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

搜索文档
广东设立100亿元智能产业基金,助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1 11:05
基金设立背景与规模 - 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正式发起设立 目标规模100亿元 首期募资20亿元 [1]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联合发起方包括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国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商汤集团 佳都科技 霍英东基金 澳门礼达控股 新方盛集团等 [1] 投资方向与战略定位 - 聚焦AI大模型 智能机器人 芯片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研发 推动智能制造 智慧城市等垂直场景应用 [1] - 通过"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双轮驱动 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1] - 撬动重大项目落地与产业链协同 助力广东形成全球竞争力智能产业集群 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1] 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 - 汇聚政府引导资本 民营资本 港澳资本及科技龙头企业多方资源力量 [1] - 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推动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与产业规模化全链条发展 [1] - 坚持做"耐心资本" 为创新企业提供全周期赋能 链接科研机构 龙头企业与全球资源 [2] 产业影响与发展目标 - 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闭环发展 打造"AI+万物"融合创新高地 [2] - 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 基金设立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 - 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 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升级 [2] 区域经济与全球竞争 - 基金设立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抢占全球智能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2] - 广东全省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产业投资基金 省级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3] - 基金将持续释放"创新驱动×资本赋能"乘数效应 打造更具韧性的新质生产力体系 [3]
山西资本市场“第一站”落户晋城!政企联动打造产融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5-29 12:41
山西省首家资本市场运营中心揭牌 - 山西省首家资本市场运营中心在晋城正式揭牌 标志着山西在推动民营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 - 运营中心由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联合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设立 是山西"一市一中心"资本市场战略的首个落地项目 [3] - 山西金控集团等多家机构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为全省金融创新服务探索"晋城样板" [1] 运营中心战略定位与服务模式 - 运营中心聚焦"六大战略定位" 通过搭建区域性股权市场平台 推动实现股权流通、资本激活、产融结合三大目标 [3] - 中心将以"店小二"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以风险防控为底线 为企业与投资者架起信任桥梁 [3] - 依托山西金控全牌照金融服务优势 整合传统投融资渠道 融入碳账户、数据交易等创新金融服务 [4] 产融结合与区域发展布局 - 山西股权交易中心与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标志着省市协同、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进入实质化阶段 [4] - 将以晋城为起点 在全省重点区县布局服务基地 构建"政府+市场""中心+企业""产业+金融"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5] - 建立企业上市梯度培育机制 聚焦地方特色产业 链接政策、资本、技术等资源 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本市场解决方案 [5]
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助力数贸会系列活动
人民网· 2025-05-29 10:26
活动概述 -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推介活动暨"数贸创投日"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由工商银行独家冠名、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承办,主题为"工银创投 赋能未来" [1] - 活动旨在贯彻国家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数字贸易领域科技创业项目与资本高效对接 [1] 数贸创投日亮点 - "数贸创投日"是本届数贸会首次推出的品牌活动,以"资本赋能数字经济"为核心,搭建科技与资本对接的高端平台 [3] - 活动采用"技术展示+一对一资本对接"模式,促成多组项目与投资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3] - 聚焦数字贸易技术创新,整合股权投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从资本注入到产业协同的全周期支持 [3] 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举措 - 打造"1+2+50+N"科技金融专营体系,配套专属授信模型与特色信贷产品,推动相关贷款突破4800亿元、服务客户1.4万余户,总量稳居同业双第一 [3] - 加强基金合作,拓宽科创产业融资渠道,与各级政府引导基金紧密联络互动,同多家省级产业基金共建交流平台,服务管理人超50家 [3] - 积极探索"股债双性"特色产品,创建杭州首个新设AIC试点基金,落地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拿下多个"全国首单""省内首创" [4] 未来规划 - 围绕服务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扩大融资供给,助推浙江打造科创高地 [4] - 发挥工银投行品牌优势,为机构和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助力"雏鹰成长、雄鹰壮大、凤凰腾飞" [4] - 整合全球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本,构建"股权+债权"投融资生态体系,打造"融资+融智"综合服务品牌 [4]
