价格战 高端产品价格较2019年腰斩 [3] - 高端奶粉毛利率维持在60%以上 是乳品行业最赚钱的赛道 [3] - 线上渠道价格普遍低于线下 主要依靠平台补贴和大促活动 [2] - 线下门店因租金和人力成本较高 且实行区域差异化定价 [2] 成本因素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鲜乳价格同比有所下降 [2] - 下半年在稳经济促消费政策带动下 预计全年供需形势较2024年向好 [2] - 进口奶粉品牌因汇率波动和海外运输费用增加承受成本压力 [2] 企业财务表现 - 贝因美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73亿元 同比增长9.70% [3] - 归属净利润1.03亿元 同比增长116.92% [3]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 显示成本控制压力 [3]
董明珠怒怼的这个宁波人,卖空调赚了300亿
盐财经· 2025-08-10 10:53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空调行业呈现销量增长但均价下降的趋势,价格战成为常态 [2] - 头部品牌格力、美的、海尔纷纷采取积极竞争策略,奥克斯以低价策略搅动市场 [3] - 2024年中国空调市场前五大公司按销量排名为:美的(31.5%)、格力(29.2%)、海尔(13.1%)、奥克斯(7.3%)、另一家公司(7.0%) [10] - 奥克斯2022-2024年市场份额复合年增长率达22.9%,远高于行业龙头1-9%的增速 [10] 奥克斯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从195亿元增长至298亿元,增幅52.8% [7] - 同期净利润从14.4亿元飙升至29.1亿元,增幅102% [7] - 海外市场贡献显著,收入从83.9亿元增至146.8亿元,2025年一季度占比达57% [8] - 2024年研发投入7.10亿元,占营收2.4%,低于美的(3.99%)和格力(3.77%) [11] 奥克斯发展历程 - 1994年进入空调市场,1999年独立运营后于2001年发起价格战,比进口品牌便宜60%,国产品牌便宜30% [15] - 2002年发布《空调成本白皮书》,披露1.5匹空调成本仅1800元,售价1880元 [17] - 2010年率先布局线上渠道,通过京东苏宁等平台抢占市场 [17] - 2015年首次尝试A股上市失败,2024年转战港股,已三次变更上市计划 [5] 行业竞争与专利纠纷 - 格力与奥克斯自2015年起爆发多起专利诉讼,格力多次胜诉并获得高额赔偿 [20][21][22] - 2019年格力公开举报奥克斯产品质量问题,引发行业震动 [23] - 2010年以来奥克斯从格力挖走300多名核心研发和质检人员 [23] -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小米宣布目标进入行业前三,各品牌在不同细分领域宣称领先 [26] 价格战与市场策略 - 奥克斯以"价格屠夫"著称,通过持续低价策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15][17] - 行业龙头已调整策略,线上产品价格与奥克斯持平甚至更低,削弱其价格优势 [17] - 各品牌宣传口径差异明显,分别在不同细分领域强调领先地位 [26] - 昔日行业霸主春兰市场份额已降至可忽略不计的水平 [26]
餐饮加盟战争:超级玩家的收割游戏
36氪· 2025-08-08 10:45
核心观点 - 中国餐饮加盟行业出现"超级加盟商"群体 他们拥有十家以上门店 成熟管理团队和情报网络 对市场和品牌有敏锐认知 通过抱团和信息共享应对行业快速变化[1][8][9] - 加盟行业呈现高淘汰率特征 二八定律下仅20%加盟商盈利 品牌生命周期缩短至18个月 加盟商追求短期红利 要求1.5年内回本[2][24][25] - 品牌与加盟商存在博弈关系 强势品牌通过严格管控保障体系 弱势品牌通过权益让渡吸引加盟 但最终话语权取决于持续盈利能力[13][16][18] 超级加盟商特征 - 超级加盟商拥有10-70家门店 如赵麟拥有10多家蜜雪冰城和70家各类门店 周挺拥有20多家瑞幸和70家加盟店[1][6] - 区别于个体夫妻店 超级加盟商采用系统作战模式 具备团队 资金和门店资源 能与品牌方博弈甚至影响规则[8] - 通过"鹏友会"等社群共享信息 群内加盟商超5万家 打破信息差 帮助识别快招公司和劣质品牌[1][9][11] 行业运营模式 - 加盟商采用精细化运营策略 周挺通过二手设备降低50%成本 调整装修方案控制隐形成本[7] - 蜜雪冰城实行严格管控 要求每日填报"五表一格" 耗时1小时 但保障3万多家门店食品安全[16] - 高平采用差异化选址策略 在文旅项目投入50万开2家店 结合景区特色降低装修成本 利用旅游旺季实现1个月回本[32] 品牌生命周期与回本周期 - 餐饮品牌平均生命周期不足18个月 2024年闭店率超60%[24] - 加盟商普遍要求1.5年内回本 超过该周期则不考虑加盟[25] - 霸王茶姬在2023年半年可回本 但2024年因门店加密和成本上升 回本周期延长至2年以上[23] - 蜜雪冰城和瑞幸回本周期2-3年 但因持久市场势能仍受追捧 被视作"基本盘"[26][27] 品牌与加盟商关系 - 品牌优先保障直营店 如瑞幸"酱香拿铁"期间加盟商王方1个月无货可卖 而直营店正常销售[12] - 价格战直接影响利润 库迪掀价格战后瑞幸降至9.9元 单杯利润从5元骤降至1.5元[15] - 弱势品牌通过权益让渡吸引加盟 如允许混用本地鸡肉 自主定价等承诺 但实际执行存在差异[17] 风险应对策略 - 加盟商快速切换品牌 高平在沪上阿姨日营收从4000元降至1000元后 7天内关店改开瑞幸[22] - 负面事件导致业绩下滑 蜜雪冰城食品安全问题使加盟商业绩下降20%-30% 袁记云饺事件使全国门店业绩下滑30%-50%[29][30] - 超级加盟商通过行业发声提升议价能力 周挺通过活动让品牌认知其承接能力 获取代理资格[32] 行业发展趋势 - 资本推动和新媒体传播加速品牌迭代 但许多品牌忽视产品 供应链和管理等基础能力建设[25] - 全球头部品牌如肯德基 麦当劳依靠标准化运营 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管理实现长效经营[25] - 加盟商持续寻找新品牌 鹏友会讨论的品牌领先市场半年以上 小白加盟商则信息滞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