两家宁波企业交出亮眼答卷
期货日报网· 2025-05-27 16:03
核心观点 - 宁波两家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产融结合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增长 [1] - 中基宁波采用"内外贸一体化"模式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 [2] - 金田铜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和产品升级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 [3][4] - 数智化转型成为企业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6][7] - 产融结合和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应对市场波动 [11][12] 企业表现 - 中基宁波2024年总营收1415.97亿元同比增长12.3%,进出口总额57.76亿美元 [3] - 中基宁波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322.04亿元同比增长7.3%,进出口总额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 [3] - 金田铜业2024年境外主营业务收入121.61亿元同比增长26.75% [5] - 金田铜业铜材产品境外销量16.99万吨同比增长20.58% [5] 业务模式 - 中基宁波进口覆盖50个国家,出口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金田铜业在全球建设八大生产基地,在美日德设立子公司 [3] - 中基宁波开发CTRM系统实现交易全流程自动化和风险管理 [9] - 金田铜业通过套期保值制度稳定经营预期 [12] 技术创新 - 金田铜业关键设备联网率100%,数采覆盖率82%以上 [7] - 金田铜业产品成材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 [7] - 中基惠通智慧大脑平台实时监测全球供应链动态 [8] - 金田铜业铜管公司实现全链条码追溯和定制化生产 [7] 战略布局 - 金田铜业2018年启动产品和客户双升级战略 [4] - 中基宁波建立数字创新中心培育技术人才 [8] - 金田铜业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降低供应链风险 [11] - 中基宁波通过多种贸易服务方式帮助产业链企业降低风险 [13]
中国诚通召开金融和基金工作会议
快讯· 2025-05-27 11:47
中国诚通金融和基金业务发展 - 公司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持续深化金融布局结构构建了涵盖基金投资、股权运作、融资租赁等业务的综合性金融业务体系[1] - 公司通过强化基金投资引领、打造产融结合生态、开展上市公司股权运作服务于国资央企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 - 公司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任务中充分发挥了"国家队"作用[1] 重点任务部署 - 公司将紧扣专项债注资、科创基金设立、增持贷投资等重点任务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目标[1] - 公司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务实举措推动金融和基金业务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新突破[1]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代际破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1:33
新一代传承人群体特征 - 年龄跨越80后到00后,以90后为主,80%以上有海外留学经历,国际名校双硕士文凭持有者占比显著 [5] - 男女比例接近平衡,男性占比51%,女性占比49% [5] - 拥有广泛兴趣爱好,如赛车、艺术收藏等,且普遍在外历练3-5年后再回归家族企业 [6] - 接班过程伴随心理转变,从抗拒到接受,最终基于亲情或企业文化认同承担重任 [7] 接班方式多样化 - 数字化转型成为常见路径,案例包括牛津硕士改造屠宰场信息化、95后数字化升级商业物业 [10] - 依托消费敏感度拓展新业务,如美容连锁二代创立年轻化护肤品牌、晨光文具孵化九木杂物社 [11] - 利用技术积累跨界创新,如缝制设备家族二代转型新能源储能服务 [11] - 全球化背景助力海外拓展,案例涉及医疗企业获FDA审批、橡胶粘合剂企业海外建厂 [12] - 金融工具运用能力突出,部分二代主导家族产业投资公司,推动产融结合 [13] 成功传承核心经验 - 接班成功率高于独立创业,依托家族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17][18] - 业务或组织创新是关键,如地产二代推行分权制改革、股权激励引入外部人才 [19] - 两代人需双向学习,一代需提供创新支持系统,二代需理解企业传统 [20] - 持续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商学院教育可促进两代共识 [21][22] - 多子女接班需科学分工,双向选择避免家族分裂 [22] - 股权设计需分阶段交接,通过业绩考核逐步赋权 [23] - 家庭教育是基础,价值观认同决定回归意愿 [24][25]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高峰刚至,实践案例将持续丰富 [26] - 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共治将成为长期趋势 [25]
国家能源集团内部再现资产整合
中国电力报· 2025-05-26 11:32
交易概述 - 中国神华拟以自有资金29 29亿元收购旗下三家控股子公司合计持有的国家能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7 43%股权 对应注册资本总计13亿元 [1] - 交易前国家能源集团持股60% 中国神华持股32 57% 三家子公司合计持股7 43% [1] - 交易后中国神华持股比例提升至40% 成为第二大股东 国家能源集团持股比例维持60%不变 [1] 财务公司背景 - 财务公司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000年10月开业 原名神华财务有限公司 [1] - 2020年原神华财务与原国电财务业务整合 由国家能源集团增资控股后更名 资本金增至125亿元 [1] - 截至去年底资产总额2910 35亿元 所有者权益373 54亿元 全年营收49 64亿元 利润总额44 85亿元 税后净利润35亿元 [2] 交易影响 - 按财务公司2024年净利润35亿元测算 中国神华持股40%后年度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将增加0 97亿元 [2] - 交易被视作优化资本结构 深化集团整合的战略举措 有助于提升在集团金融板块话语权 [2] - 产融结合深化后 煤炭 电力等主业资金需求有望获得更大支持 [2]
以数字金融赋能产业经济 河北省数字金融产业园“筑巢引凤”
证券时报网· 2025-05-25 12:41
在招商引资模式上,产业园实现了从传统的"奖励式招商""补偿式招商"向"精准化""生态化""平台化""应 用场景化"招商模式转变,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企业引进,而是围绕"以融兴产,产融结合"的发展理念, 借鉴国内外"产、城、融、投"的创新模式,打造"数字金融产业运营生态圈",创建"智慧空间+产融平 台"双轮驱动运营模式。 产业园通过对标硅谷的创新服务体系,构建了"一中心九平台"超级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360度全 维度服务。无论是初创企业需要的孵化培育,还是成长型企业所需的资源对接、资本支持,亦或是成熟 企业追求的产业升级、战略拓展,都能在园区找到相应的服务与支持。园区联合"上海科创金融研究 院""上海天使会""中关村资本市场"共同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赋能生态系统",为优质项目和企业 提供从种子萌芽到壮大上市的完整生态培育体系,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汇聚园区。目前项目招商进 展顺利,先后与京津冀、沪深等地的国内外知名院校、服务机构平台及企业达成进驻合作意向,其中与 中关村资本市场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天使会、数字金融合作论坛、深圳华为云、360集团、新加坡彦德 集团、河北天皓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或进驻。(燕云) 为 ...
破局“大市场小行业” 解码服务创新方程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5-23 21:14
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与挑战 - 期货行业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如"期货+现货"、"期货+仓储"、"期货+期权"等,为实体企业提供精准风险管理方案,案例包括江苏线缆企业基差贸易、广西有色金属企业期权方案等[1] - 截至2024年底,中小微企业数量达5000余万家,但期货风险管理公司累计服务不足四万家次,参与度严重不足[2] - 2020年以来期货交易所上市62个期货和期权品种,覆盖农产品、金属、化工、新能源等领域,2024年末保证金规模达1.54万亿元,是2020年末的1.9倍[3] 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三大堵点 - 实体企业参与不足:专业团队建设不足、资金成本高、内控制度不健全及会计处理复杂等现实困难[2] - 体制机制问题:税收政策不明确、国资参与政策受限影响产业积极性[2] - 认知偏差:实体企业对衍生品市场价值认知不足,传统刻板印象未扭转[2] 提升服务质效的三大举措 - 强化细分产业专业化服务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方案精准度,增强客户黏性[4] - 完善多元业务结构:结合场内场外工具,满足产业客户定制化需求[4] - 拓展国际业务:通过境外子公司构建全球服务布局,支持企业出海风险管理[5] 创新服务模式案例 - 期权工具创新:2024年为华北油脂企业设计期权产品,实现每吨约600元成本节约,全年覆盖1.8万吨现货[6] - 含权贸易模式:2025年帮助铁合金企业每吨增收120元,有效缓解库存压力[6] 投资者教育体系 - 科技赋能:开发期货知识学习平台、模拟交易系统等数字化工具,降低学习门槛[7] - 品牌活动:2024年钢铁行业套保培训服务40余家企业,采用"授课+研讨+实地教学"模式[7] - 精准服务:2023年以来累计为超500家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等跟踪服务[7]
期货市场服务福建产业企业培训班在南平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5-23 12:50
培训背景与目的 - 培训旨在提升实体企业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贯彻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精神 [1] - 由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福建证监局联合主办,福建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兴证期货承办 [1] - 参会人员包括福建省五十余家产业企业代表、地方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专家共计百余人 [1] 政府与监管机构表态 - 南平市副市长龚志阳强调培训是金融创新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推动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实现风险管理和转型升级 [3] - 福建证监局副局长翁国斌提出要提升产业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水平,推动产融结合(期货与现货、资产与衍生品融合) [3] 培训内容与专家观点 - 专家解读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底层逻辑、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风险管理实操案例及"保险+期货"创新模式 [4] - 培训课程设计注重实操性,为企业提供运用期货工具的鲜活范本 [4] 后续合作计划 -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及各期货交易所将持续深化与福建产业企业的合作,提供多元化服务和精准培训 [4] - 目标是在市场波动中帮助企业筑牢风险管理防线,支持绿色转型与乡村振兴 [4]